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喆雋:活在當下,才有內心的寧靜

2020-12-17 澎湃新聞

原創 顧學文 解放周末

新冠病毒侵襲的身體可以計數,受疫情衝擊的心靈難以計數。

不久前,聯合國發出提醒: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引發一場重大的心理健康危機」。

在不斷變動的情境下,我們該如何自處,越過「焦慮」這座山?

解放周末:有人說,今天是一個焦慮的時代。此話或有誇張,但今天人們的焦慮確乎多於以往。在哲學的寶庫中,是否能找到克服焦慮的良方?

鬱喆雋(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哲學有很多流派和主義,有些哲學關注的是天上的問題,有些討論的是人間的事務,而有些特別在意內心的感受。斯多葛主義(Stoicism)就是一個關注內心的學派,特別契合當下人們的心境。

斯多葛主義的代表人物很多,最為著名的是塞內加、奧勒留、愛比克泰德。三人的身份頗為懸殊:奧勒留是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而愛比克泰德生來就是奴隸,且身有殘疾;塞內加是暴君尼祿的老師,後來被賜死。可以說,斯多葛主義並非一個階級、一個職業或者一個特定人群的哲學,而是面對人類普遍困境的哲學。

一個人身逢盛世,未必就能有盛世感。奧勒留貴為羅馬帝國的皇帝,一輩子勤勤懇懇,為國家當「消防隊員」,不停地轉戰於邊境,幾乎沒有個人的時間。可以說,他是一條「盛世犬」。《沉思錄》就是他在戎馬生涯的空隙寫給自己的字條。

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什麼呢?奧勒留認為是內心的寧靜(tranquility)。他說:「人們尋求隱退自身,他們隱居於鄉村茅屋、山林海濱,你也傾向於渴望這些事情。但這完全是凡夫俗子的一個標記,因為無論什麼時候你要退入自身,你都可以這樣做。因為一個人退到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靈更為寧靜和更少苦惱,特別是當他心裡有這種思想的時候,通過考慮它們,他馬上進入了完全的寧靜。我堅持認為:寧靜不過是心靈的井然有序。」

解放周末:內心的寧靜是人人心嚮往之的,但如何抵達內心的寧靜呢?

鬱喆雋:斯多葛主義之所以能夠找到寧靜,前提是能夠進行一個重要的二分:可以改變的和不可改變的。愛比克泰德(約50年—135年)後來將之改為三分:可控的、不可控的和絕對不可控的。換言之,人有改變自己和改變世界兩種方式。當無法改變世界時,只能改變自己。這是古代智慧的一條默認原則。愛比克泰德用一個比喻說明了這一點:我們登上並非我們所選擇的舞臺,演出並非我們所選擇的劇本。所以,人生不能入戲太深,自以為是整個舞臺的導演;也不能出戲太多,徹底停止表演。那種「若即若離」感最為重要。因而,斯多葛哲學並非教人出世或者佛系,而是有一種入世的淡定與從容感。

20世紀美國神學家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 1892年—1971年)曾經在上世紀30年代寫下一段禱文:「上帝,賜予我寧靜,讓我接受無法改變的事情;賜予我勇氣,讓我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賜予我智慧,讓我明辨兩者。」這段話明顯受到了斯多葛主義的影響。

其實,中國古人的「盡人事,聽天命」和斯多葛主義有頗多相似之處。從這一角度而言,哪吒(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年)喊出那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過於狂妄。如果命全部由我,那就不是命了。所謂「天」正是古人對超越個人、不可掌控之世界的統稱。「知天命」並非宿命論,而在於知道可為與不可為的界線。想要控制不可控的東西才是焦慮的來源:「當我看到一個人處在焦慮不安時,我就會對自己說,這個人想要的能是什麼東西呢?因為如果他未曾想要不在他控制範圍內的東西的話,那他怎麼還會焦慮不安呢?」(愛比克泰德《哲學談話錄》)

解放周末:人們為何總是執念於控制不可控的東西?

