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紀伯倫
提起老媽,人們會毫不猶豫想到:和藹可親、美麗端莊,溫柔賢惠,心靈手巧,任勞任怨……仿佛集所有讚美詞語於一身的媽媽,永遠都是美麗的代言,愛的化身。可是,如果有這樣一位媽媽,她不按常理出牌,「不靠譜」的要找作為孩子的「我」談合作,你是不是詫異萬分、好奇心十足啊?看,這位媽媽來了……
《人生不設限,綻放更好的自己》書籍封面
從6歲開始「燃燒」,先後從事體操運動員、文藝兵、演員、記者、編輯、主持及品牌顧問等多元角色的暢銷書作家趙黎就是要跟孩子談合作的媽媽,她與自媒體矩陣創辦者——女兒雪淇(英文名Pinkie)共著佳作《人生不設限,綻放更好的自己》。
《人生不設限,綻放更好的自己》以雙方真實生活為場景,通過不同年齡段對父母離異、升學擇校、少年創業、性教育等話題的不同視角展示,詮釋了如何通過雙方的有效合作,「燃燒」出女兒不設限的人生。媽媽趙黎在書中這樣描述:「生命需要燃燒過」、「她不是我的孩子,她是我的夢想合伙人」。該書也被譽為:「兩代人可以共讀的勵志類家庭教育書」。
提起「不靠譜」,人們自然聯想到:做人做事沒有定數,不切實際的盲目行為,帶著濃濃的貶義色彩。就像書中趙黎媽媽,女兒做什麼都支持,而且要跟女兒談合作,簡直是「不靠譜」至極。但是,「不靠譜」真的一無是處嗎?備受關注的親子關係中如果蘊含了「不靠譜」又是怎麼樣的體驗呢?
01.外人眼中的「不靠譜」。
外人眼中,傳統觀念中的親子關係本應是這樣的:父母按照世俗規定給孩子框架畫圈,不管孩子作何感想,父母嚴格要求即可,而作為子女應隨時本著「父母之命不可違」、「父母一切為我好」的想法,按部就班執行便是。在這種不對等的親子關係中,初為人父人母的成年人,難免不能很好的把握「操控度」,甚至會武斷的將自己的憾事強加給孩子,希望在孩子身上得以發展和延續,而孩子只能做忠於父母信條的踐行者。如若不然,必然會引來非議不斷,被指責「不靠譜」。
「不靠譜」的方爸爸
剛剛結束的熱劇《小歡喜》中,黃磊飾演的方圓就常被董文潔冠以「不靠譜」。高考之際,他不但不緊張,反而帶著兒子養烏龜,還無獨有偶的送給了老師;為幫兒子圓跳舞夢,他主動找老婆談判,結果非但沒有說服老婆,還「出賣」了利用午休跑商場跳舞的方一凡。面對這樣的「不靠譜」老爸,吃瓜者各個杞人憂天,擔心重重。
02.孩子眼中的「不靠譜」。
面對外人對「不靠譜」的非議不斷,作為直接受教者的孩子,他們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曾看過這樣一則問卷調查:請給你喜歡的父母類型打分,並說出為什麼?結果89%孩子選擇了「不靠譜」父母,而且原因竟然是:「不靠譜」的父母更有趣。在他們看來,「不靠譜」的父母不會居高臨下的指手畫腳,反而多了寓教於樂的趣味,會在玩中教會自己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會朋友般交心暢談而不是指責不斷;會設身處地考慮自己的所作所為,而不是妄加揣測……
一起瘋玩的父子
網絡上流行過這樣一段話:「這世界上有一種父母,從不正兒八經的跟你講道理,也不會煩人的碎碎念。童心未泯的他們玩起來比孩子還瘋,特擅長用孩子熟悉的套路對付孩子,他們看起來特不靠譜,卻養出了特靠譜的娃」。這可謂把「不靠譜」父母描述的淋漓盡致,難怪熊孩子們羨慕的直呼:「「不靠譜」父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所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必然有兩面性,做人做事都要學會一分為二看待問題,不可全盤肯定,也不能全盤否定。就像這「不靠譜」親子關係一樣,褒貶不一,各有論斷。
01.外人眼中的劣勢。
想必前段時間炒得火熱的「多多染髮」事件,大家還記憶猶新。13歲的黃多多發染紫色,耳朵打洞,作為媽媽的孫莉非但沒有指責,反而呼應女兒,在微博中曬出了一組女兒多多的近照,並配文「姐姐的新發色」,黃磊夫婦的這一舉動,成為傳統父母口中的「不靠譜」。大家覺得,13歲的豆蔻少女,理應內斂害羞,學生味十足,耳洞、染髮等不良行為,均不適合求學在讀的孩子們,黃磊夫婦不加以制止反而縱容,實在費解,莫非黃磊夫婦想讓多多走「小太妹」路線?
