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歌曲「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唱得人肝腸寸斷;二十多年後,現實版「你究竟有幾個好爸爸」,看得人哭笑不得。
最近幾天,伴隨著各地高考放榜,網上有幾段「女孩考上清華跪謝父親」的視頻火了:寒門學子憑努力改變命運後不忘感恩父親,這樣感人的畫面得到諸多網友的點讚,可是也有網友發現這幾段視頻中考上清華的是同一個女孩,可她父親卻一會是「工地上的工人」,一會是「撿瓶子的」,一會是「植物人」……如此「神轉折」,迎來了網友的靈魂拷問:姑娘,你究竟有幾個好爸爸?
面對外界的質疑,涉事拍攝者稱目前短視頻平臺認為其視頻違規,對其帳號限流10天。不過,這位拍攝者直呼不公:自己拍攝段子的目的是傳播正能量,我正能量有錯嗎?
不難想,這個事還真是大錯特錯!而且不止一錯,至少有三錯!
一錯,錯在「假」。正能量不是瞎編亂造出來的,虛假的土壤裡開不出真實的正能量之花。
生活中很多正能量的事例讓人備受鼓舞,比如,今年高考,有環衛工兒子高考614分,每月都省吃儉用給腦癱姐姐買尿不溼;有老人71歲仍堅持參加高考,通過42年的勤奮刻苦終於圓了自己的大學夢;有考生因為在方艙醫院備考時受到過別人的幫助,所以想填報師範專業回報社會……每一個勵志的故事,每一個充滿善意的舉動,都給人力量,催人奮進。
反觀上述「女孩考上清華跪謝父親」的視頻,雖然拍攝者聲稱視頻是正能量的主題,但這種以虛假的方式傳遞正能量,其實是對正能量的一種褻瀆。
不難理解,該視頻未註明系虛構內容,給觀眾建構了一種基於現實生活的真實,隱瞞了虛假的本質,對觀眾造成了隱形的誤導,讓觀眾經歷了從感動到失望的歷程,不僅消費公眾情感,還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無形中抬高了社會的信任成本。試問,這樣的虛假,何以傳遞正能量?
二錯,錯在「騙」。「假」的另一面則是「騙」,是「正能量」還是「掙流量」,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桿秤。
當下高考放榜是社會熱點話題,拍攝者編造虛假故事,通過刻意煽情博取眼球,獲得了超高的關注度。儘管拍攝者認為自己未開過直播要禮物、也未要過贊助,但公眾關注帶來的流量卻是實打實的到位了。
另外,在不少網友誤以為真時,拍攝者不僅沒有進行澄清,反而繼續發布類似的視頻,繼續通過「虛假的真實」來吸引眼球,把民眾的同情心當賺取流量的墊腳石,可謂是不折不扣的「毒流量」。
三錯,錯在「不擇手段」。創作者固然有創作的自由,但是靠編造吸引毒流量的方式一定是不可取的。
「我正能量我有錯嗎」「如果說我這是在欺騙,那所有的段子手都是在欺騙」……面對公眾的質疑和平臺的限流,拍攝者似乎有很多不滿和委屈。但仔細琢磨,就會發現這樣的詭辯,實則是在變相告訴他人,只要出發點是好的,就可以不擇手段。而如果每個人都打著「正能量」的旗號而為所欲為,最終導致的下場只會使整個社會陷入無序混亂的狀態。
從法律角度而言,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短視頻製作者和拍攝者,必須堅守底線原則,既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也要恪守社會道德和公序良俗原則。針對那些編造虛假故事、靠「賣慘」賺流量的行為,網友基於同情心或善意做出打賞或者類似打賞的行為,即便拍攝者沒有明確表達要求網友捐款、打賞,但是他對獲得這種利益實質上屬於一種間接故意,根據獲得利益金額大小,也可能會涉嫌治安違法或者詐騙犯罪。
網上有句調侃是: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但還要知道的是,套路只能套一時,不可能套一世。
對於那些靠編造虛假故事、靠痛哭下跪博眼球的拍攝者,或許可以借用《讓子彈飛》裡的一句話:
咱就不能站著把錢掙了?!
來源:法制日報(作者:宋勝男 羅聰冉)
編輯:渠洋 張博 嶽錸
◆◆往期推薦 ◆ ◆
◆視頻│乘風破浪的政法幹警
◆安徽白湖監獄抗擊洪澇災害紀實
◆高考放榜,每一張笑臉都因不負時光!
◆「中國人民警察節」來了!就定在你最熟悉的這一天
◆【動漫】侵權責任誰買單?|民法典之少俠走江湖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