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021-03-01 大鼎豫劇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觸、最早模仿的對象,是對孩子影響最深、影響最大的人。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投射在孩子身上,進而對孩子的人生產生影響。要把孩子教育成什麼樣的人,首先家長就要成為那個樣子的人。

教育來自生活的點滴,家庭是教育的主戰場。我們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正如盧梭所說: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受到教育了。父母的言傳身教在孩子教育中意義重大。

我國傳統文化中有「養不教父之過」之語,列夫·託爾斯泰也曾說「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教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首先父母也應做到有修養。

無數事例告訴我們:有教養的孩子背後站著有修養的父母,熊孩子的背後往往站著不合格的家長。

年幼的孩子會通過模仿父母的行為,來獲得一種與父母共通的安全感。隨著時間變化,久而久之,這種模仿逐漸內化成孩子的性格。

如果父母表現出的都是缺乏修養的行為,那麼孩子通過模仿這種行為,也會變得缺乏教養。

父母以身作則的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全人格塑造的重要環節。它決定著孩子長大成人後,品德是否高尚、處事是否得當,這一切的意義對孩子的人生而言,要遠大於遺傳智力的影響。

你的修養,就是你孩子的教養。以修養育修養,以品德養品德,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要首先做到。

「格局,是一個人精神上的基本架構,它昭示著一個人的胸襟氣度,也是一個人內在精神的直接反映」,父母的眼界與格局,決定孩子世界的寬度。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父母有大格局,孩子才能走得長遠。

作為父母,不能只關心孩子吃得飽不飽,穿得暖不暖,對孩子的關心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更要在精神層面關心自己的孩子。

養育孩子,不是只有「養」還要有「育」。除了物質上的滿足,父母更應考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擁有大格局的父母能創造各種可能,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價值,從而內心變得強大起來。

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看世界的視野和態度。成為父母並不意味著失去自己,有大格局的父母不會把所有的勁都使在孩子身上,而是給孩子獨立生活和思考的空間。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孩子也不能急於一時。養育子女,讓子女接受教育的目的不能被簡單地理解為光宗耀祖、掙大錢、買大房子,如果父母的格局眼界局限於此,孩子的格局也會受到限制。

父母要有大格局,就像紀伯倫在詩中所寫的那樣「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你可以給予他們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思想」。

父母有格局,才能打開孩子的未來。

《論語》中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不僅適用於我們日常生活,在教育孩子中也同樣適用。

父母的遠見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戰國策》中有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身為父母,沒有人不為自己孩子的將來打算。父母雖不能將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但卻可以為孩子的理想或未來添磚加瓦。

孩子成長的旅途總要面對許多岔路,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父母需要給孩子提供指導,這時父母的遠見就體現出了價值。

聽過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位小女孩特別喜歡畫畫,而且十分具有繪畫天賦。小女孩父母的朋友建議小女孩父母給小女孩找個老師,將孩子好好培養一下。

女孩的父母雖然口頭上答應了,但卻一直沒有在意。後來,隨著時間發展,小女孩身上的天賦被消磨殆盡。

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也是身懷天賦,卻因父母沒有遠見,而最終泯然眾人。

有遠見的父母會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孩子的未來打算。讓孩子活得開心快樂絕不是讓孩子處於散養狀態。讓孩子做個孩子,有個孩子的樣子也不等於孩子的生活中只有玩。

學習與快樂並不是衝突對立的,一個有遠見的父母不會唯成績論,以「成王敗寇」簡單粗暴地評價孩子,反而會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發現孩子的長處,會引導孩子不斷地完善自己。

父母有遠見,孩子未來的路就更寬廣。

父母的愛可以無條件,但一定要有原則。

《顏氏家訓》中說「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

教育孩子有原則地約束比無條件地縱容更重要。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沒有原則或者雖有原則卻屢屢破壞原則,那孩子的將來可能會出現許多麻煩。

有原則,就是遵守規矩。原則就是當孩子做錯事時,我們不能因為愛去縱容,去破壞現有的規矩,而是要讓孩子意識到他們的錯誤,耐心地引導孩子改正錯誤。

父母有原則,才能教育出有紀律、道德感強的孩子。如果做父母的不能堅持做父母的原則,放縱孩子,不讓孩子明白道德規矩,教育出的孩子也不會有原則,不會有紀律觀念。

孩子越小,父母越需要理性,越需要堅守原則。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和不合理要求,父母必須用堅決的態度使孩子明確行為的界限。

許多家庭都有這麼一個通病,就是家裡雖有規矩,但當孩子一哭一鬧父母就失去了原則。

許多被慣壞的孩子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他們的要求總是能被滿足,只要一哭一鬧甚至不哭不鬧,父母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自己對孩子的要求,降低底線,失去了做父母的原則。

想讓孩子守規矩、講規則,家長首先要堅持自己的原則。當家長針對自己孩子制定了一些規則後,就要嚴格遵守執行,不能輕易破壞規矩。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既不失去愛,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教育不僅是教育孩子,更是家長的自我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複製父母的行為,更會複製這些行為背後的品格、修養、原則、格局。

做一位好父母應該明白,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個提升自己的過程,完善自我為孩子做出榜樣比一味要求孩子「成為誰」更重要。

