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生,是否真的應該活在當下?

2020-12-13 個人成長與組織發展

在這個信息爆炸、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人們經常需要面對各種壓力和挑戰,成功也好,失敗也好,沉浸在對未來的渴望或過去的糾結之中,經常讓人們總是感覺幸福距離自己遙遠。

活在當下,讓生命更加多彩?

活在當下,越來越被人們所追求和接受。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的美好時光,接受當下的一切,能夠讓人們更加獲得內心的祥和與寧靜。活在當下,夕陽變得更加美麗,月色變得更加動人,心情變得更加寧靜,生活變得更加愜意。享受當下,不錯過享受生命的每一寸時光,人生才能更加多彩。即便面對無奈的現實,也更加以一種接納的心態去面對,接待生活的不美滿,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讓心歸於寧靜。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古人講「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果不考慮遠處的風險和問題,人生的苦難和問題是否會因為自己的看不見就不會發生呢?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生總是需要未雨綢繆。只顧活在當下,是否會讓人們看不到未來的挑戰與問題,無法長遠規劃自己的人生?

魚與熊掌可否兼得?既享受當下的幸福,又能未雨綢繆?

答案當然是有可能兼得。那就需要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活在當下。活在當下,並非字面的直觀理解那麼簡單。活在當下,不是讓人們只顧眼前的享樂,不顧及未來的風險和問題。人的思想和心理,是一種「流」,過去和現在不是孤立的,而是連續的。活在當下,是讓我們找到自己的真實本性,避免心理和思想的「隨波逐流」,而阻止我們找到真實本性的最大障礙,其實是與心智的認同造成的強迫性思考,無法停止思考是個可怕的折磨,但我們無法意識到這一點。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其實過多的思慮,有時候反而不能讓我更加接近真相。活在當下,是讓我們開啟自己內心本有的那個能量場。傾聽到內心的智慧。

善用兩部分神經系統,「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結合

神經和心理學家認為,我們的的大腦存在兩部分基本獨立、分開的神經系統、其中一半時刻處於運行狀態,悄無聲息地幫助我們解決問題,這個系統的運行往往是「自下而上」的,經常是直覺性的,其運行往往不為意識所察覺,以至於我們經常無視其存在。而另一部分「自上而下」的那神經系統,擅長思考、分析、判斷,經常關聯我們意識到的發生在大腦皮層的意識活動,這部分通常需要努力、需要自主和自我控制。活在當下,停止思考,可以讓我們「自下而上」的那部分更加有效激活。

活在當下,不是讓我們放棄未來,活在當下,不是一個「自我」的狀態,而是一種「無我」的狀態,它帶領你超越你原先認識的自己,讓我們通過停止對「自我」對未來的糾結與思考,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激活自己本性的潛能。

