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開示:
信眾: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見到佛來接引,是往生的人心識所變現的,還是真有他方的阿彌陀佛來接引?若有他方佛來接引,別人為什麼看不見?
法師:臨終現前的接引境界是因緣所生法,是感應道交的產物。有我們心識所變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有阿彌陀佛已經成就的第十九願——十方眾生接引願——願力的加持。
這可以比喻為水和月亮的關係。阿彌陀佛的大願就像天空的月亮,我們信願念佛的心就像水,兩者缺一不可。
如果只有你念佛,沒有阿彌陀佛的大願,那麼你見不到阿彌陀佛來接引;如果只有阿彌陀佛大願,你不去念佛,同樣,也見不到佛來接引。所以這二者是感應到一起才出現的境界。
當月亮影現在水裡的時候,能說月亮是從天空下來了嗎?實際上它並沒有下來。所以你臨終見到阿彌陀佛,不是阿彌陀佛是從十萬億佛剎之遙遠的西方極樂世界過來了,而是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的產物。
臨往生人當時見到了阿彌陀佛,如果在當場他人也見到的話,是因為有阿彌陀佛的加持。這與當時眾生能感的共業、共同的心力有關。
阿彌陀佛無論如何顯現,都不是有心的,他是無心的。無心顯現的境界,是按照我們眾生的根機、心識、能感的程度來顯現的。
譬如撞鐘,撞得重,聲音就大;撞得輕,聲音就小;不撞,就沒有聲音。發了菩提心,見到的阿彌陀佛是很高大的佛身;發的是小乘的心,阿彌陀佛變現的就是比丘的身;更次之,只見到蓮華......這些都是由心識變現出來的。
但無論見到什麼,阿彌陀佛都是平等的。這是大乘佛法在心性上的奧妙之處。
真信切願念佛之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都會現前,「千江有水千江現」,就是這個道理。
以下是《印光法師嘉言錄》的節選內容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
【二、勸信願真切】白話文:
乙、勸祛疑生信
45.有人問:阿彌陀佛安居在極樂世界。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一個世界中的念佛眾生數量也是無量無邊。阿彌陀佛怎麼能用一個身體,同時去接引十方無量無邊世界的一切念佛眾生往生極樂呢?
答:您怎麼能夠以凡夫的知見,去推測佛的境界呢?姑且以比喻來說明,使你的疑惑消滅吧。一輪明月掛在天上,千萬條江河中都能影現出來,明月難道存心要這樣嗎?本來天上只有一輪明月,而大海大江,大河小溪都能映現全月。即使小到一勺一滴的水中,無不各各影現全月。
並且江河中的月亮,一人看它,則有一輪月亮對著這個人。百千萬億人在百千萬億處看,則無不是各有一輪月亮對著這些人。假如百千萬億人各向東西南北而行走,那麼月亮也在所行之處常對著這些人。兩者的距離沒有一點遠近之別。假如百千萬億人站著不動,那麼月亮也安住不動,常對著這些人。
只有水清澈而平靜的時候才能映現出月亮,水汙濁而晃動的時候,月亮就會隱沒。月亮本來沒有影現和隱沒的分別取捨,那些不能映現月亮的江河,是由於水昏濁而且奔騰不靜,沒有辦法接受月亮的影現啊。
眾生的心和水一樣,阿彌陀佛好像月亮。眾生信願具足,用至誠心去感應佛,那麼佛就會在他的心中應現,就好像水清月現一樣。若心不清淨,不至誠,與貪瞋痴相應,那麼就和佛相背離,就像水汙濁而且晃動不止,月亮雖然依然照臨,然而這樣的水卻不能昭彰影現啊。
月亮只是世間的一種色法,尚且有如此之妙。何況阿彌陀佛煩惱惑業淨盡,福慧具足,心包太虛,量周法界的人啊。所以《華嚴經》說:「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恆此處菩提座。」由此可知眾生遍法界感,彌陀遍法界應。佛確實不曾起心動念,沒有來去之相。然而能讓緣份成熟的眾生,見到佛來接引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這種疑問的人還有很多。因此簡略地開示一下大概意思,讓這些人生起正信。【序】四一
【二、勸信願真切】原文:
乙、勸祛疑生信
45.或曰:阿彌陀佛, 安居極樂。十方世界, 無量無邊。一世界中念佛眾生, 亦復無量無邊。阿彌陀佛, 何能以一身, 一時普遍接引十方無量無邊世界之一切念佛眾生乎?
答:汝何得以凡夫知見, 推測佛境?姑以喻明, 使汝惑滅。一月麗天, 萬川影現, 月何容心哉?夫天只一月, 而大海大江, 大河小溪, 悉現全月。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 無不各現全月。
且江河之月, 一人看之, 則有一月當乎其人。百千萬億人, 於百千萬億處看之, 則無不各有一月當乎其人。若百千萬億人, 各向東西南北而行, 則月亦於所行之處, 常當其人。相去之處, 了無遠近。若百千萬億人, 安住不動, 則月亦安住不動, 常當其人也。
唯水清而靜則現, 水濁而動則隱。月固無取捨, 其不現者, 由水昏濁奔騰, 無由受其影現耳。
眾生之心如水, 阿彌陀佛如月。眾生信願具足, 至誠感佛, 則佛應之, 如水清月現也。若心不清淨, 不至誠, 與貪瞋痴相應, 與佛相背, 如水濁而動, 月雖不遺照臨, 而不能昭彰影現也。
月乃世間色法, 尚有如此之妙。況阿彌陀佛, 煩惑淨盡, 福慧具足, 心包太虛, 量周法界者乎?故《華嚴經》云:「佛身充滿於法界, 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 而恆處此菩提座。」故知遍法界感, 遍法界應。佛實未曾起心動念, 有來去相。而能令緣熟眾生, 見其來此接引以往生西方也。懷此疑者, 固非一二。因示大意, 令生正信雲。【序】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