讀書篇 | 村上村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2021-02-18 精靈王子的小屋

村上春樹,一個牛逼又低調的作家。他1949年出生,初中上學時就是十分叛逆的問題少年,整日廝混。他痴迷爵士樂,一直至今。19歲考入早稻田大學的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大學時渾渾噩噩,對學習沒有興趣,經常打零工和泡酒吧。大學期間,22歲的村上春樹和同學陽子結婚。25歲,為了生計開酒吧,白天賣咖啡,晚上開酒吧,忙的不可開交。30歲的時候,在一次神宮球場看球的時候,起了寫小說的念頭,就像上帝突然給了他暗示一樣。半年後,處女座小說《且聽風吟》獲得了第23屆群像新人文學獎。此後一發不可收拾,牛逼閃閃又低調內斂。33歲,開始堅持跑步,一直至今。

這本書,是村上春樹少有的非小說和帶有自我刨析類的作品,所以我還是非常感興趣的。看看他到第內心深處在思考什麼。村上春樹從寫作開始,如此高產,這在所有作家中極為罕見。很多作家都是嘔心瀝血,歷經磨難把幾部經典作品帶給大眾後便無法再持續輸出。我們知道的路遙,就是為了寫好平凡的世界,活生生被累死。

他的秘訣到第是什麼呢?這或許和他對待跑步的態度不無關係。這是一本將跑步和寫作天然的結合在一起的書。或許對於村上來說,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持之以恆,不亂節奏

這對於一個靠寫作為生的實在是太重要了。一旦節奏掌控好了,其他的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水到渠成。村上說,要讓慣性的輪子以一定的速度準確無誤的旋轉起來,對待持之以恆,何等小心翼翼都不為過。從開酒吧時的不分晝夜的忙碌,到成為職業小說家的早睡早起的規律生活,顯然第二種才是更持之以恆的生活方式,也讓村上春樹創造出了大量的優質作品。

不以輸贏論成敗

從他的書裡,我讀到了村上身上的堅韌的力量。他的性格不是那種要強的性格,生活也好,寫作也罷。這種性格一直在他的身上體現,從小到大。無論什麼事,贏了別人也好,輸了別人也罷,他都不計較。在小說家這個職業上也是,無所謂成敗,書的銷量、得獎與否、評論好壞,都不是最本質的他在意的問題。他更在意的卻是自己寫出來的文字是否達到了自己設定的基礎,這才至為重要。他說,對於創作者而言,其動機安安靜靜、確確實實地存在於自身內部,不應向外部去尋求形式與標準。

全篇未提「自律」,但他真正做到

歸根結底,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最重要。有人對他說,你真是意志堅強,能夠每天堅持跑步。村上很歡喜,但是也深知只憑意志堅強,也全然是堅持不了這麼久的。每個人,對於喜歡的事情,自然可以堅持下去,不喜歡的,無論意志多麼強大,縱然是無法堅持到最後的。我覺得很有道理,無論事業還是其他,找到自己適合的,喜歡的,深深的鑽進去,自然會水到渠成,有所收穫和成就。整本書他沒提自律二字,但真正做到了自律。

寫小說和長跑是如此的相似

村上說,我寫小說的很多方法,都是每天清晨沿著道路跑步時學到的。對於村上來說,寫小說的最重要的幾個要素,才華、集中精力和持續的耐力,三者缺一不可。而且慶幸的是集中精力和耐力可以通過訓練後天獲得。他每天早晨集中寫上三四個小時,其他什麼都不考慮。並且持續的堅持下去,每天不間斷的集中寫作,訓練自己的集中力和耐力。似乎,長跑也是同樣的道理,集中精力放到跑步上,每天堅持,一點點提升,給自己的肌肉以刺激,持續,再刺激,再持續,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回報。村上就在寫小說和長跑之間互相成就,互相回報,這都讓他很滿足。村上春樹說,「並不是有個人跑來找我跑步,勸我你跑步吧,我就沿著馬路開始跑步。也沒有什麼人跑來找我,跟我說,你當小說家吧,我就開始寫小說。突然有一天,我出於喜歡開始寫小說。又有一天,我出於喜歡開始在馬路上跑步。不拘什麼,按照喜歡的方式做喜歡的事,我就是這樣生活的。縱然受到別人阻止,遭到惡意非難,我都不曾改變」。

