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祈福禳災的「法寶」——五嶽真形圖

2020-12-11 道教文摘

很多信眾來到道教廟觀,都會懷著恭敬心請回一些法物,如道教符咒等等,以加持信仰、祈福禳災,但由於道教一貫保有的神聖性和神秘性,很多人對道教法物了解並不多,今天小編就為大夥講解一下傳說中由道祖老君爺親傳的祈福禳災之「法寶」——五嶽真形圖。

五嶽真形圖,道教符籙,有免災致福之效,在泰山岱廟、華山峪口、嵩山中嶽廟、恆山崇靈門和西安碑林等處,都有「五嶽真形圖」的碑刻古蹟。

有人稱「五嶽真形圖」為神秘的無字天書,在《漢武帝內傳》中便記述了這段來歷,非同尋常。

話說,道教女仙之首西王母得知人間帝王漢武帝求道心切,而且向道之心十分虔誠,深受感動,同時也為了堅定漢武帝修道的志向,便降臨大漢皇宮,準備傳授其道法。

一神一人談話間,漢武帝看到西王母隨身帶有短短一卷書,便想借來翻看一下。

(漫畫版西王母)

「﹝武帝﹞問:『此書是仙靈之方耶?不審其目,可得瞻盼否?』王母出以示之曰:『此五嶽真形圖也……諸仙佩之,皆如傳章;道士執之,經行山川,百神群靈,尊奉親迎』」。

這段原文就是說,漢武帝問王母:這(五嶽真形圖)是本天書吧?看起來就很膩害哦!王母回答說:對對對,妹毛病,這書奏是這麼膩害,這叫五嶽真形圖,俺們仙人常常隨身佩戴,有道之士也可以佩戴,只要身懷此書,無論是居家旅行還是行走江湖,那叫一個神見神愛花見花開…

總之,五嶽真形圖就如同東晉葛洪祖師在《抱樸子》中所描述的:「凡修道之士棲隱山谷,須得五嶽真形圖佩之。其山中鬼魅精靈、蟲虎妖怪,一切毒物,莫能近矣」。

故世間大眾佩戴五嶽真形圖渡江海、入山谷、夜行郊野、偶宿兇房,一切邪魔魑魅魍魎水怪山精,悉皆隱遁,不敢加害。

怎麼樣?五嶽真形圖果然是隨身佩戴,家居供奉的道教法寶吧!

作為道教法物,五嶽真形圖不僅為道門所重,也引起了中外地圖史學者們的關注。最早注意到五嶽真形圖地圖學價值的是日本學者小川琢治,他得出五嶽真形圖中蘊涵有等高線製圖法的地圖繪製思想。

(日本人文地理學研究的創始人小川琢治)

