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寺監院仁悟法師佛七為眾講解:圓暎大師《勸修淨土法門》(第二講)

2021-03-04 溫州市護國寺

聽經開智慧,聞法生歡喜。2018年5月7日,農曆三月二十二,下午二時許,我寺監院仁悟法師於佛七為大眾講解:圓暎大師所著的《勸修淨土法門》。法師時而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時而通俗易懂形象生動結合生活的常事,精彩之處多次被掌聲打斷。法師的法語似甘露滋潤著每個念佛人的心,令聽著受益匪淺。

法師說,《勸修淨土法門》是民國四大高僧之一、禪宗祖師、寧波天童寺方丈圓暎大師所著,文字不長,道理很深。圓暎大師開示:信、願、行三者作為往生淨土三種資糧,如鼎三足,闕一不可。而且要在三者前各加一字即信要深信,願要切願,行要實行。

深信有四,即信釋迦如來,信西方極樂世界,信六方諸佛,四信娑婆濁惡;切願亦有四,即願不負己靈,願離苦得樂,願速登不退,願親見彌陀;實行則為事行和理行。

西方極樂世界種種莊嚴,全由彌陀願力所成,吾等當深信,信者無願則為虛信,普賢菩薩《發願偈》云:「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凡修持淨土者,其願不可不切也。念佛,就是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重點在實行,理應心佛相應。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念茲在茲,無有間斷。行住坐臥,不離一句佛號,不起一切妄想。心似寒潭止水,佛如秋月映現,湛然不動。是為事行念佛,三昧功成。明中道之理,修念佛之行,聞說念佛法門,諦信不疑,願生極樂,專修淨業,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一如則為理行。

法師開示一切眾生皆具佛性。佛是覺悟的人,人是迷惑的佛,只因煩惱所誤,結業所纏,輪迴生死苦海之中。我們要受持念佛法門,求脫生死,求生淨土,求成佛道,此土修行,難進而易退。念佛即是修行,唯有二六始終,信願行三資具足,持名功夫高,往生品位才會高。如懷玉大師,精修淨業,一日見彌陀現身,天樂鳴空,手執銀臺來迎。玉心念,我一生精進,志在金臺,今只銀臺,則不肯往。

念佛之人,但得信、願、行三資糧具足,口念心念,心口如一,念念相續,無有間斷,心中唯有佛,除去一切妄念,身口意三業清淨,臨終自然蒙佛接引,往生極樂淨土。此土修行直趣無上菩提。修行法門也以念佛法門最為穩當。

法師最後勸勉大家,作為佛教徒要當三種責任:一是家庭的責任,作為佛弟子先要把家庭照顧好,這樣學佛才沒有後顧之憂;二是社會責任,作為公民要為國家繁榮富強,為社會和諧穩定盡己所能,和睦鄰裡,友好自他;三是作為佛教徒的責任,作為佛弟子應當正知正見、正言正行,護持正法,平時少說一句話,多念幾聲佛。要時刻持有善念守住身口意三業,這樣才能自利利他,趨向圓滿。

