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新開示:活在當下生極樂

2020-12-15 弘新傳述

『活在當下生極樂』

作者:弘新

你活在當下就可以生極樂,極樂世界到底是在什麼地方,你要明白。說西方極樂世界,過十億佛土的地方,那是一種方便說,不是一個究竟說。因為只有明白了此和彼的這種關係,所謂的內心和外在也是一種方便之說,在這兒一念的動念,在實處一動念,在虛空法界有個相應的點。真心一念,上通天下通地,通達十方法界,關鍵是你的這種真心一念。

活在當下,你活在當下,咱這個人很難做到。我們大部分在沒有修行的時候,都是活在過去、未來。對過去的事而煩惱憂愁,對未來的事擔心害怕,這就是我們不自在的原因。

沒有正知正見,西方極樂世界說是生,怎麼去生?你有正知正見,能夠正精進,有那種信願行。什麼叫真信啊?把你的性命全交,那是真信。好多人說我信佛多些年啦。你真信嗎?不一定是真信,所謂的信佛法,並不是信仰某一個人,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這是四依法上面的。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不了義就是方便說,了義就是究竟說。

你活在當下,你沒有憂愁。說是當下,其實也是一種稱呼和名稱。說是當下,在你說的時候,它已經過去了。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當下即空,三輪體空就是這樣的。

說極樂,花開見佛悟無生,花開見佛是在什麼地方見的?是從你的這種心靈的,這種心中的清淨地自性之中見的,也叫心花開放。如果你沒有經過修持,你很難體會到什麼叫心花開放。就像法喜充滿,心花開放,只有整日沒有憂愁的人,他的心花才可以開放。

怎麼樣去養育個人心中的這朵蓮花?心中的這朵蓮花沒有在外在。外在的你看到的,就說是有蓮花、蓮花池,建一個什麼樣的道場,有什麼樣的設施。你外觀了,你內心要覺悟。如果外邊觀的一些東西,內心沒有覺悟,你那等於是一種迷惑、一種痴迷。執著於一些外相,你永遠不能夠通達。你不能通達自性,你永遠沒辦法出離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的原因是什麼?是你那種邪知邪見,你錯誤的那種想法、看法沒有改變,六道輪迴你出不去。

