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書法布局如此緊密 網友:密不透風,筆墨謹慎

2020-12-11 書畫觀賞

蘇軾書法布局如此緊密。網友疑問:密不透風,筆墨謹慎。蘇軾是非常正宗的傳統文人典範,詩書文章皆為一絕。所謂蘇黃米蔡,四家之首,也就奠定了他在書法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為一名官員,蘇軾的人生有太多的起伏和波折,書法風格受到他複雜曲折人生經歷的影響,也多有變化,幾乎沒有形成統一的書法風格,不同階段的書法氣象並不相同。

要論他趨向統一的書法風格,唯有章法布局有基本定法,格式趨於一致性,既是字間行列距離非常緊密,是章法布局密不透風的觀感。網友看他的書法,從章法布局的緊密程度來看有種感覺:密不透風,筆墨謹慎。

是的,蘇軾書法的章法布局布置方式太緊密,觀感明顯「不痛快」,章法布局是不縱情遠達,越看越有集中趨勢,章法布局收緊的意味比較濃厚。他的這種書法章法布局規律,明顯與王羲之的書法章法布局有不同的觀感。王羲之書法從章法布局上來講追求一種開拓舒展的章法布局格式,字間距離能大則大,充分縱展空間,不求擁擠。比如王羲之寫蘭亭序,前幾行字間距離設置非常寬闊,以至於寬過了頭,再向後寫,不得已才越寫越窄緊的結果。開始章法布局為寬縱,後來章法布局為緊縮,這說明王羲之書法謀篇章法布局,落筆就是心趨章法布局寬闊,極達放鬆的。

反觀蘇軾的書法作品,章法布局設計初入筆時,就是已經規劃好的緊湊,寫小字,留小距,章法布局空間顯得拘束,不縱舒,所以觀賞起來就顯得字跡擁擁,密不透風,有點兒讓人透不過氣來,有謹慎感。網友面對蘇軾書法章法布局的特殊選擇,會有疑問:蘇軾書法為什麼會採用這種章法布局緊密,字跡密實,密不透風的章法布局結構,從而讓人感覺這書法寫得很謹慎感呢?

其實這與書法家的人生經歷和個人性格特點有關係。蘇軾性格內收,不是張揚之輩,然後他的人生經歷波折,形成了小心謹慎的心理特徵,內事不張揚,外事成謹慎,這種性格心理特徵,必然會促使蘇軾書法章法布局為緊密,不以張揚過度而引人注目。書法的謹慎感其實就源於心存危局的壓抑感。這種章法布局緊密的結果,是書法如其人,書法如其境,書法如其心的會意結果。

書法如人生,蘇軾書法的這種緊密章法布局,比較好地體現了封建社會文人小心且不安的心態,伴君如伴虎,他們心如危卵,人生就如駕小船而過大江,誠惶誠恐的人生境遇,也無法允許他們把書法章法的布局向大處著眼,向開放處抒發。一旦書法章法過度張揚,自然會引來質疑的懷疑。所以小心行運筆墨,與夾著尾巴做人的心理意境是相通的。這就是蘇軾書法章法布局為緊密,密不透風,有謹慎並且稍有壓抑感的心理和地位原因吧。不知道愛好書法的朋友們,對蘇軾書法有什麼觀感?敬請留言分享吧。

