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國家農高區發布未來5-15年現代化建設規劃

2021-01-11 瀟湘晨報

人口規模增長近3倍,市級研發機構增長近7倍,新品種覆蓋率95%,新型農民佔比30%,土地產出率2.5萬元/畝……建成頭部企業集聚地和長三角農業總部基地,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這是12月22日全國首批、長三角唯一的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南京國家農高區在發布「4+1」專項規劃時,對未來5-15年現代化建設設計的願景。

新發布的「4+1」專項規劃重點圍繞農業現代化建設進行系統謀劃、超前布局,其中,《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白馬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綱要》明確,農高區規劃範圍為溧水區白馬鎮行政範圍全域,面積145.86平方公裡,到2030年城鄉用地規模20—22平方公裡,總人口規模15萬,人口規模增長近3倍,全域空間將形成「一城一環」總體架構,一城為科創城,由智造核與智慧核組成,是產學研文展商一體的綜合新城;一環為綠色智慧環,主要分為南北兩個田園片區和西部總部帶。

《江蘇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將發展壯大生物農業產業,協同推進農產品特色加工、農業智能裝備製造、農業科技服務業發展、做優做強未來食品戰略產業,力爭2025年農高區總產值達350億元,其中,生物農業規模60億元,綠色有機耕地佔比60%,努力打造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高地、產業高地。

《江蘇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十四五」科技創新專項規劃(2021-2025)》將以工業化思維發展現代農業,力爭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數突破100家,是現有高企數量的近5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1%,市級以上研發機構數120個,較2020年增長近7倍,技術合同登記額8000萬元,海外留學人才和外籍常駐人員100人,每年實施國際合作項目20個,建成國際科技合作園區3個,建成長三角現代農業總部基地、國際有影響力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江蘇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科技振興鄉村樣板區規劃(2021-2025)》將堅持以農業為底色,以科技為特色,以高端為導向,以示範為己任,力爭2025年高標準農田佔比99%,土地產出率2.5萬元/畝,新型農民佔鄉村總人口比重3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萬元,建成經濟發達地區科技振興鄉村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南京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將實施「綠色生態、智慧賦能、產業壯大、國際合作、創新策源、振興鄉村、標杆示範」7大行動,實現「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國際合作、融合共享、綠色生態」5大突破,力爭2022年農高區新品種覆蓋率達90%,勞動生產率20萬元/人,助力南京國家農高區在推動先進技術和生產模式示範、農業高質量發展和產城產鎮產村融合發展等方面爭當全國先行先試的排頭兵。

當天,南京國家農高區2021年重點平臺項目同時發布。其中,協同創新平臺——中國東部農業科技創新港項目,總建築面積約57萬平方米,將建設園區門戶和生態廊道,打造創新辦公區、休閒服務區、人才公寓和標準辦公區四大主要功能區,為農業創業創新人才提供「港灣」式服務平臺,項目計劃2021年上半年開工建設;校地融合平臺——南京林業大學大白馬校區,將建設由高端研發機構集聚而成的前沿科技創新學院、為師生校友創業搭建的產業協同創業學院(大學科技產業園)和國際名校合作辦學機構(國際學院),重點吸納行業龍頭企業和知名學術機構,打造集科研、教育、孵化、綜合服務等於一體的科技創新港灣和長三角首個產教融合的「沒有圍牆的大學」,項目計劃在2023年建成投用,可容納3萬名在校師生;科研轉化平臺——未來食品技術創新中心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將建設核心技術攻關、綜合配套服務、食品高新技術轉化和示範等載體和基地,全力打造科技體制創新的「試驗田」、集聚創新資源的「強磁場」、重大原創成果的「策源地」、產業技術升級的「推進器」,並力爭創建國家級領域類技術創新中心;會展經濟平臺——江蘇白馬農業國際博覽中心二期,總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項目將融合會展產業和農旅產業,形成複合型展會、特色商業配套、農業生態旅遊三種運營模式相互扶持、和諧共融的發展模式。

