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時是真有佛來接引還是心識所變?《印光法師嘉言錄》45

2020-12-20 淨心樂園

大安法師開示:

信眾: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見到佛來接引,是往生的人心識所變現的,還是真有他方的阿彌陀佛來接引?若有他方佛來接引,別人為什麼看不見?

法師:臨終現前的接引境界是因緣所生法,是感應道交的產物。有我們心識所變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有阿彌陀佛已經成就的第十九願——十方眾生接引願——願力的加持。

這可以比喻為水和月亮的關係。阿彌陀佛的大願就像天空的月亮,我們信願念佛的心就像水,兩者缺一不可。

如果只有你念佛,沒有阿彌陀佛的大願,那麼你見不到阿彌陀佛來接引;如果只有阿彌陀佛大願,你不去念佛,同樣,也見不到佛來接引。所以這二者是感應到一起才出現的境界。

當月亮影現在水裡的時候,能說月亮是從天空下來了嗎?實際上它並沒有下來。所以你臨終見到阿彌陀佛,不是阿彌陀佛是從十萬億佛剎之遙遠的西方極樂世界過來了,而是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的產物。

臨往生人當時見到了阿彌陀佛,如果在當場他人也見到的話,是因為有阿彌陀佛的加持。這與當時眾生能感的共業、共同的心力有關。

阿彌陀佛無論如何顯現,都不是有心的,他是無心的。無心顯現的境界,是按照我們眾生的根機、心識、能感的程度來顯現的。

譬如撞鐘,撞得重,聲音就大;撞得輕,聲音就小;不撞,就沒有聲音。發了菩提心,見到的阿彌陀佛是很高大的佛身;發的是小乘的心,阿彌陀佛變現的就是比丘的身;更次之,只見到蓮華......這些都是由心識變現出來的。

但無論見到什麼,阿彌陀佛都是平等的。這是大乘佛法在心性上的奧妙之處。

真信切願念佛之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都會現前,「千江有水千江現」,就是這個道理。

以下是《印光法師嘉言錄》的節選內容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

【二、勸信願真切】白話文:

乙、勸祛疑生信

45.有人問:阿彌陀佛安居在極樂世界。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一個世界中的念佛眾生數量也是無量無邊。阿彌陀佛怎麼能用一個身體,同時去接引十方無量無邊世界的一切念佛眾生往生極樂呢?

答:您怎麼能夠以凡夫的知見,去推測佛的境界呢?姑且以比喻來說明,使你的疑惑消滅吧。一輪明月掛在天上,千萬條江河中都能影現出來,明月難道存心要這樣嗎?本來天上只有一輪明月,而大海大江,大河小溪都能映現全月。即使小到一勺一滴的水中,無不各各影現全月。

並且江河中的月亮,一人看它,則有一輪月亮對著這個人。百千萬億人在百千萬億處看,則無不是各有一輪月亮對著這些人。假如百千萬億人各向東西南北而行走,那麼月亮也在所行之處常對著這些人。兩者的距離沒有一點遠近之別。假如百千萬億人站著不動,那麼月亮也安住不動,常對著這些人。

只有水清澈而平靜的時候才能映現出月亮,水汙濁而晃動的時候,月亮就會隱沒。月亮本來沒有影現和隱沒的分別取捨,那些不能映現月亮的江河,是由於水昏濁而且奔騰不靜,沒有辦法接受月亮的影現啊。

眾生的心和水一樣,阿彌陀佛好像月亮。眾生信願具足,用至誠心去感應佛,那麼佛就會在他的心中應現,就好像水清月現一樣。若心不清淨,不至誠,與貪瞋痴相應,那麼就和佛相背離,就像水汙濁而且晃動不止,月亮雖然依然照臨,然而這樣的水卻不能昭彰影現啊。

月亮只是世間的一種色法,尚且有如此之妙。何況阿彌陀佛煩惱惑業淨盡,福慧具足,心包太虛,量周法界的人啊。所以《華嚴經》說:「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恆此處菩提座。」由此可知眾生遍法界感,彌陀遍法界應。佛確實不曾起心動念,沒有來去之相。然而能讓緣份成熟的眾生,見到佛來接引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這種疑問的人還有很多。因此簡略地開示一下大概意思,讓這些人生起正信。【序】四一

【二、勸信願真切】原文:

乙、勸祛疑生信

45.或曰:阿彌陀佛, 安居極樂。十方世界, 無量無邊。一世界中念佛眾生, 亦復無量無邊。阿彌陀佛, 何能以一身, 一時普遍接引十方無量無邊世界之一切念佛眾生乎?

