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大師重要開示:散心念佛終身不改是深信切願,臨終定生極樂。
在家念佛人的福音:聽太虛大師開示散心念佛終身不改的好處。
淨土法門的修行有因有果,比如老實念佛是因,一心不亂是果;念佛數量與時間是因,念佛質量是果。我們許多念佛人重果不重因,實際上,我們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老實念佛,一定是功到自然成。
今天我們跟太虛大師學習一下應該如何念佛?
太虛大師說:
沈善登學問通博,集報恩論二卷,答問雜說各二十五則,護教宏淨殊精闢。主儒佛二教,謂道非教;已涉西學,並致書楊文會居士,研求日文、英文、梵文佛典。其集中附有修改之「玉峰一法治四病說」,亦名「念佛四大要訣」。謂念佛有貪靜境、參是誰、離妄想、求一心四病,治以一法曰出聲記數。每日定數,開口散念,終身不改,即是信深願切。(摘自《太虛大師全集》下同)
【略解】對於在家念佛人只要按照「每日定數,開口散念,終身不改,即是深信切願。」就是最佳的修行方法。我們許多在家念佛人常常不切實際的追求各種境界,有了一些特殊感受就沾沾自喜,逢人便說,沒有感應又很糾結,甚至對念佛法門失去信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念佛更是長期堅持的硬功夫,做到一心不亂很不容易,更何況這是長期修煉的結果,沒十年二十年功夫很難達到一心不亂,所以我們要好好體會「老實念佛」四個字。
太虛大師說:
謂靜境是四禪八定,偈曰:
「稱名為動,坐禪為靜,
舍動取靜,墮坑落阱」。
【略解】這是第一個修行之病,現在許多人對修四禪八定很感興趣,認為這是高深的法門,而對念佛法門視為低級法門,他們不知道這恰是「舍動取靜,墮坑落阱。」我們念佛人應該堅持老實念佛,不為外界所誘惑。
太虛大師說:
參誰是騎驢覓驢,偈曰:
「念佛為直,參誰是曲,
舍直取曲,瞎人天目」。
【略解】這是第二個修行之病,參「念佛的是誰?」是禪宗的一句參話頭,這是極難的修行法門,不是利根修行者,此生是不會開悟的,而念佛法門是非常簡單直了的,不管是否修行到念佛三昧,臨終必定往生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必然開悟。所以念佛人不要「舍直取曲」。
太虛大師說:
妄想不須斷,只須散念有恆,偈曰:
「帶惑超橫,斷妄出豎,
舍橫取豎,彌陀叫苦」。
【略解】這是第三個修行之病。斷惑斷妄是大修行人經過多生才能達到的境界,我們念佛人若把斷妄做為修行目標就太難了,佛陀叫我們修淨土念佛法門是要讓我們末法眾生走易行道,而不是難行道,帶惑帶業往生極樂世界是易行道,斷妄往生極樂世界是難行道,我們念佛人不能「舍橫取豎,彌陀叫苦。」
太虛大師說:
一心不亂,只是出聲散念佛名無間無休,偈曰:
「散念為易,一心為難,
舍易取難,過頭狂談」。
【略解】這是第四個修行之病。只要能做到堅持出聲散心念佛號,就是老實念佛,不能刻意追求一心不亂,我們在家念佛人能做到不間斷的散心念佛就是很好的念佛人,臨終必定往生極樂世界,不要專門去修超難的一心不亂。
太虛大師說:
依此則一、不可修定,二、不可參禪,三、不可伏斷妄想,四、不可攝散歸一;於深信切願下,但長時記數持名,並特重晨朝十念而已。
【略解】太虛大師告訴我們念佛人要去掉四種病即不要修四禪八定,不要參禪,不要試圖斷除妄想,不要專修一心不亂。只要我們能夠做到深信切願彌陀淨土,長期堅持出聲計數念佛,必然大有收穫。工作非常忙碌的念佛人,堅持每天早晨念十聲佛號,堅持一生一樣可以去極樂世界。
我自己修淨土念佛法門已經有三年多了,還算是一個有信願及精進念佛者,從每天念幾萬聲佛號逐漸增加至十萬聲,我是退休之人,所以有足夠的時間念佛,我所在的公司有一個總經理,很年輕,工作很忙,在工作行走之間用計數器念佛,每天能念約一萬聲,我也是散心念佛,看到太虛大師的開示信心大增。
所以念佛法門是一個隨自己工作閒忙都可以適當念佛的易行法門,沒有必要去追求上述的四種境界。
念佛之人不修定,亦不舍易參話頭,
斷惑斷妄均難得,一心不亂亦不易,
出聲散心與計數,終身不改真念佛,
此為深信與切願,臨終必定生極樂。
【溫馨提示】歡迎大家把此文分享給有緣人,讓他們也跟太虛大師學如何出聲散心念佛,去掉四種修行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