相關焦點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江澤民戰略決策研究》簡評
    原標題:深謀遠慮才能運籌帷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江澤民戰略決策研究》簡評   曹前發撰著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江澤民戰略決策研究》一書,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為主線,對江澤民同志的戰略決策思想進行了闡釋和解讀。
  • 拙讀《論語》第四百零二篇:知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意思嗎?
    原文: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主流譯文:孔子說:「人要是沒有長遠的考慮,必然會有眼前的憂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說的是一個人要是對一件事情或自己的生活、工作、事業等等,沒有進行長遠的計劃、準備、應對等等,他就會在不斷地疲於應對被動應對接踵而來的事情。這才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真正意思。一句話道出了人生處世的大原則!這裡只舉一個例子。比如消防工作。如果你是主管這一方面的人,面對你轄區內如何做好這項工作?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中國企業家開始具備危機意識
    中新社上海六月二十六日電 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中國企業家開始具備危機意識  中新社記者 姜煜  由於成功化解一次幾乎導致企業滅頂之災的危機,中國最大羊毛衫製售企業上海恆源祥公司的董事長劉瑞旗今天應邀在「企業危機預警與危機應對」論壇上做專題演講,其應對企業危機的方法得到了與會企業家及經濟界人士的普遍共鳴。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淺析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水皮: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該調倉調倉 追漲實在沒有必要
    摘要 【水皮: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該調倉調倉 追漲實在沒有必要】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隨著反彈該減倉減倉,該調倉的調倉,低吸是可以的,追漲實在沒有必要。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生,是否真的應該活在當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人講「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果不考慮遠處的風險和問題,人生的苦難和問題是否會因為自己的看不見就不會發生呢?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生總是需要未雨綢繆。只顧活在當下,是否會讓人們看不到未來的挑戰與問題,無法長遠規劃自己的人生?
  • 《易經》復卦: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既要抓住眼前,又要高瞻遠矚,這是人生運動的關鍵。孔子說:「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當壞的事物結束,好的意志和正能量復位,是人生取得成就的一段路程,要用剛強的意志抵制壞的誘惑,戰勝生命的壞的欲望,堅定信心,順勢而為。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你後半生的苦,都是前半生「修」來的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跟大家分享一件,我親身經歷的事情。那還是在大學時候,我記得那一年冬天特別冷,學校早一個星期放學了。所以我們提前買火車票回家,你要知道春運的火車票,那是非常難上車的。我一個人拖著,重重的兩個行禮,在人流中穿梭。
  •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謀遠慮才能解近憂
    先賢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般人可能理解為,人應該有點兒憂患意識,因為或早或晚總會遇到讓人憂慮的事;學問深一些的人理解為,當初缺乏長遠謀劃,必招致眼前的憂慮。以這兩種理解看待中國的經濟形勢,都挺貼切。以中國之大,情況之複雜,總會遇到些天災人禍。多數時候,宏觀經濟也不會正處於理想的均衡狀態,時時都會面臨「通脹」或「通縮」,「過熱」或「過冷」的眼前之憂。
  • 美國制裁後的中興發布會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只可遠觀 不可近瞧老話講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今天應在中興頭上了。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圖小利,必有大謀
    說回來吧,為什麼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因為負債的近憂,我已經無法考慮我的將來了,我更多的考慮的是我應該怎麼解決目前這個讓我頭痛的問題。我現在只想賺錢,其他的都只能是靠邊站,因為我已經把自己所有的底牌都輸了,沒有退路了。所有的我該遠慮的東西都被我輸了,我現在做的只有努力來解決目前的困境。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利物浦面臨重大危機,克洛普心裡發慌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克洛普當時信心滿滿稱讚自己的陣容時,不知道有沒有想到近日的這種困境。面對巴薩和科曼的挑戰,渣叔心裡也要發慌了吧。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一直很難理解,比方說,一個學生沒有遠慮到考...
    X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當代大學生未來不想困死於經濟問題,應早準備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當初我有學好一門專業技能,控制自己的花銷,開源節流。希望還有機會的同學們,一定要記得。1.不要碰網貸,花唄,白條最好也不要碰。超前消費,只有第一次和無數次。2.學習一門能夠讓你在學生期間賺錢的專業技能。
  • 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打卡第70天―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打卡第70天―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的自我察覺日記】方向有了就邁步,開始走了就有路,這裡有事半功倍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提高孩子成績的學習方法。我們要做耳濡目染,水滴石穿的薰陶。1.把計劃放長,家長有長期規劃,帶著孩子去執行,心裏面就不會亂。主要看家長有沒有未雨綢繆的遠見。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美國人的消費觀和生活方式還能不能繼續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疫情來了,美國人的消費觀和生活方式還能不能繼續。看到了商機,美國人會不惜抵押個人資產大舉借錢,認為有利可圖。目前,美國的利率相當低。只有2.5%的聯邦基準利率。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良好的人生結局從改變認知開始
    在《論語》中孔子有這樣一句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管自己做什麼事情,都要用長遠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如果只知道眼前的利益得失,那麼自己就會因此陷入被動的局面無法自拔。生活中人們經常被眼前的利益迷惑,導致自己無法做出長遠打算。其實歸咎起來原因有兩點:一是因為被小的利益驅使,二是因為自己本身就缺乏長遠的眼光。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就不一樣!我都有~|段子
    1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不一樣,我都有。via:傲嬌酋長以上通過網絡整理髮布,如需轉載,請註明原出處。
  • 《論語》影響職場的6句精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一個人,若是沒有長遠的計劃和較為嚴謹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各種婆婆媽媽的煩惱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