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莫慌、莫怕,寧靜或許才我們是最佳的心靈姿態

2020-12-22 蘇老師的趣味課堂

#抗擊疫情#

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世界,或許只有寧靜,才是最佳的心靈姿態,也是最美的生命姿態。

疫情,讓很多人都宅在家裡,這對於很多終年在外飄蕩的人們來說是一次獨特的人生體驗。

原本忙忙碌碌的時候,多麼渴望可以有一個漫長的假期讓疲憊的心靈休息一下。但是,當這個籠罩在病毒疫情之下的長假突然來臨之時,很多人對這猝不及防的改變無所適從。

有人嘆息人生苦短、世事無常,有人排著長隊搶購雙黃連口服液,有人用造謠獲得樂趣,也有人為了防範病毒帶著十個口罩出門。

人間百態,社會萬象,在這場疫情來臨之際展現的淋漓盡致。

每天,新聞中都會報導疫情,又有多少人帶著傷痛離開這個世界,又有多少人因感染而接受治療。

北京的一個父親在參加完女兒家長會後一周就因感染病毒離世;李文亮醫生雖然第一時間為疫情發出警報,但是也帶著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

原來熱鬧的場所變的空無人煙,很多小區封閉式管理,每兩天只能一人外出採購生活用品。

整個社會都沉浸在陰雲密布的疫情之下,這給很多人心靈留下了深深的傷痕。

疫情之下,更需要保持一顆寧靜的心。因為,靜,可以治癒疫情之下的心靈傷痕。

《靜下來,一切都會好》這本書寫道:心靜,才是最美的生命姿態。

病毒可以打破我們社會的生活秩序。

當我們不能按往常一樣旅遊、上班、買菜時,我們應該意識到在這個複雜世界中不確定性是永遠存在的,並且會不時到來。我們習慣了規律性的生活,當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了日常規律,我們內心不能快速適應而感到迷茫。

此時,靜下心來,才能認識這個不確定的客觀世界,不被偶然到來的疫情擊倒,勇敢的面對挑戰。

身處災難之中,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引起人心惶惶,恐慌與懼怕是很多人的心理常態。就像那個帶著10個口罩的司機一樣,如果不能靜心下來,面對病毒,脆弱的心靈更難以承受太多的恐懼。

內心如果缺少靜,那麼人們就會不安於原本平淡的生活,內心的躁動會驅使人胡作非為,最後,積累的多了,就是災難。

很多天災其實都是人禍,而內心越缺失安靜就越容易造成人禍。

就拿這次的疫情來說,就是因為生態系統的失調引起,如果不是人類肆無忌憚的捕食野生動物,病毒怎麼能傳染到人身上呢。放棄吃了千百年的雞鴨牛羊豬肉,改吃蝙蝠、吃穿山甲,這些人的內心已經因為缺失寧靜而走火入魔,這必然帶來災難。

疫情之下,無法參加朋友聚會,無法暢遊於娛樂場所,整體悶在家裡,很多人可能感覺不到快樂。

其實,快樂就存在於平靜的內心之中的。

有一本書中寫到:內心的靜,是一種根本的快樂,也是人生最簡單的幸福。當一個人內心寧靜,僅僅從一餐一飲的平淡生活中就能感受都內心的幸福,否則,即便擁有整個世界,也與幸福無緣。

內心缺少靜,還會讓我們看不懂事情的真相,失去理性和善良。

疫情之下,有的人哄抬物價,有的人賣假口罩,有的人想著如何發國難財,內心的醜陋暴露無遺。

疫情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人性的善與惡,世間的黑與白。

這些想著發國難財的人,如果說是因為內心缺少寧靜造成的肯定不合適,但是他們的內心一定不會是寧靜的。如果能夠靜下心來,或許理性和良知可能會阻止他們做這些喪盡天良的事。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在疫情之下做到心靜呢?

