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邱海鴻 實習生 劉詩吟
籤約儀式會場。圖片由溧水區官方提供
8月18日,南京市溧水區與南京林業大學籤訂協議,雙方將合作共建南林大新校區和農業科技創新港,打造長三角首個產教融合的「沒有圍牆的大學」。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南京市溧水區獲悉,南京林業大學新校區和農業科技創新港,是南京國家農高區在長三角發達地區探索「沒有圍牆的大學」的科技創新模式。
所謂「沒有圍牆的大學」,既是指沒有物理意義上的圍牆的開放式大學,同時,它也是「校區、鎮區、園區、社區」四位一體的創新載體,打造的是學校與社會深度融合的平臺。
南京林大新校區和農業科技創新港總佔地面積約1300畝。其中,前者總建築面積約55萬平方米,預計2025年建成後入駐師生規模可達3萬人;後者主要規劃建設由高端研發機構集聚而成的前沿科技創新學院,為師生校友創業搭建產業協同創業學院(大學科技產業園)和國際名校合作辦學機構(國際學院)。
農業科技創新港重點吸納行業龍頭企業和知名學術機構,共同建設實驗室和研究平臺,打造集科研、教育、孵化、綜合服務等於一體的科技創新港灣。該項目計劃於2021年上半年啟動建設,預計2023年可建成投入。
溧水區與南京林業大學籤約,合作共建南林大新校區和農業科技創新港。
為何選擇位於溧水區白馬鎮的南京國家農高區?南京林業大學黨委書記蔣建清對澎湃新聞表示,早在2012年,該校就與溧水區籤署了合作協議,啟動了南京林業大學白馬創新基地的建設。8年來,雙方合作得很好,而溧水也逐步展現了巨大的發展潛力。
蔣建清認為,隨著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建設加快推進,南京林業大學作為一所以農林為特色的高校,與農高區契合度高。通過該校新校區和農業科技創新港的建設,將使南京林業大學和南京國家農高區實現同頻共振,構建高校和地方互動發展的共贏格局。
去年11月18日,南京溧水白馬國家農業科技園獲批為江蘇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成為全國首批、長三角唯一的國家農高區。今年4月,江蘇省專門成立了由省委副書記任振鶴任組長的「江蘇南京國家農高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規格之高可見一斑。
根據國務院的相關批覆,南京國家農高區以綠色智慧農業為主題,以生物農業為主導產業,努力建設國際農業科技合作示範區、長三角農業科技創新策源地、科技振興鄉村樣板區。
澎湃新聞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此前一個階段,江蘇省教育廳已協調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江南大學、江蘇大學等多所涉農高校科教資源向南京農高區集聚。
下一步,江蘇教育部門一方面將扶持已進入南京農高區的高校,另一方面將與省內其他高校溝通,推動非涉農科研院所在南京農高區集聚。此外,省市相關方面還將創造條件,引導國際知名的涉農高校與南京農高區開展合作,集聚知名高校農業學科科技資源,推動科技成果在南京農高區轉化。
澎湃新聞注意到,當天活動中,還有其他8個龍頭性項目集中簽約落戶南京國家農高區。其中,擁有我國食品領域唯一一個國家級重點學科的江南大學,將建設未來食品技術創新中心,打造成為領域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南京農業大學高水平研究及產業孵化項目,將建設作物表型組學研究設施、智慧農業創新中心、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及SPF動物實驗中心等平臺;江蘇大學農機裝備產業技術研究院,將設立江蘇大學研究生院,建設1000畝試驗示範基地,打造成果轉移轉化聯盟等。
據溧水區官方披露,目前,南京國家農高區已集聚南京農業大學、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等7所知名科研院所、28家高新技術企業和80多個國家及省市科研平臺。
責任編輯:李克誠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