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一個牛逼又低調的作家。他1949年出生,初中上學時就是十分叛逆的問題少年,整日廝混。他痴迷爵士樂,一直至今。19歲考入早稻田大學的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大學時渾渾噩噩,對學習沒有興趣,經常打零工和泡酒吧。大學期間,22歲的村上春樹和同學陽子結婚。25歲,為了生計開酒吧,白天賣咖啡,晚上開酒吧,忙的不可開交。30歲的時候,在一次神宮球場看球的時候,起了寫小說的念頭,就像上帝突然給了他暗示一樣。半年後,處女座小說《且聽風吟》獲得了第23屆群像新人文學獎。此後一發不可收拾,牛逼閃閃又低調內斂。33歲,開始堅持跑步,一直至今。
這本書,是村上春樹少有的非小說和帶有自我刨析類的作品,所以我還是非常感興趣的。看看他到第內心深處在思考什麼。村上春樹從寫作開始,如此高產,這在所有作家中極為罕見。很多作家都是嘔心瀝血,歷經磨難把幾部經典作品帶給大眾後便無法再持續輸出。我們知道的路遙,就是為了寫好平凡的世界,活生生被累死。
他的秘訣到第是什麼呢?這或許和他對待跑步的態度不無關係。這是一本將跑步和寫作天然的結合在一起的書。或許對於村上來說,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持之以恆,不亂節奏
這對於一個靠寫作為生的實在是太重要了。一旦節奏掌控好了,其他的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水到渠成。村上說,要讓慣性的輪子以一定的速度準確無誤的旋轉起來,對待持之以恆,何等小心翼翼都不為過。從開酒吧時的不分晝夜的忙碌,到成為職業小說家的早睡早起的規律生活,顯然第二種才是更持之以恆的生活方式,也讓村上春樹創造出了大量的優質作品。不以輸贏論成敗
從他的書裡,我讀到了村上身上的堅韌的力量。他的性格不是那種要強的性格,生活也好,寫作也罷。這種性格一直在他的身上體現,從小到大。無論什麼事,贏了別人也好,輸了別人也罷,他都不計較。在小說家這個職業上也是,無所謂成敗,書的銷量、得獎與否、評論好壞,都不是最本質的他在意的問題。他更在意的卻是自己寫出來的文字是否達到了自己設定的基礎,這才至為重要。他說,對於創作者而言,其動機安安靜靜、確確實實地存在於自身內部,不應向外部去尋求形式與標準。全篇未提「自律」,但他真正做到
歸根結底,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最重要。有人對他說,你真是意志堅強,能夠每天堅持跑步。村上很歡喜,但是也深知只憑意志堅強,也全然是堅持不了這麼久的。每個人,對於喜歡的事情,自然可以堅持下去,不喜歡的,無論意志多麼強大,縱然是無法堅持到最後的。我覺得很有道理,無論事業還是其他,找到自己適合的,喜歡的,深深的鑽進去,自然會水到渠成,有所收穫和成就。整本書他沒提自律二字,但真正做到了自律。寫小說和長跑是如此的相似
村上說,我寫小說的很多方法,都是每天清晨沿著道路跑步時學到的。對於村上來說,寫小說的最重要的幾個要素,才華、集中精力和持續的耐力,三者缺一不可。而且慶幸的是集中精力和耐力可以通過訓練後天獲得。他每天早晨集中寫上三四個小時,其他什麼都不考慮。並且持續的堅持下去,每天不間斷的集中寫作,訓練自己的集中力和耐力。似乎,長跑也是同樣的道理,集中精力放到跑步上,每天堅持,一點點提升,給自己的肌肉以刺激,持續,再刺激,再持續,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回報。村上就在寫小說和長跑之間互相成就,互相回報,這都讓他很滿足。村上春樹說,「並不是有個人跑來找我跑步,勸我你跑步吧,我就沿著馬路開始跑步。也沒有什麼人跑來找我,跟我說,你當小說家吧,我就開始寫小說。突然有一天,我出於喜歡開始寫小說。又有一天,我出於喜歡開始在馬路上跑步。不拘什麼,按照喜歡的方式做喜歡的事,我就是這樣生活的。縱然受到別人阻止,遭到惡意非難,我都不曾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