答:汝何得以凡夫知見, 推測佛境?姑以喻明, 使汝惑滅。一月麗天, 萬川影現, 月何容心哉?夫天只一月, 而大海大江, 大河小溪, 悉現全月。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 無不各現全月。

且江河之月, 一人看之, 則有一月當乎其人。百千萬億人, 於百千萬億處看之, 則無不各有一月當乎其人。若百千萬億人, 各向東西南北而行, 則月亦於所行之處, 常當其人。相去之處, 了無遠近。若百千萬億人, 安住不動, 則月亦安住不動, 常當其人也。

唯水清而靜則現, 水濁而動則隱。月固無取捨, 其不現者, 由水昏濁奔騰, 無由受其影現耳。

眾生之心如水, 阿彌陀佛如月。眾生信願具足, 至誠感佛, 則佛應之, 如水清月現也。若心不清淨, 不至誠, 與貪瞋痴相應, 與佛相背, 如水濁而動, 月雖不遺照臨, 而不能昭彰影現也。

月乃世間色法, 尚有如此之妙。況阿彌陀佛, 煩惑淨盡, 福慧具足, 心包太虛, 量周法界者乎?故《華嚴經》云:「佛身充滿於法界, 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 而恆處此菩提座。」故知遍法界感, 遍法界應。佛實未曾起心動念, 有來去相。而能令緣熟眾生, 見其來此接引以往生西方也。懷此疑者, 固非一二。因示大意, 令生正信雲。【序】四一

