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以詩詞照亮內心,面對人生的難

2020-12-19 騰訊網

《三蘇詩詞與當代精神》對談現場,王晉川(左一)、葛維櫻(左二)、酈波(左三)

文化發展是一個亙古恆新的話題,當時代的齒輪行進於此,伴隨著經濟的騰飛和物質生活的完善,人們越發意識到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性。

尤其在網際網路高度發展的當下,碎片化的信息充斥著我們的日常,泛文化資訊消耗著我們有限的精力。這種狀態之下,人們常常會出現知識焦慮——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沒有與之匹配的思維速率。

於是,大家越發懷念古代文人雅客緩慢內斂的生活,幾個志趣相投的好友,縱情山水,遊心翰墨,樂以忘憂,好不快哉。

這種文化回潮現象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七八年前,文化圈興起「茶道熱」,四五年前,出現「日本美學熱」,一直到最近這兩三年,開始的「宋朝熱」。文化現象流行背後,象徵著某種精神的回歸,人們越發重視「國故」,想要藉由這樣一條路徑,回歸到中國傳統文化審美的最高峰。

中國有那麼多的朝代,衍生了如此多姿多元的文化,為何宋朝能夠脫穎成為現代人嘖嘖稱羨的時代呢?借用陳寅恪所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宋朝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精神文化生活的理想範本。

提及宋朝,我們最先想到的幾個關鍵詞便是:市井、雅集、山水、茶室、書院、士大夫……這些既構成了我們對理想世界的想像,也有紮根於倉廩實且衣食足的當代生活的充足可能。於是,當我們向自身文化尋找,無論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審美的高峰,還是藝術與生活通融的生活美學源頭,都當推宋朝。

兩宋史上群星閃耀,北宋中期以蘇軾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文人圈,傳為李公麟所作的《西園雅集圖》,以寫實手法描繪了他們在駙馬都尉王詵的西園聚會的場景,圍繞在蘇軾身邊的,有蘇軾的弟弟蘇轍,「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還有米芾、蔡肇、僧人圓通、道士陳碧虛等十幾人。畫中人或吟詩賦詞,或扶琴唱和,或打坐問禪。米芾作序:「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嫋,草木自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如此。」「西園雅集」是古代繪畫史中的一個經典母題,被一代又一代的畫家不斷地陳述,不僅是對宋人風雅的崇尚,更是對開啟中國現代性曙光的「文藝復興時代」的一種嚮往。

我們羨慕宋代文化發展之高,試圖躬身實踐宋人之日常,探討宋代文化紮根當下的可能性,便需要用現代視角去解讀宋代文化,讓兩宋文化火種繼續照亮當下。

萬科成都副總經理兼眉州萬科總經理熊瑛女士

洞察到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建立一種長久可持續的精神文化生活。2019年5月19日,萬科眉州文化村三蘇學社在成都方所成立,至今正好一周年。這是由萬科眉州文化村、《三聯生活周刊》和方所等共同發起的一個文化研究平臺,致力於復興三蘇傳統文化,塑造當代國人的文化自信。

今年5月9日,關於三蘇文化的討論繼續落地,眉州文化村三蘇學社舉辦了名為《三蘇詩詞與當代精神》的講座,活動特邀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以蘇洵思想之深刻、蘇軾境界之超越、蘇轍意志之堅定,解讀三蘇文化中獨特的文化內涵與人生智慧。《三聯生活周刊》前主筆葛維櫻擔任活動主持並分享三聯關於宋代文化的一系列報導和探索。

眉山三蘇祠

「三蘇詩詞與當代精神」活動在眉山三蘇祠舉辦,重現宋朝「雅集」盛況,為思想創立一個特定的場,在千年之後的當下,撫今追昔,探討「三蘇文化」紮根當下的可能,結合現實解讀三蘇思想哲學、人生體驗、政治實踐等之於當下的啟示。

本期推送,我們擷取「三蘇詩詞與當代精神」活動現場部分精華內容作為本篇推送內容,以饗讀者。

《三蘇詩詞與當代精神》

酈波

《百家講壇》最年輕的主講人、《中國詩詞大會》特約嘉賓、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國內首位文牘學研究方向的博士後

關於蘇軾

現在我們講歷史人物容易進入誤區——只講他的偉大和崇高,而不去還原他的真實。這很容易讓偉人變成扁平化的符號。東坡先生很偉大、很瀟灑,但不代表他沒有弱點。北宋名相蘇頌,就曾記載下蘇軾不瀟灑的那一刻。

