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這三類孩子將吃大虧

2020-09-05 關注新高考升學

疫情就像一場考試,每個孩子都在面對自己的人生考題。

而交卷後,這些孩子卻需要反思。

——虎媽

疫情防控,勝利在望。

距離孩子們重返校園的日子,不遠了。

有人說:疫情之下,在家上課是對所有孩子的一場大型綜合素質考試。

等到了開學的日子,無論是偷懶的、耍小聰明的、應付學習的,還是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努力的孩子,都會在這場疫情的「照妖鏡」下現出原形。

這個世界不會辜負每一個孩子的每一分努力,自然也不會放過每一個孩子的每一分放縱。

點滴辛苦,匯聚則成海,點滴懈怠,日久則潰堤。

待大浪淘沙之際,最吃虧的是往往是這三類孩子。

不自律的孩子

一位老師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段話:

網課第一天到網課結束後,許多孩子一定會有質的飛躍,也會有很多孩子被「甩開」距離,並持續被「甩開」。

為什麼呢?

因為在校上課時,有老師的時刻監督,有同學的暗暗較勁,孩子們還能保持一定的「他律性」。

可上網課,老師鞭長莫及,同學間互不知情,獨自學習的孩子不自覺地就會放鬆警惕,產生惰性,自欺欺人。

而此時,受益最大的是那些,「兩耳不聞窗外事」,抓住時機,偷偷努力的孩子。

吃虧最大的是那些,原本「蹦一蹦可以摘到桃子」,卻因失去鞭策,停滯不前的孩子。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曾說過:

有一種品質可以讓一個孩子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想起我的兩個初中同學,一個資質平平,一個聰明靈光。

一個「書讀百遍」還常常「不解其意」,一個從不主動攻克難題,卻總是「一點就透」。

中考後,資質平庸的那個同學只能去讀一所普通高中,而聰明的那個同學壓線進了重點高中。

你也許會覺得他們的人生已經定型,優秀的會更優秀,平庸的會一直平庸。

可結果,令所有人意外。

那位聰明的同學,進入重點高中後,身邊都是比他更優秀的學生。

沒有了老師的偏愛,也沒有了自我優越感,他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每天得過且過,順其自然。

而那位平庸的同學,從初三暑假開始,一刻都沒有放鬆過,他知道自己腦子不夠聰明,就用勤奮來湊。

每天比別人早起一小時,晚睡一小時,多背兩頁書,多做一套題。

從不管別人眼光,只管低頭努力。

就這樣,他從班級中等到班級前十又到年級前三,最後成為他們學校有史以來唯一一個考上985的學生。

而那位有著聰明頭腦卻無法自律學習的同學只上了一所普通三本。

沒有誰的成功是僥倖,背後都是滴水穿石,聚沙成塔的自律堅持。

自律的力量有多牛?

就是無論路途有多遙遠,徵程有多坎坷,哪怕是日進一寸,也能離自己想要的目標更近一些。

自律一定是痛苦的,但自律的代價比後悔的代價低得多。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等到失敗在眼前,那些偷懶的孩子終會明白什麼是「自律者為王」,什麼是「追悔莫及」。

心理素質差的孩子

武漢方艙醫院裡,有一些身影讓人打心底裡佩服。

比如,在千人病房裡,鎮定自若的「讀書哥」付先生。

比如,在人聲嘈雜中,爭分奪秒學習的高三生黃玉婷,楊一帆……

他們都是「新冠肺炎」的確診患者,都面臨著明天和末日誰會先來的白色恐懼。

兇險未卜,生死難料。

可是,我在他們身上嗅不到一絲恐慌,無措的氣息,好像每一個與病魔戰鬥的日子都只是一個歲月靜好的平常。

王陽明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安心讀書,學習的人,沒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是做不來的。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他們一樣,身處「漩渦中心」卻淡定安然,依舊有條不紊地繼續著自己的計劃。

有些孩子,僅僅是一次考試失利,一頓父母老師的批評,一個邁不過去的坎,都有可能讓他們崩潰。

去年,在佛羅裡達大學讀博士的陳慧祥,有一篇博士論文投稿成功。

後來,因為論文數據有誤,陳慧祥想要撤回論文。

但他的導師不同意,一邊恐嚇他:

撤銷論文,就意味著你6年的時間全部荒廢,沒有辦法獲得學位。

一邊教導他:

裝作不知情,直接將論文發表。

陳慧祥不想讓自己6年的努力付之東流,又擔心這篇數據錯誤的論文,一旦被同行看破,影響別人的研究不說,自己的學術生涯也會斷送。

在極大的內疚情緒和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忐忑中,陳慧祥承受不了心理的壓力在實驗室自縊身亡。

這樣的結局,出乎意料,令人悲痛。

這個世界,辦法總比困難多。

只要一息尚存,人生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曾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培養。

而強大的心理素質,是所有優秀品格培養的基礎和前提。

只有「撐得住」、「受得了」,才能贏在最後。

彭敏,北大碩士,曾先後兩次參加《中國詩詞大會》,每次都以毫釐之差惜敗而歸。

一次輸給了16歲少女武亦姝,一次輸給了外賣小哥雷海為。

當時,網絡上到處都是對他的譏笑和辱罵,但彭敏挺住了。

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收官,「千年老二」彭敏終於如願摘得桂冠,一雪前恥。

人生路上,世事難料,擊敗自己的從來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內心。

只要心中有光,在100次被打倒後,就會在101次站起來,並用不屈的毅力和信念贏得未來。

沒有目標的孩子

方艙醫院裡,嘈雜的環境,一個大三學生專注地備戰考研。

他想考武大,想考新聞傳播。

當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努力時,「考研哥」一臉詫異地反問:不努力怎麼能考上武大?

因為有了目標,所以才努力奔跑。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說:

「如果一個鉛球運動員在比賽時,沒有目標,那麼他的成績必然不會很好。

如果他心中有一個奮鬥目標,鉛球就會朝著那個目標飛行,而且投擲的距離還會更遠。」

還記得「點讀機女孩」高君雨嗎?

高君雨從小就把中國傳媒大學作為自己的目標,為了實現目標,她不僅刻苦學習,還積極參與合唱團和各項主持活動。

去年9月,高君雨成功考入中國傳媒大學。

目標,是孩子一往無前的動力,更是孩子奮發向上的「發條」。

擁有目標,就如同把努力的信念深扎進孩子身體的每個角落,促使孩子鍥而不捨,無所畏懼地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鄰居家有一對而正上高中的雙胞胎女兒。

兩個女兒同一個年級,每天作息也一樣,學習成績卻差很多。

姐姐一直保持在年級前三,妹妹連班級前20都進不去。

看起來兩個孩子都一樣努力,其實,她們最大的差別在於:

姐姐給自己設立了各種長期的、短期的,容易實現的、不容易實現的目標,而妹妹從沒有給自己設立過目標,一直隨波逐流,學到哪是哪。

姐姐為了達到目標,每天就像一個電動小馬達,爭分奪秒,如饑似渴,不知疲倦。

不管目標難度多大,高度集中精力,聚焦在一個點上,深入探究,不達目的不罷休。

有一句話形容姐妹倆的學習狀態特別貼切:

有目標的學習,像運動會上賽跑。

沒有目標的學習,像飯後散步。

「賽跑」的孩子,早已跑到終點,「散步」的孩子還在原地轉圈,高下立顯,勝負已定。

電影《銀河補習班》裡,馬皓文對自己的兒子馬飛說: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目標就是孩子努力的意義,是孩子穩健前行的動力,更是孩子撬動夢想的支點。

而成功的奧秘就在於孩子的目標是否堅定。

著名的木桶理論: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木板。

一個孩子想要贏到最後,就不能讓嚴格的自律,超強的心理素質,堅定的目標,成為孩子的短板。

否則,千裡之堤,潰於蟻穴,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孩子就吃大虧了。(本文來源於男孩派)


