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評價他人書法和自己書法總是以「法」為基本標準

2020-12-22 漢府古文化

蘇軾在書論中強調,「不可學無法」,他評價他人書法和自己書法總是以「法」為基本標準的。他對他人書法的一些評價,如:「永禪師書,骨氣深穩,體兼眾妙」,「歐陽率更書,妍緊拔群,尤工小楷」,「褚河南書,清遠蕭散,微雜隸體」,「張長史書,頹然天放,而意態自足,號稱神逸」,「楊凝式書,頗類顏行李建中(宋初書家,筆者注)書,雖可愛,終可鄙;雖可鄙,終不可棄蘇子美兄弟(指蘇舜欽兄弟,筆者注)俱太峻,非有餘,乃不足也。」

「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東方朔畫贊》為清雄,字間櫛比而不失清遠。其後見逸少本,乃知魯公字字臨此書。雖大小相懸,而氣韻良是。」「蔡君謨為近世第一,但大字不如小字,草字不如真字,真不如行也」等。這些評價,何嘗離得了一個「法」字。

他評價自作書也是以「法」為基準,如「昨日見歐陽叔弼(歐陽修之子,筆者注),云:子書大似李北海。予亦自覺其如此。世或以謂似徐書者,非也。」,「故僕書盡意作之似蔡君謨,稍得意似楊風子,更放言似言法華。」等。

蘇軾說,「曉書莫如我」,他對「法」的理解是全面的他之所謂「法」的涵義包括三方面內容,即重字內功、字外功和重人品,這在他的前人一般尚無這樣完備的書法觀念,他並以此來具體評品作品。

他認為書法必須有功力,只有經過長期的學習磨練才能功到自然成如他說懷素的書法是「本不求工,所以能工」即是說,懷素的書法並非是一蹴而就的。又如,他以嬰兒學言學書作譬,以為「口必至於忘聲而後能言,手必至於忘筆而後能書」,而「及其相忘之至,則形容心形,酬酢萬物之變,忽然而不自知也」,與前例的意思也有相仿之處。他還說,「作字要手熟,則神氣完實而有餘韻,於靜中自是一樂事然常患少暇,豈於其所樂常不足耶?「看來,作書手熟才能佳,不下功夫練習手又怎能熟?

蘇軾的過人之處是他並不是一般的強調功力而是對書法的一些規律作了精闢的概括如他說:「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凡世之所貴,必貴其難。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大字難解 密 ,小字常侷促,真書患不放,草書苦無法」。

他還強調:「物理一也,通其意則無適而不可。……世之書,篆不兼隸,行不及草,殆未能通其意者也」這些是他對真、草、大、小的氣勢、結構及不同書體的內蘊均有精深研究道出的訣竅。他對書法的批評就是以這些規律來衡量的。

如他評價蔡襄書法說,「書法當自小楷出。豈有正未能書,而必行、草稱也。君謨年二十九,而楷法如此,知其本末矣」,又說,「如君謨真、行、草、隸,無不如意其遺力餘意,變為飛白,可愛而不可學,非通其意能如是乎?」另外,他還重筆力,他評價當朝柳瑾的書法是「百斛明珠便可扛,此書非我莫能雙」他並強調,「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

