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其矛盾的雙方原來是一家人,最後鬧出了一系列鬧劇。而這樣的鬧劇,其實在現代生活中也屢見不鮮,在近代就發生過這樣一則鬧劇。
1890年7月份,陳寅恪出生於現今江西,是現代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1902年陳寅恪也響應新時代的號召,和一大批出國留學生一同前往了日本。當時陳寅恪也以優秀的成績師從東京弘文學院。在這裡陳寅恪也認識了很多人,同時也幫助自己在文學和歷史方面創造了更大的輝煌。
但是1905年陳寅恪因為身體受傷的緣故,不得不返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然而再回到祖國之後陳寅恪也在家人的建議之下去復旦大學繼續深造。1910年,當時也僅僅只有20歲的陳寅恪再次準備了行囊前往歐洲繼續學習,在這時陳穎格也認識了很多人,同時也為自己後來的人際交往圈奠定了基礎。
1925年,陳寅恪終於學成歸來,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陳寅恪當時想要將自己一生才華貢獻給祖國的建設時,35歲的陳寅恪也獲得了一次機會,成為了清華大學的老師。1939年遠在英國的牛津大學向陳寅格發來了任教的邀請。然後收到邀請通知書之後的陳寅恪也和家人商量了很久,決定舉家遷徙到英國,去牛津大學任教。
但是當時第2次世界大戰已經陸續拉開了帷幕,所以即將在啟程時的陳寅恪就收到了日軍侵華的消息,百般無奈之下陳寅恪當時也僅僅只能先舉家遷移到香港,等到戰火消停了之後再決定前往英國,所以這一計劃也就被慢慢擱淺了。
然而在香港居住的這一段時間裡面,陳寅恪一家老小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港也遇到了很多的麻煩,其中一個最大的麻煩就是日本兵當時也佔領了香港,所以對於居住在香港的百姓們進行了搜刮,很快日本軍就敲開了陳寅恪家的大門。但是陳寅恪面對日軍的挑釁卻不慌不忙,看到這麼淡定的中國人,當時已經十分猖狂的日本人反而怒火中燒,想當場將陳寅恪刺殺。
但是還沒有等到日本人動手,陳寅恪先是拍案而起,將日本人先是一頓教訓,當時的畫面是:陳寅恪衝到日本軍面前,用地地道道的日語將對方罵了一個狗血淋頭。由於對方講的日語實在是太地道了,所以當時挑釁的日本軍也不敢輕舉妄動,害怕得罪了大人物,直到日本人將此消息上報給了日本軍官,連忙道歉道:對不起師哥,打擾了。真相才揭開。
原來這位日本軍官當時和陳寅恪前往日本留學時候是同一所學校畢業的,所以兩人之間的交情也是在那段留學時光裡奠定下來的基礎。如果按照輩分來講的話,陳寅恪是這位日本軍官的學長,所以擔得起一聲師哥。不要看兩國之間的矛盾擺在眼前,但是在軍國思想的影響下,日本軍官深深的認同陳寅恪師哥的地位,所以很快便下令撤退了兵馬,不再騷擾陳寅恪一家的安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