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
【一、贊淨土超勝】白話文:
5.我們必須明白:我們自無始以來,所造作的惡業無量無邊。《華嚴經》說: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豈能通過泛泛悠悠地修持,便可以消除淨盡啊?所以釋迦、彌陀兩土教主,對我們眾生無力斷除惑業非常痛心,所以特別開顯出這一個專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帶業往生西方的淨土法門。他們的宏大慈心及廣大悲心,就算天地父母的養育恩德,也不能和兩土教主慈悲心的恆河沙分之一相類比。我們只有懷著慚愧心,發懺悔心,信順淨土法門,老實念佛,自然會蒙佛慈悲攝受,業障消除而身心安泰了。【書一】十二
6.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佛經疏》中說:「如果想學習佛法解門,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多的法門沒有一個不應當學習。如果想學習修行,應選擇其中契理契機的一個法門,專心致志,集中精力,才能迅速證得真實的利益。」否則經過長久劫到長久劫,還是很難出離輪迴。所謂契理契機的法門,沒有比信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的淨土法門更加超勝的。【書一】十五
7.《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這三部經被稱作《淨土三經》,專談西方極樂淨土的緣起及事理因果。其餘的諸大乘經,都是兼帶間接解說淨土法門。而《華嚴經》是如來最初成佛,在菩提樹下為四十一階位的法身大士們稱性直談的一乘妙法。最後,善財童子遍參知識,在所證與諸佛齊等之後,普賢菩薩為他講說十大願王,勸進善財童子和一切華藏海眾菩薩,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迅速圓滿佛果。
而《觀經》下品下生往生章中記載,五逆十惡,具諸多不善業的人,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假如有善知識教他念佛,他立即相信接受,稱念佛名,還沒有滿十聲,就見化佛授手,接引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大集經》記載:「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連一人證道都十分罕見,只有依靠信願念佛,求生極樂一法,能迅速出離生死。」所以說念佛一法,是上聖下凡一切眾生共同修習的道路,不論愚昧或者智慧,一切根性的人通通能行持的法門。這個法門下手修行非常容易,而成就的功德道果很高,用力少而收到的效果迅速。因為淨土法門專門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所以修行淨土法門的利益殊勝,超越一切常途教法的修道。
曾經有人說:「依靠其他法門修行,好像螞蟻要登上高山的頂,很難;念佛求往生,好像風帆在順水中行駛,極易。」這是多麼好的形容比喻啊。【書一】五一
【一、贊淨土超勝】原文:
5.須知吾人自無始以來, 所作惡業, 無量無邊。《華嚴經》謂:假使惡業有體相者, 十方虛空, 不能容受。豈泛泛悠悠之修持, 便可消盡耶?所以釋迦、彌陀兩土教主, 痛念眾生無力斷惑, 特開一仗佛慈力, 帶業往生之法門。其宏慈大悲, 雖天地父母, 不能喻其恆河沙分之一。只宜發慚愧心, 發懺悔心, 自可蒙佛加被, 業消身安耳。【書一】十二
6.善導和尚云:若欲學解, 從凡夫地, 乃至佛地, 一切諸法, 無不當學。若欲學行, 當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 專精緻力, 方能速證實益。否則經劫至劫, 尚難出離。所謂契理契機之法, 無過信願持佛名號, 求生西方。【書一】十五
7.《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 此名《淨土三經》, 專談淨土緣起事理。其餘諸大乘經, 鹹皆帶說淨土。而《華嚴》一經, 乃如來初成正覺, 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稱性直談一乘妙法。末後善財遍參知識, 於證齊諸佛之後, 普賢菩薩, 為說十大願王, 普令善財, 及與華藏海眾, 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以期圓滿佛果。
而《觀經》下品下生, 五逆十惡, 具諸不善, 臨命終時, 地獄相現, 有善知識, 教以念佛, 彼即受教稱念佛名, 未滿十聲, 即見化佛授手, 接引往生。
《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 罕一得道, 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是知念佛一法, 乃上聖下凡共修之道, 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 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專仗佛力, 故其利益殊勝, 超越常途教道。
昔人謂:「餘門學道, 似蟻子上於高山;念佛往生, 如風帆揚於順水。」可謂最善形容者矣。【書一】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