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指引進一步 促資管機構業務創新發展 規則明晰 差異化競爭是...

2020-12-13 金融界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相較於公募FOF,更具神秘感的MOM產品終於迎來了官方指引,備受業內關注。日前,證監會就《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產品指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引》)公開徵求意見,對MOM產品定義、運作模式、參與主體資質條件、母子管理人及託管人職責劃分、投資運作、信息披露、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等進行了規範。

綜合多位業內人士觀點來看,《指引》明確了資管新規下MOM業務開展的模式,理順了資產管理機構間的合作關係,有利於培養資產管理機構提升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將促進資本市場與資管行業的健康發展,多管理人業務發展的時代也將正式開啟。

資管新規下MOM開展模式明確

何為MOM產品?根據《指引》,管理人中的管理人(manager of managers,簡稱「MOM」)產品是指證券基金經營機構(以下簡稱「母管理人」)將所管理的資產管理產品部分或者全部資產委託給多個符合條件的第三方資產管理機構(以下簡稱「子管理人」)進行管理的資產管理產品。

母管理人是MOM產品管理人,履行法定的受託職責;子管理人是母管理人的投資顧問,屬於基金服務機構,受母管理人委託提供投資建議等基金服務。母管理人依法應承擔的責任不因委託而免除。

由於資管新規禁止資產管理產品多層嵌套投資,原有的MOM業務模式不再可行,而《指引》明確了資管新規下MOM業務開展的模式。《指引》規定,母管理人將組合資產劃分成若干子資產單元,每一個子資產單元按規定單獨開立子證券期貨帳戶,子管理人在約定權限範圍內為子資產單元提供投資建議或者下達投資指令,母管理人作出投資決策並負責交易執行。MOM產品可以採取公募與私募兩種形式,但應當分別適用不同的監管要求。

那麼,誰可以參與MOM業務?由於MOM產品屬於創新產品,為確保平穩起步,《指引》要求,母管理人應當依法持有資產管理業務牌照、配備相應的投研人員、符合合規經營條件,子管理人應當為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機構、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及符合條件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擔任公募MOM的子管理人應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同時,MOM投資經理應當具備一定年限的證券投資、研究、分析等相關從業經驗,或者一定年限的養老金、保險資金資產配置經驗,且具備相應的職業操守。

促進大資管行業差異化競爭

MOM產品在境外屬於一類成熟的資產管理產品,具有「多元資產、多元風格」的特徵,既能體現母管理人的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又可以發揮不同子管理人的特定資產管理能力,將進一步促進資管機構業務創新發展,提高為各類投資者提供資產配置服務的能力。

從出臺背景看,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認為,此次《指引》作為資管新規後續的配套管理法規發布,在金融嚴監管的背景下,通過支持資產管理業務創新的方式,滿足資產分散化配置的需求,促進大資管行業間的互利協作和差異化競爭;但與此同時,資管機構和投資者也將面對新的挑戰。

從產品參與者角度看,國信證券分析師表示,MOM產品天然滿足了銀行、保險等大體量資金的分散投資、多元投資、穩健投資的投資需求。隨著銀行逐步建立理財子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仍面臨自身投資能力不足與資產管理規模快速增長的矛盾。而MOM形式或將成為銀行理財資管子公司豐富配置渠道、豐富策略、增厚收益的途徑。

從《指引》具體條款看,南方基金認為,《指引》對MOM作出明確的產品定義,並對業務的運作模式、參與主體資質條件、募資管理人及託管人職責劃分等方面進行了規範,能夠為當前MOM業務模式提供法規層面的框架及依據,有利於今後MOM業務的健康、合規發展。

證券基金公司迎來發展新機遇

事實上,MOM產品的推出為公募、私募等證券投資機構承接銀行、保險巨量資金,並進行多元、分散、穩健投資創造了良好的背景條件,也將有助於提升資本市場活躍度。

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認為,MOM產品的發展將促進大資管行業的專業化分工、專業化管理,而且其多元化特性也決定了MOM產品可以容納大體量的資金投入,擴大資產管理的承接能力,彌補一般投資者重收益、輕風險的短板,幫助投資者理性投資的同時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

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資產配置總監金亞認為,從資本市場的發展來看,投資產品的多元化與差異化是一個資本市場逐步邁向成熟的標誌。該《指引》從不同維度刻畫了在新的資管環境下MOM業務的運作機理機制,為資產配置領域乃至公募基金管理行業培育產品的多元化,差異化的核心競爭能力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若《指引》落地,這將會為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對於證券業而言,分析人士認為,《指引》將給券商資管、經紀業務帶來全新的業務機會。但如何在眾多MOM機構中實現差異化,仍需從子管理人研究、優質子管理人客戶資源、系統開發、綜合服務等方面實現「亮劍」。