南京國家農高區位於南京市溧水區白馬鎮,是江蘇省有機農業發源地,90%以上區域為空氣免測範圍,PM2.5指數全市最低,區域內的藍莓、黑莓獲國家地理標誌和國家有機認證。作為農業科技「國家隊」,南京國家農高區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於「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要求,聯合江蘇省農科院等科研機構和國內種子領域頂尖專家,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田水利建設,推進高標準農田整治全覆蓋。目前,農高區已集聚南京農業大學、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等10多所知名科研院所和80多個國家及省市科研平臺,其中,南農大作物表型組學研究院正在申報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中英、中法作物表型組學聯合研究中心已掛牌成立;先後引進一批科技含金量足、產業契合度高的龍頭企業,其中,國家級星創天地入駐企業130餘家,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33家,已升級為「瞪羚企業」的澤郎生物科技等高新技術企業23家。

【來源:科技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南京林業大學新校區落戶南京農高區
    南林大新校區和農業科技創新港總佔地面積約1300畝,其中,新校區總建築面積約55萬平方米,預計2022年9月將有首批學生入駐,未來建成規模為3萬人的主校區。創新港則主要規劃建設前沿科技創新學院、產業協同創業學院和國際名校合作辦學機構等,重點吸納行業龍頭企業和知名學術機構,共同建設實驗室和研究平臺,打造集科研、教育、孵化、綜合服務等於一體的科技創新港灣。
  • 南京國家農高區管理委員會(籌)今日揭牌 9個龍頭項目落戶南京溧水國家農高區
    揚子晚報網 8月18日訊(記者 姜婧儀 通訊員 李立)8月18日,南京市溧水區與南京林業大學籤訂協議,雙方合作共建南林大新校區和農業科技創新港,打造長三角首個產教融合的「沒有圍牆的大學」。而南京國家農高區管理委員會(籌)也正式揭牌。
  • 南京林業大學將建設新校區,新校區落戶南京國家農高區
    南京林業大學前身為中央大學(創建於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學(創建於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併組建的南京林學院,是當時全國僅有的三所高等林業院校之一。1955年華中農學院林學系(武漢大學、南昌大學和湖北農學院森林系合併組成)併入,1972年更名為南京林產工業學院,1983年恢復南京林學院名稱,1985年更名為南京林業大學,於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是中央與地方共建的省屬重點高校。
  • 南京林大落戶南京溧水農高區,打造長三角「沒有圍牆的大學」
    南京林大新校區和農業科技創新港總佔地面積約1300畝。其中,前者總建築面積約55萬平方米,預計2025年建成後入駐師生規模可達3萬人;後者主要規劃建設由高端研發機構集聚而成的前沿科技創新學院,為師生校友創業搭建產業協同創業學院(大學科技產業園)和國際名校合作辦學機構(國際學院)。
  • 【南京】南京國家農高區亮相第五屆中國(南京)國際智慧農業博覽會
    9月6日,為期三天的第五屆中國(南京)國際智慧農業博覽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江蘇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參加了本次展會,設置了面積近300平米的展位,重點展示南京農高區的產業定位,助推南京國家農高區走入發展的快車道。
  • 【南京】溧水白馬湖金陵嘉瓏酒店成功籤約南京農高區
    南京農高區管委會(籌)副主任、白馬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楊兵、南京白馬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張震宇、南京農高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季玲、白馬高新區規劃資源局副處級幹部範詩云,城建集團金鵬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朱信力
  • 【南京】荷蘭駐華大使館農業參贊Wouter Verhey一行調研南京國家農...
    12月5日下午,荷蘭駐華大使館農業參贊 Wouter Verhey 與荷蘭貿促會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 Richard van Ostende 一行調研江蘇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以下簡稱南京國家農高區)。
  • 南京江北新區規劃出爐 未來5年將投入千億
    昨日(7月7日),南京市召開江北新區規劃初步成果意見徵詢新聞發布會,正式公布《南京江北新區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顯示,作為江蘇省首個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的主中心位於緯三路隧道與緯七路隧道之間,面積是新街口核心區的8倍。未來,江北新區將打造濱江帶型城鎮框架,近5年先期建設95平方公裡,重大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投入將超過1000億元。
  • 南京林業大學將在溧水白馬建新校區 一期將於2023年建成
    她指出,南京國家農高區是全國首批、長三角地區目前唯一的農高區。市委市政府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農業現代化的殷切囑託,將加快推進南京林業大學新校區和科技創新港等重大項目落地見效,全力推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建設,以原始創新能力提升帶動農業科技創新的全面進步,將南京國家農高區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產業創新高地。
  • 山西晉中稅務:發揮稅務力量強力助推農高區發展
    12月9日,省委書記樓陽生在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調研,並出席神農科技集團揭牌儀式。樓陽生書記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實施「特」「優」戰略,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高區(農谷)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真正成為引領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引擎。
