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書法和他的人生一樣:與眾不同,令人讚嘆

2020-12-13 愛叔說史

蘇軾的書法和他的人生一樣:與眾不同,令人讚嘆

書法一直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瑰寶,能夠寫出一幅完美的作品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依然有許多人趨之若鶩。學好書法的關鍵就是掌握一定的秩序和規則,可是偏偏有這樣一個人要反其道而行,並不遵守那些條條框框,這一點像極了他的人生,因為總是特立獨行,顯得不符合眾人,所以命運起伏,這個人就是蘇軾。不僅是一位大文學家,還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有人評價他的書法可以代表當時宋朝的書法的高峰。接下來,小編就要和大家一起分析蘇軾的書法,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

人們認識、了解蘇軾都是因為他的詩歌、文章,當提起書法時很難想到蘇軾的名字,甚至還有一些奇怪,其實他的書法成就也是相當高的,只是文學那面牆太過強大以至於堵住書法的視線。蘇軾對自己書法的態度一向都是自然即可,不需要去追求那些規矩,認為自己的書法是沒有源頭的,其實不然,根據現存的作品看他的書法還是有前代大家的影子,比如就吸收了顏的書法特色,橫的那筆輕一點,豎的筆畫厚實一些,蘇軾也曾在書中讚揚過顏的書法:學習書法能像他一樣優秀,那麼就達到完美境界了。雖然稍有學習,很大方面還是多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下面就一起去看看。

第一點就是字的形態粗胖。看蘇軾的作品第一眼感覺就是有點「胖」,而當時比較流行的是比較瘦的字體,這一點來講我們的蘇大哥的確特殊,有人認為豐腴也是一種美,表示可以接受這種美,也有人站在對立面,感覺用墨過多,看起來黑乎乎的感覺。第二點就是字的形狀扁一點,我們都知道歐寫出的字要修長,蘇軾大不相同,他的字看起來很扁,特別是看他寫的《赤壁賦》這一點更是突出。第三點就是上面提到的橫豎問題,橫筆輕豎筆重,自然受榜樣顏老師的影響。第四點就是書法筆畫張開之態,當他在寫撇、捺的時候明顯感覺線條都是展開的,看起來些許瀟灑。

有行家說:「受黃影響,兩個人本就是師生關係,交情也不錯,黃的書法就有這種特點,自然會影響到蘇軾」。第五點就是著墨不同,他的書法作品中可能一個字用墨多,比較重一點,接下來的那個字用墨就少一點,然後感覺很輕,欣賞一種錯落的美感,很像是配合一樣,不去追求所謂的整齊美,雜亂中見章法、見韻味,當你去讀他的作品時,竟然也會隨著讀出輕重緩急之感,與他的文學素養有很大關係,都說書法就想舞劍,在蘇軾這裡就表現的非常明顯。

第六點就是字的大小都不一樣,同一個書法家他的每一件作品的大小都可能是不同的,蘇軾在這一點很相似,但也很特殊,在一幅作品中就要便顯出不同字的大小,而且有的字超級大,有的又特別小,看起來差異很大,給人感官上的刺激,蘇軾也是借這一種特點大力去渲染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感。第七點就是蘇軾書法的獨特韻味,比起犀利的筆鋒,細長的字形,他的字要圓潤,所以透露出樸實、純潔的韻味,沒有分鋒芒畢露,反而讓人覺得親近,就好像當看見字帖時,你偶然瞥見這位書法家的名字,後來慢慢忘記他的名字,可是卻一直可以記住這一樣樸實、真誠的感覺,反正就是很特別,旁人也是寫不出這種感覺的。

蘇軾書法的風格也很值得我們去考究,重在「寫意」,他在不同方面都表現出很高的成就,的確這些比較優秀的人都是有一些小傲氣的,覺得自己的書法已經寫得不錯了啊,心裏面也就不把它放在那樣一個高度了,追去書法可以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就可以,那些條框也太束縛自然之性。