鬱喆雋:因為沒有活在當下。

電影《死亡詩社》中基丁先生在第一節課中就教了學生們一句話「Carpe diem」。這句拉丁諺語很多時候被錯誤地翻譯為「及時行樂」,其實它帶有很強烈的斯多葛主義色彩,應當被翻譯為「活在當下」。

現代人活在過去,活在未來,唯獨沒有活在當下。有人可能會問,「活在當下」幾乎是現代人的座右銘了,為什麼說唯獨沒有活在當下呢?按照斯多葛學派的理解,「活在當下」最為重要的心緒以及思維是對當下事物的高度關注。

你有沒有遇到過以下這種情況:你在下班前突然接到上司委派的一項任務。一類人會反覆地想,為什麼上司會在這個時候把這個任務派給我呢?是不是我之前因為什麼小事得罪了他,或者沒有處理好和同事的關係而被「懲罰」?諸如此類,都是在想事情的「因」,也就是在念及過往,而不是關注手頭的這件事情本身。另一類人則會想著趕快完成手頭這件事情———完成之後就可以和朋友聚會、出去玩或者宅家打遊戲了……這樣的人也不是在想手頭的事情,而是在憧憬未來,想像尚未到來的「果」。過於執著於過往和未來,都會導致忽略當下,在做事情的時候心不在焉。魂不守舍、神形離散大致就是現代人的一個寫照。所以說,人們如今最需要的是「凝神」,關注、沉浸於當下。

解放周末:是什麼讓我們精神渙散,不能聚焦當下?

鬱喆雋:有很多方面的原因。近幾年逐漸「綁架」了我們的社交網絡可能是其中一個,其特殊的短文字和短視頻表達方式加劇了時間和感受的碎片化。現代人極容易不耐煩。如果不能在10秒鐘時間裡抓住一個人的眼球,可能就永遠無法再讓他關注了。所以,我們不得不將「巧言令色」發揮到極致。但是我相信每個人都體驗過那種心境:當你集中精神做事時,比如跑步、聽音樂、練字,或者非常投入地閱讀、做手工、做家務,會出現一種「物我兩忘」的感受———忘記了周圍的環境,也忘記了自己的存在。現代心理學上將之稱為「心流」。這就是「活在當下」的明證。

簡而言之,要達到「活在當下」,你做的事情往往是非功利的、不計回報的。不把一件事當作手段,而是當作目的本身(self-purpose),「當下」才會出現。正如奧勒留所說:「行動不可遲緩,言談不可無序,思想不可散漫……要注意不要過分忙碌,以至於沒有自省的時間。」

解放周末:要成為一名「活在當下」的斯多葛主義者,這一過程是否非常漫長、艱難?

鬱喆雋:其實,有時候只要抬頭望天,你就已經是一個斯多葛主義者了。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現代學術工業中的學院哲學多是「為人之學」,而斯多葛主義卻是「為己之學」。

斯多葛主義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塞內加(前4年—後65年)就說過:「哲學不是大眾的職業,也不是為了自我宣傳。它關注的不是言語,而是事實。它不是為了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度過一天,並消除閒暇時的無聊感。它塑造並建立人格,安排生活,規範舉止,顯示一個人應該做什麼,一個人應該放棄什麼,在一個掌舵人的控制之下,在危險的海洋中保持正確路線。沒有它,沒有人無憂無慮。一天中的每個小時都會出現無數情況,需要徵求哲學的意見。」