對於基金業而言,分析人士稱,公募基金在積累了近兩年公募FOF業務機會後,基金公司或將在MOM業務上同步發力,相對於券商在子管理人篩選、內部業務協同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公募基金最大的優勢或在於公募牌照。

相關焦點

  • 保險業再出發:機構發展差異化
    但是在新的監管模式下,保險業的發展將呈現出哪些新特點和新趨勢呢?在論壇上,來自行業的專家和企業高管均認為,保險業經過長足的發展以後,已經進入了差異化發展階段和產品標準化階段。而隨著保險業資金管理規模的擴大,險資的投資環境也面臨著新挑戰。
  •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當如何「破局」?
    來源:期貨日報作者: 崔蕾 在適應監管要求、基本完成整改規範後,期貨公司資管業務再次揚帆起航,這一次的航線是回歸本源,展開以主動管理為核心的差異化競爭。尋找自身特色,打造核心競爭力成為期貨公司發展資管業務的新課題。同時,期貨公司也在期待著更有利於資管業務發展的外部環境,摸索著補齊在人才、渠道、運營等方面短板的方式。
  • 《中國資管科技發展報告2020》發布:資管科技六大核心能力重塑資管...
    報告指出,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尚處於初級階段,在數位化、智能化技術革命浪潮下,資管科技六大核心能力將重塑資管行業價值鏈,未來資管行業將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發展格局,即「流量型資管機構」和「精品型資管機構」兩極發展的趨勢,而各大資管機構需具備六大核心業務能力。
  • 華泰證券資管劉棟:「全業務鏈協同+金融科技賦能+差異化資產管理...
    來源:中國經營報社原標題:華泰證券資管劉棟:「全業務鏈協同+金融科技賦能+差異化資產管理」打造券商資管競合優勢本報記者 羅輯 上海報導隨著資管新規的推進和海外機構逐步進入再比如券商資管的資產證券化業務也是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一種重要工具,通過將供應鏈融資、小微企業貸等資產打包,為中小企業提供持續的融資服務。」從劉棟的分享中可以看到,券商資管發展的背後離不開對創新的重視。那麼,券商資管如何創新、如何利用創新進一步發展?劉棟認為:「首先需要注重客戶的分類和客戶需求的識別。
  • 保險資管進入分類監管時代,A類機構獲扶持、CD類機構被關注...
    根據監管評級得分,保險資管公司將被劃分為A、B、C、D四類機構。對於不同類型機構,監管部門將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產品創新、現場檢查等方面採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 有多大能力幹多少事,「差異化監管,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近年來貫穿於整個保險行業發展,並且正在往細分領域延展。
  • 保險資管公司分類監管來了 C、D類機構或被叫停新業務
    來源:國際金融報原標題:保險資管公司分類監管來了!重大風險事故一票否決,C、D類機構或被叫停新業務來源:慧保天下又一項重磅資管新規落地。根據評級結果,監管部門將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產品創新、現場檢查等關鍵領域,針對不同公司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根據《辦法》,在評級打分過程中,對於被監管機構採取監管措施或行政處罰、被交易市場及自律組織採取紀律措施的機構,會相應扣減一定分數,對於出現特別重大風險事件的機構實行「一票否決」,直接定為D類。
  • 21資管研究: 理財子公司發展面臨十大難題 基因自帶銀行傳統烙印...
    銀行資管部門在轉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理財子公司下一步發展的策略有哪些?針對這些行業特別關注的問題,10月18日,由21世紀經濟報導、21世紀資管研究院舉辦的「中國資管30人閉門研討會(秋季)」在北京召開。來自銀行理財子公司、保險及保險資管公司、基金公司、信託公司等二十餘家資管機構以及監管機構的專家參與會議,針對過去一年多以來理財子公司和資管行業的重大課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
  • 最新全球資管500強榜單:平安資管53位!共7家中資機構上榜
    下一階段,中資資管機構如何把握中國金融開放的寶貴機遇,積極參與全球市場競爭,是值得深思的重要發展命題。  中資機構樣本:  平安資管過去10年規模翻了5倍  今年,新冠疫情的傳播及反覆給全球經濟復甦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由實體經濟傳導而至的金融市場震蕩,也給各大資管機構經營帶來了諸多挑戰。
  • 事關15萬億資金,首個保險資管公司監管評級辦法出爐!
    該《辦法》聚焦風險管理和合規經營,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實施分類監管,銀保監會將根據評級結果,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產品創新、現場檢查等關鍵領域,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 業內人士認為,《辦法》是保險資管行業首次就機構綜合評價標準達成一致共識,具有基石意義。
