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為令人感傷的一首詩,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2020-12-11 塵世曉書僮

公元1101年北宋時期最偉大一位詩人蘇軾,猶如一顆流星一樣隕落了,詩人的一生應當說是極為悲慘,要不是由於他被貶外地,也不至於客死他鄉,大概他自己原本以為,老年之後一定是會躺在故鄉的床上安靜地離去,要是誰能夠想到,他自從離開了故鄉之後,則是再也沒有回去,這也正是他人生中永遠的痛。

蘇軾仿佛他永遠是在路上行走,一刻也沒有安寧過,先是被貶到了黃州,隨後又是惠州和儋州,他這一生所走過的路,比起任何人來都要多,也要更加的曲折。當年他從四川眉山跟著父親和弟弟一同出來時,他可能沒有想到此生再也無法回去,而且從此他的人生也改變了。

當年他與父親和弟弟,沿著李白筆下的那條蜀道出來,從此一代文學大師,也正慢慢走入了歷史,他遇到了當時的一代文宗歐陽修,作為考官的歐陽修還沒有聽說過蘇軾的大名,他看到了蘇軾的文章之後驚為天人,但是他靜下心來細想,認為普天之下,能夠寫出如此絕美文章的人,也只有自己的學生曾鞏了。

歐陽修的這種猜測,多少還是有一些傲氣,畢竟那是他最得意的弟子,而自己也是傾囊相授,以自己的學識,以及文採,所教授出來的弟子,那也自然是不會差到哪裡去,他有這樣的自信,也有明白學生有這樣的能力。於是他為了避嫌,所以把第一名判為了第二句,也正是他的這一舉動,也使得蘇軾錯失了第一名,最終只能是屈居第二。

後來歐陽修拆開封紙之後才發現自己這一次看走了眼,隨後他宴請蘇軾,為此還寫詩誇獎他,認為他一定能夠撐起北宋的文壇,並且還預言三十年之後,再也不會有人認得歐陽修,只會記住蘇軾。無疑歐陽修的眼光很獨道,事實也證明後期的北宋文壇也正是蘇軾的天下,他不僅詩寫得好,詞那更是一絕,另外他的散文也是寫得最深刻。另外他在書畫上的造詣也是極高,到了今天他的一幅書法作品已經是成為了無價之寶。

雖然蘇軾在北宋文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是他的人生卻又是極為悲慘,當時另一位大才子王安石更是拜相,開始致力於變法,而他的這種變法運動,也正是觸及了很多人的利益,於是又有人開始跳出來反對,然而蘇軾也極力反對。但他的反對也是君子與君子之間的爭鬥,王安石自然也是不予理踩,但儘是這樣蘇軾還是被人抓住了把柄,更是被一群小人陷害,直接從湖州的家裡,把他帶到了監獄裡。

蘇軾在監獄裡怎麼也想不通,他開始痛苦,慢慢地心如死灰,更是開始交代後事,以為一切都完了,可是誰能夠想到王安石這時又出來求情,死罪免過,活罪難逃,則是被貶到了黃州,在這裡他受盡了苦難,同時也讓他在文學上開始爆發,寫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黃州的日子還沒有安穩,只不過幾年之後,他又被貶到了更為偏遠的嶺南,也就是現在原廣東惠州,在那裡他的心境安定了下來,開始為當地辦實事,興修水利,興辦教育,還在那同樣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名篇《惠州一絕》,裡面的詩句,更是為後人津津樂道:「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這首詩,讓人感受到了嶺南的風情。

惠州之後則又是他人生的最後一站海南儋州,在這裡他同樣保持了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也是同樣的在那裡辦了很多的好事,從而也使得這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當詩人要離開時,當地的百姓更是自發地為他遠行,可是誰能夠知道這個時期的詩人,早已是垂垂老矣,再加上旅途的勞累,最終在回儋州的路上逝世。

蘇軾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也是一位要極為有趣的人,他還為自己的一生做過總結,也就是他的這首《自題金山畫像》,而這時期的詩人,也正是經由虔州(也就是現在的贛州),一路往北,到達了常州在那裡居住了一段時間,遊玩了金山龍遊寺時所寫,這個時期距離詩人逝世,不過還有三個月的時間,在這首詩中,他更是把自己所到之處,全部寫進了詩作中,從而也使得此詩顯得很是悽美。

《自題金山畫像》宋代:蘇軾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這首詩其實並沒有什麼高超的表現手法,通篇描寫得極為簡練,也很是直白,但是那一份情感,卻是令人感動,僅僅是開篇的第一二句,便是很是傷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我現在心靈已經是寂靜無物了,再也不會為任何事情所累,無論是財富,還是功名,對於我來說那都猶如浮雲,而我這一生顛沛流離,更是猶如沒有系好的小船,在那大風大浪裡搖擺。

最後兩句更是進一步地描寫了自己這一生的苦難,寫得也極為悲痛,」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如果你問我平生有什麼功業?那麼我告訴你,我這一生便是黃州惠州儋州。短短的兩句卻是充滿了無限的悲痛之情,讀來也是令人感傷不已。

