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前,孩子不宜過早學的9件事,父母千萬要注意!

2021-02-19 浮生


父母在孩子成長方面要特別注意,學習鍛鍊各種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有些事對於孩子來說不宜太早做。在適合的年齡做利於孩子身體發育的事才是正確的。以下9件事為人父母的你們一定要知道!

不宜過早學寫字


其實,寫字是一種極為精細的技能。


它需要對文字進行有意觀察、分析,將文字分解為多種筆劃,再綜合、概括其筆順、結構,由大腦將信息和指令傳送到手,在手、腦、眼的協同作用下,將各種筆劃組合成文字。


對於不到6周歲的幼兒來說,要其正確完成這一複雜的過程是有困難的。


從幼兒的生理、心理發展來說,幼兒期兒童神經抑制機能還很差,不能過久地抑制自己的行動,或者從事過分細緻的作業活動;


在知覺方面,常常表現出籠統、不精確的特點,他們較難區別相似的文字;在空間方位知覺方面,幼兒尚無法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對性和角度,3~4歲的幼兒對上、下方位掌握還不很穩定;


在手的運動覺方面,幼兒手的骨胳肌肉遠遠沒有達到成熟程度,手部關節骨化過程還沒有完成,手部肌肉的力量也很差,不能勝任需要持久用力的動作。


再說幼兒的手、眼、腦的協調能力也差,他們寫字時,眼睛總要盯住筆尖轉。為了能看到筆尖運動,便歪著身子,側著腦袋,並儘量使右側的肩、肘、腕向前。


因此可以說,過早地要求幼兒以正確的姿勢和筆順(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書寫文字也是很困難的。如果硬要小孩寫字,那也只能是畫字。他們畫的字免不了東倒西歪,缺鼻子少眼睛,且人也極易疲勞。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往往不厭其煩手把手地教,而孩子卻怎麼也寫不好,氣得家長脫口而出:你真笨,沒出息……孩子自己當然也很洩氣,心情沮喪。長此以往,便對寫字失去了興趣和信心,以至於產生恐懼心理。


根據調查,2~4周歲的幼兒,90%處於塗鴉狀態;5周歲的幼兒,95%能準確地臨摹畫畫,但卻有75%的幼兒不能以正確的筆順、姿勢穩定地書寫簡單的漢字(如「口」、「白」);6周歲以上的幼兒基本上能以正確的姿勢、筆順準確地書寫簡單的漢字。


不過要求不能過高,寫字時間也不能太長,還要開始時就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書寫動作,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以後隨著幼兒手部動作的發展,手、眼、腦的協調,再逐步提高要求。



寫字主要是通過手指小肌肉、指骨以及指關節的協調運動完成抓握筆、控制筆畫等手眼協調動作。由於小肌肉發展較晚,因此,幼兒手部精細動作比較笨拙、不協調,幼兒在寫字時,必須比較用力才能握筆,較小的幼兒甚至全手握筆。


所以,幼兒在寫字時會感到很吃力。寫字幾乎成為了一種體力活動,加之幼兒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比較差,骨骼也非常柔軟,如果幼兒長時間寫字,很容易造成疲勞和手指骨骼畸形。



幼兒脊柱生理彎曲還未形成,骨化過程也尚未完成,骨骼極易變形,所以,此階段培養幼兒正確的站立行走等各種姿勢非常重要。


如果幼兒長時間寫字,難以保持正確的坐姿,而容易形成弓腰、弓坐和扭坐等不良坐姿,進而可能導致脊柱變形。



幼兒過早的寫字對幼兒的眼睛視力影響很大。因為幼兒的視神經焦距還不能集中,他們常常要把書本放在離眼睛很近的地方才能看清楚。而且由於在寫字時眼睛一般集中在筆尖及周圍很小的範圍內,加之眼手的協調程度較低,幼兒必須緊緊盯著筆尖才能寫成一個字。


因此,眼睛便很快會發澀、疲勞,久而久之,引起眼睛的焦距調節能力下降而造成近視。我認為孩子可以早期識字,但是對孩子寫字不要操之過急。

不宜過早學素描


所謂素描:簡單的說,單色畫就是素描。我們一般理解的素描都是用明暗造型鉛筆或者炭筆畫的寫實性素描。


西方一般在孩子十一二歲前後學習素描,我國比西方國家略早一些,如果是經過早期系統美術學習的兒童,大約十歲(實際年齡)以後就可以學習素描了,但必須輔助大量的練習才能提高。


不同年齡段的的孩子對事物的認識、表達、心理反應不同,如果不加區別,讓孩子去學超出其年齡範圍與理解能力的東西,會扼殺一個孩子原本熱愛畫畫的興趣。

而素描相對於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不僅難以理解,也使他不感興趣的,不僅浪費了孩子寶貴的時間,更可怕的結果是導致孩子喪失了學習畫畫的興趣。