相關焦點

  • 明學長老:修學淨土法門應該怎麼下功夫?
    導讀:2015年9月24日,受大安法師委託,《淨土》雜誌編輯部一行人員,曾專程前往蘇州靈巖山寺,拜會明學長老。長老欣然接受專訪,開示了淨土法門的修學要點。 《淨土》:靈巖山寺按照印光大師訂下的規矩,保持了良好的道風。
  • 無錫觀宗講寺舉行阿彌陀佛聖像開光典禮
    ,蘇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蘇州市靈巖山寺監院悟戒法師,鹽城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東臺市龍王古寺住持法海法師,蘇州市吳中區佛教協會副會長、雨花禪寺住持通休法師,蘇州市靜正寺住持德同法師,無錫市惠山區佛教協會副會長、無錫市錢橋慈雲寺住持常達法師,無錫市惠山區佛教協會副會長、無錫市玉祁鳳阜寺住持覺榮法師,無錫市惠山區佛教協會副會長、楊市梵壽寺住持曙凡法師,無錫市惠山區佛教協會秘書長、廣福寺住持慧誠法師,
  • 日本永平寺副監院武內宏道一行前往天童禪寺拜祭圓瑛大師
    佛教在線浙江訊 時值天童禪寺第174代方丈圓瑛大師圓寂65周年前夕,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副監院武內宏道一行十一人,於9月16日專程前來天童禪寺拜祭圓瑛大師。上午10時,佛殿內莊嚴肅穆,香菸繚繞,梵唄悠揚,賓主雙方法師齊集。天童禪寺方丈誠信法師、日方永平寺副監院武內宏道分別主法,在圓瑛法師靈位前,舉行追思圓公圓寂65周年誦經上供法會。追思儀式結束後,武內宏道一行在計藝法師陪同下前往圓公塔院,在圓瑛法師靈塔前舉行了祭拜儀式。
  • 淨土法門:此是選佛場,念佛及第歸
    開悟的人雖悟到極處,親見佛性,仍然是凡夫,不是證果聖人。開悟,還只是剛剛踏上成佛的大道上。這是禪宗的「極淺」。禪宗又「極深」。宗門的大徹大悟,教下名為大開圓解。大徹大悟與大開圓解,不是依稀仿佛明了。如龐居士聽聞馬祖說「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當下開悟。大慧杲聽聞圓悟和尚答諸佛出身處時說「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當下開悟。
  • 仁清法師:半日學行 半日學解
    這意思是說,你對淨土法門不是完全明白,是怎麼回事兒?那麼當唯以翻閱研究淨土為事。那個意思是說你要看書啊,看經書啊,研究經書,淨土法門當中的這些經書講的是什麼?這是印光法師說的啊。「半日學解,半日學行」,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解行並重,就是讀誦經典來增長增長知識,就是聽聞佛法來增長知識,在正確知見的指導下,再去念佛,再去修行,這是一個原則。
  • 善導宣法|〔33〕很多人都在講淨土法門,為什麼我們專提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問:很多人都在講淨土法門,為什麼我們專提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 佛教故事|倓虛法師創修般若寺(六)
    新戒堂裡的事,善果很熟,他對做事精明能幹,而且還很穩重,在堂裡替我當開堂,兼頭單引禮。善波為二單引禮,戒如當衣缽,夢參講四分律,我講梵網經,及法華經普門品,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時般若寺房子還有沒修完的十幾間,齊貢軒居士借給八百塊錢修工也沒夠。東北一向傳戒時少,偶爾傳一次戒,到很多人。一九三六年般若寺傳戒,新戒到一千三百多人,加居士,加老戒師,加夥計等,上下有一千六七百人吃飯。
  • 淨空法師是清淨比丘的鐵證!
    當時擔任得戒阿闍黎的是道安老法師(1907-1977,臺北松山寺住持、臺灣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羯磨阿闍黎南亭老法師(1900-1982 ,江蘇籍高僧、中國佛教會秘書長,創華嚴蓮社);教授阿闍黎賢頓老法師(1903-1986,臺灣籍高僧、臺北臨濟寺住持、臺北佛教會理事長),七位尊證阿闍黎分別為:續祥法師(1910-1973,湖北籍高僧、曾於揚州高旻寺親近來果禪師,臺北十普寺監院,是白聖法師幾十年同參好友
  • 劉素雲老師:淨土法門有七寶,修學之人要記牢
    在此之前,我生活在痛苦的深淵之中不能自拔,就在我走投無路,痛苦不堪,幾次想了此殘生的關鍵時刻,我得到了一本《無量壽經》會集本,和一套老法師講的《無量壽經》光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接觸和認識了淨土法門。從此,我人生命運來了個大大的轉折,這個大轉折可以用不可思議這四個字來形容。