蘇軾的這首《自題金山畫像》,也正是他晚年很獨特的一首作品,通篇看似寫得很普通,但是那一份情感,則是令人感動不已。雖然詩人看上去描寫得很輕鬆,可是我們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詩人的人生經歷時,則是會發現詩人的這種苦難,並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可是蘇軾就是不一樣,他即使是這樣也能夠笑著去面對,這也正是蘇軾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而我們讀這樣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那一份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

相關焦點

  • 蘇軾為何屢次被貶,為什麼他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縱觀蘇軾的一生,成也因詩,敗也因詩。文學造詣上他成為一代文壇宗主,唐宋八大家之一,被世人熟知。也因詩被貶飽受流放之苦。「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軾的一生三起三落,最高曾官至杭州太守、吏部尚書,而他卻把自己平生的功業歸於三個被貶的地方,這三個地方可謂蘇軾在政治上最為失敗最為慘烈的地方。
  • 《問汝一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是詩人的自嘲還是自我肯定》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 這首詩完成後的六十多天後,蘇東坡死於常州。,在大牢裡關了120多天,終於撿了一條性命,朝廷將蘇軾貶到黃州。這首詩讓當時的宰相章惇看到了,這小子馬上就不高興了。好嗎!被貶到惠州去了,這小日子過的還美滋滋的。不行,再貶,這次貶到哪裡去。出海,到海南儋州去。 當時官員貶到儋州,這是僅次於滿門抄斬的懲罰,由此可以看出朝中那些宵小對蘇東坡的仇恨。這次蘇東坡已經六十三歲了,他是抱著死在儋州的心情出海上路的。
  • 蘇軾 | 黃州惠州儋州
    西西~本來我也想寫一寫這一首詩的,藉此再寫一寫東坡居士的一生。【宋】蘇軾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偶然看到後兩句「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感到很有意思。這種自己問自己的情況,在回憶往事時,常有發生。
  • 蘇軾的黃州惠州儋州
    而「雪芹」二字,則源於蘇軾詠黃州《東坡》的詩句:「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獨在。雪芽何時動,春鳩行可膾。」可見,曹雪芹對蘇東坡是心嚮往之的。當然,蘇東坡也有自己的偶像,他一生都在學陶淵明。弱冠之年的蘇軾進京應試,一考就得了事實上的狀元。因主考官歐陽修,猜測封閉試卷出自他的弟子曾鞏之手,為避嫌,把這試卷分降為第二。幾年後,蘇軾參加由宋仁宗親自主持的「制科」殿試,又考了第一。
  • 黃州惠州儋州,三次被貶依然笑對人生,蘇軾的旅遊日記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首詩是蘇軾在臨死前寫的最後一首詩,他在病榻上總結了自己一生的故事,從意氣風發的大宋少年郎,到垂垂老矣的耄耋老人,他的眼中一次次浮現著自己的歲月。縱馬汴京城,彎弓西北望,赤壁臨江賦,烏臺起風雲,荔枝三百顆。我的心就像已經燃燒殆盡的木頭,身體就如同未被系在碼頭的小舟。
  • 尋覓東坡先生足跡,看黃州惠州儋州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東坡三起三落的坎坷一生令人唏噓被貶黃州黃州團練副使一職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
  • 問汝平生功業 舊友與新知
    故宮為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推出的書畫大展便以蘇軾為主題——「千古風流人物」。限於疫情防控和書畫保護周期,本次展覽中蘇軾的真跡不足十件,其中就有兩件是他在「烏臺詩案」後貶謫黃州團練副使時所做,也即《新歲展慶帖》《人來得書帖》。    略微了解蘇軾生平的人都知道,「烏臺詩案」本質上就是黨派鬥爭掀起的文字獄。
  • 蘇軾最後一首詩,道盡了人生的無奈,也盡顯豁達
    看著自己的畫像,蘇軾微微一笑,笑得就像一個孩子,猶如當年他在眉山那片藍天之下的無邪,他提筆,在畫像旁邊寫了一首絕句。據說這首詩,是蘇軾生命中最後一首詩,堪稱絕筆,名為《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 蘇軾這首「絕命詩」,堪稱一生自畫像,心如死灰的原因何在?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時代著名詞人文學家,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這位大文豪臨終前曾留下一首絕命詩,這首詩可以說是蘇軾對於自己一生的總結,同時也是對他晚年心境的概括。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作者說自己當時「心如死灰」,在論及自己一生功業的時候,說了三個地名「黃州惠州儋州」這是為什麼呢?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蘇軾為什麼寫這首《自題金山畫像》。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三個地名,開頭兩句嚇死人
