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老師曾經說過:「很多家長根深蒂固的認為「智力決定命運」,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關心能不能考上著名大學,而不關注孩子的性格。因此忽略了孩子性格的培養,一個人成年後發展的好不好,和孩子的智力關係不大,和孩子的性格才是息息相關的!」
一個好的性格,往往更能決定孩子的一生,沒有一個好的性格,對孩子今後的一生影響是巨大的,人的性格一旦形成也是十分難改的!
而性格的形成是有一個關鍵期,那就是孩子6歲以前,這個時候的孩子可塑性強,愛探索也愛模仿這時候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階段,但是很多孩子還缺乏自控力,判斷是非的能力也比較弱!
如果說這個時期你的孩子出現了以下三個問題,做家長的一定要能管就管,「使勁管」!這樣孩子將來才會更加出色!
說謊並不全是壞事,孩子學會撒謊意味著他有了更高階的思考能力。一般在孩子有了急迫願望,或者獨自面對現實的時候就會選擇撒謊。我們要做的,不是指責和否定孩子,而是提出方法,讓孩子逐漸地明白如何理解面對現實和願望。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孩子們對謊言或虛偽非常敏感,極易察覺。
父母應該為孩子做個好榜樣,如果父母經常說謊,孩子就會模仿這一行為,認為說謊是一種正常現象。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想擁有一個不說謊的小孩,就先做不說謊的父母。
明明之前跟孩子商量好了,今天出來不買玩具,但是他要哭著鬧著非要買:明明剛才已經說了,出門自己走路,走著走著就鬧著要抱;明明說好今天買的食物是明天春遊的時候才吃,但孩子現在就是鬧著要先吃。
總歸起來,就是之前說好了的事,但是回頭就不承認了,就忘記了,就不遵守約定了。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當孩子說話不算話的時候父母首先要反思自己,孩子的行為是從哪裡學來的,是從我的身上學到的嗎?我是不是對孩子說話不算數了?如果是這種情況,那父母就要說到做到,及時兌現給孩子的承諾!
如果是孩子做錯了,這時候父母不能心軟,孩子錯了就是錯了,他說話不算話,就要受到懲罰!
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孩子做到言行一致!
在孩子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還分不清什麼是罵人的話,所以就會一股腦的都學來,這時候,父母就要充當「過濾機」幫助孩子剔除不好的詞語,幫助孩子改掉愛罵人的毛病。
這不僅有益於孩子的語言習慣,還有益於孩子的情緒管理。
愛罵人的孩子總是情緒暴躁,不懂得控制自己,而幫助孩子改掉罵人的毛病,有益於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控制情緒,以後面對突發事件,孩子更能沉穩理智的面對。
擁有好性格的孩子,就相當於多擁有了一塊敲門磚,不論將來是在學業還是工作中,都會相對來說比較順利!如果你想讓孩子擁有高情商,好性格,一定要從小開始培養!從現在抓起,還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