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假裝遇到危險,向懵懂女兒呼救,事實證明孩子的愛同樣無私

2020-10-10 淅爸育兒記

父母對孩子的愛被公認為世界上最無私的愛,如果你也這樣認為,那麼不妨思考一個問題:

「你覺得,你愛孩子多一些,還是孩子愛你多一些?」

或者說,

「父母對孩子的愛,和孩子對父母的愛,哪個更無私些?」

這好似非A即B的單選題,總會讓為人父母的我們陷入沉思,但請別急著給出答案,因為這本就是一個錯誤導向

哪一方的愛更無私?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父母為孩子無私奉獻的場面,甚至一些標語:「再苦不能苦孩子」,和一些實例:媽媽為了照料孩子甘願放棄自己的前程、犧牲時間、壓縮空間...

種種的一切都在佐證「父母的愛是偉大且無私,任何情感都無可比擬的」,然而打破這樣的「絕對論」僅僅需要一個個例

有一位爸爸帶著女兒去了遊樂場,精心策劃了一場測試:

在一條長長的滑道上,爸爸手抓住起點的欄杆,假裝遇到危險,想看看女兒的反應。

這一刻爸爸就像戲精上身一般,臉上掛滿了焦急、恐慌的表情,手還隨之擺動,想要抓住護欄。

並且對著年幼的女兒不斷發出:「我要堅持不住了!」的呼救聲。

懵懂的女兒顯然被嚇得不輕,用力拉著爸爸的手,伴隨著不斷地尖叫。

爸爸的戲演得太逼真,讓女兒已經忘記了這是她熟悉的遊樂場,是她玩過無數次的滑道。

伴隨著一聲「救我啊!」,爸爸終於「堅持不住」了,雙手一松,就急速地滑了下去,消失在滑道的盡頭。

女兒沒有絲毫猶豫,一聲發自內心的呼叫後,邊越過護欄,邊向底下叫到:「爸爸,我來救你!」

那個姿態,像極了腳踏七色彩雲救彩雲仙子的孫悟空模樣。

這樣的玩笑,無疑是很惡劣的,會讓孩子受怕,也讓孩子嘗試去承擔這個年齡無能為力的事情,

但也證明了,孩子對父母的愛,絲毫不弱於父母對孩子的愛,他們同樣無私。

只是,這種無私,是會變的,無論從父母的角度,還是從孩子的角度都是如此

變味的「愛」

假定父母的愛真的如此無私,那麼為什麼我們總能聽到類似的聲音?

  • 為什麼我對孩子付出一切,他卻一點都不珍惜?
  • 我是為他好,但他為什麼不領情?
  • 他怎麼越來越不聽話了?不像一開始那個乖孩子,他變壞了...

假定孩子的愛真的如此無私,那麼為什麼我們總能聽到類似的聲音?

  • 媽媽討厭,是個壞媽媽!
  • 父母總是想操控我
  • 還是XX的爸爸媽媽好,真羨慕啊!

於是我們體會到,親子間的愛,那份無私是會變成自私的,而其中的實質,在於「悄聲無息地成長」。

父母應該成長,成為了父母並不代表就一定比孩子成熟,就可以停下腳步--成為父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是需要刻意成長的事情;

孩子必然成長,他不會一直是那個牙牙學語的孩子,生理心理都在日新月異地向前大步邁進而又悄聲無息;

這份成長,會帶來一些矛盾,違反過往親子雙方間的認知的矛盾

成長所帶來的矛盾,被誤認為是「愛的條件」

假如你問一個新生兒的媽媽,這個世界上最可愛的孩子是誰,那麼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她自己的孩子;

假如你問一個年幼的孩子,這個世界上最帥的男人、最美的女人是誰,那麼得到的答案一定是他的父母;

用心理學來進行解釋,是因為在這個最初始的階段,父母和孩子處於黏連的狀態,用術語來表達就是「共生、自戀」(此處是中性詞,並非貶義)。

但隨著時間推移,孩子長大了,父母的眼界裡開始出現其他孩子,可能是二胎,可能是孩子的同學,總會因為外觀或者是行為表現,對自己的孩子評頭論足,出現「別人家的孩子好」這種想法;

孩子呢?隨著成長,他們的世界也廓然開朗,不再是眼裡只有父母的那個奶娃娃,他們會追星,會見識到別人的父母,漸漸地同樣對自己的父母評頭論足;

