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找回自己內心的真實

2020-12-25 騰訊網

·向內書寫營申請日期到12.21日·

向內書寫21天打卡練習營(12月23日開營)

帶領人 王琿

(十分心理·幸福研習社創始人、原《心理月刊》主編,心理領域20年工作、受訓經歷)

書寫練習的主要目的:

大家好!

2019年馬上就過去了,第10期的向內書寫練習營開營剛好趕上跨越新年,想起來就很興奮。

每一期營員彼此之間、和我之間,碰撞出來的東西都不太一樣,但有一點是無毋庸置疑的,就是大家收穫了重要的審視生活和理解自己的視角,也收穫了一種新鮮的快樂,以及一群天南地北夥伴們的友情。

這快樂不僅僅來自書寫本身,也是由開始甦醒的意識帶來的。因為這個緣故,每一期開在不同時間點上的書寫營,都是和當下生活緊密結合的。我們能夠為總結自己的2019年和展望全新的2020年共同書寫,何其難得。

向內書寫營自2018年6月推出,至今已有9期練習營、6期主題營。這一段段深刻、有趣、親密的「向內看」的日子,是我在用「書寫」+團體形式帶領營員們進行內在的整合和探索。它凝聚了我在職業、生活、專業領域的三重體驗,更在實踐中得到了營員們的高度肯定。

21天向內書寫打卡練習營12月23日開出!

自問自答:

我為什麼要進行打卡寫作?

寫作,是我這麼多年以來用的最熟悉的工具。我對表達有一種熱愛。

通過連續的向內寫作探索,我發現,它可以成為接近自己內心真相、保持意識清晰有效、便捷的方式。

自行寫不好嗎?為什麼要開一個書寫訓練營呢?

教學相長。

在帶領中,我會對自己有一種更清醒的認知和警覺。

在分享的過程中,在被提問的過程中,與學員的互動,都是一次對自我視角的豐富和校正。營員們讓我不斷學會了謙虛和自律。

在寫作營裡你將創造一種什麼氛圍?

真實如一的氛圍。

有一種被允許、被接納的喜悅和安全感。

有一種不急躁、不焦慮的寧靜與自由。

在一個我努力創建的支持性的團體環境裡,引導你進行自我覺察和探索;

為什麼叫向內書寫營?

我們有太多的精力和能量在不知不覺中,消耗在這個巨變的時代創造的喧囂中。

我們被外在的事物不斷牽扯著,變得不再有專注的能力。

一個可以從內心安靜下來的人,才能擁有關係的品質、才懂得努力的方向,才會給人生帶來真正有效、豐盛的意義和發展。

這是我個人在近兩年個人際遇的挑戰中,通過持續不斷地正念與安住的修習,收穫的真實體驗。

向內書寫,就是向內看,了解屬於個人的真實意圖,並在感受、身體、情感、思維四個層面,慢慢建立起一種整合而非分裂的生活方式。

我願意把我這些年,對各心理流派的整合學習、日常應用,以及帶領團體的經驗,帶到書寫營,創造一個完全有別於其他寫作營、打卡營的自助式成長目標。

道理、知識必須要與日常生活的實踐緊密相聯,內在的轉化要由外在行為顯現,才能成長。書寫營,就是這樣的一場內在整理與外在練習相結合的遊戲和訓練。

我們將怎麼才能和你一起玩?

為確保效果及營員的安全感及信任關係的建立,申請入營需認真填寫一份涉及個人情況的調查問卷。在問卷之外,我還會進行必要的電話約訪。決定入營資格後,籤訂保密承諾。

如對隱私和開放度顧慮重重,不建議您參加。特別是心理諮詢師,因職業之故,不建議參加。

向內書寫練習營如何設置?