如果不理解,只是用鉛筆機械的去臨摹那些乾巴巴的圓柱、方體、孩子很難體會到繪畫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感,用不了多久,原本喜愛畫畫的興趣,不僅會消失得無影無蹤,而且會壓抑孩子的性格發展,不利於培養自信心與成就感。


同時素描是技巧性的訓練,相當枯燥無味的,會讓兒童喪失學畫的興趣甚至會阻礙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


兒童教育就像種菜一樣:什麼季節就應該種什麼樣的蔬菜,如果一定要把冬天的蔬菜拿到春天來種,我想長勢是不容樂觀的。即使採用棚栽,那蔬菜的營養價值也於當季的也一定有會有區別的。

不宜過早學鋼琴


之前,市民小張(化名)帶著5歲的兒子斌斌(化名)到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就診,剛聽到醫生的診斷結論時,他很不滿,聽醫生解釋後才重視起來。醫生指出,根據斌斌現在遠視度數減少的情況來看,他在五年級之前肯定會出現近視。


臨床經驗:彈鋼琴的孩子多近視。


醫生分析了斌斌的用眼習慣後指出,每天一小時的鋼琴練習,是導致斌斌近視的誘因。「彈鋼琴容易導致近視,已經是定論了,從我們的臨床經驗來看,10個彈鋼琴的小孩裡面,有8個都是近視的」。


斌斌的媽媽告訴記者,斌斌從3歲多開始學鋼琴,每天練琴的時間至少一小時,多的時候兩小時。之前,家人並不知道彈鋼琴會影響視力。


醫生指出,對斌斌近視的推測,是根據他遠視視力減少的情況來判斷的。從斌斌目前的情況來看,他的遠視視力減少得比較快,因此,從他現在的年齡和遠視度數來看,醫生推測出他在五年級時一定會近視。

不宜過早學走路


正常時間:1歲左右


過早的危害:



嬰兒骨骼中的膠質多,鈣質少,骨骼柔軟,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發育還不完整,過早讓寶貝學走路,身體的重量必然會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負擔,時間長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變形。胖孩子更不要過早學走路。



爬行練習對孩子的發育有非常多的好處,但是爬行比走路辛苦,而且視野不如走路看得高看得遠,如果讓孩子過早學走路,孩子就不願意爬行而選擇走路,這樣就錯失了寶貝爬行練習的黃金時期。



因為寶寶出生後視力發育尚不健全,只能看清楚近物,過早學走路,孩子因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需要努力調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來注視景物,這樣會對孩子嬌嫩的眼睛產生一種疲勞損害,反覆則可損傷視力。

不宜過早騎腳踏車


正常時間:5-6歲開始 


過早的危害:


幼兒的骨骼正處於發育階段,可塑性很強,而肌肉的力量又很弱,騎兒童車時,下肢要費很大的力。如果腿長時間處於肌肉緊張狀態,同時也讓下肢的骨骼長時間受力,對骨骼的生長發育十分不利。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兒童三輪車,兩個腳踏間的距離變寬,而座位距腳蹬間的距離又過長,有的車不能調整這一距離。


這樣,當孩子騎起來時,腳及下肢非常用力,時間一長就形成了兩膝內側突出膨大,兩下肢過度向外展開,形成「X」形腿,甚至有的孩子形成內八字腳。

不宜過早學滑輪(單排)


正常時間:7歲以後才適合學單排輪滑


過早的危害:



由於單排輪滑需要將雙腿向外側撇,7歲以下的孩子骨骼尚未發育成熟,容易導致X形腿;7歲前可以學雙排輪滑;



玩輪滑時腰部、膝蓋、腳踝需要用力支撐身體,一旦用力不當,這些部位非常容易受傷。因此,一般情況下,12歲以下兒童慎玩輪滑,要有專業人士指導,且不適宜長時間玩輪滑。

不宜過早學畫圓


正常時間:1歲半以後開始畫連續的圓圈,兩歲半前圓圈封口


過早的危害:


孩子畫圓其實是塗鴉的一種,這是孩子的自發行為。不要提前教孩子畫圓以及其它圖形,否則很可能會阻礙孩子的創作熱情以及束縛孩子的想像力。

不宜過早分左右


正常時間:學齡期


5-7歲能夠建立以自我為中心的左右,7歲左右可以分清站在他對面的人的左右;7歲-9歲,兒童能對直觀、形象的事物分清左右空間關係,形成直觀表象;9歲-12歲,兒童能夠形成左右方位的抽象概念,能根據表象、記憶建立其空間關係。