當年烏臺詩案時,蘇軾被捕,本來和兒子約好,每天給他送飯。因為外頭形勢艱難,雙方約定以送魚為暗號,要是哪天兒子給他送了魚,就說明皇上要殺了他。

有一天蘇軾兒子忙於籌措資金,不能來送飯,就找了蘇軾的鐵桿粉絲給他送飯。一聽這任務,鐵桿粉絲榮幸之至,特意到河邊釣了兩條魚,烹好了給蘇軾送去。蘇軾一看「完了,看來我此命休矣」,留了兩首絕命詩。但這還不是蘇軾獄中最慘的樣子。當初蘇頌被害入獄,剛好被關押在蘇軾的隔壁,於是記錄了蘇東坡剛關進去的時候要夜夜哀嚎的狀態。

蘇軾身上不只有豪放和瀟灑,也有恐慌和膽怯,尤其是剛貶到黃州的時候。我們熟知的《念奴嬌》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及《定風波》裡「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瀟灑,是後來的事了。

酈波教授

我曾說過,蘇軾差一點和宋詞擦肩而過。蘇軾開闢了宋詞的豪放派,要感謝一個人——張先。他這個人很有意思,而且和蘇軾是忘年交,蘇軾是受到張先的影響才開始寫詞的,事實證明他是個寶藏男孩,寫的《江城子》和《江城子·密洲出獵》都是豪放派的奠基之作。

苦難造就傳奇,有關蘇軾的一句話特別有名,他說「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園乞兒」。馬一浮先生有一句詩可以做蘇東坡這句詩的註解,叫「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一個人真正的成長是什麼?就是格局與維度。

我們當代人受到太多困擾。我給學生講,信息太多會擠壓一個人精神的空間。外來的東西太多,尤其是呈碎片化湧進來的時候,它就擠壓了一個人的精神空間。蘇軾創造了一種方式,把苦難當作拓寬精神世界的契機,這是我們要學的。絕境,向外無法開拓的時候,逼得你向內開拓。我們在苦難面前最大的問題不是投降,最大的陷阱是麻木。

所以,在苦難面前,有的人在命運裡迂迴,保持一顆赤子之心,比如說李商隱、李後主、納蘭容若;有的人完成了境界的超越,人生境界從此一寬,成為大宗師級的人物,比如說蘇東坡、王陽明。

關於蘇轍

蘇軾的弟弟蘇轍也是天縱奇才。他和蘇軾,一個是理想派,一個是行動派。

王安石最欣賞的是蘇轍,要辦事的時候,大家都盯的是蘇轍。這並非沒有原因,得知哥哥因為烏臺詩案要被抓,並且可能面臨殺頭大罪,蘇轍立刻做出三步舉措:

第一,派自己的女婿趕在御史之前趕到湖州,先讓蘇軾知道有這麼回事,讓他有一個心理預期,這很重要。第二,立刻籌措資金,安置蘇軾家人,還給哥哥寫了一封信讓其安心。第三,立刻給眾友人寫信,告訴大家「我哥哥出事了」,群策群力。然後自己擬定請求削官謝罪以代兄贖罪表,寫得感人至深。

蘇軾好說,但蘇轍不一樣,平常不說話,一說起來就很驚人。宋仁宗,一個極其自律的皇帝,曾經被蘇轍罵得狗血噴頭,把大宋100多年的鍋都背在仁宗身上。說他好虛名,還說他貪女色。

王安石一開始對蘇軾和蘇轍都不喜歡,後來讀了蘇轍的文章,喜歡得不得了。在新法變革,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的時候,王安石把蘇轍請了進來,蘇轍欣然前往。

後來為什麼鬧翻了呢?有一天,王安石把蘇轍和呂惠卿調到一起,拿出青苗法的草案,問蘇轍意見。蘇轍一看,指出很多問題,他說這件事是好事,貸款給農民,讓農民先耕種,秋收之後賣了糧,還政府的貸款。但是20%的利息實在太高,你本來是為了劫富濟貧,最後變成劫貧濟國家,這叫竭澤而漁。實行政策的過程中,有多少級的官吏要在裡面抽份。蘇轍這話很有遠見,最後大宋青苗法實際執行的時候,最高收到180%的利息,那不是高利貸,簡直是黑社會。

蘇軾前半生的麻煩就是人事糾纏,蘇轍則對事不對人,面臨打擊內心也是毫無波瀾。蘇轍的境界是我們普通人完全可以學習的,在行動中獲得一種堅定。只要它有價值、有意義,符合我的理想和追求,不問成功、不計成敗,埋頭去做。

