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還有後面兩句,你知道嗎?】

2021-02-07 微塵世界溫暖你我

 

【心上蓮花柳師答疑】


問:我想問,佛教人們的心都是向善的嗎?真正信佛的人都是善的嗎?各位師兄也是如此的嗎?
柳:佛教是佛法的教育,但凡教育,都有個不斷進步、潛移默化的過程。不可能哪天信了佛,就一夜之間變成聖人了。所以信佛的人中,有一些做得不是那麼好的,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大家都是凡人,都在學習過程中。

問: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有的緣份深,有的緣份淺?
柳:你與你的父母孩子,在輪迴再次相逢,是不是比我們只是在網上聊一會兒的緣分深一點?

問: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虛雲老和尚違背父母意願出家是不是算不孝?
柳:孝有小孝、有中孝、有大孝。
      小孝是贍養父母,尊敬父母;中孝是建功立功,為父母臉上爭光;大孝是度父母出六道,永離輪迴。
      在兩種選擇之中,一種是這輩子把父母侍候好了,未來的輪迴卻沒能力管了,只能讓父母在六道中漂流,說不定哪天就漂到三惡道去了,甚至漂到地獄去了。 一種是將父母引領到學佛的道路上,父母辭世後,將父母超度到善道,用自己的能力,為父母鋪設好學佛之路。你覺得哪種才是真正的孝呢?
      東林寺的大安法師,放棄大學教授不做,辭家修道。最後終於引導了母親信佛。母親重病之中,接到東林寺,由東林寺的許多高僧大德集體為母親助念。最後順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說大安法師是孝還是不孝呢?
      虛雲老和尚為了報答父母之恩,為了超度父母,從光緒八年七月初一,由普陀法華庵開始,三步一拜,以直拜至五臺為止。途中歷經萬千艱辛。有一次病倒在大雪之中,差點凍死。這種行為,是不是大孝呢?
      世上的事,你有哪裡有樣樣都兼顧的?前兩天看到許世友將軍去世後的歸宿問題。他當時給上面寫信,說「生時盡忠,死後盡孝」。所以要求將他安葬在母親的墳邊。自古忠孝哪能兩全的?在外建功立業,這是中孝。若是一定要揪住小孝不放,則大家都不能當兵了,不能出外工作了,也不能為國盡忠了。
      什麼事都是需要一個取捨的。出家的事,是大濟蒼生,是不是需要舍小節從大義?這世上總得有人做出犧牲的。佛門四眾弟子,在家與出家,都需要人去擔當的。個個都在家學佛了,三寶如何延續,佛法如傳承?天下眾生,有幾個不做父母的。個個都不出家了,佛法斷絕了,將這些做父母的,不負責任地扔在業流與輪迴之,這是「孝」之道嗎?
      舍小從大,是生活是每每需要面對的選擇。任何事都不能那麼死板的看的。打個很小的比喻,比如不妄語這一條,也就是不說假話。如果有人要殺人,問你這個人藏在哪裡,你能死守住一條不妄語,趕緊帶他找到這人嗎?再如不惡口,也就不說傷人的話。小孩子驕慣得不得了,什麼道理都聽不進去,但吼一聲他就老實了,這裡你該不該吼一聲呢?

問:會不會平常多給多施的人,命中本有的破財都化小了?君子樂得做君子?
柳:福報的成熟是需要一個過程中,就象莊稼要等成熟才能收割。所以施捨也要量力而行,下一頓飯都沒著落了,全拿出去了,一家老小吃什麼呢?施捨最好是在一個良性循環之中的,平時不斷地灑種子、成熟後自己吃一部分,再灑一部分種子。

問:柳師兄,以前父母家裡有賣豬肉的話,現在兄弟姐妹其中有一個人又重操這樣的行業!對家族兄弟有沒有影響嗎? 
柳:一家子有個共業的,小家庭會有相互影響的。但主要還是自己的業報決定自己的禍福。從事殺業的人,容易感召來業障重的眷屬。