危害談不上,但是有浪費時間的弊端。太早教孩子分清左右,孩子只能機械記憶,如果不堅持強化,過段時間就忘了。

不宜過早學繪畫技巧


正常時間:8-9歲以後


過早的危害:孩子到9歲左右,進入「視覺寫實主義」階段,這個時候孩子觀察事物的視角與成人接近,此時學習繪畫技巧比較適宜。


9歲前,尤其是6歲以前,孩子處於「感覺寫實主義」階段,此時畫的是心中所想。孩子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講述心中的感受和發現。

如果過早教授孩子學習成人的繪畫技巧,可能會阻礙孩子創作的熱情,也不利於想像力的培養。

相關焦點

  • 孩子不宜過早學的9件事,父母千萬要注意!
    爸爸媽媽在孩子成長方面要特別注意,學習鍛鍊各種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有些事對於孩子來說不宜太早做。在適合的年齡做利於孩子身體發育的事才是正確的。以下9件事你一定要知道!
  • 10歲之前,孩子不宜過早學三件事,父母必知
    在孩子成長方面,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學習鍛鍊各種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有些事對於孩子來說不宜太早做。所以,在適合的年齡做利於孩子身體發育的事才是正確的。下面這3件事,你一定要知道,10歲之前孩子少做為妙。
  • 幼兒不宜過早學的7件事,爸媽必知!
    父母在孩子生長方面要特別注意,學習訓練各種才幹當然很重要,可是有些事關於孩子來說不宜太早做。在合適的年紀做利於孩子身體發育的事才是正確的。以下9件事你必定要知道!2不宜過早學畫圓正常時刻:1歲半今後開端畫接連的圓圈,兩歲半前圓圈封口孩子畫圓其實是塗鴉的一種,這是孩子的自發行為。不要提早教孩子畫圓以及其它圖形,不然很可能會阻止孩子的創造熱心以及捆綁孩子的想像力。
  • 幼兒不宜過早學的8件事,父母必知!
    不宜過早學寫字寫字是一種極為精細的技能。對於不到6周歲的幼兒來說,要其正確完成這一複雜的過程是有困難的。「彈鋼琴容易導致近視,已經是定論了,從我們的臨床經驗來看,10個彈鋼琴的小孩裡面,有8個都是近視的。」斌斌的媽媽告訴記者,斌斌從3歲多開始學鋼琴,每天練琴的時間至少一小時,多的時候兩小時,之前,家人並不知道彈鋼琴會影響視力。不宜過早學走路正常時間:1歲左右。
  • 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孩子不宜過早學的4件事
    1不宜過早學識字、寫字許多家長很早就教孩子識字,並以教不教孩子識字、寫字作為選擇幼兒園的一個重要標準。對於不到6周歲的孩子來說,要正確完成這一複雜的過程是有困難的。當孩子怎麼都寫不好字,自己也會洩氣、心情沮喪,長此以往,便對寫字失去了興趣和信心,以至於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2不宜過早學算數有許多家長從孩子2、3歲開始就教孩子算數,有些孩子也能很快說出答數,但孩子並未真正掌握了數學知識。
  • 幼兒不宜過早學的7件事,父母必知!
    三、不宜過早學走路正常時間:1歲左右過早的危害:1、影響孩子的形體發育嬰兒骨骼中的膠質多,鈣質少,骨骼柔軟,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發育還不完整,過早讓寶貝學走路,身體的重量必然會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負擔,時間長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變形。胖孩子更不要過早學走路。
  • 這四件事不要讓寶寶過早學,不僅不會變聰明,反而對寶寶傷害最大
    導讀:這四件事不要讓寶寶過早學,不僅不會變聰明,反而對寶寶傷害最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四件事不要讓寶寶過早學,不僅不會變聰明,反而對寶寶傷害最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10歲前,父母請告知他們這幾件事,娃長大會更有出息
    想把孩子教育好,可以說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父母若有心想把孩子教育好,那麼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初那幾年,就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在孩子10歲之前,在很多事情都沒有成定局的時候,告訴孩子這幾件事,孩子真正理解了其中的真諦,等其長大後也才能更有出息。
  • 孩子三歲之後:這四件事,父母千萬不要做了
