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自己的內心世界,蘇軾就是我的人生榜樣,做人要真實

2020-12-22 歷史這邊讀好

頑強的意志力可以徵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這句話人們都知道,但是能夠身體力行去做的人就少之又少了。取得成功的人都是堅韌不拔的人,都是具有頑強意志力的人。世界上就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世界上就沒有簡簡單單的成功。

我們試著猜想一下,在宋代的時候,如果大文學家蘇軾遇到了挫折就妥協了,就為了自身安逸,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與敵人妥協了。就沒有了蘇軾在黃州、在惠州等地寫下的詩篇,就沒有了蘇軾豪氣沖天的鬥志。我們就少了一個偉大的偶像。時勢造英雄,我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純真內心,在這滾滾紅塵中昂首前行。

當我們遇到了挫折,淚水也解決不了問題。蘇軾受到的苦太多了,仕途受阻,親愛的妻子也因為疾病離開了自己。蘇軾與妻子王弗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二人情深義重,琴瑟和鳴。本來可以想伴隨著互相陪伴一輩子,但是造化弄人,二人還是勞燕分飛了。蘇軾很傷心,可是也要生活下去。只能堅強的活下去。

蘇軾是我的人生偶像,做人要坦蕩,做人要堅強,對親人要用真感情,對國家要忠誠,對社會要多做好事。如果如同蘇軾這樣的人社會上多一些,這是社會的幸運。做人沒有必要委屈自己,真實是很好的狀態。

做人就要真實一些。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內心乾淨一些,讓自己的內心充盈一些。當我們內心充實了,我們的生活就發生了改變。