我們應該把內心的恐慌與不安放下,把偏見與傲慢放下,把遺憾與嘆息放下,把迷信與偏執放下,讓心靈回歸到一種歸零的狀態。

我們每天可以靜心讀一本書,寫一篇日記,看一個溫暖的電視劇,利用這段宅在家裡的時間好好的陪著父母聊聊家常,給孩子講個美麗的童話故事,和愛人一起切磋一下廚藝,總之,做一些平淡但是溫暖的事。

內心的寧靜,存在於我們內心本身,我們無法用外力求來,只能做些安靜的事慢慢等待其到來。

心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即便一擲千金也可能無法買來內心一刻寧靜。

古往今來,多少貪官汙吏守著億萬家產,但是內心惶惶不可終日,這些人總是怕哪天東窗事發身敗名裂。

因為,人的外表可以欺騙別人,內心卻不會欺騙自己,只有做心安的事,才能收穫一顆寧靜的心。只有不做虧心事,才會不怕鬼敲門,內心才能寧靜。

為了獲得內心的寧靜,我們也應該學會克服內心的貪慾,學會簡單的生活,學會知足。世間的誘惑太多了,而人類具有好奇的本性,稍不留意就會陷入到貪慾的陷阱之中。而這,就會讓內心無法清淨。

知足常樂,或許就是因為疫情無法出門時,當家中沒有備下做夠的食材時,你會突然發現原來有飯吃也是一種幸福;當你每天無法去餐館吃飯,只能和愛人一起親自下廚時,可能會發現做飯也是一件浪漫的事。

幸福和心靜,都是可以通過做一些簡單是事情而獲得。

陶陽明在厭惡了爾虞我詐的官場之後,回歸簡單的田園生活,尋找到了丟失已久的寧靜之心。

他從此當上了一個農民,勞作于田園之中,享受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簡單與幸福。

此時,他的內心是寧靜的,因為內心的寧靜,他才能坦然的面對人生,寫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內心的靜,是面對人生的波折之後的一份坦然和從容,能讓人保持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力。

蘇東坡的內心是寧靜的,他才能在歷經坎坷之後,還能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吶喊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當時運不齊,命運多舛時,平靜讓蘇東坡的內心無比強大,讓他看淡了成敗得失,讓他感悟出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如果說生命是一次旅行,那麼寧靜便是心靈的歸屬。

心靜,會給我們帶來快樂、安全、溫暖和幸福。

心靜,會讓迷茫中的遊子找到家園的方向。

面對疫情,莫慌、莫怕,寧靜或許才我們是最佳的心靈姿態。

只要我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病毒,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相關焦點