當然一個人的書法風格也不可能一直都是一個樣子,經歷不同,自然風格也就不同,早年間還不成熟,所以書法還是講究制度,比較精細,等到之後因為人事變遷,浮浮沉沉,政治仕途也不順利。所以他的字體有海浪翻滾的氣勢,早已經看淡一切,自然有一番氣量,書法更顯隨意、自然,粗壯顯古樸,至純至真,前人又如何,我自有特色,何必多模仿。看他有名的作品《寒食帖》寫於自己政治上挫折之時,處處流露出傷心的情感,可是並沒有將他打倒,字體奔放,依然有浩大的氣勢,非常的流暢,但是每一筆畫都照顧細緻,並不隨便,其他大家也是十分讚賞。

當然後世還流傳有許多蘇軾的作品,如果大家聽了小編的想法對他有興趣的,可以去親自品鑑一下,不僅僅是書法的妙處,還有這位大家的人格魅力,想必會得到更大的收穫。之前就有學者說:「其實藝術作品中的技巧並不難達到,可是難就難在感情、心境」,直到看到蘇軾的書法才些許明白,時代流行就一定是正統嗎,就一定要去遵守嗎,形成一種自己獨有的特色,當你追求複雜的技巧時,同樣也失去了那一份真誠,蘇軾正做到了這一點,小編想也許正式他的與眾不同,他的古樸真誠才在那麼多人才中注意到。