歡迎轉發

相關焦點

  • 疫情之後:這三個孩子將吃虧
    疫情防控,勝利在望。距離孩子們重返校園的日子,不遠了。有人說:疫情之下,在家上課是對所有孩子的一場大型綜合素質考試。等到了開學的日子,無論是偷懶的、耍小聰明的、應付學習的,還是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努力的孩子,都會在這場疫情的「照妖鏡」下現出原形。
  • 疫情期間這三類詐騙案件高發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大家都宅在家裡,無法正常工作。可在騙子眼裡,疫情帶來了新的機會,他們的套路也略微調整,專門針對疫情期間賦閒在家的人。究竟近期哪類案件高發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根據數據,今年1~2月,我市共立電信詐騙案件437起,財產損失698.66萬元,破案48起,抓獲違法嫌疑人19人。
  • 孩子有這三種性格,家長要及時幫助改正,不然長大後吃大虧
    在回家了後,小麗就對兒子開展了文化教育改正,擔憂兒子這一膽怯的性格之後會吃大虧。,尤其是下列這3種性格的孩子,長大以後非常容易吃大虧,父母要儘快改正。  控制欲是人與生俱來所有著的,這在孩子的的身上就會反映出去。孩子在小的時候會覺得全部的物品全是自身的,尤其是見到他人小玩意時,就會有想要去拉過來的念頭。而針對自身的物品即使自身不玩也不許其他小孩子玩。一些父母則感覺孩子還小,沒事兒,實際上這更是產生孩子自私自利,貪便宜性格的原型。
  • 想讓孩子健康成長,這3件物品一定要勤換,別貪小便宜吃大虧!
    勤儉節約一直都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但要是將這種美德用錯了地方,很容易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尤其是在孩子的用品上,如果太過於節儉,很容易會影響到他們的身體健康。當然了,這並不是說給孩子什麼都用做好的,但是有一些物品一定要勤換,否則很容易給孩子造成影響。
  • 父母再節儉,這3樣東西也要給孩子,否則孩子將來會吃大虧
    導讀:父母再節儉,這3樣東西也要給孩子,否則孩子將來會吃大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再節儉,這3樣東西也要給孩子,否則孩子將來會吃大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疫情之後請將缺失 的食育教育補給孩子
    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狀病毒打亂了所有的生活常態,頃刻之間,我們熟悉的城市換了個模樣。 為防止疫情進一步擴大,響應國家號召,除了救援一線工作人員和在特殊崗位上的有關人員,所有人都待在家裡,沒有特殊情況,一律不外出,自覺在家。
  • 小學語文:拼音複習大全,孩子拼音吃不透,生字詞吃大虧
    導語:孩子必備的漢語拼音複習大全,拼音吃不透,孩子生字詞吃大虧在語文學習當中,漢語拼音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學好拼音不僅是學好字詞句的前提,還是說好中國話的基礎。孩子們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想要在語文考試中取得一個好成績,必須將基本的拼音知識鞏固到位。拼音的學習大致分為5大部分,第一部分是23個聲母的學習;第二部分是24個韻母的學習;第三部分是整體認讀音節,即添加一個韻母后讀音仍和聲母一樣的音節;第四部分是聲調,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一、二、三、四聲;第五部分是拼寫規則。
  • 疫情宅家期間,幼兒園三類人員需開展心理危機幹預
    通過對人員信息收集、摸底、歸類、排查,將教師、幼兒、家長三類人員各分為紅色、黃色、綠色三個等級(圖1)。教師、幼兒單獨分三類,家長以幼兒家庭單元式劃分。進行幼兒、家長、教師「三聯動」幹預,針對個體家庭中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持續幹預,總結經驗。後期擴大到班級大家庭,提煉、重組單個家庭幹預手段,得出共性幹預策略。
  • 教孩子貪小便宜,遲早要吃大虧!
    作者: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貪小便宜吃大虧,這話一定是對的如果父母有佔小便宜的習慣,孩子必然會深受影響01上周末,和老公帶著女兒去家門口新開的自助餐廳吃飯。坐在我們旁邊的,是一對夫妻帶著相差1-2歲的兄妹,孩子看起來不過五六歲。桌上面堆著各種食物,一家四口也是超級能吃,尤其是兩個小傢伙,胃口好的驚人。
