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寶寶睡覺要怎麼保暖呢?怕寶寶蹬被子,你是不是也不停的起來查看。醒來發現被子堵住了寶寶的口鼻,你會不會嚇出一身冷汗?一會冷了一會熱了,頻繁夜醒怎麼辦?這些問題,一條睡袋即可解決。
全球寶寶都在用什麼?
Halo
Halo睡袋創始人Bill Schmid的女兒因SIDS(嬰兒猝死症候群)而夭亡,被子引起了窒息。他這項發明不知挽救了多少寶寶的生命。美國有超過1000家醫院推薦使用Halo睡袋。
Halo的搖粒絨睡袋我是從孕期就囤了的,可以說在寶寶前6個月前解放了我很多。小Jo出生於夏末,天氣還很熱,沒用上睡袋。秋冬交替的季節房間裡還沒有給暖氣,那段時間失眠很嚴重,晚上又擔心小Jo踢被子,忽然想起囤了這個睡袋。孕期時囤的還是特別喜歡的粉色女生款,那段時間的照片裡都是小Jo穿著這款粉睡袋的照片(別怪為娘)……
Halo的夏款是純棉的薄材質,冬款大多是搖粒絨背心式的,後來出了加棉的更厚款式。搖粒絨的手感柔軟,保暖效果好,當然這種材質有一個普遍的小問題就是穿久了清洗幾水易起球。拉鏈處有內襯設計防止夾傷寶寶,從下而上的拉鏈方向方便夜晚換尿布。
還有分腿式睡袋,適合大月齡更靈活的寶寶,我們是從S碼一路穿到M、L到現在的2T-3T分腿款。
搖粒絨的材質,適合18-24度穿。如果入冬,沒有暖氣的南方就會顯得薄了。
上面這隻黃色的,就是加棉款。
國外的大部分嬰兒睡袋包括Halo都為無袖設計,我查了英國標準協會公布的嬰兒睡袋安全指南,有袖的睡袋嚴格意義上並不能被算作嬰兒睡袋的範疇。
無袖設計的優點有很多,一是利於穿脫,寶寶的手臂能自由活動 。二是無袖設計防止睡袋內溫度過高引起的寶寶健康和安全問題。
Grobag
Grobag是英國出品的著名睡袋品牌。款式、保暖分級、材質上更富有選擇性。身邊也有不少媽媽在用。
Grobag也是以背心式的無袖睡袋為主,有兩種拉鏈位置選擇,一種是側面拉鏈,一種是胸前拉鏈,側式拉鏈很適合在寶寶睡著以後給寶寶穿而不會吵醒寶寶。
Grobag的大小尺碼跨度更大一些,有0到6個月,6個月到18個月,18個月到36個月,3歲到6歲之分。最貼心的是薄厚按照tog(拖格)指數來分,一目了然。最厚的3.5 tog適合冬天用,最薄的0.5 tog適合夏天用。裡面的填充物不同,比如2.5tog的睡袋中間有一層薄棉花,1.0tog睡袋是兩層棉毛布料,中間沒有填充物, 0.5tog的睡袋就是兩層薄布料。
• 3.5 tog 適合冷房溫度 (12-15 度)
• 2.5 tog 適合正常室溫 (16-20 度)
• 1.0 tog 適合溫暖房間 (21-23 度)
• 0.5 tog 適合炎熱的夏天 (24-27 度)
國外也常使用這種上臂包裹式睡袋,它不同於我們說的「蠟燭包」,將孩子的手和腿都緊緊捆著,而是只包裹上臂,而腿部留出了活動空間。這樣的設計是模擬媽媽子宮中的感覺,給新生兒安全感,有助於寶寶安眠。但3個月以上的寶寶就不太適用了,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的活動空間。幾乎每個品牌都有這樣的包裹式睡袋,當然也包括Grobag。
無袖睡袋如何解決胳膊冷的問題?G家還推出了如上圖這種Grosuit連體衣,穿在睡袋裡面,看起來是普通睡衣,但袖子部位是夾棉的,其他部位是單層的。
baby deedee
這款baby deedee保暖睡袋在2011年的時候獲得過設計類的獎項(Red Tricycle and Creative Child Awards),肩部由兩顆扣子固定,大拉鏈,比較方便穿脫。純棉表層,裡面的填充物是高彈棉,適合室溫在19-23度的秋季使用。
Aden + Anais
Aden + Anais有一款風靡全球的寶寶毯,這個牌子的睡袋的材質跟寶寶毯一樣,是越洗越柔軟的muslin棉,有點像紗布,這種材質能夠有效調節溫度,防止過熱引起危險。秋冬款睡袋夾棉,雙向拉鏈設計,方便穿脫和換尿布。肩部可腋下有暗扣,可以根據需要調節。缺點是棉絮容易起球,清洗要注意。
Hoppetta
著名的日本Hoppetta蘑菇睡袋,它的材質也是紗布,用6層紗布製作而成,舒適透氣。適合16-26度的室溫,夏秋季節還是可以的,冬天可能hold不住。睡袋下部是開放式的,所以對大小的要求不是很嚴格,一款M碼就能夠滿足0-3歲寶寶的需要。不過正是因為下端開放,有些寶寶長大後會露腳。
宜家
宜家有多款睡袋設計清爽、價格親民,也可以考慮。薄厚選擇也較多。價格在150元左右。
潑姆西睡袋
適合0-6個月的寶寶在16-20度的室內使用,表面100%棉,內部填充保暖的聚酯纖維,長拉鏈能夠將睡袋完全打開。
普特利卡睡袋
適合6-18個月寶寶,比較特別的地方是腋下有一個收縮設計,這個階段的寶寶更加好動,這樣做更有利於保溫。
為什麼用睡袋那麼有必要?