相關焦點

  • 具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人生才會更精彩,李白、蘇軾就是榜樣
    我越來越感受到精神力量的強大,內心世界如果豐富多彩,具有堅強的心態,這樣的人才能夠在人生道路上行走的很順暢,才能夠仗劍走江湖。才能夠無往而不勝。尤其是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如果不具有堅強的內心,就會感到迷茫。
  • 讓自己保持開闊視野 內心豐盈
    我專門買來讀。這本書值得一讀。蘇軾的詩詞,千百年來閃耀著萬丈光輝,照亮了很多人的心和路。不論「一蓑煙雨任平生」也好;東坡肉也好;「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也好,蘇軾的人生感悟與樂觀豁達,浸潤在他的每一首詩詞裡。
  • 人生最好的狀態:認清自己,守好內心
    人就是這樣,總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總認為自己非常重要,總認為別人離不開我……殊不知,魚離開水會死,水離開魚則清。做人最大的愚蠢,就是太過高估自己。我就不行,根本分不清自己的目標和潛在客戶。」做人,永遠不能高估自己。股神巴菲特就說過:「只有在潮水退去時,才會知道誰一直在裸泳。」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文化寶藏,尤其是在詩詞領域。詩詞興盛於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的優秀人物,比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便是其中之一。蘇軾因所謂的「烏臺詩案」被貶黃州。
  • 蘇軾最知名送別詞,10個字寫盡人生命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通:樽)這首宋詞的題目是《臨江仙·送錢穆父》,寫於蘇軾就任杭州知府之時。錢穆父是蘇軾好友,曾在紹興就職,不過隨後被調往河北,途經杭州之時,兩人飲酒作別,蘇軾就寫下了這首著名的送別詞。
  • 人生一輩子,有良心就是做人的底線,厚道就是最大的德行!
    人生一輩子,有良心就是做人的底線,而看重厚道就是最大的德行!生活在這個大千世界,總要為人處世,知道去為他人著想,待人真心實意,這才是做人的基本! 人生一輩子,如果你也想要被他人所珍惜,那麼首先就要先去做一個有良心的人,自己先做好,才會有人來靠近自己,那些沒有良心的人,是不招人待見的,唯有帶著良心去生活,去做人,一生中才會被真情所眷顧
  • 蘇軾很有哲理的一首詞,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非常值得一讀!
    那麼說起宋詞裡比較的作品,那當屬蘇軾,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充滿了哲理,這也可能是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雖然他非常的有才華,但是後來由於捲入了政治鬥爭,受到了打擊,也就是「烏臺詩案」事件,這件事情可以說對於蘇軾來說,那是滅頂之災,令他被貶到了偏遠的黃州,離開了當時的政治中心開封。
  • 十首閒適詩詞:人生,就是要快樂
    當你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你對自己和人生定有新的認識。想得開、看得開是一種人生境界。當一個人成天不是在緬懷過去,就是在擔憂未來時,如何能真正活在當下?有句話說:「生命若不是現在,那是何時?」一旦懂得體會當下的幸福,內心的喜樂能量,自然源源不斷。
  • 陳昱潔:答案本在心間,它就是我內心真實的聲音!
    可能是我妄下定論,當然也不全是如此,但父輩們給我灌輸的就是如此。可能是稚心未消,無法體會到在社會立足的艱辛,但他們每每道來,心中總有許多的不甘與掙扎。生命不在於僅僅完成對自家應盡的本分,也不是與芸芸眾生一起在這世界走個過場,眾人皆醉我也醉。反觀他們,到了堪堪可維持輕鬆舒適這樣的程度,生命就已經止步不前,再無追求;或是把期許留給自己的後代,只是個軀殼,每天做著重複的工作。
  • 奔波一生,蘇軾終於大徹大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軾這一輩子很忙,因為他似乎總是在趕路。梳理他這一輩子的人生,似乎就沒有他沒去過的地方。鳳翔、密州、徐州、惠州、湖州、儋州……更不必說給他留下最深刻記憶的黃州和杭州了。這些幾乎涵蓋了這片大地的南方之地。
  • 蘇軾這7句詩,說盡了人生事
    還是用新火來煮一杯新茶吧,這美好的春光如果不用來作詩醉酒,那便又枉費了。如果把眼前的時間都用來懷舊和傷感,那麼這一段時間也是傷感的,繼而它也會「舊」。與其懷舊,不如憐惜眼前。之前說蘇軾從杭州被調任密州,這顯然是降職了,可蘇軾並不懊惱,因為這會離蘇轍更近,兄弟團圓也就方便些。可不知為什麼,兩個人都在山東,這一年的中秋節,卻沒能團聚。望著天上的圓月,酒醉的蘇軾竟然埋怨月亮故意與人們過不去。
  • 蘇軾寫給兒子的最後一首詩,自己畢生經歷,短短四句話,終生受益
    如此這般言語之人,我們不知道他當時的心情到底是怎樣,也不知道在他的一生都曾經經歷了什麼,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句話引起了多數人的認可,是因為這幾句話道出了別人內心的迷茫。蘇軾是宋代著名文學家,他在自己臨死之前給自己的兒子寫了一首臨別詩詞。在這短短的四句話裡,卻能夠兒子終生受益。若干年後,林語堂先生對蘇軾進行過這番描述:這個蘇東坡,他坐在宋代詩壇的頂端,確實顯示出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的人生
    蘇洵一生志在考科舉,卻懷才不遇,一輩子沒做過什麼像樣的官,自然是自己的遺憾由兩個兒子的管教來實現了。蘇洵對兩個兒子的管教很嚴,兩個兒子受到父親言傳身教和家庭教育的文化薰陶,蘇軾從小立志要發奮讀書入仕,渴望通過入朝為官實現自己的抱負。
  • 蘇軾的書法和他的人生一樣:與眾不同,令人讚嘆
    學好書法的關鍵就是掌握一定的秩序和規則,可是偏偏有這樣一個人要反其道而行,並不遵守那些條條框框,這一點像極了他的人生,因為總是特立獨行,顯得不符合眾人,所以命運起伏,這個人就是蘇軾。不僅是一位大文學家,還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有人評價他的書法可以代表當時宋朝的書法的高峰。接下來,小編就要和大家一起分析蘇軾的書法,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
  • 疫情之後,以詩詞照亮內心,面對人生的難
    我給學生講,信息太多會擠壓一個人精神的空間。外來的東西太多,尤其是呈碎片化湧進來的時候,它就擠壓了一個人的精神空間。蘇軾創造了一種方式,把苦難當作拓寬精神世界的契機,這是我們要學的。絕境,向外無法開拓的時候,逼得你向內開拓。我們在苦難面前最大的問題不是投降,最大的陷阱是麻木。
  • 蘇東坡有五首詩詞,既是人生五種經歷,也是做人五種境界
    蘇軾的一生不曾得志,他用五首詩詞描繪出五種人生經歷,挺過去後便是五種做人的境界。做人要有追求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嘉祐六年,蘇軾的人生迎來一片大好形勢。少年得志,步入仕途。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蘇軾送別好友時說的,他為何這樣說?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詞的上片寫與友人久別重逢。從元祐初年兩人同朝為官算起,到元祐三年錢穆父出知越州,都門帳飲,蘇軾賦詩贈別算起。此次兩人在杭州再次重聚,已是別後的第三個年頭了。真是歲月如流,人生何處不相逢呀,所以蘇軾也不無感慨地說「一別都門三改火」。
  • 人生感悟的心靈雞湯句子: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二、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的就是一顆心,趁年輕,好好珍惜以擁有的生活,為自己而活,自己的人生,自己作主,活出真正的自己!對自己更好一點,不讓自己委屈,這點要求我並不覺得自私。三、既然人生的幕布已經拉開,就一定要積極的演出;既然腳步已經跨出,風雨坎坷也不能退步;既然我已把希望播在這裡,就一定要堅持到勝利的謝幕!
  • 蘇軾被貶,路遇一枝梅花,作下一首詞,表達了內心的寂寞之情
    蘇軾早年之間在京城非常得意,少年就中科舉還受到文壇大家歐陽修提攜。當時的他風流一時,但是烏臺案後蘇軾的人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就像王朝興衰一般,從此蘇軾的人生從頂點走向低谷。過去提攜自己的長輩們也都失去了權勢,自己還被放逐出京城從此在顛沛流離之間生存。在蘇軾流浪於各地期間,路遇一隻梅花,作下了一首詞《梅花二首》,表達內心的寂寞之情。
  • 蘇軾感悟人生的詞,開篇就是問句,境界至高無人能敵,不愧為全才
    要說到宋朝的文人,有一位真的是無法不提他的名字,就是蘇軾。蘇軾的才華自然是不需要多說,他在許多領域都做出了非常傑出的貢獻,特別是在文學方面,更是為後世之人留下了無數的經典名著,他的作品不僅寫的唯美,而且也蘊含著非常深刻的哲理,讀之能夠使人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