  • 莫怕莫慌莫害怕 渝北加大疫情防控措施保護群眾身體健康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29日22時訊(記者 袁舒含 閆儀)今(29)日上午11時,重慶市渝北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莫怕!渝北區市場監管局:哄抬物價,我們決不允許!
  • 放空思緒,給心靈一份寧靜
    其實靜下心來思考,想得太多,面對煩惱憂愁,學會一笑而過,少點斤斤計較,多點善良寬容。生命中,與其痛苦難過得度過每一天,不如暫時放下煩惱,痛痛快快的生活每一天呢,畢竟,生命中的時間是過一天少一天的。人活著,煩惱憂愁就如柴米油鹽一樣伴隨每個人一生。每當生活中遇到困難,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能夠感悟人生,看透自己才是一件最值得慶幸的事情。
  • 關於年卦,莫慌,莫怕
    這時候平地一聲雷響姑蘇閃亮登場告訴小夥伴們莫急,莫慌自古以來易卦皆有一說吉卦不吉,兇卦不兇這波強勢安慰吃了後小夥伴表示「穩了」實際上不管吉兇如何有卦沒卦都是要自己去面對的逃不過,避不開當然還是能趨吉避兇為好
  • 海歸談:「武漢莫慌 我們等你」
    新華社記者 程 敏攝不久前,一部名為《武漢莫慌,我們等你》的武漢城市短片,讓不少人看得熱淚盈眶。這些日子,武漢牽動著無數人的心,許許多多海歸紛紛站出來,發揮個人優勢,想要為武漢多做些事情。有一份力便出一份力,有一份熱便傳遞一份熱。
  • 面對身體的痛苦,我們的心靈能否不苦痛?
    當醫生在她打了麻藥有點腫脹的皮膚上細心的縫合時,她第一次發覺:雖然手肘很痛,但她的心竟然是平靜的,沒有焦慮和不安,甚至沒有太多苦痛的感覺,就像一面鏡子,映照著眼前的一切;又像一面靜謐的湖水,寧靜而沒有漣漪。雖然打了麻藥,小莫還是能清晰的感覺到針從皮膚中穿過,帶來一陣微微的刺痛。
  • 張韶涵、歐陽娜娜莫怕,你們身後有我們偉大的祖國
    這是什麼邏輯,簡直是無稽之談,更扯的是他們還奉勸「不應支持,臺灣人士參與慶祝國慶的活動,說面對當前日趨嚴峻的兩岸局勢,應該以整體利益為前提,從事相關活動,應考慮尊嚴、社會觀感及法律規定」。這真的是如同放屁一樣。
  • 面對疫情怎樣呵護孩子的心靈, 為孩子穿上心理防護服
    我們就來談談該怎樣呵護孩子的心靈, 為孩子穿上心理防護服.疫情期間宅在家裡, 是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時機. 要呵護孩子的心靈首先要調整家長的心態, 父母心態好才能幫助和呵護孩子, 如果父母心態都不好, 不僅幫不了孩子, 會讓孩子更加的害怕和焦慮.
  • 寧靜創造奇蹟 臺灣新北市萬人寧靜運動震撼心靈
    寧靜會幫助我們止息煩惱?還是會加劇人們的孤獨感?一個社區、一座城市的寧靜會對民眾的生活有哪些影響?萬人寧靜又會產生怎樣的能量,創造怎樣的奇蹟呢?臺灣新北市萬人寧靜活動向全世界證明了寧靜的力量和美好。2011年12月17日,臺灣今年規模最大的一場心靈禪修活動「2011全球寧靜運動——寧靜大會師」在新北市舉行,來自臺灣各地的佛教信徒及民眾近萬人湧進新莊體育場。
  • 鬱喆雋:活在當下,才有內心的寧靜
    原創 顧學文 解放周末新冠病毒侵襲的身體可以計數,受疫情衝擊的心靈難以計數。不久前,聯合國發出提醒: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引發一場重大的心理健康危機」。在不斷變動的情境下,我們該如何自處,越過「焦慮」這座山?
  • 公益課程丨面對疫情,如何調整情緒?這份「心靈口罩」請收好!
    本月開設的課程有《居家防疫不停學,因時制宜巧安排》《科學應對疫情時期的心理變化》《疫情當下,如何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心靈口罩,在遊戲中回歸寧靜》這四門,家長們注意收聽。如果不能及時收聽也沒關係,隨時打開我們的微信,有音頻哦!
  • 愛與感恩,讓心靈寧靜祥和
    可是有時候,我們擁有的多了,反而感覺不到快樂,更是把擁有的一切當作理所應當。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我們變得不懂愛,就算擁有一切也不覺得快樂。眾所周知,感恩節最初開始於美國。這一天,全家人圍坐在餐桌旁邊,面對有火雞南瓜派的豐盛大餐,進行誠懇的祈禱和感恩。這時,每個人都會懷著感激之情細說值得他們感恩的事情。懂得感恩是一種美好的品質,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當我們懷著感恩的心對面對生活的一切,生活也會回報給我們幸福和奇蹟。
  • 「武漢莫慌,我們等你!」中國留學生翻譯成10國語言向世界發出中國...
