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星雲書法:他寫的是人生與禪宗,別人看到的是智慧和慈愛

2020-12-22 書畫觀賞

釋星雲書法:他寫的是人生與禪宗,別人看到的是智慧和慈愛。釋星雲就是我們平常所熟知的星雲法師,弟子親之,簡而稱之為星雲,有親近之感。其實釋星雲就是一位有親和力的佛家大師,慈悲寬愛,佛俗兩界皆敬仰其德。在書法造詣方面,釋星雲有獨到功力,他以書法寫人生,一字筆書法為獨特,以書法融禪道,書法的功力在於碑帖能成,獨創有功。

在談及他的書法造詣時,不妨先談一談他的經歷人生。因為他的經歷與書法情境的關係比較緊密。釋星雲生於1927年8月19日,出家之前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老家是江蘇揚州,與佛有緣,十二歲於南京名寺棲霞剃度出家,佛修臨濟禪宗,是臨濟宗的第四十八代嫡派傳人。那麼有人不免問,在棲霞出家的星雲法師,為什麼會在寶島另入新寺,成為佛光山寺的主持呢?原來,後來星雲法師組織僧侶救護隊來到寶島,傳禪道,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新建佛光山寺,因功德無量,所以連任三屆住持。

釋星云為傳佛跡越千裡萬裡,這樣的人生與修煉經歷,是他的書法闊達遼遠,一往無前意境的積澱基礎。為什麼我們一見釋星雲的書法,便會有風雲萬裡,雲趨飄遊,閒雲野鶴一樣的情景感?會有筆畫如飛,墨意如翔的狀態呢?就是因為他已經把人生的這種飄遊狀態,寫進了書法的行筆和施墨裡,書法不固化為一形一態,而是變幻出步伐前行,遼無邊際的多樣與多姿。

書法,是非常講究筆法的。王羲之寫《蘭亭序》可謂是筆法之大成,懷素寫草書,也是成於筆法之多變。釋星雲的書法,筆法也是核心,取王羲之筆法的自由,藏懷素筆法的恣意,師承先賢,質成高古,再加上獨特的佛家身份,筆法自然是向釋趨宗,很有玄妙,看起來拙樸,悟起來深刻,筆法裡的人生感懷,已經與禪宗相融,書法是人生,也是禪宗之意。

釋星雲是一位相當勤奮的人,在世界各地穿梭,除布禪宗,又相當親近文化與藝術,創辦書法院,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等等,特別是書法一事,更是親力主修,他是把書法與佛文化打通關節的重要人物,把俗世書法帶進佛界意境,以禪宗為書法的主要內容之一,觀其書法,可識湧湧的智慧,撫心慰意,非常入境。所以看星雲法師的書法,也是得智慧,讀人生的一種快意。他的書法創作不單單是以書法抒情的柔和寬厚,還有以書法傳智慧的禪宗功德,佛家要義,用書法記錄和表達,成為國學文化的精彩呈現。

人們喜歡體悟星雲所教,所以可以通過他的書法進一步體驗筆墨成禪宗的力量。獨特的文化魅力,是他書法吸引人心的動力。星雲法師雖然不是專業的書法家,但是他有專業用書法傳文化的實踐和主動。他的書法不僅僅是禪宗之深,還有文化之厚,佛家大師,也是文人一品。得見星雲書法,如果略去佛家身份不談,書法裡文雅儒風,已經足夠令人敬仰了。讀春秋,讀書破萬卷,踏行程,足跡越萬裡,星雲所做,是一場文化之旅,他的書法也是為文化而做標籤,所以觀賞星雲書法,湧湧的文化氣象,總是會讓人感覺撲面而來,生生不息。

星雲大師曾經帶著他的書法來同濟大學,成為大學名譽教授,邊寫書法邊講「禪的故事」,書法成禪功,讓人們耳目一新,原來書法也可以這樣寫:無法既是大法,自由放下就是真法。書法既是他的修行,也是他的功德,他認為書法可以修身,也可以救人,寫書法可以提升氣質、提升智能,他用獨有的「一筆字」書法,寫下「同濟天下」這幅著名的書法作品,成為慈愛與智慧的顯證。

