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良好的人生結局從改變認知開始

2020-12-13 厚黑國學

孔子作為我國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可以說他的思想恩惠了無數的後代子孫。在《論語》中孔子有這樣一句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管自己做什麼事情,都要用長遠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如果只知道眼前的利益得失,那麼自己就會因此陷入被動的局面無法自拔。

生活中人們經常被眼前的利益迷惑,導致自己無法做出長遠打算。其實歸咎起來原因有兩點:一是因為被小的利益驅使,二是因為自己本身就缺乏長遠的眼光。

被小利益驅使的人勢必只能看到眼前的得失。或許這個人在平時很聰明,但是卻只在乎既得的利益。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他失去的卻是更大的利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貪小便宜吃大虧。」在生活中這樣的人一般都不會有大的成就。如果是自我缺乏長遠的眼光,那就得歸結於自身的認知層面上了。因為對於一個人來說,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認識外面是一個更加遼闊的世界,那麼他就會陷入思想狹隘的困境中。要知道天外有天。我們要學會去接受更加廣闊的世界,不能讓自己的思維和認知被自己眼前的現象所迷惑。這樣才能避免自己陷入一個短淺的思維模式中。

正是因為這兩個因素,導致很多人無法用長遠的眼光去看待自己遇到的事情。這樣只會讓自己的人生陷入被動狀態,做出一些損害長遠利益的決定,最終造成嚴重的惡果。自古以來,但凡能夠從長遠角度去看待問題的人,都會在自己人生的每個階段做到未雨綢繆。他們為自己留下充分的餘地,以便為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結局。而能夠做到這件事情的人往往都擁有三種人生大智慧:居安思危,不受人把柄,不被小利迷惑。

能夠做到居安思危的人,他們不會因為現在生活的享受而喪失危機意識。他們能夠在舒適的環境下提前預知可能會發生的災禍,並做好充足的應對準備。這樣的人就被稱為人生的智者。當自己的欲望逐漸得到滿足時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因為這種享受的心理會吞沒自己的鬥志和理性的思維,最終毀掉的還是自己。只有保持自己的危機意識,提前預知未來可能的危險情境,提前做好準備,把事情留出充分的餘地,這樣才能更加從容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就像過去沈萬三的聚寶盆一樣,當時修復長城的時候就將這個聚寶盆放在南門之下,這其實也是為了提前解決糾紛。

真正的智者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隨便接受別人的好意的,因為這樣可能會讓有心人抓住自己的把柄,這也是提前預知危險的一種表現。天地變化無窮無盡,我們要提前預知可能會發生的變化,儘量保持自己的低調狀態。這樣才能讓自己避免陷入人生的被動之中。被小利迷惑其實是現實生活中大部人的表現。人們經常會因為眼前的利益而迷失自己,這也為自己的未來埋下了苦果的根源。如果只是將眼前的小利當作是長久的打算,那麼無論是對自己的事業還是對自己的人生來說,都是一場大的災難。一時的獲利勢必會葬送未來的一個良好結局。

人生就應該抱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態度,懂得在舒適的時候未雨綢繆,不失危機意識,讓自己擁有長遠的打算,才能將人生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這樣的人生更容易擁有一個良好的結局。