  • 農業農村現代化 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位於溧水區白馬鎮的江蘇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以下簡稱「南京國家農高區」),是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國家農高區,開局之年,集聚創新資源,奮力打造綠色智慧農業示範樣板,取得矚目的成績。   科技創新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根本動力。鄉村興國家興,百姓富國家富。近年來,南京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多措並舉,譜寫一幅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圖景。
  • 15年後,我國現代化鐵路網什麼樣
    8月13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發布《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提出到2035年,率先建成現代化鐵路網,全國鐵路網20萬公裡左右,其中高鐵7萬公裡左右,列車將擁有北鬥衛星導航、5G、新型智能列控系統等新技術;到2050年,將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現代化鐵路強國,全面服務和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 上海發布未來15年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兩個發展規劃
    今天,《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與發展規劃(2015—2030年)》和《上海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5—2030年)》正式發布,為上海未來15年高教與職教發展指明方向。  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說:「著力做好規劃、投入、評價這三件事,是本屆市政府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中之重,做好規劃更是根本之根本。《高教規劃》和《職教規劃》將成為未來指導上海教育發展的權威依據和剛性要求。」
  • 市長出席現場並祝賀,南京這所"雙一流"高校將建新校區!
    白馬校區和農業科技創新港建設是南京林業大學主動融入&34;新江蘇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學校著眼未來,開拓新空間,實現新突破的長遠布局。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韓立明致辭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韓立明指出,南京國家農高區是全國首批、長三角地區目前唯一的農高區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科學指南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是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即將開啟新徵程的重大歷史時刻,提出的奪取新勝利的關鍵性、綱領性文獻。
  • 「十四五」規劃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個...
    「十四五」規劃將既是從持久戰角度著眼制定的一個中長期規劃,又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一、《建議》是立足「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頂層設計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就高瞻遠矚地指出:面向未來,中國將相繼朝著兩個宏偉目標前進:一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
  • 大希地全資專屬「智」造工廠落戶南京
    南京農高區管委會副主任、白馬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花毅先生;南京農高區管委會副主任、白馬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楊兵先生;白馬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白馬鎮黨委書記鄭婕女士;白馬鎮鎮長錢鋒先生;白馬高新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局長、白馬鎮黨委副書記張成林先生;白馬鎮副鎮長施晨曦先生蒞臨儀式現場;大希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CEO王凌波先生、副董事長CMO金潔女士、執行董事COO鮑航先生等主要管理層人員以及江蘇宏馬建設有限公司
  • 「請江蘇、安徽兩省共同推進規劃實施南京都市圈!」
    全國首個由國家發改委正式復函同意的都市圈規劃「落地」江蘇。2月8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關於同意《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的復函。
  • 博羅縣城最新規劃草案發布!打造惠州西部現代化山水田園城市
    構建「一核五區」的縣域空間格局  建設世界級康養產業基地  打造對接華中贛南地區的門戶節點  建學校42所縣級醫院5處  ……  未來的博羅將迎來進一步的發展   日前,市住建局發布  《博羅縣縣城總體規劃(2011-2035年)(草案)》  並向社會徵求意見  根據《博羅總規》
  • 總體規劃出爐揭開南京板橋新城未來20年神秘「面紗」
    「一張圖紙繪出一座新城」,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規劃往往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板橋新城的發展亦是如此。2004年5月南京市政府就《板橋新城總體布局調整方案》的正式行文批覆吹響了板橋新城城鎮化發展的號角。  走過9個春秋,南京人心中曾經偏遠的小鎮——板橋新城正在完成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