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信眾來到道教廟觀,都會懷著恭敬心請回一些法物,如道教符咒等等,以加持信仰、祈福禳災,但由於道教一貫保有的神聖性和神秘性,很多人對道教法物了解並不多,今天小編就為大夥講解一下傳說中由道祖老君爺親傳的祈福禳災之「法寶」——五嶽真形圖。
五嶽真形圖,道教符籙,有免災致福之效,在泰山岱廟、華山峪口、嵩山中嶽廟、恆山崇靈門和西安碑林等處,都有「五嶽真形圖」的碑刻古蹟。
有人稱「五嶽真形圖」為神秘的無字天書,在《漢武帝內傳》中便記述了這段來歷,非同尋常。
話說,道教女仙之首西王母得知人間帝王漢武帝求道心切,而且向道之心十分虔誠,深受感動,同時也為了堅定漢武帝修道的志向,便降臨大漢皇宮,準備傳授其道法。
一神一人談話間,漢武帝看到西王母隨身帶有短短一卷書,便想借來翻看一下。
(漫畫版西王母)
「﹝武帝﹞問:『此書是仙靈之方耶?不審其目,可得瞻盼否?』王母出以示之曰:『此五嶽真形圖也……諸仙佩之,皆如傳章;道士執之,經行山川,百神群靈,尊奉親迎』」。
這段原文就是說,漢武帝問王母:這(五嶽真形圖)是本天書吧?看起來就很膩害哦!王母回答說:對對對,妹毛病,這書奏是這麼膩害,這叫五嶽真形圖,俺們仙人常常隨身佩戴,有道之士也可以佩戴,只要身懷此書,無論是居家旅行還是行走江湖,那叫一個神見神愛花見花開…
總之,五嶽真形圖就如同東晉葛洪祖師在《抱樸子》中所描述的:「凡修道之士棲隱山谷,須得五嶽真形圖佩之。其山中鬼魅精靈、蟲虎妖怪,一切毒物,莫能近矣」。
故世間大眾佩戴五嶽真形圖渡江海、入山谷、夜行郊野、偶宿兇房,一切邪魔魑魅魍魎水怪山精,悉皆隱遁,不敢加害。
怎麼樣?五嶽真形圖果然是隨身佩戴,家居供奉的道教法寶吧!
作為道教法物,五嶽真形圖不僅為道門所重,也引起了中外地圖史學者們的關注。最早注意到五嶽真形圖地圖學價值的是日本學者小川琢治,他得出五嶽真形圖中蘊涵有等高線製圖法的地圖繪製思想。
(日本人文地理學研究的創始人小川琢治)
如今,學術界也基本都認同《五嶽真形圖》所繪製山脈的高低起伏形狀和走向,採用的是類似於現代的等高線地圖繪製的思想與方法。
常有人說宗教與科學是相對立的,可從道教的種種發展創新來看,科學無非是一種做事的態度,一種學習的方式,抑或是一種存疑和批判精神,似乎又沒那麼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