相關焦點

  • 得道高僧星雲法師,16幅書法作品展:專家:這字每一筆都是修行
    我個人的心得是,用「品」的方式去看他書法的筆墨之美。為什麼這麼說呢?對於星雲法師的書法不同於任何一個書法家的書法,他的字似乎是沒有古帖的臨帖的基礎,而是根據自己對佛法的理解,自創的一套書法字體。從書法的筆墨之間,筆畫間架之中折射佛法的力量。星雲法師的書法就如同星雲法師佛法中講的那樣:瑣事如竹影,你心如塵,依然故我,巋然不動;瑣事如明月,你心如水,月光再盛,不能動其分毫。
  • 借禪生趣,禪宗意蘊的蘇軾書法藝術風格
    像蘇軾這樣一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集大成者,深悟禪宗在拓展藝術思維空間方向的獨到之處正如他把禪意滲入詩意一樣,也把禪宗的妙語融入到了他的書法藝術創作中,這種思想上的自覺,便以「反造疏淡」「奇趣」的語言方式表達出來了。這就使他把突破前賢書聖的藝術局限成為可能,最後「以釋氏書」奠定了他「禪宗藝蘊」的書法藝術的風格,並成為宋代尚意書風,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舉大旗者。
  • 星雲大師25句經典語錄,句句需領悟!
    釋星雲(1927年8月19日—),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其信徒常稱之為星雲大師。江蘇揚州(江都)人,12歲於南京棲霞寺禮志開上人出家,為臨濟宗第48代傳人。1.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完美無缺的選擇。——星雲大師2.你不可能同時擁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時擁有碩果和繁花。
  • 星雲大師開示勝敗兩俱舍,和靜住安樂
    勝利生憎怨,敗者住苦惱;勝敗兩俱舍,和靜住安樂。──《法句經》人常有一種凡事都要爭勝負的性格,與人一較長短的好鬥個性。自以為我比你大、比你好、比你高、比你富有、比你能幹,總想要處處勝過別人。人家不歡喜你處處比他好、比他強,反而讓自己因此惹來嫉妒、怨恨,引來不必要的紛爭是非。「敗者住苦惱」,一旦爭不贏別人,失敗了呢?就會心不甘、情不願,像洩了氣的皮球,心心念念都是我不如人,我差人一截,我能力不及人,怨嘆自己說話沒有他人流暢,財富沒有他人多,終日陷在不甘願與苦惱裡,跳脫不出來。
  • 學習禪宗智慧,開釋佛法精義
    2014年6月19日,來自臺灣正覺教育基金會的張公僕先生和餘正偉先生代表由蕭平實導師帶領下的正覺同修會和正覺教育基金會,接受了中國網之《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欄目的採訪,向全世界人民分享了學禪的智慧和佛法的精義,希望能藉此因緣將世尊正法的種子撒向世界每一個角落和每一位眾生的心田。
  • 書法智慧人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羅崇敏作品賞析
    中華民族的先賢們在生產生活中,運用極其洗鍊的線條創造漢字,並賦予了一個個象形文字以神靈力、自然力、生命力、心志力的形象,使之充滿了生命情意和審美意味,使漢字不僅成為記錄日常生產生活的工具,還能用富有生命意義的詞語來領會漢字和書法,更能用書法藝術來表達人類的生命和人生的智慧。
  • 書法和禪之間的關係,包含了三個發展的階段,很精彩!
    南朝梁武帝是中國帝王中最熱情的佛教信徒,他在位四十餘年曾設無遮大會十四次。捨身為奴四次。他既保持江東佛教傳統特重理論,又同樣重視禪定實踐。雖然他因自己固定的心態結構和氣質構成的文人人格而終身崇佛,並因此亡國殺身,但他對禪宗的發達卻立下了不小的功績。
  • 星雲大師16句經典語錄,句句人生哲理!
    每天談一些益智的事,激勵自己增長智慧。每天審視聖者的慈像,激勵自己增加內心的善美。——星雲大師6.『學習吃虧』能養德,『人我互調』能慈悲;『當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樂。——星雲大師7.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
  • MBA教授洞見 | 從儒道釋的思想中汲取智慧
    儒道釋思想博大精深,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闡釋了人生該如何「拿得起」「放得下」的智慧。吳維庫教授的授課,像是給了我們一把開啟心靈智慧的鑰匙,我在欣喜之餘,將筆記簡要整理並摻以感悟,希望與大家分享,一起從傳統思想的智庫中汲取營養。曹操在《短歌行》中,吟唱「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事實上,飲酒,除了短暫的忘卻和內心抑鬱的添加外,消解不了憂愁。雖然曹操是東漢末年大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姑且不論飲酒解憂之法是否應驗,但他不能教化天下。