作者:朱興邦

相關焦點

  • 蘇軾書法的境界
    書法,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書法尚意,蘇軾滋味猶濃。然韻可追,法可循,意不可學。「意」是書者當時的情思勃發,是真性情躍然紙上。如果學習者除了追求形似神似外,還要把字裡行間的「意」寫出來,那只有一個路徑:了解當時的寫作背景,身臨其境、心手兩忘,「無我」地去臨習。字裡行間,見情見性,就算臨習到家了。
  • 蘇軾的書法和他的人生一樣:與眾不同,令人讚嘆
    蘇軾的書法和他的人生一樣:與眾不同,令人讚嘆書法一直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瑰寶,能夠寫出一幅完美的作品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依然有許多人趨之若鶩。學好書法的關鍵就是掌握一定的秩序和規則,可是偏偏有這樣一個人要反其道而行,並不遵守那些條條框框,這一點像極了他的人生,因為總是特立獨行,顯得不符合眾人,所以命運起伏,這個人就是蘇軾。不僅是一位大文學家,還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有人評價他的書法可以代表當時宋朝的書法的高峰。接下來,小編就要和大家一起分析蘇軾的書法,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
  • 借禪生趣,禪宗意蘊的蘇軾書法藝術風格
    這裡蘇軾雖在評價永禪師的書藝,但更是自身書法藝術審美意向的流露。像蘇軾這樣一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集大成者,深悟禪宗在拓展藝術思維空間方向的獨到之處正如他把禪意滲入詩意一樣,也把禪宗的妙語融入到了他的書法藝術創作中,這種思想上的自覺,便以「反造疏淡」「奇趣」的語言方式表達出來了。
  • 黃庭堅對蘇軾書法的繼承:創新精神與學問氣節
    (《書繒卷後》)顯然,黃庭堅認為學問氣節是書法達到「韻勝」「不俗」境界的重要前提條件,而書法之「韻勝」「不俗」正是黃庭堅書論思想的核心。他推崇蘇軾書法,亦正是因其「天然自工,筆圓而韻勝」「字形溫潤,無一點俗氣」(《題東坡字後》)。他感嘆東坡書法「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爾」。
  • 蘇軾書法布局如此緊密 網友:密不透風,筆墨謹慎
    作為一名官員,蘇軾的人生有太多的起伏和波折,書法風格受到他複雜曲折人生經歷的影響,也多有變化,幾乎沒有形成統一的書法風格,不同階段的書法氣象並不相同。要論他趨向統一的書法風格,唯有章法布局有基本定法,格式趨於一致性,既是字間行列距離非常緊密,是章法布局密不透風的觀感。網友看他的書法,從章法布局的緊密程度來看有種感覺:密不透風,筆墨謹慎。
  • 書法經驗|楷書書法書法的三大基本技術:筆法、結構、形態
    田英章先生60年的楷書研究,工筆楷書在他這裡算是發揚光大了,更主要的是為現代規範字補上了手寫書法體這一空白。其實在于田英章先生的工筆書法其最基本的三大功夫依然是:筆法、結構、形態。當然規範漢字的規則卻並非如此,規範字書法是在規範之中尋找方法。但是你真的在將手寫書法精寫得印刷體一樣,一者不容易,次者也會認人在觀賞過程中「審美疲勞」。對於規範簡體字的書寫方法,只最基本的兩種功夫,其一為筆法,其二為結構。這兩種功夫有了,就可以寫出比較規範的漢字。這個還只是局限於實用書法,工整、快速、實用。
  • 蘇軾和米芾書法的交往與較量
    爭議最大的,要數蘇軾和米芾了。當時的黃庭堅說,蘇子瞻書法娟秀,本朝第一。後來的啟功說,蘇東坡的字初看有點意思,但再看也就那麼點意思。蘇米誰第一,這裡不討論。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是,假如沒有米芾,蘇軾還是蘇軾;但沒有蘇軾,米芾可能就不是米芾了。蘇軾比米芾大14歲,兩人交往不多,但絕對算是知己。
  • 蘇軾書法真跡在故宮展出,書法讓人大飽眼福,漢字寫出藝術美!
    蘇軾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那可是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美食家,既然蘇軾能有這麼多的名號那足以說明蘇軾的才華非常的高,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蘇軾的書法作品,就在今年的九月底蘇軾的書法作品就在故宮參展過,小七也為大家拍了照片,看到這裡以後小七相信很多書法愛好者都想欣賞一下吧?那麼蘇軾的書法到底怎麼樣呢?我們先來欣賞一下蘇軾的書法,保準你看了也會喜歡上蘇軾的書法作品。
  • 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教育部)
    漢字和以漢字為載體的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書法教育對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品質具有重要作用。為推進中小學書法教育,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特制定本綱要。  一、基本理念  中小學書法教育以語文課程中識字和寫字教學為基本內容,以提高漢字書寫能力為基本目標,以書寫實踐為基本途徑,適度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
  • 說說宋代書法的天真