問:柳師兄,學佛不吃葷,那麼為什麼道濟卻吃?佛在心中,是不是做什麼只要心中有佛就是不是可以了?不用太在意義其它?
柳:心中有戀人,也不用見面了,也不用聯繫了,你心裡愛他(她)就行了,可以不?
 聖人做事有聖人的道理,不要只看到表相。濟公說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後面還有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大家只看到前面句,卻忽略了後兩句。同樣是回眸一笑,西施一笑百媚生,東施也效顰,就未必顛倒眾生了。
       我們凡夫學佛,還是需要在事相上提升的。天天關在房間裡練慈悲心,不見得會有多少提升,參與放生一次,那種真切的悲憫情懷就由然而生;經常殺生的人,性情就不由得越來越暴戾起來,壓都壓不住的。自己只有凡夫境界,就老老實實從凡夫地修起,從事相上修起,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都得一一實修,偷不得懶的。
       口中說空,行在有中,是初看了幾本禪宗方面書的學佛者的通病。祖師大德說的空,彼空非此空,不要會錯了意


 [更多精彩答疑請登錄心上蓮花次第開論壇http://www.xslhcdk.com/「討論與交流」版塊]

掃描下面二維碼可以看到更多柳師兄的答疑哦!

 微塵世界溫暖你我  微信號:xslhtg 


每一期的答疑內容在不斷更新中哦....      

   心上蓮花倡議:
        歡迎大家關注「微塵世界溫暖你我」微信公眾號:xslhtg,我們每天推出心上蓮花的新文章與答疑。
        倡議每個人每天在自己的朋友圈轉發一篇心上蓮花公眾號上的文章。也許你一篇文章觸動了朋友圈的一個人,就從此改變了他(她)的人生方向。一盞燈的光很微弱,但燈燈相傳,就能照亮一個村、一座城;一個人影響一個朋友圈,再不斷相互傳播,利益的人就會越來越廣。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導人向善,善莫大焉。一切布施中,法布施為最。感恩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讓我們點一下手指頭,就能利益四方眾生、成就無量福德。歡迎大家加入心上蓮花公眾號的微信傳播的活動中來! 


點擊「閱讀原文」每一期的答疑內容在不斷更新中哦....      