相關焦點

  • 他用毛筆寫了12封信,獲中國書法最高獎,筆墨秀雅、風度翩翩
    金澤珊在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上,黑龍江書法家金澤珊就以一件冊頁獲得佳作獎。中國書法蘭亭獎,是書法的最高獎,其分量甚至要高過國展,金澤珊能夠在稱為最高獎的蘭亭獎上獲得最高獎,足見其創作實力不一般。宋代書法,自然以宋四家為代表,而四家當中風格最為灑脫者當屬米元章。米芾書法,直接魏晉,有晉人之灑脫,又有宋人之質實。金澤珊學米又不局限於米,從筆墨間不難看出蘇子瞻、趙松雪諸家的痕跡,而他又具備化為一家、不留痕跡的能力,顯示出作者的專業才情。
  • 草書委員會副主任徐利明書法,草書章法緊密 網友:先透透氣再說
    草書委員會副主任徐利明書法,草書章法緊密 網友:先透透氣再說。在書法圈,徐利明屬於比較知名的書法家,書協會員,草書委員會副主任,又有大學教授的主體職位,所以說名氣是不缺少了。一位書法家的造詣,不是看名氣,主要看作品,特別是一提到他是草書委員會副主任的身份,大傢伙總有一種期待:寫草書的人不少,但是能寫好的不多,但看徐利明的草書寫得如何吧。經過對徐利明草書書法的作品實觀,讚美應該是有的,他的草書筆法嚴謹,粗細相間,字跡有入紙氣勢,草書創作雖然難說是聖功賢能,但是達到比較上品的質量還是有的。從基本功力上來看,徐利明的草書書法不錯。
  • 中國畫家常說的「疏可跑馬,密不透風」指的是什麼?
    「疏可跑馬,密不透風」指的是什麼?我國清代著名書法篆刻家鄧石如曾引述並發展前人的名言字畫「疏可跑馬,密不透風」。中國畫家常借用這句話來強調疏密、虛實之對比,並以此反對平均對待和現象羅列。「疏」,是空的地方可以跑開奔馬;「密」,指密集的地方,連風都透不過去。以唐代李恩訓的《江帆樓閣圖》為例加以說明。在畫中,他把山樹人物等實在之物都集中在左邊,樹隙中又夾繪房屋,可謂密不通風,而右邊則有一片滄海,點染一二風帆,使之空闊無際。
  • 書法藝術布白美:書在有筆墨處,妙在無筆墨處
    啟功書法:蘇軾《赤壁懷古》在探討書法藝術美中,雄健流暢,富於節奏變化的線條美固然重要,但書法藝術的布白美也不容忽視,或者可以說是更為重要的。啟功書法:蘇軾《赤壁懷古》結眾畫為一字,叫結體;結眾字而成篇.叫章法,結體和章法,有「分間布白」的妙理。一幅書法作品,字字均各有其位置,墨為字,白也是字;有字之字固然重要,無字之字更重要。布白之妙,變化萬端,譬如星鬥麗天,疏密錯綜.自然成文,靜觀益美。
  • 書法之理源於自然之美——對書法創作的一點思考
    漢字書法家是在對自然和人類社會活動不斷認識實踐的基礎上思維抽象化的結果,進而成為書法藝術。這其中湧現出許多傑出的書法大師,如李斯、鍾繇、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蘇軾、黃庭堅、董其昌、于右任……他們將書法推至一個又一個書法藝術的巔峰。   書法藝術實踐與理論的涵濡廣大,論述冗繁,學習認識掌握書法藝術不是件易事。因此我們需要尋求書法藝術的規律,識其原理,求達事半功倍。
  • 蘇軾書法的境界
    其觀點似有偏頗,但蘇軾書法確實難學。蘇軾天資聰穎,隨手寫去修短合度,他說:「我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他的書法「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得晉之韻、唐之法,並開創宋之意,其玄妙自不可言,故難以企及。學習蘇軾書法我認為有幾個門檻是很重要的。
  • 蘇軾不僅會作詩寫詞,書法在宋代書壇無出其右者
    蘇軾的書法在宋代的書壇首屈一指,後人稱為宋代第一,實力在黃庭堅、米芾、蔡襄之上,位列宋四家之首,他的這幅書法正是蘇軾書法創作的頂峰時期作品,也是一幅人書合一的典範之作。首先,《寒食帖》妙在人書合一。欣賞蘇軾這幅書法的時候,就要結合當時蘇軾的處境,這樣就知道蘇軾書法的妙處了。
  • 黃庭堅對蘇軾書法的繼承:創新精神與學問氣節
    (見袁裒《題書學纂要後》)他批評時人王著和周越,認為二人的問題在於缺乏必要的學養,「若使胸中有書千卷,不隨世碌碌,則書不病韻」(《跋周子發貼》)。他又特別看重人品因素,主張「學書要須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致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
  • 書法藝術之節奏:從生動活潑的筆墨點畫、千變萬化的章法去把握
    書法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是與書法藝術的節奏分不開的。節奏是一切藝術創造的生命活力,一切藝術形式的優美、和諧、多樣、統一,都與恰當、巧妙地處理節奏緊密相關。如果沒有藝術節奏,作品就平淡無奇,枯燥乏味。
  • 蘇軾評價他人書法和自己書法總是以「法」為基本標準