多媽微博呼應女兒染髮事宜
在外人眼中,「不靠譜」父母的必然會造就「不靠譜」的孩子。「不靠譜」的父母自己本身都會特立獨行,為人處世與常人不同,那麼他們對待孩子的態度必然是:會縱容孩子為所欲為;會溺愛孩子任性妄為;會嬌慣孩子胡攪蠻纏……總之,只要不依照傳統模式來教育孩子,家長連同孩子就會一起被視為「異類」,被標籤為「不靠譜」、「一無是處」。
02.孩子眼中的優勢。
代溝不是以時代來劃分的,而是以思想來劃分的。——吳冠中
同樣黃多多染髮事件,傳統父母難以接受,孩子們卻爭先效仿。他們覺得這是氣質,是別致,是他們想學卻學不來的。在孩子眼中,不能接受新鮮事物的父母是代溝的彰顯,他們希望自己生活中有這麼一個不靠譜」的父母,開心時可以稱兄道弟,姐妹情深;傷心時可以互擁互抱,安慰取暖。孩子們渴求自己父母如黃磊夫婦一樣「不靠譜」:尊重自己的意願,讚揚自己的進步,引導自己的良性成長。他們希望父母可以像是自己人生的朋友,知己。所以,孩子們並不認為「不靠譜」是貶義詞,反而覺得是開明的象徵,是睿智的表現。
趙黎 Grace 與女兒 Pinkie
就像《人生不設限,綻放更好的自己》書中的母女,家長認為是「不靠譜」,孩子認為是「真真的好」。趙黎媽媽也正是通過「讚美可以給人方向」的特殊育兒理念,「不傳統」設框畫圈,事事給予女兒最大的支持和鼓勵,才培養出年僅12歲就獨創自媒體矩陣的才女Pinkie。
《人生不設限,綻放更好的自己》作者趙黎開篇就以:她不是我的孩子,她是我的夢想合伙人做引子,導入母女二人日常的點滴生活。作為一個「生命燃燒過」的母親,她深知母女雙方均為相對獨立的個體,而人生這個大項目需要她跟女兒共同完成,尋求到「不靠譜」中的平衡點才是良性合作關係的根本。
01.包容不縱容。
前段時間,「貴陽弘宇琉森堡小區業主在電梯裡暴力破壞公物,外加高空拋物」事件引發熱議,令人氣憤的除了事件本身,還有其媽媽那句「他還只是個孩子」。作為23歲的成年人,還被媽媽「孩子」般護在身後,且不說他可否成就他人,報效祖國,想必他連一個成年人應有的擔當和責任都不復存在吧。
23歲男子高空墜物
其實,該事件只是中國家庭教育的一個縮影,大多數家長犯著同樣的錯誤。他們對「孩子」的定位過於片面化,他們認為孩子永遠是「孩子」,隨時擁有孩子「特權」,犯錯在所難免,沒什麼大不了的。殊不知,正是因為他們的包庇縱容、疏於管教,造成孩子的肆意妄為,無法無天。
所謂包容,其實是希望讓家長對孩子多份理解,學會換位思考,心平氣和的看待孩子成長之路的點滴,但是包容並不意味著的縱容,對孩子的錯誤視而不見。作為父母,除了明白自己是成年人,更應該清楚自己是孩子的監護人,孩子生活的榜樣。遇事剛柔並濟,既聆聽孩子心聲,明白心境;又威嚴堅定,對孩子不成熟,不正確的言談舉止及時給予指引與糾正,避免孩子在成長之路走偏走遠。
02.關愛不溺愛。
孩子作為身心發展均為成熟的未成年,成長之路的坎坷難免需要父母的關愛。可是很多父母本末倒置,覺得關愛就是要無時無刻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讓他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除了學習不能替代之外,恨不得所有事情都替孩子代勞。他們忽略了過度的關愛會讓孩子喪失基本的生活能力,這也是為什麼現今社會「寶媽男」、「巨嬰男」、「鳳凰女」暴增的原因。
過分溺愛帶來的是孩子的無情。——盧勤
