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古以來形成了很多「中國特色教育觀」,比如「棍棒底下出孝子」「子不養父之過」等。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怎麼教都是自己說了算,但實際上,孩子五歲左右就已經樹立了完整的人格基礎,也就是這個孩子的性格基本定出來了。
孩子的性格有先天因素,有點孩子天生就好靜,有點孩子卻非常外向活潑。但是後天的環境,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大。
童年生活中孩子經歷的一些事情對孩子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改變他們的人生。所以一個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性格至關重要,父母一定要高度重視。
1、影響孩子三觀人格的建立
有的父母脾氣比較急,比較暴躁,在對待孩子教育這件事情上缺乏耐心,還有的父母三觀本身就有些問題,不分是非黑白,這樣的父母對孩子會產生極壞的影響。
如果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就會責怪孩子,甚至打罵孩子。受這樣性格父母的影響,孩子也會出現比較極端的成長態勢。
有的孩子會變得和父母一樣暴躁,做事我行我素,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甚至崇尚武力,遇到矛盾和衝突喜歡用暴力解決。另一部分孩子則有可能極度缺乏安全感,變得敏感懦弱,甚至自卑。
他們不喜歡和別人交流相處,喜歡把自己藏起來發呆,也是社交恐懼症的一種。
2、影響孩子做事的態度
父母的性格,行為處事的方式會極大的影響到孩子。有的父母比較缺乏上進心,非常懶惰,總是把一些負能量的話語掛在嘴邊,比如「麻煩死了」「真沒勁」「不想做」,這些低沉煩躁的話語也會影響孩子,讓孩子變得暴躁、缺乏朝氣,成一個充滿負能量的孩子,甚至悲觀得孩子。
3、影響孩子的生活習慣
孩子最親近的人當然是父母,除了上學的時間,孩子總和父母在一起,因此父母的生活習慣也會影響到孩子。
比如有些父母有些壞毛病,不講究個人衛生,回家後髒襪子、衣服亂扔,不愛打掃房間,喜歡隨地吐痰等等。那麼孩子也會學習到父母這些壞毛病,亂扔垃圾,懶惰不愛收拾等。
相反,如果父母勤快講衛生,使用文明用語,那麼孩子也會成為同樣的人,大方得體,講禮貌,尊重他人,也容易在集體生活中獲得別人的歡迎,交到更多朋友。
1、樹立好榜樣
既然父母的性格、行為處事、人生態度都會對孩子產生那麼大的影響,那麼父母就要學會成為優秀的父母,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在家當一個孝順父母、呵護孩子的好爸媽,對待自己的父母孝順、有耐心,對待孩子用心陪伴,科學教養。在外,做一個好員工,認真工作,積極樂觀。這樣孩子才能向父母學習。
2、給孩子提供積極的家庭環境
現代人壓力都比較大,很多家庭都是父母雙職工,都需要外出打拼。工作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但是即使心情再不好也不要把壞情緒帶回家影響孩子。
家是溫暖、陽光、充滿愛的地方,孩子其實很敏感,他們能敏銳的感受到父母心情的好壞,如果父母整天陰沉著臉,那麼孩子也會變得如驚弓之鳥,沒有安全感。
3、學會溝通
父母和孩子之間要學會正確的交流方式,多溝通,多談心,這樣才能保證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達,親子關係才會更加和諧健康。
父母的性格很大程度上能決定孩子的性格,因此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樣,和孩子一起成長。你還有哪些更好的育兒方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