21天為一個周期。每天早晨9點以前,我會放出一個練習題目。大家自行決定在白天的某個時段,進行不少於400字的寫作,並於晚上固定時間段分享至群中。

練習營是書寫訓練的初階營。主要訴求就是養成書寫習慣,並初步建立對自身感受的覺知能力。為此,我設計了三組遞進練習,分布在三周的每一天。

如果您連續三天,不能按要求完成書寫的,請自行退營,不退費。可申請下月復訓入營。

練習營的所有內容,不允許點評、不允許外傳。

21天練習結束後,完整堅持下來者,可進階主題營。主題營啟動時間另行通知。

歡迎你邁開步伐,和我展開一段新鮮之旅。

你也許會有各種顧慮,我做一下回應:

擔心一:是不是每天都能保證高質量的文字輸出

書寫營的文字是不是高質量,並不是最重要的。

而是經由書寫,你是不是寫出了當天最想觸碰的自己,以及是否認真進行了向內的探索。

擔心二:向內書寫,由於是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會不會變成炫技?

一開始很可能是會的。因為你介意別人的目光,有時也想要別人的認同。但你要怎樣忘記別人的目光,真正回到自身、專注於自身呢?

真誠的書寫分享,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越是開放地呈現自己,越能拓展自己生命未經的體驗。你會慢慢看到,真實有很多種層次,你對它的認識和體驗,會在大家的互動中,有了層層遞進。不要著急。

擔心三:期待有指導性,但又希望是在私下一對一的點評。想知道在線視頻小組內容。

我會慎重對待指導性的問題。除非非常必要,我才會在私下和某位夥伴溝通一些我看到又必須要講出來的問題。否則大部分溝通會在團體內進行。

每周有一小時ZOOM在線團體小組。我作為帶領者推進小組成員間的親密與熟悉,推動更深入的自我覺察。

擔心四:隱私被暴露

對於隱私的定義,每個人的尺度不同。隱私暴露與否,特別是在團體小組中,也會決定你要與大家保持怎樣的親密或距離,更會決定你想收穫到什麼?它就是一種冒險。

在線下的團體成長小組中,也會有類似顧慮。你只會你能用的方式,這背後有可能也是你的慣常人際模式。對安全的確定,對自我邊界的保護,每個人需要的時間和空間不同。這是你的選擇。在一個團體中,我們總是有機會看到這樣選擇的結果對於不同人的意義。

擔心五:一方面期待21天會有一個較明顯的改變,又覺得21天不會那麼容易就發生改變。

不要對21天有過高期待。但要相信,改變是可以發生的。思維、意識的改變,需要像肌肉訓練一樣,要經過長久的不間斷地反覆練習。常常還會在某些重大事情來臨時,打回原地。但成長是有方向的。

抱著零心態,既不幻想,卻又認真地對待,到21天結束時,你會渴望進入主題營的。

每期練習書寫營結束後,大家都打出了很高的評分

@:

深深地感謝!在王琿老師的影響和帶領下,會有越來越多的可能性、越來越多的人,從自我陰影的角落裡走出來,去真正的面對自我,成就自我。

這種行動的傳播,如何如水滴穿石,如何如河川入海,希望能跟隨王琿老師持續的行動,去探尋。

@:

1、我最好的朋友可能都沒有你們了解我。

每天都在書寫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

我在進營之前,想法很單純,想要看一看自己有什麼問題

但沒有想到可以收穫這麼多人的故事,這麼多真實,始料未及

2、對自己的一個收穫。

進營之前心情很抑鬱,對自己的認識很模糊,現在對自己的認識更深刻了,可以把問題縮小,放在較小的範圍內去解決它,不像以前那麼有負擔了;

我目標感太強了,可能跟周圍的環境有大關係,每個人都是目標導向的,雖然有積極的意義,但超出了範圍,就會成為負擔;在做事之前就設立偉大的宏偉的目標,晚上睡覺就會很焦慮。每天都處於惡性循環中。放棄目標感,統統都去掉,只問當時自己想做什麼,去做就好了。這樣做事的心態特別好。

@:

每一個題目的設置,都是可操作的,能在日常中重複的,而且可以允許每個人有不同程度的理解。

王琿老師每一次的點評都四兩拔千斤,很有力量,也沒有讓人不舒服。佩服。

@:

9分,滿意

書寫的時候很專注很放鬆,開始看自己,對於自己和生活多了一些理解,看之前看過的文章,更加能看進去並有了更多地體會和共鳴,應該是多了這一份書寫的實踐吧

每天一個主題,引導大家向內看,回到本身

在固定時間完成,不拖拉,每天一個主題完成也相對輕鬆,堆積之後也會感覺沒法好好寫

大家通過對其他人書寫的內容產生共鳴或者思考,而自發地去對話,形成彼此的相互信任和支持

@:

10分,非常滿意

21天的向內書寫,讓我重新拿起筆記錄自己的生活,因為有特定主題,不再像以前自己書寫時那麼隨意,自己心裡知道,有人在關注,有人在陪伴,我也可以看到更多人的內心,大家有一樣的糾結和掙扎,感覺自己不那麼孤獨和異類,有被接納、被理解的美好體驗。也會停下來慢慢地看自己,看別人,看自己固定思維以外的其它可能 。

@:

9分,滿意

通過這21天的書寫,感覺自己平和很多。書寫時的專注是我每天最放鬆和舒服的時刻。練習題每天對我來說都是新鮮的,但是有的時候有感觸能察覺,有的時候沒有,這應該也是察覺。這種設置挺好,每個人發文章時不準討論,這樣可以集中讀完每個人的文章。

21天的書寫,每一篇都是我很認真的與自己交流出來的,或愉快、或痛苦、或糾結、或難過,有時一氣呵成很順暢,有時像便秘,看著內心一點點的流露。這些都是收穫。

缺的1分是給自己的,感覺參與度不夠,還是會有顧慮,不敢交流。其實內心還是很想交流的,還需要敞開。

@:

9.5分,很滿意

剛才特意翻看整理了一下21天的練習題。每一天收到題目時的感受和書寫的情景又一頁頁在腦海中浮現出來。21天的練習題每一天都是新鮮的,帶著期待的心情等待每一天的功課。

回顧21天的題目,感受到王老師的用心良苦,對於第一次參加向內書寫的我來說,題目是深淺有序,步步引導,從淺表逐步走向內觀。三種表情、天氣、習慣、植物、色彩、歌曲等好多題目都讓我有一種提筆書寫的渴望。「專注」這個題目有點出乎意料,也是自己日常覺得應該注意但有意無意忽略的點。

......下一個勇敢的改變者會是你嗎?