相關焦點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村上春樹:作家也能向陽而生
    印象中依靠靈感創作的作家也是如此,所以當我聽說有一位作家,堅持長跑三十年,每年參加一次馬拉松時覺得真是不可思議。於是翻開他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的作者村上春樹,是日本當代著名小說家,他憑藉第一部作品《 且聽風吟 》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 挪威的森林 》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連續七年都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講述的是村上春樹自己跑步的心路歷程。雖然語言非常樸實,卻很打動我。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喜歡跑步了
    這時我就想尋找一種精神寄託式的東西,剛好這時在書單中看到了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以前經常聽到村上春樹的名字是在段子裡:常年陪跑的小李子都已經拿到奧斯卡了,@村上春樹,你還要陪跑到什麼時候,心塞。其次是村上春樹的著名歌曲《挪威的森林》,哦不是名著《挪威的森林》。
  • 靈魂在紙背上——《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麼》村上春樹著
    今天,與你分享的這本書來自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麼》。「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這個被作者村上春樹寫在序中的句子一度在我的朋友圈中流傳甚廣,而我也正是因為這句話以及「跑步」這個關鍵字,開始重新關注這個一度被我束之高閣的作家的作品。
  • 五句話讀懂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感恩你的閱讀、點讚、分享和評論,我的每一個努力都源自你的鼓勵記不清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我已經讀第幾遍了,每當自己感覺到生命的挑戰,或是有一種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都會靜靜地坐在陽臺上,為自己沏上一杯咖啡,從書架上取下這本書,慢慢品……讀村上春樹,像讀著一個哲人,一邊慢慢跑步,一邊娓娓道來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一起看村上春樹在跑步中觀照人生
    認識村上春樹,從那部著名的《挪威的森林》開始。他的行文基調輕盈,紀實手法與詩意語言並重,寫作風格深受歐美作家影響。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位現代主義作家,我捧起了村上春樹以跑步為主線的自傳記――《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最近因為和幾個朋友一起做一個叫「都市跑指南」的公眾號,偶然的機會看到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一本關於跑步的書。這本書叫《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很好奇一個作家寫跑步能寫出點什麼。因為我平時也寫些「個人感悟」,恰好我也跑步,真的有點巧合。
  • 每日有書今日薦書|《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每日有書·書香望城」系列活動通過每日薦書、每日贈書、每日評書等內容,號召全區廣大市民「讀好書、好讀書、多讀書」。「望城發布」聯合雷鋒圖書館每日向市民推薦一本書籍,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推薦您想看到的書籍;通過搭建讀書交流平臺,為廣大讀者打開一扇看世界、享文化、品人生的交流之窗。
  • 當我談跑步時 我談些什麼
    村上春樹也愛跑步,寫了一本《當我談跑步時 我談些什麼》。書中有一句話說,「同樣是十年,與其稀裡糊塗地活,目的明確、生氣勃勃地活當然令人更滿意。跑步無疑大有裨益。在個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讓自己更為有效地燃燒,哪怕只是一丁點,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質,也是活著(在我來說還有寫作)一事的隱喻。他通過跑步一事,在談活著的意義,燃燒生命,燃燒自己,有目的,生氣勃勃的活著。就像他自己做的。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天至少跑步10公裡,平均一周要70公裡。這樣一個數字,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吐血的目標了。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邊跑邊寫,村上春樹的另類創作哲學
    讀完《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後的感受就如荀子的這句話,村上春樹無論是堅持跑步,還是小說創作,都是堅持不懈地一直向前,才能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果。村上春樹是日本後現代主義小說家,29歲開始創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另外被人們耳熟能詳的作品如《挪威的森林》。