相關焦點

  • 弘新開示:人生的最高境界,平常心
    本文由百家號:「弘新傳述」首發。『人生的最高境界,平常心』(〇一)平常心中妙佛道,直心道場樂逍遙。真心妙行大道願,佛心妙顯大智慧。(〇二)不說是非不說惡,清淨自在過生活。真修佛心妙修行,道本自然平常心。(〇三)心無所求皆隨緣,清淨妙覺心自安。
  • 弘新開示:佛語四字箴言,看破放下
    本文由百家號:「弘新傳述」首發。(一)生命無常飄落葉,看破放下珍惜緣。(十)看破放下本自然,覺悟當下心相連。般若智慧妙法生,大道之本佛性真。活出真我妙法言,覺悟本心順自然。(四〇)明悟人生大道理,心明洞達皆學問。看破放下真清淨,慈悲自在正覺心。
  • 弘新開示:妙悟本心妙真佛(十一)
    若真修煉,回歸自性,當下修真,妙見真佛。大道真傳妙法道真傳一句話,真傳是點化。當下明自性,安心即回家。這種點化是讓你的心結打開,這個點化必須自己能夠真正的證悟才能讓別人當下破迷開悟。2.當下明自性,安心即回家。當下明白了自己的自性,當下就能安心。心安何處?心安無所住,即是金剛心,即是金剛處,即是一切處,若能明根本,道妙是本心。
  • 弘新開示:智慧人生行大道(十九)
    因為相由心生,你的心改變了,相當下就改變。其實真正的相術是從哪裡來的?是從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傳來的,你去看看。什麼相是最圓滿的?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那是最圓滿的。老子是八十一相化身,你去看這些東西,包括道德經。相面裡邊有心相,這些東西我們都明白。八字,你按你的生辰八字去算,你就不如老老實實地去做八個字。什麼叫八字?八德。仁義禮信孝悌忠志。
  • 太虛大師重要開示:散心念佛終身不改是深信切願,臨終定生極樂
    太虛大師重要開示:散心念佛終身不改是深信切願,臨終定生極樂。在家念佛人的福音:聽太虛大師開示散心念佛終身不改的好處。我自己修淨土念佛法門已經有三年多了,還算是一個有信願及精進念佛者,從每天念幾萬聲佛號逐漸增加至十萬聲,我是退休之人,所以有足夠的時間念佛,我所在的公司有一個總經理,很年輕,工作很忙,在工作行走之間用計數器念佛,每天能念約一萬聲,我也是散心念佛,看到太虛大師的開示信心大增。
  • 「杜漏」是禪修成敗關鍵,達摩開示:心生便是罪生時
    「杜漏」是禪修成敗關鍵,達摩開示:心生便是罪生時 | 文 青衫文齋說到禪修,大家都認為很神秘,似乎遠在雲端與己無幹,把禪修當作是枯坐蒲團、不吃人間煙火的行為。所謂的修行,就是修習戒、定、慧,培育品德、平靜和智慧,禪修的基本目的,是通過修持讓自己活得安心自在,擺脫生活當中多餘的無奈。當然,眾生的煩惱是根深蒂固的,要擺脫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來高僧大德都曾經歷過漫長的修持歲月,才最終開悟。開悟意味著禪修初步成功,而禪修要走到這一步,「杜漏」便是其中的關鍵。
  • 【村官隨筆】向死而生,活在當下
    「向死而生,反求諸己」,在追逐中得到頓悟,明白生命的真諦,為自己而活。向死而生,從死亡的角度看生命,放下不該有的執念,善待每一位重要的人,不留遺憾地去愛。
  • 時髦語「活在當下」的出處——獨處殊勝法經
    第二天開示的時候,佛陀請長老尊者出來。佛陀問他:「你是否喜歡獨處,做任何事都不靠別人,以免和其他的比丘有所接觸?」  他答道:「是,世尊,那是對的。你曾囑咐我們要儘量自足和獨自修行。」  佛陀轉過身來,對僧眾說道:「比丘,我會再闡釋自足的意思和較適當的獨處方法。一個自足人生活在專念之中。
  • 開示精選 | 開示大悲咒、全咒、和心咒的功效
    點我訂閱更新推文通知~       開示大悲咒 全咒 和心咒的功效韓壘鍵:祈請佛菩薩化解這幾天身體無力、渾身軟,痰出奇多,鼻炎。順便問下祛除急躁心、增加定力念哪個咒。用大悲咒咒心與全咒加持大悲水效果一樣嗎?那種杯上印有大悲咒還有咒粘貼與念的效果一樣嗎?
  • 仁煥法師開示:什麼叫作往生與舍報?
    活在世間上是生命的一種果報,果報是有生有滅的,沒有哪一個生命能活萬萬年。生命有這樣的本質:活是自然的,走也是自然的。學佛人是學什麼呢?信仰自然,尊重自然,接受自然。健康快樂活在世上,沒有一切障礙叫往生。如果陽壽了了,沒有呼吸了,叫舍報。以健康為往生,以安詳為往生,以斷氣為舍報。《往生咒》,真正它叫做《拔除業障根本咒》。念 《往生咒》就是拔業障。想不通就是魔障,妄念不斷也是魔障,首先要拔除我們的一切魔障障礙。第二, 拔除我們的一切環境障礙。比如氣候變化,身體受不 了。第三,拔除一切人為障礙。什麼叫做人為障礙呢?