書寫營為付費項目

相關焦點

  • 覺察體驗:找回真實的自己
    無論你是什麼樣子,你有什麼能力,只要你願意,便能夠看到未知的自己,活出一個新的自己。所有人都能夠做到,只要你真心願意去做。下面分享一個同修的體驗。練習覺察以來,越來越深入自己的感受,終於,我看到了自己!
  • 打破內心消極預定,主動把握自己命運
    真的是能力不行,還是來自內心的負面想法限制了你的行動?我想說的是,絕大多數的人內心都是分裂的,有一部分聲音支持你,有一部分聲音抵制你。如果支持你的聲音大過抵制你的聲音,那麼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努力邁向目標,活成理想的樣子。
  • 心理學:尊重自己的感覺,而不是別人的評價,才能找回迷失的自我
    我在沒有學習心理學前,看過很多雞湯文,很多都說「尊重自己的感覺,找回迷失的自我」,但是終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難真正幫助我看清楚問題的真相,改變就更無從談起了!人都快到了中年,我很慶幸自己依然選擇從零開始學習心理學,讓我明白了很多事情的真相。
  • 非暴力溝通:傾聽內心的聲音,發現真實的自己
    如果一個人公開表達自己的需要,就很可能被看作是自私的。 解決內心的衝突:專注於我們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錯在哪裡。 心靈環保: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可以釋放壓力。 用非暴力溝通代替診斷: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也可以釋放壓力。 小結: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也許會怨天尤人。
  • 知道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是一個人強大的表現
    一直在乎別人的看法,慢慢的就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感受,忘記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這可能是我們還不夠強大的原因。別人說是,自己也說是,別人喜歡唱歌,自己也跟著去唱歌,這就是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可能這就是在取悅別人。讓自己本身的存在帶給別人快樂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在乎自己感受的重要性,在乎自己的感受就是不去刻意地迎合別人,知道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是什麼。
  • 佛教:怎樣才能找回清淨的內心?讀完這則故事,恍然大悟!
    佛教認為,我們內心的本來面目是清淨、沒有汙染的,本來就是沒有生滅的,就像禪宗六祖慧能所說的那樣:「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意思是說,我們的自性是清淨的,沒有汙染。怎樣才能找回本來清淨的內心呢?從前,老街上有一個茶葉鋪,鋪裡住著一位老師傅。由於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現在的生意也不如以前了。他還是延續著上輩人的經營方式:人坐在門內,茶葉罐子擺在貨架上,從不吆喝,也從不還價,晚上也不收攤。
  • 實用心理學丨如何高情商的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很多時候很多人沉默寡言並不是沒有想說的話,而是因為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怕說錯,也怕別人不接受。心理學家分析認為,很多人之所以不敢主動去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大多數是因為內心深處有很深的自卑情結。
  • 直覺,往往是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是不用去懷疑的
    直覺,對於一個人來說,一直都是一件很準的事情,你在感情中能夠感覺到的所有的不被喜歡,所有的怠慢,以及那些不被關心和不被關愛的現象,比你更不是因為你內心敏感,而是一些真真實實的存在,儘管有些時候聽起來,直覺是一種很不靠譜的行為,但是在面對愛情時,直覺往往是最真實的一種表達方式。
  • 做真實的自己有什麼好處?
    做真實的自己 Be ture of yourself1.當我在奧普拉《我堅信》這本書,看到這樣一段話時,我是非常驚訝的。我驚訝她的勇氣。她對自己寫了一段話,並且把它們放在她的桌子上:「我以後再也不會為別人做任何事,除非我是打心底裡願意那麼做;我也不會參加會議,去打電話、寫一封信、贊助或者參加任何活動,除非我的所有一切都在大喊著「好」。我將按照做真實的自己這個願意來行動。」能夠說出這樣的話,那是需要極大的勇氣!
