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直播最刺激的事情是什麼?唱歌、跳舞、商品最低價?
這些早就不能刺激觀眾的神經了,最近一個網紅卻讓觀眾徹底嗨了。
8月28日下午,擁有百萬粉絲的廖某正在直播間換衣服的過程中,幾名身著警服的警察闖入了鏡頭之中。
伴隨著主播廖某錯愕的表情,直播畫面也就停止了。
據悉,為了準備這次抓捕,警方對廖某團隊跟蹤偵察超過2個月,最終掌握了廖某團隊確鑿的制假售假證據,商品主要對標某些奢侈品。
通過對這個制假售假團隊的上下遊摸底,警方抓獲5個售假團夥、8個售假窩點、犯罪嫌疑人50餘名,其中有41人被依法批准逮捕。
據警方透露,在抓獲現場就查獲冒牌奢侈品箱包、服飾等商品3000餘件,涉案金額500餘萬。
1
女網紅掩耳盜鈴大肆斂財
廖某在2017年與某經紀公司籤約成為一名帶貨主播,每日定時在某電商平臺直播帶貨,主營方向是服裝和飾品。
一方面由於廖某介入的時機比較好;另一方面廖某確實擁有較好的顏值、身材,具備成為網紅的潛質。在經紀公司的多方包裝之下,廖某的粉絲增長迅速。截止目前,粉絲數已經破百萬。
從直播數據上看,廖某平均每場直播帶貨都有20萬人次左右的觀看數,場均銷售額達1000萬之多。這個數據已經算是直播帶貨領域的頭部主播。收入自然也是水漲船高,從以前的每個月兩三萬增長到了每個月過百萬,年收入輕鬆過千萬。
只是這些數據的背後則是由一個個的粉絲形成,只是這些粉絲在廖某眼中,那就是韭菜,不割白不割。
就在廖某自身流量越來越大之後,便開始有售假團隊找上廖某請求合作。一方面給予廖某難以抵擋的提成比例;另一方面還會給予廖某一筆可觀的「坑位費」。在雙重利益誘惑之下,廖某最終答應。
廖某團隊深知直播帶貨產品是冒牌奢侈品,因此也做了一些反偵察措施。比如說:將直播過後的視頻刪除掉,在直播過程中也不說自己賣的是哪個大牌,而是採用了容易讓人產生誤會的詞語,類似於楊樹林(意指YSL)、香奶奶(意指香奈兒)、迪某奧(意指迪奧)等等。
他們本以為不會留下什麼犯罪證據,而辦案民警早就把這些視頻保存下來了。
民警在審問過程中得知,廖某從來不管自己產品的真假,只會在乎粉絲量和銷量。廖某表示,你要是願意買就去接受假貨,因為有些人不喜歡假貨,有些人則會很喜歡,他買不起真品。
2
直播帶貨行業或將重新洗牌
直播帶貨的興起,救活了多個假貨產業。
在直播帶貨行業中,主播們想要多賺錢,品牌商想要多賣貨,消費者想要實實在在的優惠。
可是,現實是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
任何一家品牌產品想要真正大批量賣貨,那就需要有實實在在的低價,而品牌企業往往擁有完善的銷售渠道,每個層級價格幾乎都是透明的。因此,品牌商很難將極低的價格給到帶貨主播,沒有價格優勢的主播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就會放棄這些名牌,反而會去搞一些大家沒有聽過的微商產品,亦或是高仿產品。消費者表面上看買到的是便宜的產品,而實際上不是假貨就是三無產品。
其實這種現象不是最近才有,而是自從直播帶貨誕生之日起就有了。
說到底,這是人性的貪婪所致,既然人人都有貪念,那麼假貨問題就會成為長期問題。總有一些人為了利潤,敢冒風險。
不過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違法的事情,早晚會有法律來制裁。只是廖某剛好成了第一個而已。
廖某的被抓,想必會對行業造成一定的震動,會讓那些售假主播內心顫抖。最終,直播帶貨行業終將迎來洗牌。
直播帶貨行業將會何去何從,我個人推測將走向三個方向:
頂級主播們仍然繼續著現在的道路,帶貨幾乎所有大品牌以及網紅品牌產品,不僅收取銷售提成還有一定的坑位費;
頭部主播或將探索個人品牌,緊貼個人人設,尋找毛利極高產品,最終帶貨類似於微商一樣的產品;
一般主播將繼續魚龍混雜下去,有的繼續帶假貨、有的賣賣土特產、有的賣賣圖書、音像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