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書法和他的人生一樣:與眾不同,令人讚嘆
書法一直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瑰寶,能夠寫出一幅完美的作品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依然有許多人趨之若鶩。學好書法的關鍵就是掌握一定的秩序和規則,可是偏偏有這樣一個人要反其道而行,並不遵守那些條條框框,這一點像極了他的人生,因為總是特立獨行,顯得不符合眾人,所以命運起伏,這個人就是蘇軾。不僅是一位大文學家,還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有人評價他的書法可以代表當時宋朝的書法的高峰。接下來,小編就要和大家一起分析蘇軾的書法,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
人們認識、了解蘇軾都是因為他的詩歌、文章,當提起書法時很難想到蘇軾的名字,甚至還有一些奇怪,其實他的書法成就也是相當高的,只是文學那面牆太過強大以至於堵住書法的視線。蘇軾對自己書法的態度一向都是自然即可,不需要去追求那些規矩,認為自己的書法是沒有源頭的,其實不然,根據現存的作品看他的書法還是有前代大家的影子,比如就吸收了顏的書法特色,橫的那筆輕一點,豎的筆畫厚實一些,蘇軾也曾在書中讚揚過顏的書法:學習書法能像他一樣優秀,那麼就達到完美境界了。雖然稍有學習,很大方面還是多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下面就一起去看看。
第一點就是字的形態粗胖。看蘇軾的作品第一眼感覺就是有點「胖」,而當時比較流行的是比較瘦的字體,這一點來講我們的蘇大哥的確特殊,有人認為豐腴也是一種美,表示可以接受這種美,也有人站在對立面,感覺用墨過多,看起來黑乎乎的感覺。第二點就是字的形狀扁一點,我們都知道歐寫出的字要修長,蘇軾大不相同,他的字看起來很扁,特別是看他寫的《赤壁賦》這一點更是突出。第三點就是上面提到的橫豎問題,橫筆輕豎筆重,自然受榜樣顏老師的影響。第四點就是書法筆畫張開之態,當他在寫撇、捺的時候明顯感覺線條都是展開的,看起來些許瀟灑。
有行家說:「受黃影響,兩個人本就是師生關係,交情也不錯,黃的書法就有這種特點,自然會影響到蘇軾」。第五點就是著墨不同,他的書法作品中可能一個字用墨多,比較重一點,接下來的那個字用墨就少一點,然後感覺很輕,欣賞一種錯落的美感,很像是配合一樣,不去追求所謂的整齊美,雜亂中見章法、見韻味,當你去讀他的作品時,竟然也會隨著讀出輕重緩急之感,與他的文學素養有很大關係,都說書法就想舞劍,在蘇軾這裡就表現的非常明顯。
第六點就是字的大小都不一樣,同一個書法家他的每一件作品的大小都可能是不同的,蘇軾在這一點很相似,但也很特殊,在一幅作品中就要便顯出不同字的大小,而且有的字超級大,有的又特別小,看起來差異很大,給人感官上的刺激,蘇軾也是借這一種特點大力去渲染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感。第七點就是蘇軾書法的獨特韻味,比起犀利的筆鋒,細長的字形,他的字要圓潤,所以透露出樸實、純潔的韻味,沒有分鋒芒畢露,反而讓人覺得親近,就好像當看見字帖時,你偶然瞥見這位書法家的名字,後來慢慢忘記他的名字,可是卻一直可以記住這一樣樸實、真誠的感覺,反正就是很特別,旁人也是寫不出這種感覺的。
蘇軾書法的風格也很值得我們去考究,重在「寫意」,他在不同方面都表現出很高的成就,的確這些比較優秀的人都是有一些小傲氣的,覺得自己的書法已經寫得不錯了啊,心裏面也就不把它放在那樣一個高度了,追去書法可以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就可以,那些條框也太束縛自然之性。
當然一個人的書法風格也不可能一直都是一個樣子,經歷不同,自然風格也就不同,早年間還不成熟,所以書法還是講究制度,比較精細,等到之後因為人事變遷,浮浮沉沉,政治仕途也不順利。所以他的字體有海浪翻滾的氣勢,早已經看淡一切,自然有一番氣量,書法更顯隨意、自然,粗壯顯古樸,至純至真,前人又如何,我自有特色,何必多模仿。看他有名的作品《寒食帖》寫於自己政治上挫折之時,處處流露出傷心的情感,可是並沒有將他打倒,字體奔放,依然有浩大的氣勢,非常的流暢,但是每一筆畫都照顧細緻,並不隨便,其他大家也是十分讚賞。
當然後世還流傳有許多蘇軾的作品,如果大家聽了小編的想法對他有興趣的,可以去親自品鑑一下,不僅僅是書法的妙處,還有這位大家的人格魅力,想必會得到更大的收穫。之前就有學者說:「其實藝術作品中的技巧並不難達到,可是難就難在感情、心境」,直到看到蘇軾的書法才些許明白,時代流行就一定是正統嗎,就一定要去遵守嗎,形成一種自己獨有的特色,當你追求複雜的技巧時,同樣也失去了那一份真誠,蘇軾正做到了這一點,小編想也許正式他的與眾不同,他的古樸真誠才在那麼多人才中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