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目前,蒙古國現已探明的有鐵、螢石、磷、煤、石油、銅、鉬、金、銀、鈾、鉛、鋅、稀土等80多種礦產,超過5000個以上的礦點,比如,位於蒙古國南部的奧尤陶勒蓋銅金礦是該國經濟的最大驅動力之一,初步探明,奧尤陶勒蓋的銅儲量達3000多萬噸、黃金1328噸、白銀7600噸。採礦業佔蒙古國內生產總值的約三分之一。
而事情的最新進展是,蒙古國經濟又見到了新的希望。在國際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價格飆升的情況下,金銀交易活躍的情況下,蒙古國經濟可能會迎來新的增長點。以黃金為例,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球黃金ETF的總流入則達到734噸的紀錄新高。第二季度全球黃金ETF的流入加速,將上半年的全球總流入量提升至創紀錄的734噸。2020上半年的總流入量超過了2009年創下的年度流入高點646噸,使得全球黃金ETF總持倉量升至3,621噸。
不過,對於蒙古國經濟而言,由於技術能力有限,其資源利潤可能會被一些來自於發達市場的企業所攫取,其真正的利潤空間則少之又少了。過去多年,西方許多企業一直控制著蒙古國的採礦業,其中就包括來自於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全球礦產企業。這也是蒙古國經濟過去一度陷入困境,負債纍纍的成因。因此,對於蒙古國經濟而言,擺脫西方企業和資本對該國重點領域的控制或是一個關鍵因素。
例如,蒙古國經濟在2014年大宗商品價格大跌之後,進入下落的狀態。GDP增長也由此前高達17%一度大跌為負增長。加上不具備寬廣的外匯儲備護城河,蒙古國經濟一度負債纍纍,蒙古國的外匯儲備當時僅剩11億美元,而蒙古國卻背負約230億美元債務。而上述外債相當於該國當時GDP的280%,遠超65%的警戒值。為了應對債臺高築,蒙古國的許多民眾紛紛捐獻自己的馬匹、黃金等物品。
與此同時,蒙古國的大多數消費品都無法自給自足,而由於區位優勢,蒙古國民眾到中國市場採購商品的現象早已司空見慣。例如,扎門烏德貿易區是蒙古國對中國唯一的鐵路口岸,橫貫亞歐的鐵路從這裡進入中國,數據顯示,該貿易區進出口量佔蒙古國外貿貨物運輸總進口量的80%及總出口量的35%左右,在這裡可以用人民幣進行消費,甚至還能收到中國通訊公司的手機信號。
不僅如此,在中國的北方城市二連浩特,此前蒙古國一些民眾每天開著堪稱古董級的越野車嘎斯69,排隊來此購物掃貨,平均每天有5000多名來自蒙古國的消費者從口岸通關,奔波於商場、早市、店鋪之間。一些來自蒙古國的國際倒爺們,也在多年間,賺取了豐厚的利潤。值得注意的是,蒙古國經濟也越來越感受到人民幣的重要性了。
自2018年,在中國資金的幫助之下,蒙古國外匯儲備也由此前的11億美元增加到32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此前向蒙古國援助計劃中,其中由中國承擔的部分超三分之一,約合人民幣14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兩國的貿易額已佔蒙古國對外經貿總額的68%。分析認為,高度依賴資源出口的蒙古國,在不斷與中國市場擴大商品交易和合作過程中,或看到了新的希望。並且,蒙古國經濟也希望向中國經濟學習。這在蒙古國資深記者的描述中就可以說明問題。
蒙古國國家通訊社報紙《蒙古消息報》社長孟和圖拉數周前就表示,我在中國工作了兩年,有幸見證中國的快速發展。例如,2016年,曾經赴新疆塔城市喀拉哈巴克鄉柳泉村的採訪經歷令我至今記憶猶新。當時,我了解到,當地於2010年在該村實施了安居富民政策,為每家每戶修建「小別墅」;2012年,該村建起了「幸福互助院」,讓全村老人免費搬進新居……
孟和圖拉還稱,在「天下第一村」華西村的採訪經歷徹底顛覆了我對中國農村的傳統認識;多次乘坐便捷、舒適的中國高鐵,讓我感受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創新和活力……這一切使我大開眼界,也讓我由衷欽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