  • 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自律的人有多可怕!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過各種打臉的行為,比如說你要跑步減肥,杜絕肥胖,但現實中真正能做到堅持下來並且成功的朋友能有幾個人呢?不過,我今天介紹的這本書的作者——村上春樹,真的是一個很能堅持的人,也是我最佩服得!
  • 在你談跑步時,你在談些什麼?
    記得讀過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初為好奇,好奇書名還可以這麼長。好奇他在談跑步時到底會談些什麼。後來讀過書之後,才明白談跑步,其實談的不僅僅只是跑步,而是每天都在做的事,而每天都在做的事,也就漸漸成了哲學。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保持人生活力,不只跑步這麼簡單
    於是他選擇和以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訣別,一邊寫作一邊開始跑步,並以此為契機,徹底戒了香菸。寫了許多"別人"的故事,《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是村上春樹第一次記錄自己的文字。書中的文字自然樸素,沒有過分的修飾,真切的記錄了他奔跑過程中的所感所想,和對寫作與人生的感悟。
  • 讀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所感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是村上春樹第一本只寫自己的書,講的是一個人怎樣通過跑步去悟道的感覺,不只是悟出了一個小說家的真實,摘錄了一部分書中我個人覺得很不錯的語錄分享給你們。1、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怎麼也長久不了。2、違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則,哪怕只有一次,以後就將違背更多的原則。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用腳步去丈量一個春天
    村上跑步的時候三十三歲,日本這個國家喜歡長跑的人很多,用村上的話來說,「我覺得每天堅持跑步同意志的強弱並沒有太多的關聯。我能夠堅持跑步二十年,恐怕還是因為跑步合乎我的性情,至少不覺得那麼痛苦。」喜歡跑步的人看到這樣的文字就會心有戚戚焉,就如同每次看到村上的照片,那個瘦瘦弱弱的中年作家,看起來臉色還有些嚴肅,而內心暗藏著一股源源不斷的能量,「不管奔跑的速度降低了多少,我都不能走。
  • 講給風聽——讀《當我談跑步時 我談些什麼》
    回望過往歲月,確實,我一直是在處於一種掙扎的狀態,我一直都試圖改變自己,從物質到精神,都是我要改變的對象。我努力嘗試,也相信自己會有變化的,可是結局是現在令人悲嘆的現狀,幾十年來,我並沒有改變什麼,我悲哀地看到,我只是順著人生的軌跡滑行罷了,中間或許用腳觸了觸地面,但並沒有由此改變自己前行的軌跡。今天回頭望望來處,才發現我原來是有幾個重要的節點是可以改變人生軌跡的。
  • 公園開放了,我跑了10公裡|《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是啊,多麼懷念每個立春後的陽光明媚豔陽天,清風習習楊柳依依的玄武湖邊……好想出去跑步,疫情過去後,我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繞玄武湖跑上10公裡!身體不能如願,那就讓靈魂運動一翻吧。從書架抽出《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這本書。
  • 書薦:村上春樹最新的隨筆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走這麼長的路要做什麼呢?其實朋友自己也不明白;有時因為心情煩悶、有時因為天氣很好,但最常讓他穿上鞋邁步走的原因,只是很單純地想要走路而已。在村上春樹最新的隨筆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的第一個章節,村上就提到:「常常有人問起,我在跑步的時候,會不會想到什麼?
  • 《當談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寫作就是一場長跑
    1982年秋,33歲的村上開始跑步。從夏威夷的考艾島,到麻薩諸塞的劍橋;從村上市的鐵人三項賽,到希臘馬拉松長跑古道,他永遠在奔跑。2009年,村上春樹把他這25年來在路上一面奔跑,一面思索地東西集結成書——《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誠實地書寫跑步,某種程度上也就是誠實地書寫我這個人。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堅持是我們選擇的磨難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第一本只寫自己的書,他在這部書中真實地寫下自己跑步時的心情。這本書名義上是在寫跑步,實則是在思考人生的意義。他在書中直言不諱自己在跑步和寫小說中遇到的失敗、迷茫和掙扎,書中提到他覺得可以用來簡潔歸納馬拉松比賽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淺析實現人生目標必不可少的三因素
    然而從跑步App整體用戶數據來分析,大多數用戶的跑步熱情呈逐步遞減的趨勢。也就是說,很多人並沒有堅持下來。那麼到底是因為什麼呢?困難重重的阻力,僅是外力對自身意志力的考驗。考驗還沒有開始,有的人就已經放棄了,更不必談自律和堅持了。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我們不夠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