  • 佛教:你的善根有多深,通過一個行為就可看出,大安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開示:能念佛的人,都是善根深厚的。他能在這一生對淨土生信起願,能在走路吃飯時念佛,能在入眠時心中默念佛號慢慢進入夢鄉,絕非偶然。若無宿世善因深厚,則對這一當生了生脫死的法門斷無起信。要知道每一聲佛號都不虛念,一聲佛號一聲光明,只是凡夫眾生業力障故,不能得見。當真肯念佛,此人必是第一功德,第一善,第一福德!
  • 弘新開示:學佛妙悟真妙心
    「學佛妙悟真妙心 」 弘新學佛妙悟真妙心。當下承當。如果學佛是大丈夫的事業,你不敢承當。能夠把個人狂躁的心安下來,確實需要禪定的功夫,需要腳踏實地。什麼時候這個人不再浮和躁的時候,就開始進入了真正的修行軌道。浮是飄,躁是急躁。修行這一塊,練功不求功功在其中,練功求功反無功,道在自然中。
  • 陳劍鍠: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是否鬚髮菩提心
    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一八六一-一九四O)對於蓮池大師所指出的問題,詳加說明如下:《無量壽經》中有三輩;《觀無量壽佛經》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惡業之人,臨終遇善知識,開示念佛,而得往生。王龍舒死執三輩即是九品,此是錯誤根本。故以下輩作下三品,其錯大矣。故上輩不說發菩提心,中輩則有發菩提心,下輩則雲不發菩提心。
  • 【每日一課,念佛求極樂】不進則退|成德法師開示(2020/04/29)
    就像我們很熟悉的,「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這一句我們每個人隨口就能念出這句話來,但這句話我們悟到了嗎?悟到它跟我們修道有多重要的關係嗎?進而怎麼消舊業?我們消了嗎?業真的能消,身心會愈來愈輕安。假如我們身心愈來愈不安,或者處理事情煩惱愈來愈多,那也沒有消。不再造新殃,我們真的不造新殃了嗎?不造新殃,那就是積功累德;不能積功累德,那只有造新殃、造業的分。
  • 弘新開示:本源傳真妙自在,道妙天機真妙心
    貫通古今無未來,當下明心即自在。本源的傳真,說我心靈淨化的越快越多,他的信息這種傳真越快,就是自性的恢復。大道無形顯萬相,咱看咱們的心就是淨化到什麼程度,你來檢驗個人有沒有。本源的傳真就是諸佛的心印,諸佛的心印就是大道的傳真。諸佛的智慧妙通了以後,表現出來的證悟就是隨時和本源相通,永遠不分離。
  • 【每日一課,念佛求極樂】大眾需要什麼法藥|成德法師開示(2020/04/14)
    我們每天真學一點,真做一點,真改一點,此生一定要信願念佛求生極樂!所以為什麼師父常常說是要活的《群書治要》?就是儒釋道都是活的,活活潑潑,而且很現實,就當下誰肯學肯用,當下就得利。所以老人家講經也常常比喻,二三歲的小孩,遇到困難不能解決了,他一定找他媽媽、爸爸;一個國家民族遇到困難問題不能解決,要找他的老祖宗。所以俗話也講,其實俗話也是一句話就講到問題了,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能聽老人言,幸福也是在眼前。
  • 什麼是真正的活在當下?
    什麼叫活在當下?活在當下,就是我們全體心性的當下,是不住一相的當下,既沒有所謂過去現在未來。什麼叫過去現在未來呢?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還沒有來,有現在嗎?如果有現在,屬於一半兒過去,一半兒未來,有沒有現在可得啊?
  • 淨土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嗎,看諸位大師開示
    淨土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嗎,看諸位大師開示。我們知道念佛法門屬於淨土宗,而淨土宗以五經一論為依據,五經分別是:《佛說無量壽經》——簡稱《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簡稱《觀經》。《佛說阿彌陀經》——簡稱《阿彌陀經》。
  • 劉素雲老師老伴——劉明華先生高品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劉老師開示
  • 請聽蕅益大師開示
    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經文】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蕅益大師要解】心性寂而常照,故為光明。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故光明無量也。諸佛皆徹性體,皆照十方,皆可名無量光。而因中願力不同,隨因緣立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