    那父母們什麼樣的行為,會對寶寶帶來陰影以及造成傷害呢?其實在孩子三歲左右,是一個性格養成的重要時期。所以,在孩子這個階段,這四件事情可千萬不能在他們面前做,否則孩子遭受的心理陰影,窮其一生也撫平不了的。
  • 臺灣孩子6歲前禁止學英語?這10件事6歲前都不該做
    「孩子6歲前,玩耍應該是他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過早地給孩子學習,其實是一種悲哀」,這是國內一個知名學者的言論。小編認為,6歲前的孩子學還是不學,一切以興趣為主要衡量標準。  下面是被公認為6歲前最好不要做的10件事情,爸媽們都知道嗎?
  • 3歲前,父母千萬別逼孩子做這5件事
    3歲前,這5件事千萬別逼孩子做。甚至還有人說:2歲3歲不分房,4歲5歲毀斷腸。2、3歲的時候,迫不及待地就要把孩子推出去。他比你小,你要讓著他;他是客人,你要讓著他;你是個好孩子,你要讓著他……慷慨大方地分享心愛的東西,難道是必須的麼?
  • 孩子6歲前禁止學英語?大同的虎爸虎媽注意了!這10件事,孩子6歲前都不該做
    小編認為,6歲前的孩子學還是不學,一切以興趣為主要衡量標準。下面是被公認為6歲前最好不要做的10件事情,爸媽們都知道嗎除了英文單詞句子,還有背誦唐詩宋詞、數學口訣等也是屬於強調記憶性的學習,過早學習有害無益,但如果像聽歌一樣聽聽那也倒無妨。為什麼會這樣?
  • 家長注意!高考那兩天,家長千萬不要做這9件事
    我們群裡很多家長,現在比孩子還要焦慮和緊張。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寫這篇文章的原因,要跟各位家長強調一下!大家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並要學會自己化解焦慮和緊張,千萬不能把焦慮傳染給孩子,更不能成為孩子考試焦慮的源頭所在。今天,我們特別提醒各位考生家長,高考考試期間一定要做對做好這9件事。總之,關鍵時刻,千萬別給孩子添亂!
  • 8歲前,有4件事千萬別逼孩子去做
    ,前一陣總是不敢在小區裡走路,因為小區裡樹多,夏天樹上常有一種叫「吊死鬼」的蟲子。孩子8歲前,千萬別逼他做這4件事:簡簡單單一句話,除了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沒用之外,起不到任何積極作用。千萬不要逼著他勇敢。要用足夠的耐心,陪伴孩子慢慢克服恐懼,把「不要怕」,變成「我陪你」。讓他在被理解、被鼓勵的正向激勵下,安心長大。
  • 孩子6歲前禁止學英語?這10件事,6歲前都不該做
    小編認為,6歲前的孩子學還是不學,一切以興趣為主要衡量標準。下面是被公認為6歲前最好不要做的10件事情,爸媽們都知道嗎?除了英文單詞句子,還有背誦唐詩宋詞、數學口訣等也是屬於強調記憶性的學習,過早學習有害無益,但如果像聽歌一樣聽聽那也倒無妨。為什麼會這樣?
  • 臺灣孩子6歲前禁止學英語?這10件事,6歲前都不該做!
    小編認為,6歲前的孩子學還是不學,一切以興趣為主要衡量標準。下面是被公認為6歲前最好不要做的10件事情,爸媽們都知道嗎?除了英文單詞句子,還有背誦唐詩宋詞、數學口訣等也是屬於強調記憶性的學習,過早學習有害無益,但如果像聽歌一樣聽聽那也倒無妨。為什麼會這樣?
  • 孩子3歲前,父母陪伴做完這9件事,孩子長大後更自信
    這裡是【新手媽媽帶娃記】,每天分享新手爸媽和寶寶的那些事兒~0~3歲是寶寶在生理、心理、社會意識等方面的覺醒期。想要更好的開發寶寶的智力和培養好性格,爸爸媽媽們要記得陪伴孩子做完這9件事。8、答應孩子的事,記得兌現
  • 18歲前,父母一定要捨得讓孩子,做這三件能讓他受益一生的事
    不管什麼關係,什麼人,什麼事,都是有有效期的,父母和孩子的有效期,最多在孩子18歲前。所以18歲前,父母一定要捨得讓孩子,做這三件能讓他受益一生的事。一,去兼職。兼職不僅能鍛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和適應能力,還有語言能力外。更能讓孩子了解金錢,懂得理財,測試能力,提升自信,獨立自主,擁有最簡單的價值觀。
  • 【孩子摔到頭後的48小時,父母千萬要注意觀察這三件事】
    圖片上這位,是一個腦外傷術後的七歲孩子,因為腦出血部位涉及腦幹,所以孩子整體的情況不太好,雙下致肌張力特別高不說,上肢和語言也受到影響。這個孩子還有一段,讓父母悔斷腸的經歷:當時是下午三四點,孩子自己院子裡和自己家小狗玩追逐蹦跳遊戲,不小心從高處跌落,當時聽到哭聲,父母就趕過來安撫,聽到孩子說摔到頭一下
  • 想讓孩子成為「小天才」,要在3歲前抓住這4件事,基礎決定未來
    大多數的孩子都記不住3歲前發生的事情,但卻不能說3歲前的寶寶沒有記憶力,心理學對於這種情況統稱為「嬰兒期記憶遺忘症」。讓孩子成為「小天才」,要在3歲前抓住這4件事第四件事:要跟孩子溝通、提問別看3歲以前的孩子還不會說什麼話,但是孩子卻特別喜歡聽父母跟自己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