充分的活動空間
傳統的包裹方式,比如蠟燭包,把寶寶的四肢特別是雙腿利用外力繃直,然後纏繞起來,一來容易造成長期血液不循環。二來容易破壞嬰兒腿部髖臼和股骨頭原有的狀態,造成股骨頭和股骨頸變形或脫位。
寶寶的四肢即使在睡覺的時候也需要充分的活動空間,青蛙腿的姿勢其實寶寶最喜歡。睡袋能夠形成一個獨立的小空間,不會對腿部的活動造成阻礙,無袖睡袋可以讓手腳在睡覺的時候也能隨意動起來。
保證溫暖
蹬被子是多數寶寶都存在的問題,很多寶寶還不會翻身就開始用腿來踢被子了。天熱的時候還好,天冷的時候很容易就著涼了。睡袋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相對嚴密的空間再加上睡袋本身溫暖的材質,能夠防止寶寶蹬被子著涼,保證溫暖。
保證睡眠安全
寶寶蓋上厚重的棉被容易深陷其中,沒有自救能力的他們很容易就會窒息,後果難以想像,這就是我們不建議給寶寶蓋棉被的原因。睡袋根據月齡有不同的尺碼,同時能讓寶寶保持的頭部外露,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睡眠安全。
睡袋該如何選?
信封式、葫蘆式、分腿式等不同款式,羽絨、蠶絲、搖粒絨、棉等不同材質,還有不同品牌不同尺碼,到底該如何選?
關於尺寸
每個品牌的睡袋按照寶寶月齡、身長、體重的不同會設計出大小不同的尺寸,具體的尺碼分類略有區別。個人認為不要認為寶寶長得快而買太大的尺碼,就以寶寶實際月齡和身高來選尺寸,太大了反而容易太寬大而纏住寶寶引起危險。
關於款式
睡袋的款式有很多,現在比較普遍的是葫蘆式、不分腿的設計。
對於已經會走的,活動能力更強的寶寶,分腿式或者下部不封閉的睡袋更加自由不拘束。
至於要不要選擇帶袖子的睡袋,美國很多醫生認為無袖的睡袋更有利於散熱,防止過熱引發窒息,同時又能夠保持背部溫暖和手臂活動。帶袖子的睡袋更適合室溫寒冷的情況下使用。
有了睡袋寶寶睡覺穿什麼?
室溫27度左右的炎熱夏天,可以選0.5 tog睡袋搭配短袖/無袖的涼爽睡衣,或者裡面光身。
在舒適涼爽的23度左右時,寶寶可以選0.5 tog睡袋搭配薄睡衣。或者用1.0 tog睡袋,穿短袖/無袖的涼爽睡衣。
在室溫15-20度左右的秋季,可以選擇2.5 tog的睡袋,給寶寶穿上長袖睡衣。
等到氣溫更加寒冷,室溫降到12-15度左右時,需要使用3.5 tog的睡袋,加上保暖的睡衣。
DIY睡袋
當然手巧的寶媽還可以自己動手來為寶寶做睡袋,家裡的毛巾、大人的衣服、甚至是寶寶毯都可以改成睡袋。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社立場。)
關注【氧氣媽咪研習社】
第一時間獲取聽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