相關焦點

  • 黃庭堅對蘇軾書法的繼承:創新精神與學問氣節
    他說:「士大夫下筆,須使有數萬卷書氣象,始無俗態。不然,一楷書吏耳!」(見袁裒《題書學纂要後》)他批評時人王著和周越,認為二人的問題在於缺乏必要的學養,「若使胸中有書千卷,不隨世碌碌,則書不病韻」(《跋周子發貼》)。他又特別看重人品因素,主張「學書要須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致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
  • 蘇軾書法的境界
    蘇軾書善則善矣,然千年來學習蘇軾書法少有登堂入室者。正如清代書畫家錢泳所說:「餘年過五十餘,無有進境亦不能成家,擬以蘇書終其身孰知寫未三四年,毛疵百出旋復去之。乃知坡公之書未易學也。」因此,他甚至認為:「四家皆不可學,學之輒有病。蘇黃米三家尤不可學,學之不可醫也。」其觀點似有偏頗,但蘇軾書法確實難學。蘇軾天資聰穎,隨手寫去修短合度,他說:「我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
  • 蘇軾和米芾書法的交往與較量
    爭議最大的,要數蘇軾和米芾了。當時的黃庭堅說,蘇子瞻書法娟秀,本朝第一。後來的啟功說,蘇東坡的字初看有點意思,但再看也就那麼點意思。蘇米誰第一,這裡不討論。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是,假如沒有米芾,蘇軾還是蘇軾;但沒有蘇軾,米芾可能就不是米芾了。蘇軾比米芾大14歲,兩人交往不多,但絕對算是知己。
  • 宋代書法,只有他略高蘇軾,一首《水調歌頭·中秋》不在東坡之下
    宋代書法界,有兩顆璀璨的明星,一顆是蘇東坡,另一顆是米芾。至於蘇軾和米芾的書法,誰是第一,誰是第二,千年來似乎並無公論。不過一般而言,大家基本認定意境上,東坡略佔優勢;技法上,米芾更勝一籌。但是意境這個東西,人人見解不同,不大好比較;技法則可以比較。
  • 一位荷蘭人的書法,令人讚嘆!
    他叫高羅佩,是一個外國人,本名羅伯特·漢斯·古利克,是荷蘭的職業外交官。一位外國人怎麼有一個這麼像模像樣的中文名字呢?這裡有個很傳奇的故事!高羅佩小時候發現家裡的花瓶上,有一些漂亮的中國文字。讓他一下產生了興趣,一心想學習和探究中國文字。
  • 即使仕途坎坷,也不改豁達之心,蘇軾的這兩首詞,盡顯逍遙灑脫
    你認識蘇軾嗎,這個號稱東坡居士,自得其樂的偉大詞人。他就像一朵浪花,在千年的文學長河之中激起一朵朵的浪花,或令人驚嘆、或令人感傷、或令人不覺奮勇向前。蘇軾中國古代文人之中的典範,一詞一句皆是妙談。仕途上的不順,卻造就了一個文學之上的大家。
  • 蘇軾書法布局如此緊密 網友:密不透風,筆墨謹慎
    作為一名官員,蘇軾的人生有太多的起伏和波折,書法風格受到他複雜曲折人生經歷的影響,也多有變化,幾乎沒有形成統一的書法風格,不同階段的書法氣象並不相同。要論他趨向統一的書法風格,唯有章法布局有基本定法,格式趨於一致性,既是字間行列距離非常緊密,是章法布局密不透風的觀感。網友看他的書法,從章法布局的緊密程度來看有種感覺:密不透風,筆墨謹慎。
  • 蘇軾是千古第一文人,連政敵王安石都稱讚他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上,文人爛若繁星,不過,要論起才華和人格魅力,蘇軾才是我心中的千古第一文人。他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上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連他曾經的政敵王安石都,不知要過幾百年,才會再有這樣的人物。事實上,千年已過,卻再未見蘇軾這樣的人物。
  • 蘇軾水平很高的一首詞,既寫花又寫人,開篇11字便令人讚嘆
    以花和美人相互比喻,是我國古典詩詞裡常見的表現手法之一。由於不同花的特點不同,往往會被賦予不同的人格特徵,從而形成不同的審美內涵。如李白《清平調》中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便是以牡丹和楊貴妃相互比喻,來表現花與人的美豔。
  • 蘇軾令人傷感的一首詞,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蘇軾這個人不管是他的文學作品還是他的人生經歷,都是被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縱觀古今,雖然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大文豪,但還真沒有幾個能像蘇軾有成就的,人們一直崇拜這位偉大的詩人、詞人、文學家、思想家;他的很多作品,可能會讓人初讀的時候覺得過於平淡,但是只要有所經歷,再次去讀他的那些作品,則是會有新的發現,也會有新的感悟。
  • 蘇軾評價他人書法和自己書法總是以「法」為基本標準
    蘇軾在書論中強調,「不可學無法」,他評價他人書法和自己書法總是以「法」為基本標準的。蘇軾說,「曉書莫如我」,他對「法」的理解是全面的他之所謂「法」的涵義包括三方面內容,即重字內功、字外功和重人品,這在他的前人一般尚無這樣完備的書法觀念,他並以此來具體評品作品。他認為書法必須有功力,只有經過長期的學習磨練才能功到自然成如他說懷素的書法是「本不求工,所以能工」即是說,懷素的書法並非是一蹴而就的。