這兩個兄弟其實給我們提供了兩種人生範本。你能超越,能到大境界,你就去學蘇東坡。如果覺得一下子質變太難,可以學蘇轍,從生活點滴做起。

關於蘇洵

為什麼兄弟倆感情那麼深,還能分別達到兩種極致的境界呢?這時候,就要說到他倆的爹——蘇洵。

年輕時,蘇洵考不上科舉考試,自暴自棄,結了婚也不顧家。有一天,他從外頭晃蕩回來,跟程夫人說,我打算洗心革面,好好讀書,你說我現在發奮晚不晚。程夫人當時眼淚就下來了,說,我等你這句話等了多少年了,家裡事都交給我。

蘇洵一發奮就發奮了10年,這期間,他唯一的成就就是培養了蘇軾和蘇轍。37歲時,蘇洵還是沒考上,他就把印製的文章拿出來燒了個精光,決定回到內心,安靜地去閱讀、去思考、去培養自己的子女。

酈波教授

說到培養子女。蘇軾、蘇轍的名字,我們今天叫起來好像很順口。但是想一想,哪有爹給自己的兒子取名叫蘇車馬手和蘇車軲轆印的。對此,蘇洵寫了一篇《名二子說》解釋孩子姓名的緣由。

軾,是車上的橫木,上車要扶著它,下車也要扶著它,坐在車上古人還要往遠處望。所以蘇軾字子瞻,瞻就是向遠處望。蘇洵了解這個老大,衝動是魔鬼,嘴巴沒把門,希望他做事之前能瞻前顧後一下。

轍,是車印,車子滑利,但也有翻車的危險,終歸腐朽。但是,雁過留聲,車過留轍,你要放開膽去做。蘇洵知道這個老二比較內向謹慎,但希望他不要畏首畏尾,只要去做,必有收穫。

這就是思想家的教育方式,而思想的前提是什麼?是內心世界的拓展。梁啓超先生講「無負此生」,就是你的身體、內心、生命和思想是別人無可取代的。這也是我們今天講三蘇的意義。所有的偉人,他們的偉大不是一種符號,尤其對於年輕人來說,讀詩詞,是要讓它走進你的生活,走進你的生命,你要尋到那個點,知道其中的深意,知道你能在其中學到什麼。

活動現場

酈波教授分享結束後,活動邀請了三蘇學社的高源和郭靖霆分享自己對於「三蘇精神」的感悟。作為三蘇學社資深的社員,高源感慨道:「我其實非常自豪,在這樣一個富含著文化底蘊和心懷文化理想的組織裡面工作,這能夠更好地實現我們95後傳承國學的理想。」郭靖霆補充道:「關於文化傳承,需要我們做的還有很多人多。」

對談現場,王晉川(左一)、葛維櫻(左二)、酈波(左三)

對談環節,活動特邀眉山當地知名的三蘇文化學者王晉川老師和酈波教授同現場觀眾一起共赴思想盛會。

三蘇精神不止照耀著宋朝,也極具穿越千年紮根當下的魅力。正如酈波教授所言,人生的本質是苦難,整個文明,整個族群亦是如此。我們民族的特性是從來不輕視苦難,不漠視苦難,不在苦難中麻木,而是在苦難中獲得人生的升華。這正是探討以蘇軾為代表的三蘇父子精神的現實意義所在,也是眉州文化村三蘇學社創辦的意義。

萬科眉州文化村三蘇學社

坐落於眉山本地的萬科眉州文化村深諳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是繼良渚文化村之後,萬科傾力打造的第二座文化村項目。眉州文化村以「文化+」為核心,把文化藝術、城鎮發展、生活方式、空間運營、社群聚落、文化產業等相結合, 探索「生態、生活」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眉州文化村

不僅如此,眉州文化村還提出「超級中心八大價值」體系,其中「超級文化」板塊更是致力於打造西南首個宋蜀文化社區,以「眉山首個宋蜀文明復興地標群落+文創孵化基地+特有文化社群+獨到的文化節日」多種維度的構建,復興千年宋代文化,營造其獨有的文化基因。

而三蘇學社作為承繼宋蜀精神的文化共創平臺,是由眉州文化村、成都市博物館、《三聯生活周刊》、方所等共同發起。三蘇學社是在去年眉州文化村眉州學社上的全新升級版,融匯了宋蜀文化基因於書院精神內涵,以國際前沿文化社群打造經驗UDC(公共民間大學)為藍本,意在打造國內首屈一指的專注於宋蜀精神的群落。

