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文鈔》034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

2021-02-23 經藏之聲


原著:印光法師

演播:胡克

錄音:張振平

剪輯、混音:徐國雲

文字校對:郭貞

監製:何海洋

總監製:李罕

光意欲令閣下,安居己家,即俗修真。上可感發上人,發生淨信。下可率其妻子,同沾佛恩。如必欲寄居他寺亦可。至於聽經,不須往靈隱去,以慧明法師,脫略文義,專以援引宗門公案為事。大達之人, 或得其益。初機之士,將茫無所從。稍聰明點,或致宗教混濫。其過誠非淺鮮。普賢十願,文殊一行,若能精修,一切經論即不貫通,亦可頓脫煩籠,高預海會。若於此仗佛力一法,信不真,靠不定。即深通宗教,亦只是口頭三昧。欲以此口頭三昧了生死,真同欲以畫餅充飢。必致途窮深悔,而毫無裨益也。現今世道,不知將來作何相狀。尚欲以將盡之光陰,作不急之務哉。光雖有修山志之願,若非大士冥加,俾目力明了,斷不能從事。倘目力有餘,何地不堪纂集。而必欲往杭,借居他所耶。祈專心念佛,即是真法門眷屬。切勿來山,以致彼此為難。至於必欲出家,當另禮高明知識,斷勿以光為隔礙,不便另拜餘師,致失巨益也。寧波觀宗諦法師病未好,亦不須往彼聽經。古人云,少實勝多虛,大巧不如拙。說得一丈, 不如行取一寸。真心為己者,其繹思之。淨土一法,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唯其具真信切願,方有篤行。禍害迫切,便能誠懇,優遊無事便寬緩,此凡夫通病也。然當今之時,其世道局勢,有如安臥積薪之上。其下已發烈火,但未燒至其身。轉瞬則全體熾然,遍界無逃避處。尚猶悠忽度日,不能專志求救於一句佛號,其知見之淺近甚矣。佛法諸宗修持,必到行起解絕,方有實益。不獨淨宗修觀為然。宗家以一無義味話頭,置之心中,當作本命元辰。不計時日,常為參叩。待至身心世界,悉皆不知,方能大徹大悟。非行起解絕乎。六祖謂但看金剛經,即能明心見性。非行起解絕乎。愚謂起之一字,義當作極。唯其用力之極,故致能所雙忘,一心徹露。行若未極,雖能觀念,則有能有所。全是凡情用事,全是知見分別,全是知解,何能得其真實利益。唯其用力及極,則能所情見消滅,本有真心發現。故古有死木頭人,後來道風,輝映古今,其利益皆在極之一字耳。又今人多尚空談,不務實踐。勸修淨業, 當理事並進,而尤須以事為修持之方。何也,以明理之人,全事即理。終日事持,即終日理持。若理事未能大明,一聞理持,便覺此義深妙。兼合自己懶惰懈怠,畏於勞煩持念之情,遂執理廢事。既廢於事,理亦只成空談矣。願閣下以圓人全事即理,為一切人勸,則利益大矣。中陰者,即識神也。非識神化為中陰,即俗所謂靈魂者。言中陰七日一死生,七七日必投生等,不可泥執。中陰之死生,乃即彼無明心中,所現之生滅相而言,不可呆作世人之死生相以論也。中陰受生,疾則一彈指頃,即向三途六道中去,遲則或至七七並過七七日等。初死之人,能令相識者,或見於晝夜。與人相接,或有言論。此不獨中陰為然。即已受生善惡道中,亦能於相識親故之前,一為現形。此雖本人意念所現,其權實操於主造化之神祇。欲以彰示人死神明不滅,及善惡果報不虛耳。否則陽間人不知陰間事。則人死形既朽滅,神亦飄散之瞽論,必至群相附和。而舉世之人,同陷於無因無果,無有來生後世之邪見深坑。將見善者則亦不加惕厲以修德,惡者便欲窮兇極欲以造惡矣。雖有佛言,無由證明,誰肯信受。由其有現形相示等,足徵佛語無妄,果報分明。不但善者益趨於善,即惡者其心亦被此等情理折伏,而亦不至十分決烈。天地鬼神,欲人明知此事。故有亡者現身於人世,陽人主刑於幽冥等。皆所以輔弼佛法,翼贊治道。其理甚微,其關係甚大。此種事古今載籍甚多。然皆未明言其權之所自,並其事之關係之利益耳。中陰雖離身軀,依舊仍有身軀之情見在。既有身軀之情見,固須衣食而為資養。以凡夫業障深重,不知五蘊本空,仍與世人無異。若是具大智慧人,則當下脫體無依。五蘊空而諸苦消滅,一真顯而萬德圓彰矣。其境界雖不必定同,不妨各隨各人之情見為資具。如焚冥衣,在生者只取其與衣之心。其大小長短,豈能恰恰合宜。然承生人之情見,並彼亡人之情見,便適相為宜。此可見一切諸法,隨心轉變之大義矣。死之已後,尚未受生於六道之中,名為中陰。若已受生於六道中,則不名中陰。其附人說苦樂事者,皆其神識作用耳。投生必由神識與父母精血和合。是受胎時,即已神識住於胎中。生時每有親見其人之入母室者,乃係有父母交媾時, 代為受胎。迨其胎成,本識方來,代識隨去也。慾海回狂,卷三第十二頁,第八,九,十,十一,十二行,曾有此問。原答頗不中理,光為之改正,當查閱之。原答雲,譬如雞卵,有有雄者,有無雄者。未有識託之胎,如卵之無雄者也。不知卵之無雄者,即令雞孚, 亦不生子,何可為喻。光只期理明,不避僭越。故為居士陳其所以。圓澤之母懷孕三年。殆即此種情事耳。此約常途通論。須知眾生業力不可思議。如淨業已成者,身未亡而神現淨土。惡業深重者,人臥病而神嬰罰於幽冥。命雖未盡,識已投生。迨至將生, 方始全分心神附彼胎體。此理固亦非全無也。當以有代為受胎者,為常途多分耳。三界諸法,唯心所現。眾生雖迷,其業力不思議處,正是心力不思議處,亦是諸佛神通道力不思議處。光近十餘年,目力不堪為用,故於經論不能廣引以證。然其理固非妄出臆見,以取罪戾也。死生,眾生之大事。因果,教化之大權。願閣下不惜廣長舌,以因果報應為轉煩惱生死,成菩提涅槃之一助。則法門幸甚,眾生幸甚。