相關焦點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面還有兩句,更能看出境界高低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面還有兩句,更能看出境界高低普通的和尚是素食主義者,清晨早起做早課,向佛祖念經,但他就很不一樣了。酒和肉穿腸而過,但佛祖依舊在自己的心中留存是濟公的行事標準,但他的精神標準是接下來的兩句話。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其實只說對了一半,後面兩句更加經典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其實只說對了一半,後面兩句更加經典說起濟公大家第一印象肯定是拿著一把破扇子喝酒吃肉的粗和尚把,遊本昌老爺子的表演深入人心,電視劇裡的濟公並不像其他和尚那樣每天敲鐘念經,誦經打坐,背著那些自己都不理解的詩文,在佛法中尋找自己得到的方法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其實後面還有一句,更為重要
    對於喜歡喝酒的人,在酒桌上,有些人都會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兩句你知道麼?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流傳很廣,幾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學佛人貪口福吃肉的依據。若見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種觀點混淆了聖凡、性德和修德,是執理廢事的邪見。有人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個說法對嗎?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下一句話是什麼你知道嗎?
    現在許多人喜歡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濟公和尚的這句話,往往被他們拿來當擋箭牌,成為可以肆意吃肉喝酒的「鐵證」。其實,濟公的高深境界,絕非凡夫俗子所能想像。「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其實也是有來歷的:明末的破山禪師,於戰亂年間,在夔東十三家之一的李立陽營中度日。因李立陽嗜殺成性,為了救度一方生靈,禪師要求他戒除不必要的殺業。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在其後還有兩句話,真正含義讓人沉思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在其後還有兩句話,真正含義讓人沉思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看到這段話,可能不少人會唱起來。特別是小時候看過一部特別經典的電視劇的人,這部電視劇就是濟公傳奇。可以說是無數人小時候童年的記憶。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真正的意思是什麼?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真正的意思是什麼?震驚!這些詞語原來是這個意思!窮不過三代,一直窮下去就娶不起媳婦,就沒有第四代。無微不至,沒有微信的地方就不去,包治百病,紅包可以醫治百種病。馬到成功,擁有寶馬轎車的人,才算是成功人士。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遊客香火錢最終去哪了?看完就懂了
    除了寺廟和僧人的日常開銷外,功德箱裡的香火錢也被用來進行寺廟裡的慈善活動,通過慈善活動,宣揚佛祖「普度眾生」的思想。另外就是進行一些法規活動,這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動,宣講佛法,是佛教的特有活動,很能體現佛教的特點。
  • 林下說古8|酒肉穿腸過 欲望心中留
    酒肉穿腸過欲望心中留此文距上一篇已經一年多沒寫了,這才是正題!雖然不必糾結於喝牛奶還是人奶,但是他的兩個侍從看不下去了,認為佛變道了,於是有二人當即離開了佛,這個故事其實講的是人性,難道跟著你六年的好兄弟、追隨者,會因為你喝了一杯牛奶而分道揚鑣,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在這裡交了智商稅。就跟現在一些人從牢裡做了幾年牢回來,他好事的兄弟一定會帶去逛個窯子那裡爽一下的,完全是同一個道理。
  • 懸掛「酒肉不穿腸過大浪實驗學校」招牌,柳...
    懸掛「酒肉不穿腸過大浪實驗學校」招牌,柳...懸掛「酒肉不穿腸過大浪實驗學校」招牌,柳州這家店鋪挨了!》「學校很常見,但是「酒肉不穿腸過大浪實驗學校」你聽說過嗎?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掛著這樣一塊「實驗學校」招牌的地方居然是一間牛肉鋪。那麼在牛肉鋪裡實驗什麼?實驗渴酒吃肉嗎?為會牛肉鋪要懸掛著學校的招牌?覺得十分疑惑的市民把情況反映到了城市管理熱線「12319」。
  • 柳州一牛肉鋪掛牌「實驗學校」,校名「酒肉不穿腸過大浪」
    你聽說過「酒肉文化教育集團」嗎?知道該集團旗下的「酒肉不穿腸過大浪實驗學校」麼?只見牛肉鋪店門右側掛著一塊寫有「酒肉不穿腸過大浪實驗學校」的牌匾,牌匾下方落款為「酒肉文化教育集團」。執法人員發現,該店鋪實際全稱為「大浪炭火鮮牛肉酒場」,那為何會懸掛這樣一塊招牌?對此,該門店一位工作人員解釋稱,這是一家全國連鎖店,其店鋪招牌及風格均按總店要求裝修而成。
  • 懸掛「酒肉不穿腸過大浪實驗學校」招牌,柳州這家店鋪挨了!
    學校很常見,但是「酒肉不穿腸過大浪實驗學校」你聽說過嗎?
  • 難道牛不會痛嗎?
    在牛身上挖洞,它不會痛嗎?牛是哺乳動物,也有神經系統,在它身上開個口子,就會流血,難道流血不會痛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母牛分娩」,小時候家裡的母牛快要生了,奶奶都會守候在牛棚旁,我有幸目睹了全程,看著母牛的「言行舉止」,應該是挺痛苦的。
  • 這幾句古詩詞,你只知道前半句,往往曲解意思,但下句才是重點!
    說起一些古詩詞,很多人都能脫口而出,但是也有很多古詩詞,我們往往說的只有前半句,後半段你可能不知道,而往往因為不說下半句導致意思有所曲解!1、父母在,不遠遊大家對這句話應該都很熟悉吧,意思大家也知道,我們的理解都是,父母還在的時候不要出遠門要多陪陪他們,但是這句話還有下半句「遊必有方」,所以這句話的意思要是出遊,必須要告知去處和理由,不是不讓你出去啊!
  • 「無毒不丈夫」「人不為已,天誅地滅」這些經典,你可能都用錯了!
    學過邏輯就知道,學過《易經》的道理更懂得,相對總是矛盾的,三思就是矛盾的統一,統一了以後又是矛盾,如此永遠也下不了結論。所以一件事情到手的時候,考慮一下,再考慮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第三次再考慮一下,很可能就猶豫不決,再也不會去做了。所以需要謹慎,但過分謹慎就變成了小器。
  • 那些我們只知道半句,卻不知道出處的神仙句子,它們的出處是哪裡
    其中有不少詩句因為過於出色而蓋過了整篇的風頭,使得我們只知道其中的一句或兩句,今天阿鑫就帶大家來盤點一下那些我們只知道一半的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唐代元稹《離思五首·其四》,這句話乍一看有一種滄海桑田的感覺,其實不然。
  • 流傳千古的五句名言:本意與現代人的理解截然相反,你聽過幾句?
    名言二:無毒不丈夫當有人發狠的時候,經常說「無毒不丈夫」,意思是不心狠手辣,都不能稱之為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古人的本意真是如此嗎?原本是「無度不丈夫」,不知是誰把「度」改為「毒」的,簡直與古人的含義背道而馳。「度」是胸懷、度量的意思,「無度不丈夫」是勸世人要胸襟寬廣,不要斤斤計較,這樣才能配得上大丈夫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