相關焦點

  • 印光大師:人在臨終時,牽動亡者的愛情或瞋恨之心,則難免墮落
    印光大師嘉言錄圓濤法師·譯▌第198篇:人在臨終時,牽動亡者的愛情或瞋恨之心,則難免墮落人在臨終時,得到蓮友的助念每當病人臨終咽氣時,就急著為他穿衣搬動,等到入龕才一兩日,就馬上焚化,這是嚴重違反佛陀制度的。佛說人有八識,即「知識」啊。前五識,名為眼、耳、鼻、舌、身。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也叫傳送識。第八阿賴耶識,也叫含藏識。當人剛出生的時候,只有這第八識來得最早。然後是第七、六、五識先後到來。等到人死的時候,也是這第八識最後離開。
  • 《印光法師嘉言錄》66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三、示修持方法】白話文:甲、示念佛方法66.想要心中不貪戀外界的事物,專心念佛。不能專心,要讓他專心。不能念佛,要讓他念佛。心裡常常念說:「我某人從無始來,直至今生,所作惡業無量無邊。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聞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氣不來,定向地獄,鑊湯爐炭、劍樹刀山裡受苦,不知經幾多劫。縱然出離地獄,又墮入餓鬼,腹部大得象海,咽喉卻細得象一根針,長劫飢虛,喉中火燃,不聞漿水的名稱,難得暫時之飽。
  • 《印光法師嘉言錄》(10、11)
    印光大師語錄(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一、贊淨土超勝】白話文:有智慧的人知道這是無價妙寶,就不嫌它汙穢,一定會從廁所中取出它,用種種方法洗滌它,使它清潔。然後將它懸放在高高的柱子上,它就會放大光明,隨人的意願所求,化現種種寶物。愚痴的人看到這些,才開始知道它的寶貴。大覺世尊看待一切眾生就是這樣。縱然是迷惑顛倒,五逆十惡,永墮三途惡道的人,佛也不會生起一念放棄他的心。一直等待機緣,或明或暗地加被他,給他說法,令他悟道。
  • 復恆慚法師書一
    倘平常忽略,或致臨終不得力。至於你說,雖然缺乏精進,然而持佛名號,卻頗具欣樂淨土,厭離娑婆之心。必須知道淨土法門,是我們的大靠山。倘若平常忽略行持,或許會導致臨終不得力。顯蔭天姿甚高,顯密諸宗,皆得其要領。但以志尚浮誇,不務真修,死時顯密之益不得力。念佛之事向未理會,亦不得力。雖有多人為彼助念,而自己已糊裡糊塗,不省人事。
  • 《印光法師嘉言錄》80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三、示修持方法】白話文:乙、明對治習氣80.對治習氣的心,要勤勉懇切。如果消除習氣的效果沒有得到,也沒有見效,這是為什麼呢?大概是因為念生死的心不痛切,對於超凡入聖,消除惑業,成就淨念,僅是口頭上說說,並沒有切實遵行,所以並沒有實際的效果啊。假如知道我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淨土法門更加難聞。今生萬幸能得到這個大丈夫身,又能聽聞到這個最難聽聞到的淨土法門。豈敢將有限的光陰,因為聲色貨利而幾乎消耗盡了,使我們仍舊虛生浪死,仍然再沉淪六道,想出來都沒有時間嗎?
  • 弘一法師普陀參禮印光法師之時間考勘釐析
    抵海門,乃知變亂復作。因留滯上虞、紹興者月餘。」而弘一法師致李聖章函,目前所知,有文字流傳的共17通,且此17通信札手稿原件皆存林子青處。林子青在增訂《弘一法師年譜》時,曾敘述過這段獲弘一法師寶札之殊勝因緣:「在增訂年譜過程中,給我最大幫助的是大師俗侄李聖章(麟玉)先生。1956年,我到北京以後,早想前去拜訪他,了解一下李家的變遷情況。聽說他是全國政協委員,我就寫了一信請政協代轉。
  • 認識佛醫:道友間如何探病慰問,印光大師問疾三法師
    以故數十年講經,天下聞名之大法師。身嬰痼疾,只管求醫服藥,亦不見愈。彼素謂依教修持,能轉定業,及阿伽陀藥,萬病總持者,皆誑人耳。若其不誑,彼當依教轉彼定業。彼素崇淨土,以彌陀名號為阿伽陀藥,何不服之。又普門品,觀音圓通,講時不曉得多有道理。直是菩薩跟到稱名求救者。彼既如此,何不放下身心,拌一條窮性命,志心念觀音菩薩,以求身心悉皆安隱。以及得大解脫,獲真圓通也。光念世人多有此見。
  • 《印光法師文鈔》034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
    原著:印光法師演播:胡克錄音:張振平剪輯、混音:徐國雲文字校對:郭貞監製:何海洋總監製:李罕光意欲令閣下,安居己家,即俗修真。至於聽經,不須往靈隱去,以慧明法師,脫略文義,專以援引宗門公案為事。大達之人, 或得其益。初機之士,將茫無所從。稍聰明點,或致宗教混濫。其過誠非淺鮮。普賢十願,文殊一行,若能精修,一切經論即不貫通,亦可頓脫煩籠,高預海會。若於此仗佛力一法,信不真,靠不定。即深通宗教,亦只是口頭三昧。欲以此口頭三昧了生死,真同欲以畫餅充飢。必致途窮深悔,而毫無裨益也。現今世道,不知將來作何相狀。
  • 印光法師:死期將至,恐所學愈多,心識愈難淳淨
    以光本一無道無德無知無識之粥飯僧,一部文鈔,備將滿腹草料,徹底吐盡,見之又有何益。況光已衰老不能勤學,若色力強壯,彼既來華,光當學彼所得。 今老矣,除持名外,無一法應學。以死期將至,恐所學愈多,心識愈難淳淨。
  • 五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是否就不能學佛修行了,仁清法師開示
    學習是有個過程的。是不是就不能學佛修行了,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我們照樣可以學佛修行,因為六祖慧能大師說過只接上根利根之人,只接最上乘人。其實,《六祖壇經》這部經是專門留給上上根人修行(即具有上上等善根的有緣人),是專門用來培養日後佛門的方丈和主持,也就是祖師。仁清法師開示:如何理解「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 印光法師《臨終三大要》
    若當臨命終時,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志誠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慈悲,親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系業力凡夫,何能以少時念佛,便可出離生死,往生西方。當知佛大慈悲,即十惡五逆之極重罪人,臨終地獄之相已現,若有善知識教以念佛,或念十聲,或止一聲,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種人念此幾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業力重,念佛數少,而生疑乎。
  • 印光法師:念佛人怎麼也會慘死? | 引經據典38
    故特上書,懇求老法師開導,指示所以然之故。何以臨終如是之苦,究竟可能往生西方否? 吾人從無始以來,所作惡業,無量無邊。《華嚴經》雲,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須知人之修持,果真誠無偽,便能轉業。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凡夫肉眼,只能見當時之吉兇事實,不能知過去與未來之因果何如。此老太太多年精修,一朝慘死,或者由此苦報,便可消滅所造三途惡道之報,而得生善道。
  • 睡時念佛方法,夢中保持正念
    (《復湯慧振居士書》)  夢中保持正念  紫柏老人云,夢中作得主,則臨終作得主,是夢境甚關緊要。乃上床欲睡,亦曾默念,至夢時,仍是紛亂與念佛無關,甚且有吃葷之時,或即覺,或不即覺,誠為可恨可愧。將何法以挽回之。
  • 念佛下手易而成功高, 用力少而得效速《印光法師嘉言錄》5、6、7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一、贊淨土超勝】白話文:5.我們必須明白:我們自無始以來,所造作的惡業無量無邊。《華嚴經》說: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豈能通過泛泛悠悠地修持,便可以消除淨盡啊?所以釋迦、彌陀兩土教主,對我們眾生無力斷除惑業非常痛心,所以特別開顯出這一個專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帶業往生西方的淨土法門。
  • 印光法師:佛法中最易修持,最易成就之法
    致有三界六道,種種苦樂現象。而人間壽命,高者不過百年。縱非非想天,壽八萬四千大劫,及至於盡,仍復下墮。究與蜉蝣朝生暮死者,有何可異。而阿彌陀佛普度眾生,但具信願,持佛名號。決定臨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往生已,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親炙彌陀,參隨海眾。忍證無生,位登不退。即此一生,圓成佛道。其為利益,窮劫難宣。較彼自命通家,買櫝還珠,棄金擔麻之拘墟漢,豈不天淵懸殊乎哉。
  • 達勝法師:學習印光大師的高尚品德
    大師一生品行高潔,德才兼備,我從大師的德行風範中受益頗多,在學佛道路上增加了強大助緣。現選擇幾個側面點滴與廣大佛友共學同修。一.平實為人大師平和實在,嚴於律己、寛以待人。1938年,江蘇無錫市有一家報紙宣稱皈依印光大師者有數十萬,大師聽說此消息後以其誇報而斥責曰:「無錫報導語過虛張,皈依者當雲近萬,何可雲數十萬?即真有數十萬,亦宜云數萬,以免小人疑忌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