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是華嚴宗高僧,堅持拜在印光大師門下轉求淨土,原因何在

2020-12-20 吳學華講歷史

讀傳而敬師,敬師而敬佛。法布施得智慧,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

請幫忙轉發本書,功德無量!

南無阿彌陀佛!

弘一法師

上一節說到弘一法師點燃了三支香縛在自己手臂上,跪在大殿裡,要求拜印光大師為師。

在佛門裡面,燃臂香和燃指香都是極高也極難的願心。隨著縛在指頭手臂的香火漸漸燃燒,發願者的指頭手臂勢必遭受炙烤乃至冒出縷縷青煙,那撕心裂肺的痛苦並非尋常人所能忍受,故此古往今來,不是心如鐵石的人不敢輕易發這樣的宏願。印光大師不願接受這個才學聲譽遠遠高出自己的弘一法師為徒弟,忍心掉頭走進了關房。

不多時,關房裡飄進來皮肉燃燒發出的奇臭,不言而喻是那弘一法師燃臂香的結果。目睹此時此景,印光大師再也忍不住了,大步奔出去奪下弘一法師的臂香,眼裡早已湧出熱淚來,哽咽著埋怨說:「弘一法師快快請起!哎呀,你這是何苦呢?」

弘一法師仍然直挺挺跪在佛像前,慘然一笑說:「大師,你若答應了,弟子才肯起來!」

「你呀!叫我說什麼才好呢?」印光大師也動了執拗脾氣,「我早就說過,法師才學聲譽遠遠勝過我百倍,萬萬不敢以師父自居!你若願意彼此師兄弟相稱,老衲才敢答應。如果執意硬要鬧玄虛當什么弟子,印光也情願燃臂香發誓!」

見大師也這麼堅決,弘一法師開顏一笑:「別人都說弘一痴,不料師兄更要痴!」

大師聽到弘一法師叫了「師兄」,懸在心頭的一塊石頭這才落了地,趕緊將師弟攙起來,弘一法師隨同走進房裡,明空搶著搬過一張竹椅來請師叔坐下。弘一法師微微一笑,隨手在椅子上拍打幾下,還拉開幾尺才坐。看到大師眼裡流露出詫異,幾分不自在地解釋說:「師兄休的誤會,師侄也別尷尬。古賢尚且『愛惜飛蛾紗罩燈,走路常惜螻蟻命』,我輩佛門弟子更應如此。剛才拍打幾下,並非嫌上面落有灰塵,而是唯恐有什麼小蟲子,一不小心給坐死了,便是殺生害命的罪過。」

大師聽了,從心裡敬佩這個弘一師弟不愧是當世高僧,深得佛門普渡眾生之真諦,他讓明空趕快去庫房給師叔尋找藥物療傷,然後誠摯詢問他何故半路出家?

弘一法師這才敞開心扉:正因為涉及的學術範圍面積寬廣了,才越發感到無知的範圍越大,心裡充滿困惑。個人以為人生有三個層次:第一是物質,第二是精神,第三是靈魂。在物質方面,自己出身官宦世家,世人所能享受的物質差不多已經享受過了;在精神方面呢,別人夢寐以求而沒能得到的也基本得到了,自認沒有遺憾;於是追求靈魂的解救。說到出家,自己家有嬌妻兒子,並不是容易割捨的事情。在那無所適從難以決斷的時候,才真正領會到出家是大事情,是大丈夫所為,非將相所能為。恰巧那時到了虎跑寺,看到摯友受寺院梵音感悟毅然出家,於是痛下決心皈依佛門。現在想來,多虧了那時到了虎跑寺,才得以跳出三界外!