原標題:《鬱喆雋:活在當下,才有內心的寧靜》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人怎樣活才算有意義——活在當下,珍惜眼前,自由自在
    作者:簡丹 【原創 20200529】有人問「人怎樣活才算有意義?」「人生怎樣才算活過?」有人回答:「明白地活著並去獲取內心真正想要的」,有人回答:「努力工作,為自己,也為社會貢獻力量」,有人回答:「必須通過一番奮鬥才會獲得幸福,生活才算活得有意義」。究竟人怎樣活才算有意義,才算活過一回?法國作家盧梭在《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一書中闡述:「幸福是種永恆的狀態,似乎並不是為塵世間的凡人而創造的。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生,是否真的應該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讓生命更加多彩?活在當下,越來越被人們所追求和接受。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的美好時光,接受當下的一切,能夠讓人們更加獲得內心的祥和與寧靜。活在當下,夕陽變得更加美麗,月色變得更加動人,心情變得更加寧靜,生活變得更加愜意。享受當下,不錯過享受生命的每一寸時光,人生才能更加多彩。
  • 活在當下,體驗身心靈合一的2個途徑
    所以有了煩躁、焦慮、悔恨、恐懼等情緒。究其原因,不是我們不想,而是我們不能。因為我們不知道怎樣做,所以不能進入和活在當下。所謂的盲人摸象、管中窺豹、各執一詞、一頭霧水,即是如此。這種紛繁複雜、不停不休的思維使我們無法達到內心的寧靜狀態,不斷地投射出恐懼和苦難的陰影。你以為你就是你的思維,你就是你的大腦,其實這只是你的幻覺。不是你在利用你的思維,而是它在利用你,在你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你成為了思維的俘虜,被它利用和控制。
  • 心理諮詢師談如何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這個詞組近幾年在各個媒體中出現的頻率很高,或許縁於人們腦袋不是困於過往就是在憂慮未來,而恰恰忽視了腳下的路和眼下的現實。只有把握當下,才能擁有未來,呼籲大家活在當下的文章不少,但,就我所讀過的文章中,很少提到怎樣把握當下、如何活在當下,所以,即使讀者認同活在當下的說法,但大多好像也無從做起。
  • 「夜讀」活在當下,才是生活最好的樣子
    未來的還未到來,而你過於擔心,只會讓自己丟失當下更珍貴的東西,這是得不償失的。曾國藩一生功成名就,但他並非一考成名,也算不上年少得志。他曾這樣評價自己:「生平短於才」「自問僅一愚人」。在不安的世界裡,只有放下執念,拋開焦慮和煩惱,才能讓內心回歸平和,活出人生的最好時節。這是一種豁然明朗的性情,更是自心清淨的處世之態。看過一則關於畫家畢卡索的故事。
  • 什麼是活在當下
    這種情況的「買票」和「答應」是「當下」,而入場觀看電影和為了面子的參加飯局不是「當下」。早上睜開眼睛想見媽媽了,心想「算了,過幾天就到中秋節了,到時候再去吧(計劃)」,此時立即去看媽媽是當下而過幾天再去其實是看「端午節」,到時候就有可能會失去早上起床睜開眼睛時期待和媽媽喜相逢的感覺。
  • 活在當下,才是努力的真正意義
    她告訴我,她目前有一個想法,就是徹底辭掉工作,先去完成自己環遊世界的夢想。但是父母對於這個想法並不理解,反而勸她安心工作。我問她想要去環遊世界的目的是什麼,她說:「不知道,年輕人,活在當下嘛!」這個回答真是讓我愣了好半天。
  • 活在當下,不後悔,才是最好的活法
    所以活在當下,把握當下,才是最好的選擇。不畏將來,不念過去,活在當下,才是人生最好的活法。人要活在當下,活給自己看,努力過好現在的每一天。活在當下,並熱愛生活,才不會辜負這一生。看到一句話:「如果你不知道珍惜現在的一切和現在的自己,無法從中得到快樂,那麼即便將來擁有了更多,你也不會快樂。」
  • 活在當下 如何活在當下
    理解方式是「珍惜當下」,我們的人身來之不易,因此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應該堅強地去面對,這種態度非常重要。企業家、人生導師、世間名人,還是比較底層的人,都應該對未來充滿信心。有些人內心脆弱,別人跟他說話時,一個用詞不當就讓他痛苦半天,又或者一點小小的挫折就會讓他一蹶不振。這樣的心態在年輕人中比較常見。「活在當下」應該是用堅強的精神和勇猛的心態來面對一切問題。