  •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送到國外留學,這三類孩子最好不要送出去!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送到國外留學,這三類孩子最好不要送出去!如果不是這場疫情,可能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國居然有如此眾多的學生在海外留學。的確,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被留學熱潮所影響,一門心思地想送孩子出國留學,所以我國近幾年的留學生數量直線上升。把孩子送到國外留學確實可以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更大的平臺,學到更多的東西,但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到國外留學嗎?並不是!很多孩子其實並不適合出國留學,尤其是這三類孩子,如果一味跟風把孩子送出去只會害了他們。
  • 疫情之後機器人教育將迎新機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機器人教育行業嚴重受挫,線下全面停課,而房租和工資還要持續支出。不過好在已經迎來了轉機,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學校秋季學期正常開學,線下培訓機構也終於可以開課了。格物斯坦小坦克相信,疫情之後,機器人教育將迎來新機會。
  • 疫情之後,這六大產業將暴發!
    諮詢公司尼爾森發布的關於《深度解析疫情為零售行業帶來的危與機》報告認為,疫情過後,消費者對公共衛生的關注會上升。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認為,未來所有的產品都將走向健康化,不僅僅是常規的醫療健康類產品,其他諸如住宅、出遊、保險等行業,都將與健康相結合。
  • 年輕人找工作再難,也別去這3種公司,小心吃大虧
    年輕人找工作再難,也別去這3種公司,小心吃大虧找工作是我們永遠的命題,二十多歲就能夠從大學畢業,那麼這個時候你就需要開始找工作,一直需要工作三四十年,才能夠退休。那麼找到一個好的工作單位,就是我們的重中之重。
  • 這種性格的孩子,走向社會容易吃大虧,父母正確引導很重要
    導讀:這種性格的孩子,走向社會容易吃大虧,父母正確引導很重要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種性格的孩子,走向社會容易吃大虧,父母正確引導很重要!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大四學姐坦言:大一新生要遠離這3類學長,否則你會吃大虧
    大學裡的同學來自各個地區,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複雜程度不亞於社會,而剛入學的大一新生,心裡太過於單純,容易遇到心機不純的學長,導致自己吃大虧,大四的學姐就給出忠告,這「三類」學長儘量遠離,否則別怪我沒提醒你。
  • 「中國式聰明」害娃不淺,這三類孩子看似聰明,未來大多沒有出息
    這些行為我們姑且稱之為「中國式聰明」,這些孩子長大後,往往被劃分為沒出息的行列。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看似聰明實則不妥的「中國式聰明」行為,務必要及時制止,將其扼殺在搖籃之內。中國式聰明」害娃不淺,這三類孩子看似聰明,未來大多沒有出息閨蜜小麗這兩天又和婆婆吵了一架。事情的緣由是這樣的:一天小麗回家後,發現兒子正在專心致志地玩玩具,但小麗仔細觀察發現這個玩具並不是自己買的。小麗質問兒子玩具是哪來的,沒想到兒子理直氣壯地告訴小麗是自己撿回來的。
  • 這三類老人帶孩子勝過父母,家裡有孩子的都看看
    一定有人跟你說過:「千萬別讓老人進行隔代教育,矛盾多不說,還會毀了孩子」,但事實真的是如此麼?隔代教育真的不可以麼?在我看來,這三類老人帶孩子勝過父母,建議家裡有孩子的都看看。/孫女之後,他們會將自己的經驗、人生道理,全都教授給自己後輩,一定要好好珍惜。
  •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再瞎高興了
    當今社會望子成龍的家長可以說是越來越多,畢竟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家孩子將來沒有出息,但是正是家長的這種心理,會導致家長將孩子一些不好的習慣,給當成聰明、有出息的表現,對此而盲目高興。,只要自己孩子不吃虧,其他的事都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殊不知自己的這种放縱,正是為孩子將來吃大虧埋下伏筆,正所謂「佔小便宜、吃大虧」,小時候佔便宜頂多就是小朋友不願意和你玩,但是長大後仍然到處佔便宜,那麼工作、生活處處都會受到打擊。
  • 孩子考試要考,不練習必定吃大虧
    孩子考試要考,不練習必定吃大虧小學數學的學習其實是一環扣一環的,尤其是一年級這樣的低年級階段,如果前期沒有將知識點掌握好,那麼後期數學學習就會越來越吃力。但是萬事開頭難,只要思想不滑坡,總會有辦法學好數學的,因此相應的基礎內容必須要掌握好,特別是一些知識點跟常考的應用題題型必須要吃透掌握。
  • 孩子考試要考,不練習必定吃大虧
    孩子考試要考,不練習必定吃大虧小學數學的學習其實是一環扣一環的,尤其是一年級這樣的低年級階段,如果前期沒有將知識點掌握好,那麼後期數學學習就會越來越吃力。但是萬事開頭難,只要思想不滑坡,總會有辦法學好數學的,因此相應的基礎內容必須要掌握好,特別是一些知識點跟常考的應用題題型必須要吃透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