  • 超職教育心理學:用技巧和練習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李健笑著稱其實自己也是現學現賣,從網上學習了一名詞叫做「微表情」,後來他總結了一下,發現微表情在公安工作方面的表現主要是依靠經驗以及長期辦案養成的一種直覺 ,善於觀察每個人的微表情。一些逃犯在逃跑過程中可能會有連自己都意識不到的微表情,比如說眼神迷離沒有聚焦點;手指交纏在一起,會不時捏住衣角;神情慌亂,左右撇嘴角……這些表情可能連發出者都意識不到,不過民警可能通過一個細節就判斷這人是不是「心中有鬼」。據了解,微表情是心理學名詞。人們通過做一些表情把內心感受表達給對方看,在人們做的不同表情之間,或是某個表情裡,臉部會「洩露」出其他的信息。
  • 高中孩子厭學、叛逆:催眠使他感受到信任,敞開內心,找回力量
    然而在家裡,她感到家人總是理解不了自己,家人對自己有太多的幹預和控制,因此很無力和憤怒。一個人只有在被理解的時候,當他感受到自己無論做什麼說什麼想什麼都不會被評判的時候,才能感受到信任,才願意將自己的真實的想法和盤託出。如果他壓抑的東西太多,壓抑的時間太久,而沒有機會敞開自己的內心,那麼他將會很容易陷入到抑鬱和痛苦中迷失了自己。
  • 正念調節焦慮冥想—真實地展示自己
    今天的冥想主題是:真實地展示自己。即使獲得了他人的理解,被理解的也是偽裝過後的自己,內心深處真正的自己仍然會感覺到孤獨。只有將真正的自己展現出來,雖然真實的自己可能並沒有那麼完美,但只要能夠展示出來,我們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內心才會真正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的。
  • 打Tee練習丨4次揮桿助你找回擊球節奏感
    今天的教學,中國國家級教練、東莞銀利高爾夫學院副院長戴根淼教練就給大家帶來一個小方法,特別適合下場前迅速找回揮桿節奏!課後筆記:練習準備地上依次擺好4個球Tee,用4種不同的揮桿節奏進行全揮桿,逐漸加快。
  • 經營自己的內心世界,蘇軾就是我的人生榜樣,做人要真實
    我們試著猜想一下,在宋代的時候,如果大文學家蘇軾遇到了挫折就妥協了,就為了自身安逸,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與敵人妥協了。就沒有了蘇軾在黃州、在惠州等地寫下的詩篇,就沒有了蘇軾豪氣沖天的鬥志。我們就少了一個偉大的偶像。時勢造英雄,我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純真內心,在這滾滾紅塵中昂首前行。
  • 找回失去的心靈
    當課堂上變得不夠真實,師生之間都在逢場作戲。教育便走向滑坡。教育改革中大家越來越重視教師的成長,我也非常關注自己的教育技巧和專業水平提高,但還是沒有找到「教」與「學」的契合點。直到今年我強行自己「停下來」,停下來想想,做些與教育無關的事情,向內的探索一定是跳出你原有的圈子,打破你固有的認知,我開始慢慢領悟到,對於教師的成長一定是找回教師內部的力量,重尋真實的自我,對現在的所做所想有認同。才可以讓我們的行為發生改變,成長才會有效發生,否則我們參加再多的培訓也不會讓自己的成長有起色。
  • 電影《歌喉贊2》:最需要的是化繁為簡,才能重新找回真實的自己
    自2006年《舞力全開》上映後,就開啟了一系列街舞浪潮,並喚起了熱血的追夢初衷;同年迪士尼也推出相當成功的原創電影《歌舞青春》,音樂、舞蹈與戲劇三元素的黃金比例,創造出典型的青春歌舞喜劇,在青春洋溢的校園中,無所畏懼挑戰自己的人生,追尋目標與生活體驗,成為此類電影的招牌。
  • 認識自我,找回自己
    佛法認為,人生的所有煩惱就在於迷失自己。但認識自我需要智慧,這和知識不同。知識認識的是現象,而智慧關注的是本質,包括對人自身和世界本質的認識。認識自我是最大的哲學問題,也是佛法的核心。佛法告訴我們,佛和眾生的根本差別在於迷和悟。迷也叫無明,而明就是智慧。每個人內心都有智慧明燈,點亮這盞燈,就能照亮自己,照亮世界。否則,生命始終在無明的狀態。
  • 《遇見未知的自己》:找回真實的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01女主角因與丈夫的一次爭吵奪門而出,一人開著車在山路上狂飆,完全被情緒控制的李若菱竟然有了想死的念頭,她自己也認識到此念頭的可怕。無巧不成書,若菱的車熄火了,剛好來到了一位老者的店裡借電話,之後與老人的一次次對話,若菱逐漸認識自己,反思自己,最終成就了自己。
  • 10個能夠讓你識破他人內心真實想法的肢體語言信息
    總會在一些電影裡,看到某個人擁有讀心術的超能力,這的確非常的讓人羨慕,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如果進行專業的練習之後也是可以做到的,它是心理學肢體語言的一種,通過關注對方的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甚至面部表情,來察覺內心的真實想法,這聽起來十分的酷,對於自己的生活也會帶來很大的幫助,所以學習一下還是非常應該的
  • 姜喜寶始終是一個內心真實的可愛女孩
    勞累了一天難得清靜的勖存姿,孤單而想放鬆一下自己,正在花園一角默默地修剪著自己心愛的盆景。姜喜寶悄悄地來了,沒有一絲偽裝,沒有一絲做作。微醺後的姜喜寶,真實如此,清純如此。宛若清風明月,打開了一個老男人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