  • 好心情從哪來|內心篇:活在當下,是能把普通的日子過得不普通
    」當成「活在當下」,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成「活在當下」。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活在當下」呢?先來看看「當下」這個兩個字,百度上的解釋:一是立刻馬上,二指此時此地。「當下」原本是佛教用語,佛經裡把時間切到很小很小的單位,1分鐘有60秒,1秒鐘60個剎那,一剎那有60個當下,1秒鐘有3600個當下,當下就是永恆。
  • 人生苦短,請活在當下,多享受當下之美
    」只有當下的美好生活才是我們最真實的人生,錯過了就會成為昨天的風景。在這個美好的當下,我們要張開雙臂去擁抱它,要敞開心扉去欣賞它,要放鬆心情去享受它,過好當下生活的每一天。既然活在當下,就要接受生活中的一切。
  • 活在當下,好好活著
    作者:老薛(本文系原創,並請標明作者,謝謝)Learn to live in the present moment活在當下The terrible pandemic has caused所以我親愛的朋友,活在當下,珍惜每一天,用心擁抱每一天吧!
  • 弘新開示:活在當下生極樂
    『活在當下生極樂』作者:弘新你活在當下就可以生極樂,極樂世界到底是在什麼地方,你要明白。因為只有明白了此和彼的這種關係,所謂的內心和外在也是一種方便之說,在這兒一念的動念,在實處一動念,在虛空法界有個相應的點。真心一念,上通天下通地,通達十方法界,關鍵是你的這種真心一念。活在當下,你活在當下,咱這個人很難做到。我們大部分在沒有修行的時候,都是活在過去、未來。對過去的事而煩惱憂愁,對未來的事擔心害怕,這就是我們不自在的原因。
  • Live in the Moment 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   修行人,內心越簡單越好,   不要有太多的分別念。   活在當下,才能把握人生。
  • 活在當下,live in the present
    讀書的時候想快點工作 實現經濟獨立,等工作了又覺得還是讀書的時候輕鬆愜意.我們都想要掙更多的錢,過更好的生活,買最貴的東西,但內心卻又忍不住的想要追求詩和遠方。生活不易,就像錢鍾書先生在《圍城》裡寫的一樣,城外的人想要進來,可城裡的人想要出來。都在憧憬著另外一種生活,厭煩著現在的無奈。
  • 活在當下,生活才是你的
    3「慢生活家」卡爾.霍諾指出,「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懶惰,而是讓速度的指標」撤退「,讓生活變得細緻,讓你活在當下,用心的去感受生活中種種的美好。是的,活在當下。這四個字,讓我深深體會到了生命中,鮮活的,流動的,真切的能量。
  • 20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活在當下,感受當下!
    5.活在當下,感受當下:我們選擇是快樂生命有價值生命;我們活都有價值觀;我們去做什麼事兒;必須建立有價值觀比如你去做好事;別人一定會評價你;是一個好人;如果說你做壞事;別人怎麼看你當你周圍人怎麼去想你;所以有時候會出現一些東西讓你去面對這些東西不要讓自己失去什麼。
  • 活在當下,心才可自在
    凡夫眾生總是活在過去心、現在心和未來心裏面,所以整天都是胡思亂想、顛倒夢想、自尋煩惱。就像李清照所說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上心頭的是什麼?過去心。很多人都會像她一樣活在過去心裏面,所以就煩惱痛苦。比如,過去的一段讓他很傷心的感情經歷,就會使他久久地不願意再去碰觸跟那個人相關的一切,以免得自己觸景傷情。
  • 靜心的三方面:關於靜定,關於當下,關於活在當下
    這就是「活在當下」,這就是「臨在當下」,這就是毫無妄想,如如不動的境界我們必須認清什麼叫真正意義上的「活在當下」當我們活在當下的時候,真正地在活著,作為一個人不然,就是穿上衣服的猴子也許,這句話聽起來太誇張、很難聽,但事實就是如此而真正的活在當下,即與我們如何靜心以及如何修心,息息相關也可以說,關於活在當下的知識
  • 什麼是「活在當下」?當一個人思考這個問題時,當下已經不是當下
    何謂「活在當下」?如何才能「活在當下」?「活在當下」對於現代人的生活、家庭、學業、事業有何益處?什麼是「活在當下」?當一個人去思考這個問題時,當下已經不是當下。當下不是思維出來、想像出來、判斷出來、培養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