  • 許戰國書法:行書比較好 網友:用書法成就人生,令人尊敬
    許戰國書法:行書比較好。網友:用書法成就人生,令人尊敬。提起許戰國的名字,許多人可能對他不熟悉。但是提起電視劇《封神演義》多數人想必是比較熟悉的。這位許戰國先生,就在劇中表演過土行孫一角,由此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 蘇軾不僅會作詩寫詞,書法在宋代書壇無出其右者
    說到這裡很多人以為自己聽錯了,沒錯,蘇軾不僅是一位大文豪,他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書法家,那麼我們從他的《寒食帖》局部來看看他的書法好在哪裡。蘇軾的書法在宋代的書壇首屈一指,後人稱為宋代第一,實力在黃庭堅、米芾、蔡襄之上,位列宋四家之首,他的這幅書法正是蘇軾書法創作的頂峰時期作品,也是一幅人書合一的典範之作。首先,《寒食帖》妙在人書合一。欣賞蘇軾這幅書法的時候,就要結合當時蘇軾的處境,這樣就知道蘇軾書法的妙處了。
  • 納蘭容若的書法,和他的詞一樣美!
    納蘭容若 書法手跡「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這些膾炙人口、纏綿悱惻、悽婉悲涼的詩句出自納蘭。他的詩詞風格超逸雋婉,造詣登峰造極。身後更是被譽為「滿清第一詞人」、「第一學人」。納蘭容若是位博學多才的文人,他不但擅長寫作詩歌,而且在書法領域也有很高的造詣。
  • 蘇軾最具江湖氣的一首詞,灑脫從容,讀後令人豁然開朗
    人生之事,哪有事事如意?總有許多悲愁、失望與苦澀。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於是嚮往著能夠面朝大海,如天地沙鷗一樣自由自在;又想像一葉孤舟,漂泊於江海,心無旁騖。比如我們熟知的大才子蘇軾,也曾心中苦悶。蘇軾被貶黃州時,在一個深秋夜裡,詞人在東坡雪堂喝得酩酊大醉。他拄著拐杖,跌跌撞撞往家裡走去。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半夜了,家童鼾聲如雷,不管詞人如何敲門呼喚都沒有回應。於是詞人便只好拄著拐杖在家門口靜下心來聆聽江水奔流的聲音。
  • 蘇軾最冷門的一首詞,其中9個字非常有趣,網友:蘇軾太自戀了
    另外,近乎全才的蘇軾,對佛學也有很深的研究,哪怕跟得道高僧談經論道都不落下風,佛印和尚經常和蘇軾切磋詩詞、佛學,兩人之間的友誼頗深。作為豪放派詞人的代表,蘇軾心胸開闊,提筆就能寫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經典詞句,讀起來盪氣迴腸。
  • 釋星雲書法:他寫的是人生與禪宗,別人看到的是智慧和慈愛
    釋星雲書法:他寫的是人生與禪宗,別人看到的是智慧和慈愛。釋星雲就是我們平常所熟知的星雲法師,弟子親之,簡而稱之為星雲,有親近之感。其實釋星雲就是一位有親和力的佛家大師,慈悲寬愛,佛俗兩界皆敬仰其德。在書法造詣方面,釋星雲有獨到功力,他以書法寫人生,一字筆書法為獨特,以書法融禪道,書法的功力在於碑帖能成,獨創有功。在談及他的書法造詣時,不妨先談一談他的經歷人生。因為他的經歷與書法情境的關係比較緊密。
  • 書法名款中透露出的玄機!
    他心情的變化會讓線條或跳躍、或寧靜,直指著我們心靈的深處,讓我們更能了解書聖的內心世界。蘇軾書法自成一家,他曾說:「我書造意本無法」,這不過是蘇軾自謙的說法而已,他學遍晉唐大家,盡得古人筆法之妙,成為「宋四家」之首並非浪得虛名。蘇軾的名款中的「軾」字在他書法中頗為亮眼,集成了他所有的書法精神。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
    在進京趕考時,一篇應試策論,更加是徵服了那時候的考官歐陽修,令他不住的讚嘆道:「有蘇軾這樣厲害人物,我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要早早讓出來才好啊!」不但是在詩詞上頗有造詣,蘇軾能夠說是1個文學上的全才。書法方面,他是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之首;繪畫方面,他開闢了「士人畫」,是後來「文人畫」的鼻祖。在那時候,他的才華不只是流傳於民間,在朝廷之上,甚至連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這3位大宋的皇帝,全部都是蘇軾作品的「忠實粉絲」。但俗語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蘇軾儘管文採飛揚,但在仕途上則是充滿了坎坷。
  • 蘇軾最為令人感傷的一首詩,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仿佛他永遠是在路上行走,一刻也沒有安寧過,先是被貶到了黃州,隨後又是惠州和儋州,他這一生所走過的路,比起任何人來都要多,也要更加的曲折。當年他從四川眉山跟著父親和弟弟一同出來時,他可能沒有想到此生再也無法回去,而且從此他的人生也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