如今,學術界也基本都認同《五嶽真形圖》所繪製山脈的高低起伏形狀和走向,採用的是類似於現代的等高線地圖繪製的思想與方法。

常有人說宗教與科學是相對立的,可從道教的種種發展創新來看,科學無非是一種做事的態度,一種學習的方式,抑或是一種存疑和批判精神,似乎又沒那麼多矛盾。

相關焦點

  • 五嶽真形圖——道教中最為神秘、尊貴的符籙樣式
    其中最為神秘、尊貴的是「五嶽真形圖」符。晉代葛洪在《抱樸子遐覽》中云:「道書之重者,莫過於三皇文,五嶽真形圖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在談到其神秘功用時,則雲「修道之士,棲陷山谷,須得五嶽真形圖佩之,則山中魑魅虎蟲,一切妖毒皆莫能近」。
  • 道教中的「五嶽真形圖」指的是什麼?五嶽真形圖有什麼作用?
    五嶽真形圖,道教符籙,據稱為太上道君所傳,有免災致福之效。今河南登封縣嵩山中嶽廟內存有此圖的碑刻。晉葛洪《抱樸子·遐覽》:「道書之重者,莫過於三皇文,五嶽真形圖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
  • 民間口頭傳統中的禳災與治療
    回歸「寫文學」以前,讓文學回到民間、回歸「功利」的實用目的,提出文學的禳災與治療功能是文學人類學研究的重要發現。近代以來,本土化的文學禳災與治療功能被西方現代文學觀念遮蔽,文學搖身變為不食人間煙火的「非功利」的「精緻的甕」。
  • 東武當唐梓山道教高功法師班祈福迎祥消災去厄,據說是很靈驗的
    在道教中,玉皇大帝是人間信仰中的眾神之最,道教形成了一系列與玉皇有關的儀式,道門中泛稱玉皇科儀。這些科儀把玉皇大帝神格具象化,是信眾與玉皇之間由宗教想像所確立的關係的形象展示,是對玉皇大帝崇拜方式的一種程式化。法事開始後,在眾經師吟唱優美舒緩的道教經韻中,高功法師手執朝板和香依次在罡毯上腳踏輕盈罡步,行三寶罡法,完成整個法事程次過程。
  • 禳災祈福的道家法門 趨吉避兇改變人生
    道教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歷經數千年香火鼎盛氤氳不絕。而我國道教又門派眾多、分布地域廣闊。今天介紹的華光道法術是其影響力極大的分支,祖師爺是民間俗稱的「馬王爺」。華光道法術自古代創立之日就輔助君王興天下、幫助百姓興家業,明清時達到極盛,湖廣、東南地區的華光廟眾多。
  • 大理道教歷史變遷
    即道教思想陰陽相推,九宮八卦,羽化消遙的反映。道教主要有兩大派,一是符篆派(正一派),傳入大理比較早,相信科儀齋醮、符篆、禁咒,可以禳災求福,可以使役鬼神,此派道土不出家,不忌飲食,有妻室兒女,世代相承。二是丹鼎派(全真派),相信通過清修、煉養,可以飛升成仙,該派忌腥葷,不結婚,出家修煉的全真道各派都屬於丹鼎派。
  • 道教高功科儀培訓班招生簡章
    舉行第二屆「道教高功科儀培訓班」將於公曆2016年12  月29  日在江西李渡萬壽宮正式開班。弘揚道教文化,經籙法科。高功科儀是傳承道教文化、宣示威儀 弘揚道法的重要形式之一依不同法事的不同形式,按一定法事形式準則"依科闡事"道恩廣沐,德聖覆載。,可達禮奉上真,祝國迎祥,禳災祈福。可至幽冥地獄,拔度幽魂。依古之制,行科演法,祈福禳災,延壽保生,超度亡靈。
  • 道教經典書籍:《三皇經》、《靈寶經》、《上清經》
    在道教史上,東晉南北朝是重要的轉折時期。道教由於門閥士族階級的改造,經歷了一番重大的變革,從早期傳播於民間的道團,直接上升為官方承認的正統宗教,在上流社會普遍流行,同時湧現新的道經,以《三皇經》《靈寶經》《上清經》這三組道經最為重要,即三洞真經。
  • 道教常識:五嶽大帝是哪幾位神仙?
    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道教認為世間萬物皆有靈,無論是天上的日月星辰,還是地上的山川河嶽,亦或是自然界的風雨雷電,都有對應的神靈。道教的神仙體系較為龐大和繁雜,道教將神分為自然神和人格神。在往期小編為大家介紹了很多道教的神明,本期就跟大家聊聊自然神之五嶽大帝。
  • 道教符籙詳解:太歲消災平安符、財運亨通符、姻緣和合符、文昌考試符、官運亨通符、萬病回春符…
    比如,《五嶽真形圖》是一種道教符籙,大約出於魏晉之際。這一符籙在六朝道士 中的地位非常高,當時道士入山時常常佩帶該符。葛洪《抱樸子內篇·登涉篇》說:「上士入山,持《三皇內文》及《五嶽真形圖》,所在召山神,及按鬼錄、召州 社及山卿宅尉問之,則木石之怪,山川之精,不敢來試人。」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3卷指出,「真形」圖類似於山嶽的等高線圖。
  • 道教法事,你了解多少?
    這就是道教的齋醮科儀,俗稱「道場」,謂之「依科演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道教法事。 道場——是指道教宮觀中道士設壇作法、上章奏表的一種宗教法事活動儀式,也是道教教義文化活動最主要的組成部分。道場有兩種含義:(一)凡是修宮建廟,設壇演道渡人的道教活動場所都可以稱之為道場,是廣義的一種。(二)宮觀專門擇日立壇演行法事,祈福迎祥的宗教文化儀式活動稱之為道場。為狹義的一種。
  • 道教的不白之冤
    ,這是道教在近代屢遭厄運的關鍵原因,也是道教直到現在還蒙受不白之冤的主要原因。世界最早的人體解剖圖是五代時道教徒所繪。道經《金笥玄玄》中保存了道教在寄生蟲學領域的探索成果,並有甘蔗控制蛔蟲功效的記錄。道教徒還發現了用谷糠預防腳氣病,用動物肝臟治療夜盲症,用海帶治療甲狀腺腫大的方法。 為了追求長生不老,道家徒把大量的精力投入了煉丹活動,中藥學中的大量有價值的「丹方」來自道教的煉丹活動,許多至今仍在中醫藥領域發揮重要的治療功能。
  • 臨近春節,去寺廟燒香祈福時,這六點常識需要記住,不可以去冒犯
    貼門神、放鞭炮、燒香祈福等民俗活動在春節期間尤為隆重,人們會選擇去寺廟燒香祈福,這也是表達了人們心中美好的願望,祈求神靈保佑自己好運常伴、健康平安。寺廟是佛教和道教出家僧道的修行及活動場所,他們為了約束自己的修行,會有很多相應的戒律,而且寺廟也是一種莊嚴的場所,因此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不可以冒犯。
  • 走近道教:符籙的含義類型及功用,說說道教的符籙與雲篆天書
    4、符圖。由天神形象與符文結為一體的符籙。這類符籙也很多,在古墓葬發掘中,亦曾發現過這類符籙。符籙是道教中的一種法術,亦稱「符字」、「墨籙」、「丹書」。符籙是符和籙的合稱。符籙術起源於巫覡,始見於東漢。《後漢書·方術傳》載:「河南有麴聖卿,善為丹書符,劾厭殺鬼神而使命之。」
  • 道教北鬥七元君能解二十四厄之遭逢虎狼
    本文摘自隨方設教公眾號,作者為尚德Shand,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禳災法,是道教的基本法之一。道教的禳災之法在行用之時需要身存靈寶天尊,掐中指中取天門三炁。如能依前法修齋,至念存誠,書符誦詠,則諸天紀名,萬神侍衛,可為金闕之臣,魔王保舉。玉局傳經,有削死延生之法。禪黎演教,開禳災度厄之門。《禳災經》和《北鬥經》是道教在消災延生使用最為廣泛的兩部經典。
  • 道教強調偶像崇拜,有特殊的講究,崇奉五嶽大帝
    道教強調偶像崇拜,有特殊的講究,崇奉五嶽大帝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道教崇拜的偶像色彩神奇。道教強調偶像崇拜。道教傳說中,其始祖老子長相怪異,神色奇特。道教崇奉五嶽大帝。五嶽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古人認為,五嶽皆有山神存在。五嶽之神在唐代被封為王,宋代被封為帝,唐宋以後,總稱五嶽大帝。五嶽大帝的服飾與神物都要與五行的顏色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