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換工作的那些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2021-01-13 丁路遙知事

有網友問:畢業幾年後,那些頻繁換工作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首先,我們要明確「頻繁」是個什麼概念?一年一跳槽還是半年一跳槽,或者10年裡跳了兩三次也算頻繁?

我身邊跳槽的朋友分兩類人,第一類人的特徵是每次跳槽時間間隔都很短,而且頻率較高,目的性不明顯;第二類人的特徵是每幾年可能會跳槽一次,但往往越跳越好。

第一類人基本上混得都不怎樣,甚至越跳越差的;第二類人當然會有往上發展的趨勢。

下面,結合這個話題,我個人再說三點看法,僅供各位參考:

一、跳槽是正常的,但是間隔短、頻次多的跳槽大多數時候不利於個人職業發展

人力資源圈子裡有個不成文的「標準」,職場上正常的跳槽基本上是10年工作三個單位,即每三年左右跳槽一次還算合理。

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跳槽起來時間間隔越來越短,頻次也越來越高。

有一次我面試一個才剛畢業2年的小夥子,就已經經歷了四家公司,平均幾個月就會跳槽一次。

我問他為啥那麼喜歡跳槽呢?

他也回答不了一個固定的理由,反正收入覺得低了就換,人際關係感覺不舒服了就跳,總之一切看心情。

所以兩年工作下來,這個小夥子都沒有太多的工作經驗積累下來,和應屆畢業生也沒差太多,求職找工作無論是薪資還是職位都沒法提升。

這樣的年輕人現在很多,我也給一些人做過職業規劃的諮詢,他們問我這家單位該不該跳槽的時候,我一般會反問幾個問題:

第一,你這份工作已經幹了多久了,學到了什麼?

第二,跳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離職換一份工作能否解決你目前的困擾?

第三,假設新單位沒有你預期的那麼理想,你是否有繼續跳槽的準備?

這幾個問題,其實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對方更理性、深度去思考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跳槽需要謹慎,必須考慮充分,認真分析,綜合各方因素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

二、換工作,都是一個環境重新適應的過程,所以跳槽的成本都很高

在一些年輕人眼裡,跳槽感覺像是一件成本很低的事情,想換工作就換工作,非常自由。

從情緒體驗來說,跳槽確實剛開始會讓你感到心情愉悅,但往往這種愉悅的享受時間很短。很快你就會感覺到跳槽給你帶來的諸多挑戰。

比如你到了新環境以後,和領導、同事的關係得重新熟悉起來,搞不好比你以前得單位還要複雜,你的溝通成本會上升。

又比如,你到了新公司,對業務的操作流程也得重新掌握起來,甚至和過去完全不一樣,那你的時間效率成本也會上升。

總之,跳槽就意味著改變,而對人來說改變往往是最痛苦的,這種痛苦又可能導致你繼續發生跳槽的情況。

你的潛意識會告訴你:反正我已經跳槽了好幾次了,也不在乎多幾次。

當你有了這種心理,也就意味著你開始「縱容」你自己,變成一個比較浮躁的人。以後想改變這樣的心態會更困難。

三、多數情況下,頻繁跳槽的人都不會特別成功

我也觀察過我身邊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大多數都沒有頻繁跳槽的。

他們要麼在一個單位幹很多年,一路從基層員工晉升到公司高管;要麼按照自己的職業規划去跳槽,幾年一個臺階,螺旋式往上發展,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

這些成功者在選擇職業的時候,有幾個共性:

第一,跳槽不會盲目,都是準備充分了獲得更好機會時才跳。

第二,跳槽基本上選擇權很多,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自己能力強了,都是獵頭或者同行業公司來挖人,用不著自己到處投遞簡歷那麼辛苦。

第三,他們在每一段職業經歷中,都有取得關鍵性的工作成果,例如負責過重大的項目,或者業績達到某個指標等。好的績效其實就是他們最好的個人名片。

第四,跳槽都是有一定的規律性,比如原來在一個行業的,下一份工作也是在這個行業繼續深耕下去;又比如是從小公司逐漸跳到了大公司,又到了更大的集團性企業等等。

這些規律,一定是能滿足其職業發展的需要,能有利於未來取得成功的。

而那些跳槽頻率很高的人,往往難以成功的原因也就是反過來,他們缺少沉澱、缺少業績的證明,缺少目標性和計劃性等等。

所以,你想要取得成功,跳槽前一定得做到謀劃到位,深思熟慮。

作者:丁路遙知事,百家號優質原創作者,多家頭部平臺籤約作者,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培訓師,資深職業規劃師,歡迎點擊關注我