用心理學來進行解釋,這種情況叫分離,身心的分離。雙方都不得不走出那份過往的自戀、共生狀態,轉而看向周圍,看向現實世界。

而此時,誤解就來了

「我成績不好,所以爸爸媽媽就不那麼愛我了...」,孩子認為自己被愛是有條件的;

「我不能滿足她的無理要求,所以孩子就開始『造』了」,父母認為自己被愛是有條件的;

這個過程,像極了那些由熱戀到分手的情侶:

一開始熱戀中的兩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漸漸地,情感好像變了味,他不願意再縱容她的任性,她不願意再忍受他的壞習慣,於是乎就產生了這樣的情況:「他/她變了,不再是那個為了掏心掏肺付出一切的人了。」

實際上,雙方都只是回歸真實模樣,走出了熱戀期的盲目,情感成長到必須面對現實生活的地步

只是有的情侶可以很好地協調這些變化共同成長,而有的情侶,卻始終沉浸在過去的「理想戀人」模型中。親子間同樣如此。

為什麼用情侶作比喻?

因為人一生中有兩種不相上下的親密關係:親子關係、戀人關係。戀人關係被喻為「第二次出生」

那麼,就沒有辦法可以保持這份「無私」嗎?

答案是有的,而且並不難。

讓親子情感保持無私的方法

讓親子間的情感得以保持的方法,或者說得以「保鮮」的方法,確實非常簡單:

  • 父母放下理想孩子,孩子放下理想父母

父母心中有著自己的理想孩子,乖巧、聽話、聰明...所有一切美好的特質集於一身;孩子心中同樣有理想父母,無論需求是否合理,但總能滿足自己的一切,並且父母的形象是強大、偉岸、無所不能的。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幹的,把理想父母/孩子放下,把之交叉,並變成一個各自應該奮進的最終目標,才是正解。

即父母應把成為「無所不能」的理想型父母當做一個目標奮進,孩子同樣應該把「乖巧懂事」當做一個目標奮進。

親子間的愛不應該存在比較級,但在這個「放下」中,父母應該先做到,因為,我們比孩子多了一份理智、一份閱歷。

  • 父母接受現實孩子,孩子接受現實父母

放下了以理想父母/孩子為標準,並不代表著接受,還有可能是自暴自棄的認命。而我們所需要的,毫無疑問是前者。

接受,代表著面對、包容,面對對方的不是、不合理、不符合條件,並且包容這一切。

「我的女兒很笨,但絲毫不影響我愛她呀!」

「我的媽媽不夠溫柔,同樣絲毫不影響我愛她呀!」

而不是:

「我的女兒很笨,能塞回肚子裡就好了。」

「我的爸爸很兇,能換一個就好了。」

  • 擁抱、成長

孩子必然會成長,父母需要追趕孩子的成長腳步。孩子是為人父母的我們變得成熟的一份提醒,而不是意味著有了孩子我們就足夠成熟。

擁抱孩子的成長,擁抱自己需要成長的事實,唯有如此,孩子才會懂得擁抱父母。

淅爸寄語:

一開始我們都深愛彼此,但慢慢的被各種「條件」所蒙蔽,從而漸行漸遠。

所謂無私的孩子,其最開始是始於無知、始於依戀、始於狹隘的世界。

而最後仍然保持著對父母無私的愛的孩子,始於能坦然接受孩子不足的無私父母,而不是付出的無私父母;

