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面還有兩句,更能看出境界高低
普通的和尚是素食主義者,清晨早起做早課,向佛祖念經,但他就很不一樣了。酒和肉穿腸而過,但佛祖依舊在自己的心中留存是濟公的行事標準,但他的精神標準是接下來的兩句話。經常有人發現濟公把肉往嘴裡塞而大吃一驚,他都會滿不在乎地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後面還有兩句,更能看出境界高低
這句膾炙人口的話語背後還有另外一個典故。明朝有這麼一位大將軍在打仗時,忍品行低劣。在攻打一個城池的時候(該城池為現在的成都),侵佔了一座大寺廟,還對其中的和尚下令讓他們全部吃肉,否則將會在這座城池裡面進行大屠殺。人們和寺廟裡的和尚都憤怒之極卻不能拿他怎麼樣。直到最後有一位法號為破山的和尚站了出來,吃了肉。
真正的濟公並沒有電視劇中那種通天的手段,也不能隨隨便便就念一句咒語解決所有難題。濟公的事跡被人們翻拍成了電視劇,有不同的演員飾演了這一角色,各有千秋,其中陳浩民飾演的濟公是最搞笑的濟公。猶記得有一個惡霸,經常欺負一個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人。那善人身上有一個缺陷,就是他的脖子上長了巨大的腫瘤,這也給他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有一次惡霸在街上欺負這位好人的時候剛好被濟公撞見了,於是就將這顆腫瘤移植到了惡霸的身上,讓他好好體會了一把善人的不容易。幾天過後,這位惡霸真的體會到了行善遠比行惡更加困難的道理。
其實「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還有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最後兩句話的含義其實是:既然決定要佛,那就好好地拿出該有的態度,一心向佛。不能以得到一些好處的前提來有目的的信佛。這兩句話才是濟公真正勸解我們的,才是核心關鍵。濟公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盤腿坐著,嘴裡背著經書,磕兩個頭,拜兩拜佛的「信佛」行為就能代表著自己是佛祖的信徒。要想真正地成為佛祖的信徒就應該心中有一桿標尺,時時刻刻衡量著自己的所作所為,堅守自己的原則。
濟公的本意應該是勸誡後人不能效仿他的行為,應該保持自己的本心,在紛亂繁雜的世界上,出淤泥而不染,時時刻刻心中有佛。對待佛祖要虔誠恭敬,不拘泥於表面功夫。從這句話我們應該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一條路要走,一味地模仿也只是東施效顰,徒增笑料。自己行為的標尺只能由自己來把握而不是人云亦云。更要嚴於律己,切勿苛責別人。
這麼一位受人景仰的濟公,傳聞在靈隱寺和淨慈寺都是他經常關顧的地方,行事與其他和尚截然不同,不在乎自己的衣衫是否襤褸,在民間主要以做善事為主,佛祖心中永留存。懷有佛陀之心的他還是一位才子,做了好事的同時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典籍,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