未來,三蘇學社還將和所有聯合發起方共同發起不同的策劃、活動、專欄、學術研究與社群共建等,一同助力宋蜀文化的人文復興。

—— 荊州之聲 ——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相關焦點

  • 讓詩詞照亮一生
    《給孩子們的大美古詩詞》精選適合孩子們誦讀的歷代優美古詩詞268首,涵蓋新版語文必背篇目,選取70餘幅與詩詞意境契合的歷代高清珍貴名畫為插圖,讓孩子們在詩與畫的浸潤中,提高發現美、感知美的能力。 一、加注拼音便於誦讀,簡潔注釋幫助理解從《詩經》的桃夭、蒹葭、採薇等名篇,到高鼎的《村居》,秋瑾的《對酒》,上起先秦下至近代,編者精心挑選了音韻皆美、意蘊深刻的歷代名作,並用點石成金的文字對每首詩詞加以解讀,幫助孩子理解詩詞背後的故事,將知識性與趣味性有機融合。
  • 六首淡然詩詞:人生最好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人生最好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頭腦的智慧與清醒。下面與大家分享十首淡然詩詞,願你有一個自由的心態,一份喜歡的工作,一份安穩的睡眠,還有一切享受生活的美好心情。1.《花下酌酒歌》——明·唐寅九十春光一擲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 面對疫情,莫慌、莫怕,寧靜或許才我們是最佳的心靈姿態
    疫情,讓很多人都宅在家裡,這對於很多終年在外飄蕩的人們來說是一次獨特的人生體驗。原本忙忙碌碌的時候,多麼渴望可以有一個漫長的假期讓疲憊的心靈休息一下。但是,當這個籠罩在病毒疫情之下的長假突然來臨之時,很多人對這猝不及防的改變無所適從。
  • 讓知識「光亮」照亮更多人生
    從這個意義上說,還真是讀書點亮了人生。」吳桂春質樸的分享,打動了相關活動啟動儀式現場所有的觀眾。  在活動現場,吳桂春與從外賣小哥成長為《中國詩詞大會》冠軍的雷海為,分別通過現場和視頻連線方式,分享他們在工作之餘,堅持多年閱讀學習的故事。
  • 照亮孩子內心的秘密花園
    父母見到我說的第一句話是:「真是叛逆啊,現在孩子真難養」。這是叛逆嗎?假如這也算是「叛逆」。叛逆是什麼?叛逆其實就是一個信息——告訴你,有些東西需要改變。但這並不代表只有孩子需要去改變,更多時候是整個家庭都需要做改變。我們表面看到的問題其實只是表象,只是一個問題的結果,只是孩子的解決方案。如果孩子不想上學,那就是她的解決問題的方案。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 詩詞|執筆寫詩,心中默詞,在浮躁的社會裡做一個內心沉靜的人
    只要內心能遠遠地擺脫世俗的束縛,那麼即使處於喧鬧的環境裡,也如同居於僻靜之地。更進一步說,是遠離塵俗,超凡脫俗。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直接面對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 人生,自有詩意——點讚《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
    ,引領著我們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家國情懷、英雄本色、愛情之珍、鄉情可貴、親情如海、友情似金、青春如熾......而選手們背後的跟詩詞有關的故事,也讓人感受到了:人生,自有詩意。,媽媽感謝女兒的樂觀堅強讓全家走到今天,讓媽媽從詩詞大會的觀眾變成了參與者,女兒說等媽媽老了還和媽媽一起背詩,到那時媽媽還是她的眼睛,但媽媽可能腿腳就不太靈便了,她希望能成為她的拐杖,然後全家一起看詩詞大會,與詩詞的緣分直到永遠。一個花季少女眼睛遭到如此變故,卻樂觀坦然,並感染著家人,詩詞真的就像一束光投入到人們內心深處,給黑暗以光明,給絕望以希望,給人們通向坦途的力量。
  • 詩詞丨總有一句經典詩詞,觸及內心最深處
    ,總會有一句經典的詩詞,寫盡悲歡離合,說盡細膩心事,道盡生活之美;也總會有一句經典詩詞,藏著你想要的生活,觸及到你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6、野有蔓草,零露溥兮。千萬次的尋找之後,忽然間,發現那個對的人就在不遠處,這怎能不叫人驚喜呢?最普通的景致,只要有一顆詩意的心,都會變得更美麗。
  • 疫情中的人生感悟,其實孤獨才能令人沉思,寂寞才能讓自身成長
    因此我們在不斷在逃避中上癮,從未曾去深夜沉思,因為不敢揭露自己的無知,更不敢去揭開去面對自己的不足,可是這次疫情,卻終於讓你孤獨了下來,你的所有問題都放在了表面上,你無法在去視而不見,更不能在去將他放置不管,因為逃避只能使你越來越懦弱,卻永遠不能解決問題。
  • 蘇軾《定風波》:詩詞中的四次掙扎與選擇,卻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
