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經開智慧,聞法生歡喜。2018年5月7日,農曆三月二十二,下午二時許,我寺監院仁悟法師於佛七為大眾講解:圓暎大師所著的《勸修淨土法門》。法師時而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時而通俗易懂形象生動結合生活的常事,精彩之處多次被掌聲打斷。法師的法語似甘露滋潤著每個念佛人的心,令聽著受益匪淺。
法師說,《勸修淨土法門》是民國四大高僧之一、禪宗祖師、寧波天童寺方丈圓暎大師所著,文字不長,道理很深。圓暎大師開示:信、願、行三者作為往生淨土三種資糧,如鼎三足,闕一不可。而且要在三者前各加一字即信要深信,願要切願,行要實行。
深信有四,即信釋迦如來,信西方極樂世界,信六方諸佛,四信娑婆濁惡;切願亦有四,即願不負己靈,願離苦得樂,願速登不退,願親見彌陀;實行則為事行和理行。
西方極樂世界種種莊嚴,全由彌陀願力所成,吾等當深信,信者無願則為虛信,普賢菩薩《發願偈》云:「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凡修持淨土者,其願不可不切也。念佛,就是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重點在實行,理應心佛相應。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念茲在茲,無有間斷。行住坐臥,不離一句佛號,不起一切妄想。心似寒潭止水,佛如秋月映現,湛然不動。是為事行念佛,三昧功成。明中道之理,修念佛之行,聞說念佛法門,諦信不疑,願生極樂,專修淨業,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一如則為理行。
法師開示一切眾生皆具佛性。佛是覺悟的人,人是迷惑的佛,只因煩惱所誤,結業所纏,輪迴生死苦海之中。我們要受持念佛法門,求脫生死,求生淨土,求成佛道,此土修行,難進而易退。念佛即是修行,唯有二六始終,信願行三資具足,持名功夫高,往生品位才會高。如懷玉大師,精修淨業,一日見彌陀現身,天樂鳴空,手執銀臺來迎。玉心念,我一生精進,志在金臺,今只銀臺,則不肯往。
念佛之人,但得信、願、行三資糧具足,口念心念,心口如一,念念相續,無有間斷,心中唯有佛,除去一切妄念,身口意三業清淨,臨終自然蒙佛接引,往生極樂淨土。此土修行直趣無上菩提。修行法門也以念佛法門最為穩當。
法師最後勸勉大家,作為佛教徒要當三種責任:一是家庭的責任,作為佛弟子先要把家庭照顧好,這樣學佛才沒有後顧之憂;二是社會責任,作為公民要為國家繁榮富強,為社會和諧穩定盡己所能,和睦鄰裡,友好自他;三是作為佛教徒的責任,作為佛弟子應當正知正見、正言正行,護持正法,平時少說一句話,多念幾聲佛。要時刻持有善念守住身口意三業,這樣才能自利利他,趨向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