聽了弘一法師的肺腑之言,印光大師不由得勾起了終南剃度前後的回憶,頓時生出惺惺相惜之感,也慶幸自己當初下定了決心。停停,又詢問他已經是華嚴高僧,何以轉求淨土。

弘一法師坦然說:師兄佛學淵博,當知如今想求沙彌戒和比丘戒福報都不可得了。因若想授沙彌戒,必須兩個沙彌傳授;而若想授比丘戒,還得十位比丘戒師方可。我們生在這麼法時代,哪裡能找到傳授戒律的人呢?先前拜讀了師兄文鈔,更覺得蒼生難得溫飽的今天,僧人尚且難以領悟艱深佛典,何況那目不識丁的民眾?又何以談普渡眾生?左思右想,自然認定淨土宗倡導的「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完全符合當今的國民國情,故此毅然轉求淨土。

印光大師聽了深受感動,更生出相見恨晚之感,當即請他留在法雨寺朝夕探討淨土法門。

弘一法師求之不得,擇大師鄰室而臥,討教有關淨土法門之經典。他畢竟是個觀察力敏銳的文學家,每天都跟印光大師寸步不離,細心觀察大師的一言一行。他發現,大師房裡的用具極其簡樸,一床薄被,一張蘆葦草蓆,白色的帳子上綴滿了補丁,白、黃、黑不同的顏色相映成趣……一個名滿天下的高僧如此自律,令他深深嘆服。大師每天早餐只吃一碗粥,卻並不用菜,不由得觸動了好奇心,詢問大師為何這樣節儉。大師坦言說:「師弟誤會了,印光還未節儉到如此程度。乃是初到普陀時,早餐的鹹菜吃不慣,就乾脆只吃白粥,已經三十多年,反而習慣白粥了。」說話間喝完粥,用舌頭將碗舔得乾乾淨淨,還要用開水反覆蕩滌,再用來漱口後喝下。他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察覺大師每餐如此,便明白這是大師不肯輕拋殘餘飯粒的緣故,深深敬服大師節儉惜福之至。

就在第五天晚餐的時候,弘一法師卻發現大師居然對侍者明空大動肝火:「你有多大的福氣,竟敢如此糟蹋糧食?」明空委屈地辯解說:「師父,我沒有糟蹋。」聽了明空的辯解,只見大師臉色鐵青咆哮開來:「你還敢強辯?看看你碗裡!」(預知明空的碗裡剩了多少飯,請看下一節)

