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9日 08:0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永平 趙世昌
字號內容摘要:
關鍵詞:民間口頭傳統;文學;西方現代文學
作者簡介:
研究文學的功能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何為文學」與「文學為何」這兩個相輔相成的基本問題。關於文學的定義,由於受西方現代文學觀念束縛,越來越科學化、精英化。書寫媒介偏愛「白紙黑字」的表述,不重視倚重口頭表述的文類。事實上,文字產生以前,當文學純粹以自然舒展的聲音「敘事」時,文學的力量同樣直擊人心。與「倉頡造字」的神話相較,「驚天地,泣鬼神」的描述與大聲呼喊的「號子」更為吻合。即使在文字產生以來,史詩、寶卷的念唱,民俗儀式的敘事與歌詠,藏戲的演述等民間口頭傳統中的文類依舊具有強大生命力。
回歸「寫文學」以前,讓文學回到民間、回歸「功利」的實用目的,提出文學的禳災與治療功能是文學人類學研究的重要發現。近代以來,本土化的文學禳災與治療功能被西方現代文學觀念遮蔽,文學搖身變為不食人間煙火的「非功利」的「精緻的甕」。在文學研究方面,評論家將作品視為精巧的藝術品,其作用也限於審美愉悅與審美快感,導致人類與原始粗疏的聲音敘事越來越疏遠,越來越隔閡。甚至,與「面朝黃土背朝天」及「眼光向下」的底層民眾心理需求徹底「斷層」。
民間口頭傳統所引領的是文學學科要走出書齋,走進田野,重視民族、民間活態的口頭傳統範式,從而實現本土文化自覺和學術範式變革。在民間口頭傳統中,文學脫下「金縷衣」,重新穿回「粗布衣裳」,走向口頭敘事,回歸本土,找回自身的原始功能。通過對「文化文本」代表性形態——民間口頭敘事的持續性關注與田野調查,特別是對寶卷念唱、「牛犢爺」社火唱詞與「南木特」藏戲演劇的調查與走訪,我們注意到口頭傳統的背後是文學禳災與治療的動力機制。
首先,通過對儀式現場的考察,我們發現,寶卷念唱試圖營造神聖場域,進而將空間陌生化、神聖化進行禳災與治療。寶卷傳唱地區的信眾為了祈求平安幸福,避免瘟疫災害,追求生活的幸福安定,會將寶卷作為祈福的工具使用。同時,作為中華民族過去的精神表徵和集體記憶,寶卷建構了我們的生活狀態和我們的道德出發點。通過想像與象徵機制,寶卷念唱本身具有的禳災與治療功能得以顯現。在田野中,我們找到了文學演唱的原生形態,找到了民族過去的表達與訴求,而正是這些關鍵因素形塑了我們現在的生活狀態和道德倫理。敬畏與恐懼是道德約束的誘發因素,唯物與理性是科學認知的基本前提,兩者相互融合、相互扶持才能真正建構和諧世界。
其次,通過對「牛犢爺」社火唱詞的整理與研究,我們發現,儀式的周期性舉行及祈福、送福活動,使得民眾不斷進行追憶、狂歡,實現禳災與治療。一般而言,民俗事項的出現以及在何時、何地出現,首先要考慮的因素是該地區民眾的內心需要。從集體記憶的維度來看,舉行「牛犢爺」社火儀式的牙塘民眾由於內心焦慮,需要通過長時間的心理消化以及特別的途徑來宣洩和撫慰,如狂歡、祭祀。如果說寶卷念唱給人帶來的是道德倫理約束,「牛犢爺」社火儀式給人帶來的最大啟示則是:有節制的狂歡有利於心理健康。社火儀式的定期舉行釋放了平日生活的艱辛與壓抑,使民眾得以「滿血復活」,坦然接受生活的打磨。儀式唱詞與「送福」歌詠是典型的民間抒情文本,內容簡單質樸又充滿本土精神與況味,需要我們仔細品味與琢磨。
最後,通過對藏傳佛教儀式性演劇的觀察,我們發現,「南木特」藏戲旨在驅除「心魔」,從而實現禳災與治療。「南木特」在藏語中是「傳奇故事」的意思,一般由格魯派喇嘛演出,帶有濃重的儀式感。其劇目以傳奇色彩見長,表現手法大膽浪漫,復原了原始時代「妖魔」橫行的文化景觀。「南木特」藏戲在劇目創作上,繼承和發展了傳統藏戲、苯教儺舞的優良傳統,以程式化、儀式化的表演展開故事情節,利用演員面具、布景、燈光、服飾等手段渲染鬼魅氣氛,其目的在於驅除妖魔,禳除災異。通過對其唱詞的分析,可以發現,「南木特」藏戲的產生和演述不是偶然的,而是與整個自然和文化的大背景形影相隨。經典劇目《降魔》所降的並非真實妖魔,降的是人的「心魔」,治療的是人被現代化困境所裹挾的內心焦慮。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南木特」藏戲的演劇屬於「巫系文學」的範疇,其背後隱藏的是實施「巫術」,消災治療的功利化目的。同時,通過醫學人類學田野調查,我們注意到,藏區民眾藥巫結合的疾病治療觀念,即為了增強藥物的作用,民眾通常會請求喇嘛加持或者巫師舉行儀式,這與藏戲的上演異曲同工。
民間口頭傳統還原了文學的演進譜系,是對口語詩學的一種復歸。其意義正如美國學者弗裡所言,使長期沉浸在書寫和文本中的人們重新發現那些縱深持久的人類表達之根,為揭開口頭傳承中長期隱藏的秘密提供了至為關鍵的鑰匙。通過上述田野調查,我們可以斷定,這個「秘密」就是文學的禳災與治療功能。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寶卷禳災敘述的人類學研究」(15BZJ037)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陝西師範大學文學人類學研究中心;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
姓名:李永平 趙世昌 工作單位:陝西師範大學文學人類學研究中心;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寶卷禳災敘述的人類學研究」(15BZJ037)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