  • 星雲大師智慧:過了50歲,懂得「以舍為得」,則無處不春風
    這個年紀裡,你要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你有年邁的父母和剛剛步入社會不久的孩子,此時的你,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一身輕鬆的少年了,你肩膀上的擔子很重。所以說,這個時候,心應該放寬一些,凡事不應該再去斤斤計較,要懂得「捨得」2字的智慧。
  • 為什麼說禪宗是典型的中國的智慧?禪宗豐富了中國人心靈的維度
    在道家和儒家之後,中國歷史又產生了以慧能的《壇經》 為代表的禪宗智慧。但漢地為何在原始儒家和道家之後接受了佛教?這是因為中國人對於一種不同於儒道思想的新的智慧充滿了興趣。智慧是關於人及其生活世界的認識。 關於生活世界,雖然人們有多種描述和分類,但一般可以分成自然、社會和心靈三個方面。
  • 星雲大師智慧:家裡擺掛一「吉祥」,大吉大利,如意安康
    名滿華夏的星雲大師就對「吉祥」這兩個字十分喜愛,他身為佛門高僧,一生致力於將智慧灑滿人間,自然希望世人都能夠吉祥如意。他說過:「人總希望日子過得吉祥平安,所以就借用很多事物、語言,包括動物、數字等,來美化世間。」
  • 【佛光快訊】星雲大師:既是好苗子 必定開花結果
    大師23歲到臺灣,舉目無親,沒有寺院願意讓他掛單,遭質疑是大陸來的共產黨;後來在宜蘭弘法,宜蘭許多青年跟著他學習文藝和歌唱……,星雲大師細數往事種種,艱難險阻不斷,但一路走來,仍是遇到許多好因好緣,「感謝大家的幫助。
  • 智在讀書|從「人生如夢」看禪宗文化對蘇軾的影響
    內容摘要:北宋以來,禪悅之風盛行,士大夫的為人為文普遍受到禪宗的影響。蘇軾就是一個典型。本文著重分析了在人生實踐中,蘇軾對禪宗所持的「拿來主義」的實用哲學觀,著重指出:蘇軾與禪宗並非在宗教層面上締結姻緣,而是在身處人生困境中借禪宗消除人生的外部壓力。
  • 蘇軾的書法和他的人生一樣:與眾不同,令人讚嘆
    蘇軾的書法和他的人生一樣:與眾不同,令人讚嘆書法一直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瑰寶,能夠寫出一幅完美的作品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依然有許多人趨之若鶩。學好書法的關鍵就是掌握一定的秩序和規則,可是偏偏有這樣一個人要反其道而行,並不遵守那些條條框框,這一點像極了他的人生,因為總是特立獨行,顯得不符合眾人,所以命運起伏,這個人就是蘇軾。不僅是一位大文學家,還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有人評價他的書法可以代表當時宋朝的書法的高峰。接下來,小編就要和大家一起分析蘇軾的書法,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精神文化,書法精神的體現傳統哲學思想
    本文乃作者塞班如來zzz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儒學道學和東漢時期由印度傳來的佛學(中唐時期發展出禪宗,形成禪學),在我們民族的世界觀、人生觀、文化藝術意識和美學思想上,既直接影響,也相互融合、滲透、補充,它結合著民族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 師父把一樵夫帶上山,後來寫下一詩,影響禪宗近千年
    傳說,釋伽牟尼佛用手指拈起了一朵花,看向弟子們,弟子們紛紛不解這是何意,唯有摩訶迦葉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微笑,釋伽牟尼佛隨即露出了微笑,並將心法傳給了摩訶迦葉。摩訶迦葉大徹大悟,建立了佛教的分支—禪宗,而「佛祖拈花,迦葉微笑」這一典故也和禪宗的精妙密法一樣,流傳至今。禪宗之學飽含世間奧義,代代相承,沒有辜負佛祖的囑託。
  • 八大山人的禪宗美學
    他一生在身份上有幾次變更,由儒入釋,由釋轉道,最後又恢復了儒士的身份,道家的美學對其繪畫創作及藝術思想也有著深刻的影響。所以八大 山人的藝術思想是釋儒釋道的綜合審美,然而終其一生,八大山人以佛教思想為核心並未改變。
  • 星雲大師:這個字是深藏不露的大智慧,低估它的人實在可惜
    在我身邊有一位朋友,平時相處總感覺他笨笨的,老闆安排什麼事他就做什麼事,哪怕有的事情是他分外的事,他都毫無怨言。在他的同事眼裡,他就是個老實到有點笨笨傻傻的人,但是從他身上感覺不到半點煩惱,只有開心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