相關焦點

  • 徐存雲先生敬繪釋迦牟尼佛、普賢菩薩像、印光法師像
    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普賢菩薩,世稱為十大願王。《法華經》指出:只要能虔誠信奉,普賢菩薩將與諸大菩薩一起出現守護此人,使他身心安穩,不受一切煩惱魔障之侵。《普賢延命經記》指出:普賢菩薩具有延命益壽之不可思議的力量。普賢菩薩是理德和大行願的象徵,象徵真理。
  • 近代「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師,行善無數,普度眾生
    虛雲禪師、太虛大師、弘一法師和印光法師是被後人公認的近代四大高僧,而弘一法師更是拜印光法師為師父,印光法師可謂是近代高僧中的代表。他的一生行善無數,品德高尚,弘法講經,為我國的佛教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被後世尊為蓮宗第十三祖,不僅傳承了佛教,還傳承了傳統文化。
  • 近代四大高僧之一印光大師的「十念計數法」
    印光法師(1861—1940),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當年在廬山修行的慧遠大師,故又號繼廬行者,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四人分別是虛雲老和尚、太虛法師、印光法師和弘一法師
  • 甘作地藏孤臣,弘一法師最後的堅守,以及虛雲太虛印光法師的歸宿
    而距離我們現在最近的僧寶自然當屬「近代四大高僧」,也被合稱為「民國四大高僧」的四位法師,分別虛雲,弘一,印光和太虛。這四位高僧雖然都已經圓寂多年,但他們對我國佛教所做出的貢獻卻是罕有人及的,現代的高僧大德幾乎都是出自於他們門下,尤其是虛雲老和尚,可見他們的影響力並不會因為他們的離去而減弱,相反都成了後世的楷模和偶像。
  • 農曆七月十九 淨土宗三祖承遠法師圓寂紀念日
    淨宗三祖承遠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2014年8月14日,農曆七月十九,淨土宗三祖承遠法師圓寂紀念日。承遠(712~802),唐代高僧,淨土宗第三祖。承遠法師出家之前師事成都唐公,開元二十三年前往荊州玉泉寺,依止蘭若惠真和尚門下,剃髮染衣,始備緇錫,方顯僧寶法相。出家之後,又遵師命至南嶽衡山從通相受具足戒,更學經、律。後至廣州,當時慧日法師(玄宗賜號慈愍三藏)正在此地遊方傳法,承遠法師久聞其名,仰慕至極,不遠千裡前來求法,拜謁慧日三藏,乞教修行要義。慧日三藏告訴承遠法師:「如來付受吾徒,用弘拯救;超然獨善,豈曰能仁。」
  • 弘一法師普陀參禮印光法師之時間考勘釐析
    ,將弘一大師致李聖章「五月往普陀,參禮印光法師。」而1991年版、2010年修訂版之福建人民出版社《弘一大師全集》是目前信息量最豐富的弘一大師史料文獻,多為學人著述所引用,影響甚廣。故但凡以福建版《弘一大師全集》為文獻依據者,在敘述弘一法師去普陀山參禮印光法師時間時,皆引用1925年說,如柯文輝《曠世凡夫——弘一大傳》,金梅《悲欣交集——弘一法師傳》等。
  • 認識佛醫:道友間如何探病慰問,印光大師問疾三法師
    以故數十年講經,天下聞名之大法師。身嬰痼疾,只管求醫服藥,亦不見愈。彼素謂依教修持,能轉定業,及阿伽陀藥,萬病總持者,皆誑人耳。若其不誑,彼當依教轉彼定業。彼素崇淨土,以彌陀名號為阿伽陀藥,何不服之。又普門品,觀音圓通,講時不曉得多有道理。直是菩薩跟到稱名求救者。彼既如此,何不放下身心,拌一條窮性命,志心念觀音菩薩,以求身心悉皆安隱。以及得大解脫,獲真圓通也。光念世人多有此見。
  • 諦閒、弘一可謂是中國佛教之脊梁,尤其是2人的事跡無不令人敬仰
    如果說,虛雲老和尚是佛界復興禪宗的最高元勳;太虛大師則是佛界改革派的堅定先驅;而諦閒大師也是佛界幾大著名宗派當中復興天台宗的捍衛主將;弘一法師是佛界幾大著名宗派當中復興律宗的最大功臣;他們的不懈努力使漢傳佛教得以流傳至今。
  • 達勝法師:學習印光大師的高尚品德
  • 弘一大師 丨 晚晴集
    (彭二林)  45、輪轉生死中,無須臾少息,猶復熙熙如登春臺,曾不知佛與菩薩為之痛心而慘目也。(彭二林)  46、汝信心頗深,但好張羅及好遊、好結交,實為修行一大障,祈沉潛杜默,則其益無量。戒之!(印光大師)  47、汝是何等根機,而欲法法鹹通耶?其急切紛擾,久則或致失心。
  • 印祖故事:弘一大師受教,一筆一畫必恭必敬
    提醒弘一法師「恐血虧神弱,難為進趣」。   弘一法師按照印光大師的要求調整了字體,並寄給印光大師鑑定。印光大師回信對弘一法師的新字體表示肯定:「接手書。見其字體工整,可依此書經。夫書經乃欲以凡夫心識,轉為如來智慧。比新進士下殿試場,尚須嚴恭寅畏,無稍怠忽。能如是者,必能即業識心,成如來藏。於選佛場中,可得狀元。」又囑咐:「刺血寫經一事,且作緩圖,當先以一心念佛為要。