相關焦點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生,是否真的應該活在當下?
    享受當下,不錯過享受生命的每一寸時光,人生才能更加多彩。即便面對無奈的現實,也更加以一種接納的心態去面對,接待生活的不美滿,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讓心歸於寧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人講「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 拙讀《論語》第四百零二篇:知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意思嗎?
    原文: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主流譯文:孔子說:「人要是沒有長遠的考慮,必然會有眼前的憂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說的是一個人要是對一件事情或自己的生活、工作、事業等等,沒有進行長遠的計劃、準備、應對等等,他就會在不斷地疲於應對被動應對接踵而來的事情。這才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真正意思。一句話道出了人生處世的大原則!這裡只舉一個例子。比如消防工作。如果你是主管這一方面的人,面對你轄區內如何做好這項工作?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江澤民戰略決策研究》簡評
    原標題:深謀遠慮才能運籌帷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江澤民戰略決策研究》簡評   曹前發撰著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江澤民戰略決策研究》一書,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為主線,對江澤民同志的戰略決策思想進行了闡釋和解讀。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中國企業家開始具備危機意識
    中新社上海六月二十六日電 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中國企業家開始具備危機意識  中新社記者 姜煜  由於成功化解一次幾乎導致企業滅頂之災的危機,中國最大羊毛衫製售企業上海恆源祥公司的董事長劉瑞旗今天應邀在「企業危機預警與危機應對」論壇上做專題演講,其應對企業危機的方法得到了與會企業家及經濟界人士的普遍共鳴。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淺析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你後半生的苦,都是前半生「修」來的
    還是因為自己的認知問題,覺得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賺到錢,沒有想過讓錢生錢事情。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跟大家分享一件,我親身經歷的事情。那還是在大學時候,我記得那一年冬天特別冷,學校早一個星期放學了。而這樣的人,就是咱們說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他心裡沒有一件未來的事,讓他全身心的去趕路,所以被眼前的小事,一直困擾著。我一直說的,韓信能受得了胯下之辱,因為他心中,有著當大將軍的夢,眼前的這點屈辱,對他來說,又算得了什麼呢。
  • 水皮: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該調倉調倉 追漲實在沒有必要
    摘要 【水皮: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該調倉調倉 追漲實在沒有必要】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隨著反彈該減倉減倉,該調倉的調倉,低吸是可以的,追漲實在沒有必要。
  • 《易經》復卦: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也如此,人生就是一場接力賽,代代傳承、有過必改,一代更比一代強。哲人們早就研究了命運的法則,指出命運反覆無常的變化是人類生存的核心。中國古老的《易經》名字的寓意就是變化,也有人說是動物蜥蜴,蜥蜴是膚色隨環境而變化的動物,比喻人生是變化的,命運是無常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圖小利,必有大謀
    說回來吧,為什麼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因為負債的近憂,我已經無法考慮我的將來了,我更多的考慮的是我應該怎麼解決目前這個讓我頭痛的問題。我現在只想賺錢,其他的都只能是靠邊站,因為我已經把自己所有的底牌都輸了,沒有退路了。所有的我該遠慮的東西都被我輸了,我現在做的只有努力來解決目前的困境。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投射在孩子身上,進而對孩子的人生產生影響。要把孩子教育成什麼樣的人,首先家長就要成為那個樣子的人。教育來自生活的點滴,家庭是教育的主戰場。我們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正如盧梭所說: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受到教育了。
  • 《曼瑜天雅》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何為人生?
    我們在自己的哭聲中來到這個世界,在別人哭聲中離開這個世界;中間的過程被叫做人生。上帝很有意思,貓喜歡吃魚,貓卻不能下水;魚喜歡吃蚯蚓,魚卻不能上岸。但是,有追求,不是痛苦,而是幸福。人生是人類從出生至死亡所經歷的過程,在這當中我們必將經歷波折坎坷,經歷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人生。其擁有的哲理性、深邃性,使之成為文學、影視等藝術作品的永恆主題。廣義來看,人生指人的生存及人的生活,生存是基礎,生活是動態發展。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利物浦面臨重大危機,克洛普心裡發慌
    比賽中,貝爾薩的球隊在安菲爾德球場一點都不給紅軍面子,他們連續逼平英超冠軍,如果不是薩拉赫最後時刻的點殺,紅軍恐怕要收穫一個苦澀的結局。對於這場盪氣迴腸的比賽,人們對利物浦的狀態進行了批判,特別是後防線上幾次漫不經心的失誤,似乎正預示著賽季的危機降臨。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常懷知足之念,一切也就隨和無他了
    人生本就苦短,為何只要辛酸,我們經常用知足常樂來形容滿足於當下已擁有的一切,其實人生要懂得知足、學會知足,這幾個小故事就向我們闡述了一個道理:人生之旅只需一簞食,一瓢飲足矣,知足常樂才是真正的富有。有一首古謠《不知足詩》就是人的欲望的真實寫照:終日奔波只為飢,方才一飽便思衣。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 人生有三段:少年一段,中年一段,晚年一段。 最後希望大家:人有遠慮,必有近福。 願我們各自安好,謝謝觀看!
  • 美國制裁後的中興發布會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只可遠觀 不可近瞧老話講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今天應在中興頭上了。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世界上有無數新興經濟體衝A,但變成發達國家的寥寥無幾。為毛?沒有真東西!把自然資源吃幹喝盡後又變得一無所有。中國人子孫後代的觀念極強,對孩子沒人比國人更上心的。但可悲的是我們把這種觀念僅用到了自己家裡頭。到了國家興衰的層面大家只盯住了利。眼前的子孫利遠比千秋萬代來得重要。所有人都得了高度近視。
  •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謀遠慮才能解近憂
    先賢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般人可能理解為,人應該有點兒憂患意識,因為或早或晚總會遇到讓人憂慮的事;學問深一些的人理解為,當初缺乏長遠謀劃,必招致眼前的憂慮。以這兩種理解看待中國的經濟形勢,都挺貼切。以中國之大,情況之複雜,總會遇到些天災人禍。多數時候,宏觀經濟也不會正處於理想的均衡狀態,時時都會面臨「通脹」或「通縮」,「過熱」或「過冷」的眼前之憂。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三十年的歲月,痛徹心扉般的領悟
    年少的時候,我就常聽人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笑之,我就沒什麼遠慮,現在過的也很開心,哪有憂愁?活在當下才是正道,何必想那遙遠的未來,那不是杞人憂天嗎?天天想那些遙遠的東西,難道不累嗎?沒有「遠慮」,才不會有「近憂」才對啊!當我們開始有了些許憂愁時,才慢慢感受到「長大」的代價。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當代大學生未來不想困死於經濟問題,應早準備
    我開始偷錢用,一天身上都會揣個兩三百。那時的我無憂無慮。後來上高中,父母生意開始虧損,我開始明白,沒錢是多麼難受。因為偷錢養成的錯誤消費觀念,導致我沒有及時止損。不過好在那時的我沒有18,還不能「超前消費」。直到後來,我18歲,受到身邊同學的消費影響。我開通了花唄,徹底開始了我負債深淵。
  • 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打卡第70天―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打卡第70天―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的自我察覺日記】方向有了就邁步,開始走了就有路,這裡有事半功倍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提高孩子成績的學習方法。我們要做耳濡目染,水滴石穿的薰陶。1.把計劃放長,家長有長期規劃,帶著孩子去執行,心裏面就不會亂。主要看家長有沒有未雨綢繆的遠見。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一直很難理解,比方說,一個學生沒有遠慮到考...
    X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