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幾段「女孩考上清華跪謝爸爸」的視頻火了。一個戴著眼鏡的女孩,找到正在撿破爛的父親,大喊一聲「爸爸我考上啦!」然後哭著給父親跪下。視頻字幕顯示,女孩考上的是清華大學。這段寒門學子感恩父母的視頻,觸動了很多人,收穫超過65萬的點讚和近2萬的轉發。
沒幾天,類似的視頻又出現了。同樣的女孩,同樣的劇情,只是父親的身份換成了「工地上的搬磚工」「病床上的植物人」。「考上清華跪謝感恩」的視頻帶來的不再是感動,而是人們的憤怒。
當人們看到第一段視頻,可能還來不及辨別「真假」,激發內心情感的一定是感動。貧困的家境,底層的父親,靠知識改變命運的女孩,這些標籤堆在一起,確實給人一種向上的力量。
3年前,桂林全州一位開米粉店的父親,因為兒子考上了清華大學,寫了一則歇業通知,「本人因送兒子上清華大學讀書,8月20日至24日暫停營業五天」。誰都能看出來,作為店老闆的父親,通知大家米粉店暫停營業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兒子考上清華了」。
如此「得瑟」的父親,並沒有招人反感,相反更多人為他點讚、感動。一個靠開米粉店謀生的普通人家,孩子考上了清華,父親的驕傲和得意可以感染到他人。為什麼?大概是因為,父親勞苦了大半輩子,兒子終於「出息」了。人們從這種「炫耀」中感受到的是欣慰,如同一個人秉著一股氣很久,終於可以深深地籲一口氣了。
如果說「考上清華跪謝感恩」的視頻是真的,那么女孩的「跪謝」與上述父親的「張揚」本質上多少還有相通之處,可惜,這只是騙流量的擺拍。
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面對人們的指責與平臺限流,視頻拍攝者還感到委屈:我從來就沒說過自己的段子是真實的,如果你覺得我在騙你的眼淚,那我想請問一下,你們看那些韓劇看得眼淚稀裡譁啦的,你們怎麼不去找他們呢?我這個本來就是一個正能量的段子,是想讓小孩子知道父母不容易,我有錯嗎?
把自己拍攝的視頻與虛擬創作的韓劇相提並論,這樣的邏輯自然不值一駁。比「偷換概念」更可怕的是,視頻拍攝發布者並不懂什麼叫「真善美」。如果不把「真」放在第一位,「善」和「美」是站不住腳的,失去了「真」的根基,不但無法傳播「善」和「美」,反而會戕害自己,這樣的教訓實在太多了。
視頻真實性被證偽後,人們的情感也由感動轉為憤怒,因為「被騙了」。我們為什麼總是輕易被「感動」欺騙?
這是一個自媒體空前發達的時代,各種信息泥沙俱下。人們的辨識能力是不是也需要提高?比如「女孩考上清華跪謝父親」的第一段視頻其實就有一個明顯的bug(漏洞),高招季正值暑期,視頻中的父親和女兒穿著厚厚的秋裝本身就存疑。不是說自媒體時代人們都應該收斂自己的善良,而是必須保持警惕,以免自己的善意被流量收割。這需要平臺更嚴格地審核把關,更需要我們自己保持獨立的判斷。
騙流量的正能量故事顯然是個笑話,但我們卻不能一笑而過,否則我們還可能被下一個虛假的「正能量故事」所欺騙。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陳方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