  • 淨土宗星空多璀璨!善導大師、慧遠大師乃至其他祖師
    在古人所撰善導大師傳記裡,提到善導大師曾經前往廬山瞻仰慧遠大師遺風,而慧淨法師所撰述的《善導大師略傳》卻未予提及,這是什麼緣故?上人編的《善導大師略傳》很精練,在史實、法義方面都有很高的水準。歷史上有關善導大師的傳記很多,在上人編的略傳當中,凡是沒有收集的,一定有原因。
  • 印光大師: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他所開示勸我們專修淨土
    印光大師: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他所開示勸我們專修淨土【印光大師開示】刻實論之,大乘法門,法法圓妙。但以機有生熟,緣有淺深,故致益有難得與易得耳。善導,彌陀化身也。歷敘初、二、三、四果聖人,及住、行、向、地、等覺菩薩,末至十方諸佛,盡虛空,遍法界,現身放光,勸舍淨土,為說殊勝妙法,亦不肯受。以最初發願專修淨土,不敢違其所願。善導和尚,早知後人者山看見那山高,渺無定見,故作此說,以死盡展轉企慕之狂妄偷心。誰知以善導為師者,尚不依從。則依從之人,殆不多見。豈夙世惡業所使,令於最契理契機之法,覿面錯過,而作無禪無淨土之業識茫茫、無本可據之輪迴中人乎。哀哉!
  • 【彌陀村】印光 弘一 諦閒 倓虛 律航等大師往生的最後時刻
    印光 弘一 諦閒 倓虛 律航等大師往生的最後時刻 近代佛門高僧,其偉大生平事跡,大家耳熟能詳,不再贅言,僅志其往生時所現之瑞相,顯示其人,朝朝與佛同在,暮暮與佛同眠,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公元一九四0年十月二十七日,示現一點小病,隔日即召集大眾,宣布妙真法師為蘇州靈巖山寺之住持。於是大眾選十一月九日為升座日期,印光大師說:「太遲了。」又改選初四日,也說:「遲了!」最後擇為初一,才點頭說:「可以!」
  • 關於傳為弘一法師「為漳州印友題偈」的考證丨孫向群
    年十四入泉州承天寺「月臺佛學研究社」……年十六受具足戒於泉州大開元寺……迨一代高僧律宗泰鬥弘公器重,除依弘公研律外,復受聘為養正院講師後代理……抗戰軍興,先後任承天寺知客,開元寺監院代理丈席,繼任南普陀監院……一九四九年星州龍山寺廣恰長老聞師德業,盛邀公赴星弘法……一九九五年農曆九月十六日娑婆緣盡,安詳舍報西歸於新加坡華嚴精舍,世壽八十一……曇昕在月臺佛學研究院學習佛法時,弘一法師講授書法課
  • 晚晴集 丨 弘一大師 畢生佛學之精髓
    若還能堅持,這個世界以及世界上的人們都會輕鬆快樂不少。(彭二林)  45、輪轉生死中,無須臾少息,猶復熙熙如登春臺,曾不知佛與菩薩為之痛心而慘目也。(彭二林)  46、汝信心頗深,但好張羅及好遊、好結交,實為修行一大障,祈沉潛杜默,則其益無量。戒之!(印光大師)  47、汝是何等根機,而欲法法鹹通耶?其急切紛擾,久則或致失心。
  • 風雅杭高·校友談丨弘一法師對聯考略
    弘一法師一直是我心目中十分敬仰的高僧大德,而且在我母校杭州一中(前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杭州高級中學)教過書,此前凡遇到有關弘一法師的文章,我必不放過,認真閱讀。更想不到的是大學同班學友的家人竟與弘一有關(此前從未聽雲林君講起過),而且還藏有弘一的親筆對聯。這其中的珍貴自不必言,能親自考究一番也算是緣分了。
  • 淨土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嗎,看諸位大師開示
    淨土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嗎,看諸位大師開示。我們知道念佛法門屬於淨土宗,而淨土宗以五經一論為依據,五經分別是:《佛說無量壽經》——簡稱《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簡稱《觀經》。《佛說阿彌陀經》——簡稱《阿彌陀經》。
  • 宏海法師開示唐代高僧承遠大師
    我們現在到處山頭、廟門口、牆上,寫的南無阿彌陀佛,這個風氣呢,就是從承遠大師來的。他把阿彌陀佛的願望,做了這樣的一個表達和實現,因為阿彌陀佛發過願,在咱們娑婆世界,在淨土的這種弘揚中,走到哪兒都必須有阿彌陀佛的名號存在和流淌。這位祖師爺呢,把它兌現一直到現在。
  • 弘一法師《晚晴集》 淨空法師講記 部分摘抄
    《晚晴集》,乃弘一大師1941年夏(時年六十二歲)掩關福林寺,集佛經、祖語、警句102則編集所成。共一○一條,前四十九條為上卷,後為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