    文/一者由於每個朝代文化認識的不同,追去藝術的風格會各異,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富有時代氣息,在中國書法史上不同時代崇尚的藝術精神則以不同。與唐代「尚法」不同,宋代書家崇「尚意」,在宋四家中,創作充滿天真氣息的以蘇軾、米芾為代表,蘇軾提出了「詩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爛漫是吾師」的藝術主張。
  • 「書法問集」48、書法作品內容寫啥好
    書法作品分兩種,一是寫給自己,二是寫給他人的。書法作品最基礎的內容,是「寫「」字」。因為經常有「創作一個作品」,「書法作品」這個詞被有些人曲解。有些人的所謂書法作品,過於強調創作。他們的書法作品,連字都不是。比如沃興華,這樣過於強調書法創作的「書法家」們。他們就比較突出創作的過程,各種形式的創造。像上圖,浪費紙張的書法創作。
  • 啟功高度評價「俗書」寫經體,顏真卿從中吸收養分,成就書法地位
    盛唐文化繁榮,文學藝術發展迅速,各個領域新貌紛呈,唐代最大藝術成就是書法了。楷書、草書(狂草)在唐代都達到了一個高峰,初唐、盛唐、中晚唐書法名家輩出,其中顏真卿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最近關於顏真卿的說法有一則勁爆消息,在陝西鹹陽出土了一件顏真卿書法真跡,是顏真卿38歲書丹一塊墓誌,又為研究顏真卿書法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 蘇軾書法第二期:收藏於日本東京大學的《養生論》高清拓本
    他的書法主要成就是楷書和行書,尤其是行書。他的書法吸收了「二王」、顏真卿、柳公權、李邕、楊凝式等人的筆法,其中受李北海影響最大。他是在有了深厚的技巧功力之後,才進行創新、尚意思考的。今天我們要看的是,收藏於日本東京大學的《養生論》拓本,一起品讀古代名人蘇軾,是如何養生的。
  • 「八關齋」對中國書法意味著什麼
    重視文化是中國人長久以來一種基本的價值取向,重視文化的特點之一是重視讀書,書法和讀書是相鋪相成的。我們現在認為李斯、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蘇軾,王鐸等都是書法家,但是我們認真地想一想,歷史上這些偉大的書法家,他們的自我定位是書法家嗎?
  • 書法史上的一位高手,自稱書法為「刷字」,有人評:書法宋朝第一
    明代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評價:「吾嘗評米字,以為宋朝第一,畢竟出於東坡之上。即米顛書自率更得之,晚年一變,有冰寒於水之奇。」米顛,即是米芾,在明朝書法家董其昌眼中,米芾的書法水平要超越蘇東坡,堪稱宋朝書法第一人!那麼這米芾究竟是何許人也?米芾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
  • 蘇軾不僅會作詩寫詞,書法在宋代書壇無出其右者
    說到這裡很多人以為自己聽錯了,沒錯,蘇軾不僅是一位大文豪,他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書法家,那麼我們從他的《寒食帖》局部來看看他的書法好在哪裡。蘇軾的書法在宋代的書壇首屈一指,後人稱為宋代第一,實力在黃庭堅、米芾、蔡襄之上,位列宋四家之首,他的這幅書法正是蘇軾書法創作的頂峰時期作品,也是一幅人書合一的典範之作。首先,《寒食帖》妙在人書合一。欣賞蘇軾這幅書法的時候,就要結合當時蘇軾的處境,這樣就知道蘇軾書法的妙處了。
  • 寫書法,執筆很重要,不懂這點就虧了!
    下面這段話記載於元末明初著名書法理論家張坤的書法著作《法書通釋》:蘇子瞻云:把筆無定法,要使掌虛而寬。這段話其實論述的是蘇軾書法家對於執筆的解釋。蘇子瞻,就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蘇軾,因為他的字是「子瞻」,所以後世常常稱呼其「蘇子瞻」。
  • 《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究竟推薦了哪些字帖?(附全圖)
    為推進中小學書法教育,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特制定本綱要。  中小學書法教育以語文課程中識字和寫字教學為基本內容,以提高漢字書寫能力為基本目標,以書寫實踐為基本途徑,適度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  1.面向全體,讓每一個學生寫好漢字。識字寫字,是學生系統接受文化教育的開端,是終身學習的基礎。
  • 北宋的蘇軾和米芾,到底誰的書法更牛?終於有人說清了!
    北宋的蘇軾和米芾,同為「北宋四大家」,到底誰的書法更牛?關於這一話題,歷來有所爭議。「麓風軒」認為,米芾走的是專業的書法道路,論書法技法與成就,米芾更高;蘇軾走的是綜合化道路,論書法影響力,蘇軾更大,特別是文人書法、「尚意」書風的確立,使蘇軾成為「文壇宗主」當之無愧。此話怎講呢?
  • 書法練習最忌諱「十法」,你佔了幾條?
    1、不臨碑帖、自己亂畫一個人字寫得好不好,涉及書法的審美原則問題。什麼樣的書法謂之好,這要有標準。中國書法儘管還沒有絕對標準,卻有著相對的審美法則。一幅優秀作品必須具備兩大方面的基本水準:一是對傳統的書法藝術繼承水準;二是融入個人審美的風格水準。所謂的繼承及發展,這是書法作品評定兩個的基本標準,其他細則都是建立在這樣評價的框架之內。不臨帖,就是在排斥傳統,不繼承傳統書法,在第一關就失敗了,還談什麼好與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