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則新聞擊碎了所有人的心!
重慶市潼南區,8名小學生相約去河灘玩耍。
期間,一個孩子不小心落水,其餘孩子趕去營救。
結果,所有孩子全部溺亡!
8個孩子,全都是當地米心鎮小學的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才11歲,其中還有一對姐弟。
早晨還活蹦亂跳,開開心心出門的孩子,到了晚上,卻再也沒能平安回家。
7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就這樣破碎了……
而就在今天,溫州又有三名少年溺亡!
據救援隊員說,三個男孩都是十七八歲的年紀,起初是兩人在水塘裡遊泳,突然身體不適,向岸上的夥伴求救,第三個孩子下水後,也再沒有上岸……
為人父母,每次看到這種新聞,都如同萬箭穿心。
有人痛心疾首地說,同伴落水了,這種時候應該喊大人呀,孩子們怎麼會一起下水救人呢?
沒有別的,只能是因為善良。
看到好朋友有危險,出於本能,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只想趕緊將好朋友救起來,卻在無意間,讓自己陷入同樣的危險。
面對這樣善良無私、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的孩子,除了巨大的悲傷和遺憾,我們也需要讓孩子明白:
危險面前,孩子你真的可以「自私」一點。
1、
「比仗義更重要的,是學會自保」
下水救人反遭溺亡的事故,並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還記得10年前,轟動全國的「大學生手拉手營救落水兒童」的新聞嗎?
當時,長江大學的15名大學生,為營救兩個落水的孩子,手拉手組成人鏈。
然而,由於體力不支,人鏈斷裂。
雖然孩子得救了,但陳及時、何東旭、方招3名大學生,最終卻沉沒在湍急的江水中。
年輕力壯、擁有成年人體格的大學生尚且如此,何況是年幼的小學生呢?
救援專家說過,如果同伴落水,孩子絕對不能直接跳下水施救。
因為溺水的人在驚慌恐懼時,往往力大無窮,求生的本能會讓他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般,拼命纏住前來施救的人。
施救者會不會遊泳,水性好不好,在此刻都沒有區別。
一旦被纏住,嗆了幾口水,氣喘不上來,體力就會迅速下降,混亂中更難脫身。
也絕對不能手拉手,用人鏈的方式施救溺水者。
這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種救援方式,一旦人鏈斷裂,就會有更多人落水,導致嚴重的群體性溺亡。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大聲呼救,先引來大人,同時撥打110報警。
接著,尋找身邊的漂浮物拋給溺水的孩子,比如救生圈,木板,或者是裝滿了水的礦泉水瓶。
然後,將竹竿、樹枝遞給他,或者把衣服打成繩結拋給他,記得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以免被拉入水中。
見義勇為背後的精神雖然值得讚揚,但前提是,先保證自己的安全。
尤其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遠沒有自己認為的那麼強大。
如果需要以犧牲自己的安全作為代價,這種勇敢,是萬萬不該被鼓勵的。
身為家長,我們一定要反覆向孩子強調:危險面前,沒有什麼比自保更重要。
這並不是「不仗義」、「不夠朋友」的「膽小鬼」。
因為,只有自己是安全的,才有能力向大人呼救,才能為身陷危險的同伴,爭取更多的救援時間。
這才是最聰明、最勇敢、最仗義的做法。
2、
「別讓孩子的善良,成為壞人的刀」
我們這幾代人,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是要熱心待人,要助人為樂。
這本沒有錯。
但在一些心懷不軌的人眼中,孩子的善良,恰好給了他們為非作歹的機會。
韓國電影《素媛》中,雨天的清晨,小女孩素媛在上學路上,遇見了一個醉醺醺的大叔。
大叔讓素媛與他共傘,善良的素媛同意了,此後卻遭受了慘絕人寰的侵害……
這不是電影編造出來的橋段,而是現實世界裡,真真切切發生過的悲劇。
近幾年,孩子熱心幫助陌生人,結果反被傷害的新聞,每一次出現都深深刺痛了我們的心。
之前在江蘇興化,一個12歲的小女孩騎車上學,遇到陌生男人問路。
小姑娘很熱心,下車給對方帶路,結果沒走多遠,就被男人拖進路邊的草叢強暴。
被警察抓獲後,嫌疑人承認,他並非真的想問路,只不過是找了個藉口,將小女孩引去荒僻的地方,方便他實施犯罪而已。
同樣的,浙江義烏一個9歲的小女孩,有次在媽媽上班的酒店玩,一個叔叔謊稱自己找不到廁所,讓小女孩幫忙引路。
小女孩信以為真,將他領去廁所,結果卻被叔叔直接拉進廁所,強行猥褻了足足八分鐘。還被叔叔威脅,不準告訴爸爸媽媽。
孩子爸爸說,女兒原本特別活潑開朗,現在卻日益沉默,晚上睡著睡著就會突然大哭起來,一家人都心如刀割,快要崩潰了。
還有的孩子因為給陌生人帶路,被拐賣到他鄉,生生和父母分離十幾年。
孩子的善良本是溫暖世界的光,但總有不懷好意的人,將它變成傷害孩子的刀。
身為家長,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一般情況下,成年人在遇到困難時,是不會求助於明顯比自己弱小的孩子的。
人心難測,幼小的孩子很難判斷眼前這個笑容和善的人,到底有沒有惡意。
因此,遇到大人求助,孩子可以置之不理,這種做法不會被任何人責怪。
尤其要告訴孩子,不要輕易製造和陌生人獨處的機會。
大庭廣眾之下,壞人很難下手。
但離開了人群,孩子就成了毫無抵抗能力的小羊羔。
樂於助人是好事,但如果不確定這個「人」是不是好人,不理睬、不搭腔,保持「冷漠」,才是孩子保護自己最直接的方法。
3、
「孩子不得不學會的本領:自救力」
其實這些年,關於夏季防溺水的安全問題,家長、學校、社會都強調得不少。
不要私自去河灘、水庫邊玩,不要遊野泳,相信大部分孩子都被這樣叮囑過。
但是,這樣的悲劇仍在發生,說明我們除了反覆強調,嚴加看管以外,也應該重視培養孩子的自救能力。
之前,湖南衡山縣一個四年級的小女孩,就展現了教科書般的「自救」力。
當時,一群孩子在荷塘邊玩,為了給弟弟撿書包,小女孩不慎落水。
危急關頭,她急中生智,將書包墊在頭下,形成了一個簡易救生圈。
她沒有拼命掙扎,而是舒展身體,輕輕漂浮在水面上,同時大聲呼救,讓朋友們注意到她身處險境。
其餘孩子也沒有貿然下水救人。
他們飛快地找來了大人,在一群人的幫助下,小女孩最終平安上岸,毫髮無傷。
這種遇事不慌張,用科學方法自救的能力,值得所有人學習。
每次看到孩子受傷的新聞,做家長的,難免憂心忡忡。
這個世界,危險簡直無處不在。
父母不可能時時刻刻守在孩子身邊,再全面的自救方法,也很難提前模擬所有情況。
那該怎麼辦?
安全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從源頭上,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
不要害怕讓孩子直面危險背後的死亡。
用真實的慘痛案例去敲響孩子心中的警鐘,讓孩子明白死亡是一件多麼沉重且悲傷的事,假如他出了意外,他至親至愛的人又將遭受多大的折磨和痛苦。
只有敬畏生命,懂得健康、平安有多麼珍貴的孩子,才會自覺遠離危險,時時刻刻將自己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人命大過天」的道理雖然樸素,卻值得被孩子一生銘記。
平安活著,永遠是最重要的事。沒有之一。
願悲劇不再發生,孩子平安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