    更何況是人生坎坷的蘇軾呢。錢穆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今天,小編要跟大家推薦的是蘇軾人生中的最後一首詩,寫下此詩時,是公元1101年6月,兩個月後,蘇軾便與世長辭,這首詩可以看作是蘇軾的絕筆詩。這首詩就是《自題金山畫像》,詩開頭兩句嚇死人,只讀這首詩的開頭兩句,你一定不會想到會是蘇軾的作品。
  • 64歲的蘇軾用這12個字概括自己一生,兩個月後溘然長逝
    從「大江東去浪淘盡」到「一蓑煙雨任平生」,從「詩酒趁年華」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的這些宋詞當中都浸透了對他人生經歷的特有思考,大多富有哲理韻味,開拓了宋詞的內容境界。晚年的蘇軾是非常落魄的。雖然相比杜甫等人來說,宋朝的士大夫整體的待遇還是不錯的,但是卻也架不住仕途的悲劇之路。
  • 蘇軾題在自己畫像上的詩,24字寫盡平生氣度,最後6字含三個地名
    因為性格原因蘇軾半生都在被貶的路上,有人統計說他去過至少90座城市,從眉山到開封再到鳳翔,然後下杭州知密州下湖州,貶於黃州惠州儋州。他就像「打不死的小強」,走到哪裡吃到哪裡,也寫到哪裡。蘇軾所到之地然而再豁達的人也會有壯士暮年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是蘇軾去世前兩個月寫的,此時的蘇軾已64歲,它將此詩題在金山龍遊寺自己的畫像上,名為《自題金山畫像》。
  • 蘇軾最經典16首詩,一首一個名句
    蘇軾,是北宋時期的大文豪,在詩詞書畫方面都有極大的成就,其中詩的成就極為突出。劉克莊評價他的詩:有汗漫者,有典麗者,有麗縟者,有簡淡者翕張開闔,千變萬化。蘇軾在詩中一面稱許了董傳的志向,同時預祝他黃榜得中。全詩巧於用典,蘊藉含蓄。其中「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廣為傳誦,膾炙人口。《東欄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 蘇軾臨終前,寫了一首詩,最後一句,道盡了一生的無奈和哀愁
    蘇軾在整個北宋,乃至南宋往後都有非比尋常的貢獻,他代表著繼唐朝「詩」之後,又一個「詞」的黎明。如同天空亮眼的北鬥星一般,讓人心中充滿方向感。後來,宋哲宗即位時,蘇軾被重新啟用,但是這時的蘇軾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在北歸回京時的路上撒手人寰,令人嘆息。在文豪隕落之時,留下了怎樣的詞句總結了他這充滿苦難的一生,經過後人整理,公認《自題金山畫像》為他最後一首詞作。
  • 惠州,一座充滿人文氣息的城市,蘇軾和他的《惠州一絕》功不可沒
    在這些文化名人中,對惠州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北宋大文豪蘇軾。晚年的蘇軾在《自題金山畫像》中寫道:「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州、惠州和儋州是蘇軾先後被貶謫的三個地區,在這裡,他歷經人生百態與苦辣酸甜,修煉成豁達樂觀的蘇東坡。惠州,是蘇東坡被貶的第二站。
  • 蘇東坡平生感懷,蘇軾八字解析
    後覽子瞻先生平生,心胸曠達,人格千古,三代無出矣。餘讀先生文章,憾其才不逢時,今感而寫此篇,當告慰子瞻先生平生。蘇軾,絕頂聰明,文才豔豔,可惜天妒英才,一生仕途坎坷,病痛纏身,晚年也無比悽涼。他有四子,有一幼子是他晚年與王朝雲的兒子,出生不久便夭折了。蘇軾四個兒子中,由大到小分別叫蘇邁,蘇迨,蘇過,蘇遁。
  • 蘇軾被貶黃州遇知音,寫首詞美翻,後10字讓人心胸開闊,名震千古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東坡晚年曾在《自題金山畫像》一詩中這樣總結過他的一生。周知,蘇東坡因為烏臺詩案使得他的人生軌跡改變,先後被貶於黃州、惠州、儋州,被貶之處一次比一次偏遠荒涼,而他卻將這樣的際遇說成是「平生功業」。
  • 朋友寄來的包裹被郵遞員破壞,蘇軾寫下一首討伐詩,引人大笑不止
    蘇軾以一句「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總結了自己倥傯的一生,這其中的惠州是今天廣東省南部的一座城市,在宋代屬於冷僻地域,蘇軾在惠州謫居的三年時間裡,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文學梗兒,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關於蘇軾因快遞被破壞而寫詩討伐的故事。蘇軾被貶惠州時早已聲名在外,在全國各地都擁有眾票詩迷,時任廣州知州的章質夫就是其中一個。
  • 蘇軾波折的一生:以民為本,風流灑脫,一生總結「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在晚年時期寫下《自題金山畫像》,詩中寫到:「問汝平生功績,黃州惠州儋州。」這可以說是他對自己這輾轉一生的總結,早期他雖然遭受王安石變法帶來的爭戰侵害,但他並不執著於此,只把它作為奔波人生中的其中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