相關焦點

  • 拙讀《論語》第四百零二篇:知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意思嗎?
    原文: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主流譯文:孔子說:「人要是沒有長遠的考慮,必然會有眼前的憂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說的是一個人要是對一件事情或自己的生活、工作、事業等等,沒有進行長遠的計劃、準備、應對等等,他就會在不斷地疲於應對被動應對接踵而來的事情。這才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真正意思。一句話道出了人生處世的大原則!這裡只舉一個例子。比如消防工作。如果你是主管這一方面的人,面對你轄區內如何做好這項工作?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江澤民戰略決策研究》簡評
    原標題:深謀遠慮才能運籌帷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江澤民戰略決策研究》簡評   曹前發撰著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江澤民戰略決策研究》一書,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為主線,對江澤民同志的戰略決策思想進行了闡釋和解讀。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 總有人說:「活在當下就好了。」 當下的安穩代表不了以後,家庭,事業,健康,財富等等都要籌謀規劃,才能走好人生。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三十年的歲月,痛徹心扉般的領悟
    年少的時候,我就常聽人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笑之,我就沒什麼遠慮,現在過的也很開心,哪有憂愁?活在當下才是正道,何必想那遙遠的未來,那不是杞人憂天嗎?天天想那些遙遠的東西,難道不累嗎?沒有「遠慮」,才不會有「近憂」才對啊!當我們開始有了些許憂愁時,才慢慢感受到「長大」的代價。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圖小利,必有大謀
    現在每天都在煎熬的想著我明天應該怎麼辦?雖然想的多不如去做,但是做的話又必須要經過思考去做什麼?這個真的是很矛盾的東西,換種方式,這應該是歸屬到哲學問題了,物質決定意識,而意識又對物質起到了導向的作用。我仿佛困在了這個循環裡,事情我也在做,但是我想的是做更多的事情,但是我又找不到自己該做什麼,就被困在了這個原地,不斷的下沉。
  • 水皮: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該調倉調倉 追漲實在沒有必要
    摘要 【水皮: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該調倉調倉 追漲實在沒有必要】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隨著反彈該減倉減倉,該調倉的調倉,低吸是可以的,追漲實在沒有必要。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良好的人生結局從改變認知開始
    在《論語》中孔子有這樣一句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管自己做什麼事情,都要用長遠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如果只知道眼前的利益得失,那麼自己就會因此陷入被動的局面無法自拔。生活中人們經常被眼前的利益迷惑,導致自己無法做出長遠打算。其實歸咎起來原因有兩點:一是因為被小的利益驅使,二是因為自己本身就缺乏長遠的眼光。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淺析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你後半生的苦,都是前半生「修」來的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跟大家分享一件,我親身經歷的事情。那還是在大學時候,我記得那一年冬天特別冷,學校早一個星期放學了。所以我們提前買火車票回家,你要知道春運的火車票,那是非常難上車的。我一個人拖著,重重的兩個行禮,在人流中穿梭。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投射在孩子身上,進而對孩子的人生產生影響。要把孩子教育成什麼樣的人,首先家長就要成為那個樣子的人。教育來自生活的點滴,家庭是教育的主戰場。我們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正如盧梭所說: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受到教育了。
  • 《曼瑜天雅》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何為人生?
    人生是人類從出生至死亡所經歷的過程,在這當中我們必將經歷波折坎坷,經歷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人生。其擁有的哲理性、深邃性,使之成為文學、影視等藝術作品的永恆主題。廣義來看,人生指人的生存及人的生活,生存是基礎,生活是動態發展。
  • 《易經》復卦: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也如此,人生就是一場接力賽,代代傳承、有過必改,一代更比一代強。哲人們早就研究了命運的法則,指出命運反覆無常的變化是人類生存的核心。中國古老的《易經》名字的寓意就是變化,也有人說是動物蜥蜴,蜥蜴是膚色隨環境而變化的動物,比喻人生是變化的,命運是無常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中國企業家開始具備危機意識
    中新社上海六月二十六日電 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中國企業家開始具備危機意識  中新社記者 姜煜  由於成功化解一次幾乎導致企業滅頂之災的危機,中國最大羊毛衫製售企業上海恆源祥公司的董事長劉瑞旗今天應邀在「企業危機預警與危機應對」論壇上做專題演講,其應對企業危機的方法得到了與會企業家及經濟界人士的普遍共鳴。
  •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謀遠慮才能解近憂
    先賢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般人可能理解為,人應該有點兒憂患意識,因為或早或晚總會遇到讓人憂慮的事;學問深一些的人理解為,當初缺乏長遠謀劃,必招致眼前的憂慮。以這兩種理解看待中國的經濟形勢,都挺貼切。以中國之大,情況之複雜,總會遇到些天災人禍。多數時候,宏觀經濟也不會正處於理想的均衡狀態,時時都會面臨「通脹」或「通縮」,「過熱」或「過冷」的眼前之憂。
  • 什麼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多年來我們是否錯解了?
    出自《論語.為靈感》中,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後人常常引用,很多謀士、參謀、位列人臣更是把這句話,當做了口頭禪式的名言了。因為時間久遠,或者現代人對學問沒有時間去鑽研和深入學習。人生在世,都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怎麼樣的面對這些矛盾、問題、煩惱、憂慮呢?孔子就說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任何事,任何人,任何制度、規則、規矩等等,不提前準備,不做計劃,不事先謀劃,那麼就會導致結果的偏離,輕則浪費時間和精力,重則荒廢、作廢了。
  • 疫情之戰反思之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原創)
    作者:王天翔引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論語》人們人人渴望自由,不想被困一屋一室一隅。然而,近一個月來,全國人民,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是如此。他們是否做到了工作中的深謀遠慮了?是否做到了全力以赴?是否在工作時大有作為還是虛為和不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在2500年前就告訴他的弟子們,告訴當時的國君和士大夫們,平時應當如何思如何做,事實已經證明這句話對人們行為做事的重要性。我們反觀這次防疫大戰,如同一面鏡子,照出來了一些職能部門和一些人員平時的心態和工作能力。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常懷知足之念,一切也就隨和無他了
    人生本就苦短,為何只要辛酸,我們經常用知足常樂來形容滿足於當下已擁有的一切,其實人生要懂得知足、學會知足,這幾個小故事就向我們闡述了一個道理:人生之旅只需一簞食,一瓢飲足矣,知足常樂才是真正的富有。有一首古謠《不知足詩》就是人的欲望的真實寫照:終日奔波只為飢,方才一飽便思衣。
  • 美國制裁後的中興發布會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只可遠觀 不可近瞧老話講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今天應在中興頭上了。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利物浦面臨重大危機,克洛普心裡發慌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克洛普當時信心滿滿稱讚自己的陣容時,不知道有沒有想到近日的這種困境。面對巴薩和科曼的挑戰,渣叔心裡也要發慌了吧。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一直很難理解,比方說,一個學生沒有遠慮到考...
    X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