相關焦點

  • 經常換工作的人是不是很失敗,那些頻繁跳槽的人最後怎樣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員工的跳槽率越來越高,90後特別突出,平均7個月就換一份工作,現在還處於迷茫的朋友會考慮一個問題,自己現在的工作做的很崩潰,很煩躁,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那些頻繁換工作的人怎麼樣了。那些經常換工作的人,不一定都是失敗者,也不一定都是成功者,有些人越換工資越高,有些人越換工資越低,到最後甚至難以生存了,搞懂了其中的原因,你就能夠知道自己該不該換工作了。
  • 那些早早出去工作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呢?
    如實回答了沒有,他才肯放心的說:「去年這時候,他身邊專科的朋友基本上多一半的人都想趕緊畢業,恨不得立刻出去實習。」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有的人覺得是時候出去工作了,不給家裡添加負擔;有的人覺得自己還要繼續深造,要不然沒有好的文憑也找不到好的工作;當然,還有一部分人,選擇不考研是因為:「我還要嫁人呢~「(這是真實有人給我說的
  • 工作中,那些老實內向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個人性格有的時候並不是想改就能改的,有的人天生活潑,社交能力強,那麼可能認識的人更多,機會也就更多。但是有的人,由於從小的生活環境的原因,性格特別內向老實,不擅長和別人交流,看起來好像少了很多優勢。那麼,那些老實內向的人,在職場中最後都怎麼樣了呢?#職場技能#
  • 那些經常跳槽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畢業4年,換了13份工作,最長的不到一年,最短的一個月都不到。 兜兜轉轉,從深圳回到了武漢,現在找了一份月薪4k的工作混日子。 其實,職場上能看見很多這樣的人,經常因為各種原因到處跳槽,可最後不過是耽擱了自己寶貴時間。
  • 那些長期喝飲料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慘不忍睹!
    都說長期喝飲料不好,到底怎麼不好,好像也沒人能說得出?那麼,如果長期喝含糖飲料,最後都怎麼樣了?在抖音上,有一位網絡博主為了探究含糖飲料對於身體的影響,於是他拿自己做了個實驗:這還僅僅只是喝了15天,那些長期拿含糖飲料當水喝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那些長期喝飲料的人後來怎麼樣了?讓我們看看這些真實的案例!1.
  • 那些頻繁換工作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有想法有戰略有方法的折騰,頻繁換工作的好處就是得到了更好的發展機會;另一種盲目的折騰,只為漲薪的跳槽,最後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幹嘛;第三種,不喜歡折騰,追求穩定工作的,運氣好的話,也能在一個行業發展成為專家,但大多數人沒這個幸運,也沒獨到的眼光可以預見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
  • 那些頻繁跳槽換工作的人後來的職業發展都怎麼樣?
    有的是主動辭職有的是被動辭退,有的通過跳槽迅速達到他想要的職業高度,有的卻越換越糟糕。是什麼把跳槽變成如此不一樣的結局?最近網上有個段子專門說辭職這事:60後:什麼是辭職?70後:為什麼要辭職?95後大部分人是感覺不爽就辭職!00後一般是老闆不聽話就辭職!從中不難看出越是年輕人越容易辭職,也越無序、越沒有理由的辭職。頻繁換工作,已經成了很多年輕人行為任性的一種表達。
  • 那些經常晚睡早起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這3種情況不妨了解一下
    隨著生活節奏的變化,現如今的人們,越來越傾向於晚睡早起,所以由此導致一個現象,那就是睡眠會嚴重不足,尤其是一些年輕人,經常晚上抱著手機,一玩就是半夜,導致睡眠時間,被嚴重縮短了。但是,面對第二天的學習、工作,還得早起,這就導致每天睡眠的時間,可能還不到五個小時。
  • 那些在「夜場」工作的女人,最後都怎麼樣了?這些女人說出了真相
    那些在夜場工作的女人,最後都怎麼樣了?這些女人說出了真相愛情都是我們所嚮往的,但是可能會在很多的時候你沒有等到自己的愛情,但是卻等來了自己的美好的婚姻,其實也是差不多的,可能生活的幸福其實是很重要的,只要到最後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生活就好。
  • 職場上老老實實任勞任怨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如果說職場是一個大池子,那池子裡都是形形色色的人群,有老老實實任勞任怨工作的,有花言巧語玩忽職守的,也有能力超群獨特存在的,各種各樣的人都有,但不同的人在職場上的地位都是不一樣的。對於那些老老實實任勞任怨上班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 那些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從小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有位叫「灰子」的網友現身說法,獲得了1w點讚:從 4歲一直到12歲,平均每周被父親打兩次,挨打的各種原因都有,比如,上廁所時間長了;飯菜灑到外面了;考試考砸了;見了長輩不叫人了;回家晚了;和他頂嘴了……12歲的時候,他開始用冷暴力反抗,他爸為了緩和關係,承諾以後不再動手。
