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可跑馬,密不透風」指的是什麼?
我國清代著名書法篆刻家鄧石如曾引述並發展前人的名言字畫「疏可跑馬,密不透風」。中國畫家常借用這句話來強調疏密、虛實之對比,並以此反對平均對待和現象羅列。「疏」,是空的地方可以跑開奔馬;「密」,指密集的地方,連風都透不過去。
以唐代李恩訓的《江帆樓閣圖》為例加以說明。在畫中,他把山樹人物等實在之物都集中在左邊,樹隙中又夾繪房屋,可謂密不通風,而右邊則有一片滄海,點染一二風帆,使之空闊無際。這樣的加大疏密的差距其實是很有必要的,否則就沒有畫意可尋了,它正是為了襯託密集部分、增強空象,使它更能以少勝多,就像音樂中的休止符,使人有更多浮想的餘地,正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要善於借虛以見實,前人曾提出大抵實處之妙,皆因虛處而生是很有道理的。密處在構圖中要更集中、更精密地刻畫,使墨、色、線充分發揮效果,對比下感到白的更白,密處更密、更突出、更加強烈地給觀者留下印象,從而發揮造型藝術的特長。疏與密不可分割,孤立強調任何一個方面都是不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