    蘇軾在書論中強調,「不可學無法」,他評價他人書法和自己書法總是以「法」為基本標準的。予亦自覺其如此。世或以謂似徐書者,非也。」,「故僕書盡意作之似蔡君謨,稍得意似楊風子,更放言似言法華。」等。蘇軾說,「曉書莫如我」,他對「法」的理解是全面的他之所謂「法」的涵義包括三方面內容,即重字內功、字外功和重人品,這在他的前人一般尚無這樣完備的書法觀念,他並以此來具體評品作品。
  • 同是雪碧代言人,迪麗熱巴穿得密不透風,而她卻毫無顧忌大秀身材
    同是雪碧代言人,迪麗熱巴穿得密不透風,而她卻毫無顧忌大秀身材現在娛樂圈中的女明星真的是數不勝數,在我們國家和韓國都有我們所熟知的女明星,其實不管是男女明星只要他們出名之後,都會有很多代言的工作找上門,不單是明星,網紅也一樣,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 筆墨傳經典 功勳耀中華——中國當代極具創作力的新文藝書法名家...
    其書法修養遠師王羲之、米芾、黃庭堅、趙孟頫等,不斷塑造人格學識做筆墨主角,以術濟道。又以啟功先生為師,經過口傳手授,學書亦修德操,建立起比較完整的文人筆墨語言系統,擁有可創作文人書法的境界體驗與德操對稱,可以藉助成熟的筆墨運動,表達書法藝術的文化本質。其書法瘦勁其形、婉潤內蘊、清新俊逸、樸秀多姿!看他的書法可識人生的暢志以及文化傳承的姿態。
  • 解讀蘇軾《黃州寒食帖》
    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後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 蘇軾行書欣賞,信手拈來,卻妙趣橫生,百看不厭
    在宋四家「蘇、黃、米、蔡」中,蘇軾的命運算是非常坎坷的,一生仕途不順,屢次遭貶。不過蘇軾也挺有意思,王安石當時主張推行新法,他舉手表示不同意;到後來,司馬光廢除新法,他仍然表示反對。就這種處處對著幹的態度,你說不貶你貶誰,所以蘇軾也是被一貶再貶,最終在晚年被貶到了偏遠的海南,窮苦度日。雖然命運不濟,但蘇軾在書法方面的造詣卻大方異彩,在宋代書壇享有極高的聲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蘇軾的行書,看似信手拈來,卻妙趣橫生,百看不厭。雖然生活窮困潦倒,但蘇軾沒有因此而悲觀厭世,一直保持著心靈上的瀟灑自如和樂觀曠達。
  • 蘇軾書法真跡在故宮展出,書法讓人大飽眼福,漢字寫出藝術美!
    說到中國的書法每一位網友都非常的感興趣,要問大家最喜歡哪一位書法名家,我想此時大家會想到書聖王羲之吧?
  • 蘇軾書法肥而有力,別具一番韻味
    書貴瘦硬,而蘇軾的筆法非常肥厚,成為書法新的裡程碑,今天和大家談談蘇軾學書的歷程、筆法用墨的特點:蘇軾自幼抄書,成就他的一代書法成就北宋中葉,雕版印書雖然已經相當發達,對於蘇軾這樣生活在眉州偏鄙之地的寒士
  • 蘇軾《寒食帖》的書法技巧就藏在這10個字裡!
    《寒食帖》是最具蘇東坡風格特色的作品,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凡學行書的書法愛好者,幾乎都繞不開這個帖。然而對於初學者來說,很難理解其書寫技巧,從而更難理解其藝術特徵,本文將《寒食帖》最具特色的10個字整理如下,並對其技法一一解析如下:「我」字打破了常規寫法,原本是左收右放的字形,反其意而行,寫成左縱右擒、上密下疏的結構,在縱擒間還用盤旋與斜叉的顧盼呼應生趣,
  • 蔡元培先生美育講座系列之一 | 潘公凱、渠敬東:筆墨與品格:文人畫的道德向度
    缺乏一個統攝一切的上帝,這是中國畫強調筆墨的社會學根源。西方通過建教堂,通過壁畫、油畫、塑像,教育信眾。中國的知識分子則以書法,來完成自己的精神理想、精神寄託的需求。後來,書法中基本的理念、原則進入繪畫的系統之中。王維、蘇東坡將中國文化中的詩歌詞賦,文化人的修養和書法中的一套法度融入了繪畫之中,他們的努力,使得筆墨本身逐漸發展成了一種獨立的審美對象。
  • 書法造形很重要,整不明白就亂套!
    清蔣和《書法正宗》雲「過,十分疾過。凡字有一主筆,虛舟老人所謂立柱是也,筆須平正,他畫則錯綜其意。作楷如此,便不呆板」。         一字有一字之主筆,一篇也有一篇之主筆。一枚漢簡的一個「命」字,或者「令」字、「年」字,忽然一筆長豎,頓然生色,使整片簡牘活起來。後來的信札,篇尾一「耳」字或者「頓首」,一長豎筆奔瀉直下,使閱讀者亦為之精神一爽。
  • 夏廷獻:《雜談書法二十年》(選載)(68)超大字:經典草書的神布局
    全書觀點鮮明,內容豐富,涉獵到書法的基本理論、毛筆形成、基本筆法、骨文來歷、漢字特徵、結字技巧、草書格局、章法營造、法帖分析、書法鑑賞、書法命運、先賢經驗、自身體會等。提出了諸如「超長畫」「超大字」「神布局」「使用『黑體』」「接納『飾書』」「書法精神」「書作『三品級』」等新概念和新觀點;記錄了向當代22位書法家請教學習、採訪交流的情況。是作者20年間對中國書法藝術觀察與思考的「文字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