  • 那些離婚後,娶了情人的男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導語:那些離婚後,娶了情人的男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姜先生:我現在滿腦子都是後悔兩個字,當初由於妻子長期醉心於工作,暫時並沒有想要孩子的準備,所以我一念之間就在外面找了情人,後來外面這個女人懷孕了,我想了很久,還是跟妻子離婚了
  • 那些在武漢待了10年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武漢,一座充滿無限希望的城,每年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匯集於此,在這裡拼搏奮鬥。有的人在這裡住久了,就在武漢安了家,有的人把武漢當成人生的中轉站,在這裡歇個腳,最後離去。你是否想過,如果在武漢待10年結果會是怎樣呢?
  • 健康頭條|那些長期喝飲料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有些人會說:不就是胖嘛!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長期喝飲料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在抖音上,有一位網絡博主為了探究含糖飲料對於身體的影響,於是他拿自己做了個實驗:在不改變生活習慣、飲食不改變的情況下,他每天喝3罐可樂(335ml),堅持了15天。1.
  • 那些長期喝飲料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做好心理準備再看……
    都說長期喝飲料不好,到底怎麼不好,好像也沒人能說得出?那麼,如果長期喝含糖飲料,最後都怎麼樣了?第15天,體重也增加了從他的第15天和第1天身體測量數據對比也能看出,體重、體脂率、身體脂肪總量、BMI身體質量指數,都處於上漲的狀態。這還僅僅只是喝了15天,那些長期拿含糖飲料當水喝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那些長期喝飲料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 那些不甘平凡的低學歷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找工作的時候,關於教育經歷這一塊,我都是自行省略、閉口不提的。只有面官打破砂鍋問到底問到底的時候,我才會和盤託出。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尤其當你在工作中,有些問題沒有處理好,別人能夠輕而易舉就解決的時候,自卑的情緒會被一再放大,甚至摧毀你。
  • 那些被比較著長大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什麼都好他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太喜歡那些自身優秀卻不帶著優越感講話的人,他們明亮而不刺眼,自信滿滿又懂得收斂,在你仰慕和給予你能量的同時,也能照顧你的自卑和敏感。」甚至能感受到他們言語中的克制,所有情緒都拿捏得恰到好處,讓人舒服,相處起來如沐春風。
  • 大學階段經常讀書的人,跟不經常讀書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大學階段經常讀書的人,跟不經常讀書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而這些都是因為讀書,書籍這座橋梁,在讀書的過程中,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有時愛情也會在某一個來到你身邊,最後,兩人畢業後,都獲得了世界五百強企業的實習資格,事業愛情雙豐收。讀書可以都有所涉獵,但也需要有針對性,帶著問題去讀書,比只讀書收穫更大。
  • 不經常換微信頭像的人,通常是這四種性格,希望你是最後一種
    在生活節奏如此之快的今天,我們很少去深究生活的意義,同時也很少去享受生活,整日都在為了生計而奔波,甚至連如何生活都忘了。 相比而言,那些能夠把時間安排的充實且把日子過得有意義的人,才是內心真正豐富的人。他們的情緒更能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在和朋友相處的時候,不管是面對面的交流,還是通過網絡,都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
  • 「那些在公司死磕了5到10年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神評說的沒毛病!
    1.那些在公司死磕了5到10年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3.帶著這倆保鏢去銀行,取多少錢都不怕有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