    中國網北京2月22日訊(記者胡俊 通訊員李欣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一則由湖北廣播電視臺原創的《武漢莫慌,我們等你!》視頻,感動了很多海內外同胞。中國留學生博物館積極參與,在其官網、微信公眾號、微博開設專欄,自2月6日起陸續發布十國語言視頻為武漢加油,每個語種都配有外文導語和中文導語,讓世界了解武漢,讀懂武漢,看到中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 安樂死合法化之爭:我們以何種姿態面對死亡?
    對安樂死的態度折射出人類面對死亡的姿態,而作為全人類共同的宿命,面對死亡的姿態與面向生命的姿態從來密不可分。孔夫子曾言「未知生,焉知死」,這句話倒過來講可能同樣成立。藉助安樂死合法化之爭再次進入公眾視野的契機,我們希望分享一些著名的思想家、醫生、作家對這一問題進行討論的重要作品,和大家一起叩問死亡,反思生命。
  • 新冠疫情肆虐、外國友人莫慌!無錫版英文防護指南,出自美女老師
    新冠疫情肆虐、外國友人莫慌,無錫官方英文版防護指南面世。在這一次世界級的疫情下,中國反應迅速,很快控制了疫情,成為了世界上少有的安全區域,而因為這一原因,返回中國的人也多了起來。不過,美女老師謝瑜,在接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一書翻譯項目,該項目內容新、時效緊、要求高,而面對疫情帶來的困難,謝瑜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下來。醫護人員在一線抗擊「新冠」,而她本人也要為全面阻擊疫情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出一份力量,為助力無錫的國外友城防控工作盡一份心。
  • 曲調好似謐林啁啾般清麗婉轉,讓世人祈望和平的心靈得以寧靜
    麗樂團由六位資深民樂演奏家張琨、周健楠、楊松梅、孫媛、孫婷、雷瀅組成,在女子十二樂坊期間,她們出版發行過近二十張專輯,曾榮獲2003年日本唱片大賞之『最佳海外藝人獎』;2004年日本金唱片獎;中國輕音樂學會「最佳組合,最佳創意獎」等獎項。
  • 面對疫情,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不期而至,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節奏。面對疫情,多少醫護人員和武警官兵毅然奔赴武漢。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逆向而行,戰鬥在救死扶傷的最前沿。宅在家裡,不給社會添亂,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宅在家裡的日子,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 30年前的海子,30年後的我們,在人聲鼎沸中該如何面對生活?
    30年前的海子,30年後的我們,在人聲鼎沸中該如何面對生活?今年是海子去世的30周年,或許很多人都已經遺忘了這位詩人,但是他所留下來的詩篇卻依舊映照在我們心間,當我們和女朋友聊天時,或許還會提到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但我們的腦海裡可能就只有女孩子的微笑,而忘記了那位詩人臨終之前的悲哀。
  • 2020年優秀高考作文範文:寧靜以致遠一
    身處繁華的都市,面對已被塵埃覆蓋的心境,我似乎在不經意間丟失了某些珍貴的東西。是寧靜,我深信。此刻,我毅然決定去追尋那片屬於我的寧靜。  然而,喧囂仿佛成了一道無形的坎,阻撓著我的前行。任憑我如何為之粉身碎骨,結局依舊——被它一點兒,一點兒地侵蝕於汙穢之中。  在單薄的青春裡,我遍體鱗傷。
  • 心語會客廳丨面對疫情,我們如何提升「心理免疫力」?
    人的心理和生理是相輔相成的,當大量的沒有被處理好的負性情緒和壓力長時間圍繞我們的時候,就會給我們帶來各種各樣的生理反應,從而造成軀體症狀和免疫力降低。因此,大「敵」當前,人們在提升身體免疫力的同時,也要注意提升「心理免疫力」,以便不被疫情所帶來的負性情緒所主宰,避免疫情帶來的精神和情緒損傷。避免造成「病毒未到己先衰」。那樣的話,更不利於我們應對這次危機。那麼,如何提升我們的「心理免疫力」呢?
  • 面對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該如何建築心理防線?
    面對每天手機彈出來的疫情信息,各個省事自治區的防控措施不斷升級,還有連續攀升的感染人數,人們焦慮、緊張、誠惶誠恐。天災面前心理防線是一道看不見摸不著的門,但這道門卻駐守著人們共克時艱的決心和信心。心理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正因為如此,全國多地開展了線上心理危機幹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