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主流譯文:
孔子說:「人要是沒有長遠的考慮,必然會有眼前的憂患。
拙的譯文:
略。
拙的體會:
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說的是一個人要是對一件事情或自己的生活、工作、事業等等,沒有進行長遠的計劃、準備、應對等等,他就會在不斷地疲於應對被動應對接踵而來的事情。這才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真正意思。一句話道出了人生處世的大原則!
這裡只舉一個例子。比如消防工作。如果你是主管這一方面的人,面對你轄區內如何做好這項工作?如果只是隨波逐流,被動應付,那麼就只能是哪裡著火了,你就跑那裡去滅火,你是被火情牽著鼻子走的。這就是因為你沒有長遠地去考慮謀劃這項工作怎麼做的原因,所以你就有疲於應對火情的憂慮了。
相反,你有個長遠的規劃,在一定的時間內在一定的範圍內設置消防點,合理配置巡查人員,定期開展消防宣傳,在不同的季節採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對特定的場所和單位加強管理,同時制定不同情況的應對舉措和預案。那麼,你應對的事情就是主動的,就不會有憂慮,更不會亂了,因為所有的事情都在你的意料之中,即使是意料之外的,也有預案。
這就是典型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運用了。想想,我們的人生何嘗又不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