    年輕的時候喜歡華麗的詞藻,隨著年紀的越來越大,慢慢的就會很喜歡詩詞。尤其是特別喜歡蘇軾,在蘇軾的詩詞中,讀懂了人生,讀懂了情懷,也讀懂了在困難面前豁達樂觀的處事態度,我想這就是詩詞的力量,蘇軾的魅力!這首詩詞不僅體現了蘇軾樂觀豁達的精神,同時還表現出了內心掙扎的過程,正是因為有痛苦有掙扎,才使得蘇軾體現出了豁達精神更加的難得可貴。在這首《定風波》中蘇軾一共四次掙扎與選擇。
  • 冷眼看人生詩詞|應悔不拈紅葉,寄相思
    [虞美人(南唐)李煜譜]詞/冷眼看人生輕搖摺扇長堤路。一笑開朱戶。酒旗尋遍共嬋娟。拼醉東風再上,木蘭船。[玉樓春,李煜譜]詞/冷眼看人生當初相遇春風裡。詩好如君能有幾。月前花下語如弦,輕棹雲煙樓下水。從前之事誰還記。細思良宵難入睡。明朝清露溼衣時,醉臥院前扶不起。
  • 5首詩詞告訴我們,只有酒,才是人生知己
    「酒」作為古典詩詞中的常用意象,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在男人心裡的地位,酒甚比知己。5首詩詞告訴你,沒有什麼憂愁,是一杯酒解決不了的。《涼州詞》(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摧。
  • 聽歌學英語:讓希望照亮人生路 Shine You Way
    【畫外音合唱 】Just before the dawn,When the light's still gone,就在破曉前,希望仍未現Shine, shine your way,照亮,照亮你的人生之路And you may not know, where to go,如果你不知,該何去何從Shine, shine
  • 襄城縣詩詞學會抗擊疫情詩詞專輯1
    序2019年末一一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從江城武漢爆發。在黨中央的號召下,舉國上下迅速打響了抗擊疫情的戰鬥。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共抗疫情。全國各地組織人力物力,馳援武漢。我們襄城縣詩詞學會廣大會員也聞風而動,積極創作詩詞作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抗疫英雄唱讚歌,為武漢加油,為全國人民加油!現選編詩友們的詩詞作品,予以刊登。
  • 疫情之後,這三類孩子將吃大虧
    疫情就像一場考試,每個孩子都在面對自己的人生考題。而交卷後,這些孩子卻需要反思。——虎媽疫情防控,勝利在望。距離孩子們重返校園的日子,不遠了。有人說:疫情之下,在家上課是對所有孩子的一場大型綜合素質考試。
  • 周末讀詩丨蘇軾一生最智慧的20首詩詞,不讀懂不足以談人生
    愛蘇軾的豁達樂觀,愛蘇軾的不驕不躁,愛他面對人生坎坷時的雲淡風輕。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想成為蘇軾這樣的人,不亂於心,不困於情,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自己的瀟灑人生。
  • 面對疫情,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不期而至,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節奏。面對疫情,多少醫護人員和武警官兵毅然奔赴武漢。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逆向而行,戰鬥在救死扶傷的最前沿。宅在家裡,不給社會添亂,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宅在家裡的日子,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 疫情面前正能量說說 面對這次疫情的人生感悟句子
    2020一開始世界就在提醒人們,要學會珍惜,等熬過疫情,就去見想見的人做想做的事,不要給人生留下遺憾,意外和明天你永遠不知道那個先來。新的一天,早安!14、 春天來了,萬物更新!除了關注目前疫情,我們還有生活,做好該做的,保持心情愉快,笑面人生。 ?15、 我們會因為疫情而感到躊躇,但不會停下生活的腳步,因為時間從來不會為你的人生按下暫停鍵。
  • 【廣東詩詞】抗擊疫情詩詞選輯(2)
    本學會肩負弘揚、普及、指導和繁榮廣東中華詩詞文化的職責。本學會由中華詩詞學會授權對廣東省詩教先進地區和單位頒授省詩詞之鄉(市)或省詩教先進單位稱號。學會會刊有《當代詩詞》和《嶺海風騷》兩種,其中季刊《當代詩詞》向海內外公開發行。
  • 五首詩詞帶我們領略古人面對人生逆境時的不同境界
    不管是今人還是古人,無論是豪門貴胄,還是寒門士子,面對人生,都有順境和逆境。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圜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精色內白,類任道兮。紛縕宜脩,姱而不醜兮。 嗟爾幼志,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 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