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是由靈山慈善基金會鼎力支持的一公益項目。該項目由大藏經語音工程負責人李罕於2014年5月啟動,計劃歷時三十年將全部《欽賜龍藏》總計1669部、7245卷經文錄製完畢。

目前團隊有30餘位具備相關領域專業技能的師兄,正努力踐行公益,並且誠摯發心弘揚經典,為大眾服務,出品高品質有聲典籍。相信大藏經語音工程廣宣的如來法音,定能跨越時間和空間,利益無量眾生。

大藏經語音工程期待廣大師兄們的參與,並通過靈山慈善基金會,支持語音版大藏經語音工程的錄製工作!

點擊最下方「閱讀原文」,參與「99公益日活動」,支持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功德無量!福不唐捐!

相關焦點

  • 印光文鈔—在沒人的屋子裡,也有「眼睛」在盯著你
    《印光法師文鈔》——增廣卷上復鄧伯誠居士書一01>原文節選法苑珠林一書,詳談因果,理事並進。——據 如誠法師 譯 耀穩 改編
  • 認識佛醫:道友間如何探病慰問,印光大師問疾三法師
    印光大師是如何做的?從《文鈔》中對諦閒法師、弘一法師、顯蔭法師的問疾書中,我們或可一窺其貌。一、問疾諦閒法師從1918年(民國七年)首次到揚州藏經院刻印經書到1930(民國十九年)春移錫蘇州報國寺閉關,是印光大師厚德流光,被龍天推出,弘揚淨宗,復興淨宗的十一年。
  • 印光大師:念念對治自身習氣毛病的才是真念佛人
    核心提示:印光大師,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生於1861年。幼時讀程朱儒書,對佛法持批判態度,後因病閱佛經,方知佛法廣博精深。21歲時前往終南山南五臺蓮花洞,禮道純和尚出家,專修淨土。22歲依印海定公律師受具足戒。
  • 南師百問:南懷瑾,星雲大師、印光法師,誰的書適合現代修佛法?
    南師百問:南懷瑾,星雲大師、印光法師,誰的書更適合現代修佛法?當然是南懷瑾老師了!我們把時間的鏡頭,從現在推向歷史。還沒有幾個人能達到,像南懷瑾老師這樣的修行高度。即深入理論,又有真修實證的經驗。星雲大師至於星雲法師的書籍,可能多半傾向於雞湯類,疏導類,文化性的那方面。想要閱讀出家人的書籍,最好是去了解一下民國四大高僧。其中,印光法師的著作,虛雲老和尚的著作都非常值得閱讀。不過這些法師的著作,大概並不是我們白話文的方式寫成的。但是,認真看的話還是能看懂的。
  • 印光法師:教化世人,要懂得循循善誘
    ——《印光法師文鈔》·復高邵麟居士書一白話譯文: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的父母,未來的諸佛。殺來吃,怎能下咽?如果知道這個意義,即使喪失身命,也不能吃一切眾生肉啊!然而佛陀教化世人,總是有步驟地引導、教化。上根的人就令他們全斷肉食。中下根的人就令他們漸漸減少吃肉,而最終全斷肉食。
  • 復徐平軒居士書一
    光幼時以病多失學,於作文一事,未得其法。2、《徐母楊太夫人生西記》:見《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四3、行香:1.古代禮拜神佛的一種儀式。始於南北朝。初,每燃香燻手,或以香末散行。唐以後則齋主持香爐巡行道場,或儀導以出街。2.明清時官吏每至朔望入廟焚香叩拜,或新官赴任後舉行入廟焚香儀式,均稱行香。
  • 慾海回狂題辭一
    慾海回狂題辭一
  • 印光大師十念計數法與慈雲懺主晨朝十念法
    (節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        【十念記數法演示】1、一口氣念十句、記十句演示:提示:每一個字做到3個清楚:心裡清楚、口念清楚、耳聽清楚,每字之間用「-」隔開即表示此意,不要隨口滑過,以下同理。
  • 達勝法師:學習印光大師的高尚品德
