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疫情來了,美國人的消費觀和生活方式還能不能繼續。
看到了商機,美國人會不惜抵押個人資產大舉借錢,認為有利可圖。
目前,美國的利率相當低。只有2.5%的聯邦基準利率。這就意味著美國人可以支付很少的利息就能獲得大量貸款。美國人自然不會放棄這個能掙錢的機會。 美國人的消費觀念是這樣的,賺一元錢花兩元甚至十元。
美國人花錢從不喜歡算,也不喜歡存。他們一般是養老金從工資裡扣除,醫療保險從工資裡扣除,餘下的錢要付房子貸款,汽車貸款,家具貸款,然後才用於日常生活的開銷,他們一個月基本是沒有結餘的錢,如果有的話就會當月用掉。
一個美國朋友買了套的房子,當時房價十一萬,他就向銀行貸款十一萬。房價猛漲,十一萬的房子漲到了二十一萬,他就用房子抵押,向銀行又貸了十萬。用這十萬元買了一輛新汽車,裝修了房子,換了新家具,十萬元就這樣花掉了。可是後來房價跌的很厲害,又跌回到十一萬了。但是他還欠銀行二十一萬呢。
在美國這樣的例子不是個別現象。房子拼命漲價,很多人向銀行貸款買房子,買了房子後想等房價漲上去再賣掉,可是房子價錢又跌到漲價以前的價格了。所以有很多人賣不掉房子也付不出錢而將房子退還給銀行。
就這樣次貸危機出現了,金融危機來了。經濟下滑,消費的人少了,各行各業裁員的多了,那些靠工資過日子平時沒有積蓄的美國人家庭,失業了,沒有了固定收入,那就等於家破了。
工作,是美國人消費觀和生活方式架構的支撐點,一旦失去了工作,美國人的消費觀架構也就相應倒塌。
謝謝觀看!有什麼意見和想法可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