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五嶽大帝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山神,分別指東嶽大帝、南嶽大帝、西嶽大帝、北嶽大帝、中嶽大帝。這五位神仙也是古老的中國民間信仰。其信仰源於中國古代的山川崇拜,古人認為山清水秀,雲纏霧繞,地大物博,高峻雄偉,神秘莫測,令人敬佩又令人恐懼。於是人們祀之為神,頂禮膜拜。
五嶽大帝是指東嶽大帝、南嶽大帝、西嶽大帝、北嶽大帝、中嶽大帝。
《封神榜》五嶽大帝:
五嶽大帝
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黃飛虎):坐騎:五色神牛、金眼神鷹;職責:掌人間賞罰、貴賤、冥司主事。
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崇黑虎):坐騎:火眼金睛獸、鐵嘴神鷹;職責:掌五金、冶鑄,羽禽飛鳥之事。
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聞聘):坐騎:青驄馬;職責:掌土地、山川、林木。
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蔣雄):坐騎:烏騅馬。職責:掌江河、湖海、走獸。
北嶽恆山安天玄聖大帝(崔英):坐騎:黃彪馬;職責:掌星辰分野。
五嶽之神在唐代被封為王,唐武后垂拱(685-689年)四年(688年)封中嶽為中天王。
唐玄宗先天中(712-713年)封西嶽為金天王。
開元(713-742年)十三年(725年)封東嶽為天齊王。
天寶(742-756年)五年(746年)封南嶽為司天王,北嶽為安天王。
五嶽殿及至宋代,在加封王的基礎上又封為帝,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元年(1008年)十月十五日詔泰山天齊王,加號仁聖天齊王,四年(1011年)二月廿一加號西嶽為順聖金天王,廿六日詔加中天王為崇聖中天王,五月加中嶽曰中天崇聖帝,西嶽曰金天順聖帝,北嶽曰安天元聖帝。又加封五嶽後號:東曰淑明後,南曰景明後,西曰肅明後,北曰靖明後,中曰正明後。
自此五嶽之神有了帝號,但還不夠全面,元至元(1264-1295年)二十八年(1291年)春二月,元世祖加封東嶽為天齊大生仁聖帝,南嶽為司天大化昭聖帝,西嶽為金天大利順聖帝,北嶽為安王大貞玄聖帝,中嶽為中天大寧崇聖帝。
然明太祖洪武(1368-1399年)年間不顧前代帝王定製,詔改神號,稱五嶽為:東嶽泰山之神,南嶽衡山之神,中嶽嵩山之神,西嶽華山之神,北嶽恆山之神。
但五嶽大帝的信仰已深入中國民間,所以中國民間仍稱五嶽之神為五嶽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