著名演員吳尊相信大家不為陌生,他令人欣賞的除了帥氣的偶像外形,還有那獨特的育兒方式。眾所周知,他家境優越,按照傳統觀念,他們的一雙女兒本應衣食無憂,行若公主。然而吳尊並沒有讓他們養成驕縱奢靡的生活作風,反而適度倡導孩子吃苦耐勞品行,面對女兒挑食,他會通過故事法則幫其糾正;對於女兒犯錯,他會恩威並施,讓孩子明白擔當和責任。就連面對鏡頭的拍攝,吳尊都會言傳身教的拿起孩子口中「不好吃」的食物,並以「世上還有很多人連大米粥都吃不上」為說教,引導女兒珍惜眼前幸福,培養吃苦耐勞品格。
吳尊教育女兒要珍惜糧食
所謂良性的關愛,不是單純給孩子提供優越的物質生活,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孩子言傳身教,培養他們獨立自主及抗壓能力;學會跟孩子做朋友,以朋友的視角看待問題,以優質的陪伴給予孩子心靈的慰藉,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內心深處的關愛,從而塑造健康的身心,積極的人生態度。
03.信賴不依賴。
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說過:「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一個朋友曾說:他們兩口子平時工作都比較忙,很少有時間陪孩子,每當答應孩子的事情,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情給耽誤,擱淺。久而久之,他們成為孩子眼中那個言而無信的家長,孩子對他們也失去了信賴,甚至面對父母再次的承諾,會一再追問真假。他們孩子相對其他同齡孩子也顯得懦弱,膽小,自卑。
其實,朋友的事件在眾多為事業奮鬥不止的普通人家中,再正常不過,大多數父母會認為,我努力賺錢就是為了給孩子好的物質條件,我的辛苦付出足以彌補對孩子生活上的缺席;但是他們沒有感覺到,在自己忙碌之餘,孩子已經離自己越來越遠,孩子也許會繼續依賴父母,但是不會再信賴他們。
孩子對父母的質疑
聰明的父母會永遠在孩子面前儲備「信用」的財富,明白在人生項目合作中合理運用「分離法則」。他們深知作為合作主角的孩子,一定要敢於自己去嘗試和選擇,學會迎難而上,不畏困難,家長則應該站在孩子身後,默默支持,絕非大包大攬,事事身先立足。當孩子不能解決或者求助幫忙時候,家長可以指引孩子如何迎刃而解,如何總結規避同類錯誤再現,但絕非替其為之。這樣既可以鍛鍊孩子實操能力,又可以鍛鍊抗壓能力,兩全其美。
鄭託尼說:「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顆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和諧的親子關係
在孩子成長之路,願每位家長都可以學做一個「不靠譜」的父母,試著將與孩子的陪伴當做一次次完美的「夢想合作」,在彼此的合作過程中,相互激勵,彼此鼓舞,喚醒孩子「燃燒」的激情,開啟不設限的人生。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我是洋子曉白,教育碩士畢業的文字愛好者,願與您同讀經典,碰撞共鳴,一同成長,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