  • 江蘇東臺泰山寺舉行大雄寶殿全堂佛像開光暨本源法師晉院慶典
    >貫澈長老、心培法師、本源法師、通休法師、慧華法師、常融法師、惟悟法師、慧德法師、明海法師主法法會現場佛教在線江蘇訊 2014年10月19日上午,江蘇東臺泰山寺在大雄寶殿前廣場隆重舉行大雄寶殿全堂佛像開光暨本源法師晉院慶典。
  • 唐密祖庭青龍寺與大興善寺迎歸阿闍梨參訪團 日本參拜空海大師千年...
    此次參訪團主要由大興善寺和青龍寺的諸位法師和居士大德組成,該團專程從西安來到日本,目的就是迎歸在日本學習的大興善寺方丈兼青龍寺住持寬旭法師。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講師李永斌、中央民族大學宗教學博士生李心苑也隨同該團前往,考察日本真言宗。公元805年,日本僧人空海在西安青龍寺,受惠果法師胎藏界、金剛界兩部大法灌頂。
  • 古德說「悟後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怎麼理解,大安法師開示
    古德說「悟後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怎麼理解,大安法師開示。其實「悟後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這句話是蓮池大師說的,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否認修行人的開悟,開悟並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開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斷煩惱、證菩提的修行才是「事」。
  • 聖嚴法師:太虛大師評傳
    太虛大師,出現於世,頗像太空的慧星,出現之時,光芒萬丈,消失之後,竟又寂寂寞寞了。所不同的,太虛大師為我們留下了一部達七百萬言的全書,這是他的法身舍利,可以供作後人的研究參考。這該感謝太虛大師,也該感謝全書的編校者印順法師及續明法師等的辛勞。
  • 東林寺第夏令營大安法師講解《廬山蓮社發願文》
    大安法師拈香劉遺民棄官不做,追隨慧遠大師修行念佛法門,棲心淨土。他修行淨土法門很有感應,半年即見金色佛光,十五年後定中見阿彌陀佛,並受佛摩頂、被佛袈裟。他夢飲八功德水,非常甘美。醒後毛孔香氣達半月之久。劉遺民臨終預知時至,往生瑞相昭著。這篇《廬山蓮社發願文》是由劉遺民奉慧遠大師的敕令執筆來做的,也就是說《願文》表達的是慧遠大師的淨土思想、發願的內涵。
  • 日光巖寺
    日光巖寺位於全島制高點日光巖腳下,始建時間大致在明中期,初名「蓮花庵」,明萬曆十四年(1586)重修,後更名為日光巖寺。1936年,弘一法師曾在日光巖寺東廂寮房閉關養靜,期間編訂了多部佛學著作,為其靜修的房舍題匾,稱「日光別院」,並在寺中宣講《淨土法門大意》,吸引大批信眾雲集。
  • 弘一法師是華嚴宗高僧,堅持拜在印光大師門下轉求淨土,原因何在
    弘一法師仍然直挺挺跪在佛像前,慘然一笑說:「大師,你若答應了,弟子才肯起來!」「你呀!叫我說什麼才好呢?」印光大師也動了執拗脾氣,「我早就說過,法師才學聲譽遠遠勝過我百倍,萬萬不敢以師父自居!你若願意彼此師兄弟相稱,老衲才敢答應。如果執意硬要鬧玄虛當什么弟子,印光也情願燃臂香發誓!」
  • 悟和法師為「禪宗高級研修班」學員分享寺院管理之道
    珠海普陀寺首座代監院悟和法師應邀為學員們分享珠海普陀寺寺院管理經驗(圖片來源:鳳凰佛教)新興縣佛教協會會長、國恩寺監院心印法師(圖片來源:鳳凰佛教)編者按:中山大學「禪宗與中華國學高級研修班」是由廣東省佛教協會與中山大學聯合舉辦
  • 農曆七月十九 淨土宗三祖承遠法師圓寂紀念日
    淨宗三祖承遠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2014年8月14日,農曆七月十九,淨土宗三祖承遠法師圓寂紀念日。承遠(712~802),唐代高僧,淨土宗第三祖。承遠法師出家之前師事成都唐公,開元二十三年前往荊州玉泉寺,依止蘭若惠真和尚門下,剃髮染衣,始備緇錫,方顯僧寶法相。出家之後,又遵師命至南嶽衡山從通相受具足戒,更學經、律。後至廣州,當時慧日法師(玄宗賜號慈愍三藏)正在此地遊方傳法,承遠法師久聞其名,仰慕至極,不遠千裡前來求法,拜謁慧日三藏,乞教修行要義。慧日三藏告訴承遠法師:「如來付受吾徒,用弘拯救;超然獨善,豈曰能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