相關焦點

  • 爸爸假裝暈倒,女兒看到之後的反應,讓寶爸直呼:假的小棉襖
    導讀:爸爸假裝暈倒,女兒看到之後的反應,讓寶爸直呼:假的小棉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假裝暈倒,女兒看到之後的反應,讓寶爸直呼:假的小棉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爸爸假裝用女兒的零花錢買薯條,女兒崩潰大哭,網友:糟老頭真壞
    導語:大家好,當孩子長到一定的年齡就會產生物權意識,對於屬於他們的物品他們會格外在意。其中一部分孩子就有存錢的習慣,平時爸爸媽媽給的零花錢,他們會積攢起來,輕易不會交給別人。有位爸爸就想試探一下女兒,看看自己能不能在女兒那裡要出零花錢,女兒的表現亮了。
  • 爸爸假裝用女兒的零花錢買薯條,女兒崩潰哭訴:這可是我的全部身家
    導語:大家好,當孩子長到一定的年齡就會產生物權意識,對於屬於他們的物品他們會格外在意。其中一部分孩子就有存錢的習慣,平時爸爸媽媽給的零花錢,他們會積攢起來,輕易不會交給別人。有位爸爸就想試探一下女兒,看看自己能不能在女兒那裡要出零花錢,女兒的表現亮了。
  • 女兒抬腳讓爸爸聞,爸爸假裝暈倒,寶寶之後的行為笑噴許多網友
    這天,這位女寶寶的爸爸在家中陪女兒玩耍。父女倆玩得正開心,小女兒不知道想到了什麼,突然抬起自己的小腳丫子,向爸爸的鼻子湊過去。對孩子說「我愛你」中國式父母大多十分內斂,很少會將感情直接表露出來,自然也就很難向孩子表達愛意。
  • 女孩成長路上,這些「危險」離你不遠,做父母的要這樣教孩子
    與家人一起做父母的父母應該教給女孩什麼樣的自衛技巧,以使她在遇到危險時能夠保持鎮定並更好地保護自己?接下來和我們一起看看!前段時間,老李在電視上聽到,討厭的男人最近經常出現在某個社區,經常威脅年輕女孩,老李非常擔心,不知道該怎麼辦。畢竟,他的女兒剛上初中,那時還很年幼。如果遇到一個壞人怎麼辦?
  • 重慶8名小學生集體溺亡:危險面前,請教孩子「自私」一點
    看到好朋友有危險,出於本能,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只想趕緊將好朋友救起來,卻在無意間,讓自己陷入同樣的危險。面對這樣善良無私、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的孩子,除了巨大的悲傷和遺憾,我們也需要讓孩子明白:危險面前,孩子你真的可以「自私」一點。
  • 女兒把腳丫子給爸爸聞,爸爸假裝被臭暈,寶寶的舉動讓人笑出眼淚
    01女兒把腳丫子給爸爸聞,爸爸假裝被臭暈小劉有一個兩歲的小女兒,長得特別可愛,每次看到女兒都能把他「老父親」般的如山父愛引出來。下班回家後的第一件事情,小劉就是去房間裡看望自己的女兒,如果女兒醒著的話,就會化身為一個「巨嬰」,和孩子一起玩遊戲,逗女兒開心。每次看到女兒可愛的笑臉,小劉就覺得自己在外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女兒看到爸爸回來以後,也跑過去跟他一起玩。
  • 女兒假裝讓爸爸批改作業,實則暗藏玄機,爸爸掀開作業本後慌了
    導語:想要孩子健康快樂成長,那麼家長就得給孩子營造一個「安樂窩」,這就需要爸爸媽媽通力合作了。不過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在處理夫妻關係的時候採取的方式不太合適,比方說有的媽媽對爸爸的監管比較嚴格,甚至會限制爸爸的零花錢。有的爸爸迫不得已之下就會藏私房錢,這不,就有一位爸爸的私房錢被女兒發現了,而之後發生的事情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 爸爸帶娃,活著就好:沒有危險時,爸爸是最大的「危險」
    文|親子心理師徐婧英性別角色的原因,爸爸常常粗心大意、孩子氣,帶娃也不按常理出牌,各種畫風清奇、有趣搞笑,各種不靠譜、不走心,各種照顧不到位,讓孩子沒少「遭罪」,對孩子來說,簡直就是「災難」。借用「大唐不倒翁」這種方式,表達他對孩子深沉的愛。
  • 賈靜雯因為女兒梧桐妹,對前夫孫志浩提不起恨,只有無私的愛
    賈靜雯因為女兒梧桐妹,對前夫孫志浩提不起恨,只有無私的愛!3月6日賈靜雯深夜裡更新發文,顯然是為了給老公修杰楷慶生有感而發的。在發文之中,一方面是賈靜雯謝謝修杰楷的陪伴,另一方面就是她在此對自己的婚姻有感而發,講了關於自己的內心故事。