  • 「雙循環」促創新 期貨公司發展前景可期
    中國期貨業協會秘書長吳亞軍在致辭時從監管角度對期貨市場的發展提出了殷切期望。中信期貨總經理方興則表示,在證監會、協會指引和帶領下,近年期貨行業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實踐中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尤其是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和衍生品市場波動較大,機構和產業的風險對衝需求迫切,期貨公司服務客戶數量急速增長,風險管理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迎來新的快速發展期。
  • MOM基金要來了
    近年來,不同風險偏好、不同久期特徵、不同槓桿水平的資管產品不斷面世,資管行業正從單純的投資機構向資產發掘、產品設計、運營管理等方面延伸。投資者越來越需要在不同的產品中進行選擇和配置,由此催生出MOM產品管理人的龐大需求。而隨著《指引》的落地,這一全新的投資工具也呼之欲出――個人投資水平不高,但熟悉基金產品,了解基金經理。
  • ...三,監管提出高質量發展目標,科技服務六大核心能力將重塑資管業態
    財聯社(上海,記者 王可)訊,券商資管一度以超18萬億規模獨佔鰲頭,如今卻已連續三年下滑,並被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規模超越。近日,中證協開會討論相關規則修訂稿,未來資管行業將向何處發展,或從相關討論中一見端倪。
  • 資管新規兩周年,尚福林系統闡述資管行業:重點處理好五大關係(附...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等制度辦法相繼出臺,細化明確了理財業務轉型方向。《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統一了保險資管產品監管規則,拓寬了長期資金配置空間和投資渠道。公募、私募基金以及券商資管業務在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基礎性制度不斷完善,業務運作進一步得到規範。不過,在他看來,資管行業轉型發展仍然面臨挑戰。
  • 商業銀行如何開展投行與資管業務?
    因此,投行與資管業務有助於幫助商業銀行轉變發展理念,真正體會到買方市場的發展思路。02討論二:投行與資管業務的內涵與範圍界定?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綜合經營或混業經營被認為大勢所趨,那麼商業銀行在開展傳統業務的同時,發展投行與資產管理等表外業務也被認為理所應當。
  • MOM產品指引發布,如何管理我們的錢袋子
    來源:Wind資訊市場期盼已久的資管產品——MOM,終於來了!12月6日,在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管理人中管理人產品指引(試行)》,自發布之日起實施。這意味著MOM這一創新的多管理人業務模式在中國資本市場正式落地。
  • MOM落地加速 配置類人才或遭機構爭相挖角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洪小棠 經過近9個月的醞釀,資管行業關注已久的MOM(Manager of managers,管理人中的管理人)業務指引終於正式落地。在基金業內人士看來,MOM指引的落地將進一步強化不同資管機構之間的合作關係,在資管新規下形成新的資產配置與投資鏈條,而最終版的指引,將MOM的子管理人定義為投顧角色,意味著多投顧模式將成為MOM業務的表現形式,而這也將與試點的基金投顧遙相呼應,成為監管層構建資產管理「大投顧」頂層設計的一部分。
  • 零售、機構業務齊發力 華泰證券資管權益投資全線提升
    ,尤其在機構業務和公募業務發展助推下,後續仍會有較大增長空間。2016年7月,華泰證券資管獲得公募牌照。  相比一般的公私募機構,券商資管發展權益業務相對優勢較為明顯。  過去,華泰證券資管的權益業務主要側重面向個人客戶,近兩三年,資管權益業務團隊積極踐行華泰證券財富管理和機構業務「雙輪驅動」戰略部署,權益業務中機構業務佔比迅速提升,銀行委外和機構專戶等產品線有大幅度的拓展。
  • 方正富邦基金李長橋:科技賦能資管業務成大勢所趨
    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大衰退,尚在適應資管新規、處於艱難轉型階段的中國資管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破局成為擺在各大機構面前的一大難題。在此背景下,10月16日,「第二屆中國資產管理人論壇」在上海圓滿落幕,活動的主辦單位為中國資產管理人論壇,方正富邦基金等機構為此次活動的承辦單位。
  • MOM指引十大要點:可節約嵌套層級 投資經理要求高
    國信證券分析師王劍認為,《指引》明確了資管新規下MOM業務開展的模式,為MOM業務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政策基礎,將促進資本市場與資管行業的健康發展。此前的2月22日,證監會就指引向公眾公開徵求意見,期間共收到各方反饋意見54份。
  • 解碼2020資管、零售、小微金融通關秘籍,2021再出發
    一、助力資管業務轉型2020年恰是資管新規原定的過渡期最後一年,資管行業從業者面臨諸多挑戰。過渡期理財產品如何布局?淨值型產品創設和運營的關鍵是什麼?理財子公司運與母行如何協同?……一個個問號叩擊著資管人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