    大師出家,遍參十方叢林,又在普陀山法雨寺閉關閱讀大藏經十年。大師一生品行高潔,德才兼備,我從大師的德行風範中受益頗多,在學佛道路上增加了強大助緣。現選擇幾個側面點滴與廣大佛友共學同修。一.平實為人大師平和實在,嚴於律己、寛以待人。
  • 印光法師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726頁 復陳士牧居士書四)  本站附文:  念時,要心存敬畏,念起於心,聲出於口,音入於耳。要使句句聽清楚,從朝至暮,無用心事,則常念。大聲,小聲,心中默念,都要聽。以心一起念,便有聲相。自己之耳,聽自己心裡之聲,乃極明了事。早晚立一功課,或念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即念贊佛偈,念佛,或一千,八百,五百,隨各人工夫立。
  • 復恆慚法師書一
    果息心詳閱,斷不多此一問。你所問的各節問題,本不須要問。只因為沒有詳細閱讀淨土的著述,故成為一大問題。假使詳細閱讀後,當會自己發笑。不但淨土的著述沒有詳細閱讀,即使是我的《文鈔》,你也沒有詳細閱讀。果真專心詳細閱讀,斷然不會多此一問。此問文鈔中通有所釋。今再為略陳,佛土有四,所謂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無障礙土,常寂光土。
  • 印光法師:念佛之人,千萬不可結交此等人
    今寄勸念觀音文,及一函遍復,祈令皈依者看。 《印光法師文鈔》 復王海泉居士書 諸供養中 法供養最 分享轉發 自利利他
  • 學文鈔:未種而思收穫,萬無得理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蔡契誠居士書三原文節選: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欲學佛道以脫凡俗,若不注重於此四句,則如無根之木,期其盛茂,無翼之鳥,冀其高飛也。——如誠法師譯
  • 印光法師:死期將至,恐所學愈多,心識愈難淳淨
    以光本一無道無德無知無識之粥飯僧,一部文鈔,備將滿腹草料,徹底吐盡,見之又有何益。況光已衰老不能勤學,若色力強壯,彼既來華,光當學彼所得。 今老矣,除持名外,無一法應學。以死期將至,恐所學愈多,心識愈難淳淨。
  • 印光大師賑濟災民,責無旁貸,不惜向銀行借款,他弟子都想不明白
    上一節說到慧心憑著女人天生的敏銳,察覺大師的眼睛似乎布滿血絲,問是怎麼回事。印光大師不以為然說:「老衲夙業深重,半歲時大病半年。後來蒙終南山法師賜給藥物治療,畢竟時間久了難以痊癒,自此眼目不如人,故常常服用清寧丸。想來是近日天氣炎熱的緣故,有點發作。待我虔誠念佛,自然會不礙事的。」
  • 印光法師:佛法中最易修持,最易成就之法
    ——《印光法師文鈔》 李鳳岐先生夫婦壽序白話譯文:眾生既然具有佛性,那麼眾生的壽命,為什麼各自不同呢?只是因為眾生迷惑而沒有覺悟,背離覺性,合於六塵,凡情生起而真智相隔,妄想不同而形體有異。導致有了三界六道,種種苦樂的現象。而人間的壽命,高壽的不過一百年。縱然是非非想天,壽命有八萬四千大劫,等到命盡,仍就向下墮落。究竟與蜉蝣小蟲的朝生暮死,又有什麼不同呢?
  • 弘一法師普陀參禮印光法師之時間考勘釐析
    [關鍵詞]弘一   印光   李聖章   普陀   時間   釐清       關於弘一法師赴普陀山參禮印光法師之時間,當下諸種著述,說法各一,多有不同。或雲1924年,或言1925年,且互有版本依據,莫衷一是,令見聞者雲裡霧中,迷惑難斷。
  • 學文鈔:信願持名,得與觀音勢至清淨海眾同為伴侶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復陳慧恭孫慧甲書現在許多大聰明人,視淨土為小乘,不但自不修持,且多方闢駁,破人修持。不知此法,乃凡聖同修之法。將墮地獄之業力凡夫,能念佛名,即可直下往生。——如誠法師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