  • 你有多無知,孩子就有多危險
    有研究證明,遭遇過性侵的孩子很可能會發生身體及心理上的創傷、抑鬱症、性觀念的錯位甚至自殘、自殺。這時,她女兒勇敢地走向前排,大聲向司機求助。她的呼救得到了司機的回應,一直守在司機旁邊。那位男子見犯罪未遂,罵罵咧咧,口中還念念有詞。到站後,正好朋友前去過去接她,女兒把這事講給她聽。
  • 女兒把媽媽誇成仙,說爸爸沒有愛,爸爸:「必須強行寫出愛來!」
    我們常說,女兒是爸爸的貼心小棉襖,是爸爸的小&34;,經常看見爸爸和女兒膩歪在一起,媽媽在一旁一臉醋意。可當畫風一變,平時一臉&34;的爸爸成了&34;,&34;味也是足足的。一位爸爸看見女兒寫的作文全都是&34;媽媽的,心理一下子有了落差:&34;不服氣的爸爸激動地向女兒
  • 爸爸寫給青春期的女兒:理解和愛是最好的成長方式
    爸爸也一直認為愛讀書的孩子長大後不會糟糕到哪裡去的。或許你已不清楚的記得了,你從幼兒時期,就有愛讀書的好習慣,爸爸和媽媽陪你讀了好多書,上幼兒園之前你就自己能夠獨立閱讀了。那個時候,為了限制你夜晚讀書讓你早點休息,甚至要拉閘斷電。而你一直專注於讀書,電視一點都不會看。
  • 爸爸假裝生氣要打女兒,寶寶機智躲過,網友:果然撒嬌女人最好命
    如果是一個喜歡搞怪,又很有趣的爸爸碰上了可愛乖巧的小女兒,就會鬧出不少有趣的故事,但有時候爸爸會因為孩子的可愛反應,而故意逗弄孩子。一位陪著女兒玩耍的爸爸突然假裝生氣,實在裝不成故意生氣的樣子了,立馬把女兒攬在懷裡,忍不住笑出了聲,可女兒卻不知道為什么爸爸這麼高興,一直盯著爸爸,好像想弄明白為什麼突然生氣又突然開心。
  • 爸爸和兒子假裝暈倒,想測試女兒反應,沒想到結果爸爸真被氣暈了
    有很多的母親都在抱怨自己的丈夫從來沒有盡到作為一個父親的責任,這是因為那些父親從來就沒有參與到帶孩子的過程中。最近網絡上不是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沒有危險的時候父親就是最危險的,有危險的時候父親又是最安全的。」
  • 爸爸為女兒手繪書皮:爸爸參與成長,孩子的人生更幸福
    這些有趣有愛的書皮,讓李先生的女兒,成為了同學們羨慕的對象。不少網友也因此對李先生讚不絕口:「這樣的爸爸也太棒了吧!」有人甚至調侃道,李先生以一己之力,拉高了當爸爸的平均要求。每個孩子都深深愛著他的爸爸,也希望爸爸同樣愛他。把心思花在孩子身上,多陪陪他,無疑是父愛的最好證明。
  • 「轉帳爸爸」火了,心疼女兒主動轉帳,網友:想要同款爸爸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父母對孩子的愛一直都是討論的焦點,這種愛即是無私的又是充滿了無限的期待,說道父母的愛很多人會想到爸爸對女兒的無盡愛,這種關係無法取代而且是非常讓人羨慕的一對組合,即使媽媽對兒子的那種愛也是無法比擬的。
  • 爸爸的愛讓女兒更安心
    我就帶她出去到小區裡散散步,在我們前面走著一個和我家女兒差不多大的女孩。她是和爸爸媽媽一起散步的。這個孩子興衝衝的跑在前面,一會摸一下腳下的小石子,一會兒觀察一下路邊的小樹。忽然孩子似乎有了新的發現,趕緊叫到「爸爸媽媽,你們快過來看看呀!」她的爸爸媽媽趕快走了過去,三個人蹲在那裡研究著什麼……過了一會兒,爸爸一把把女兒抱了起來,舉得高高的。
  • 女孩遇到壞人怎麼辦?一名警察爸爸給出的貼心建議很靠譜
    放學後,同事的孩子沒有按點兒回家。據同學說,她出校門後,有人向她問路,然後坐上一輛白色的麵包車開走了。這情節像極了人販子拐賣孩子,直聽得心驚肉跳。後來,又是調取監控又是詢問派出所,結果虛驚一場,原來是速遞公司的司機找不到路了,讓女孩帶路,只是比平常回家晚一些時間。
  • 50年跟蹤11000個孩子:爸爸決定女兒長相,影響女兒擇偶
    向孩子表明這其中有潛在的危險,並且能讓他們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則的。爸爸鄧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是抽出儘量多的時間陪孩子,讓孩子在童年時期不至於缺少來自父親的陪伴與愛。讓孩子從小心中有愛,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富養,和從容面對生活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