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賈平凹給他女兒起名「賈淺淺」,名曰「淺淺」,其實寓意深深,是賈先生深思熟慮的結果。他自己已辛辛苦苦地深刻了大半輩子,深知其中甘苦,希望女兒能簡潔樸實,像一汪淺水那樣清澈透明,沒有城府,少有物慾,不那麼複雜,遠離紛爭世故,過一種簡單質樸的幸福生活。
人同此心,這或許是一切偉大而深刻的父親對子女的共同期待。聰慧過人的蘇軾,也曾寫下了這樣的詩句:「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首詩半是真心,半是戲謔,半是祈求,半是無奈。若論深刻,估計在國人裡難有人能與迅翁比肩,可他自己卻在遺囑裡說,「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從藝術欣賞角度來看,「淺淺」也未必遜色於「深深」。北宋詩人林和靖的梅花詩獨步天下,其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句尤為歷代文人所激賞。水是清淺的,香是「暗香」,加上橫斜的梅枝、淡淡的月光,這一切交織在一起,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令人如痴如醉。
世事紛紜雜陳,五花八門,有繁有簡,有深有淺,也很難分出高下優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肯定是貴妃的淺淺一笑,而絕不會是李太白那種「仰天大笑出門去」。曾有不少文人嘲諷白居易的詩「老嫗能解」,失之於膚淺,可是凡有井水處,都有白詩的愛好者和知音,他也在詩歌界被譽為「詩魔」。論思想深刻,很少有人能深過康德、黑格爾,可是能看懂他們著作的人並不多,而通俗的《小王子》《昆蟲記》卻有著眾多的讀者,他們從中汲取到了精神營養,得到了美的享受。
萬事萬物,沒有一定之規,當深則深,宜淺則淺,才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講課、寫作要深入淺出,把深奧難懂的道理說得簡明扼要,那是本事。反之,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三兩句就能說清楚的事偏要寫成一本書,那種人就該餓他三天。有些事情可以一直深入下去,深出名堂,深出成績,深成專家泰鬥,譬如科學研究、名山事業;有些事情則淺嘗輒止即可,投入太多就是虛度時光,譬如嬉戲娛樂之類,不必沉溺,更不能成癮成習。有些東西則連淺嘗都不行,譬如吸毒,一旦染上毒癮就後悔莫及,回頭很難。
有些人的學問博大精深,令人高山仰止,值得點讚鼓掌;有些人則只是故作高深,故弄玄虛,其實並沒有多少真貨色,還不如去掉面具,以真實面目對人。深就是深,淺就是淺,淺不丟人,低吟淺唱更具美感,低斟淺酌更有情趣,淺顯易懂的演講更受歡迎,交淺言深是最愚蠢之舉,「淺見」「淺說」的文章謙虛低調,而其內容並不一定淺陋淺薄。
總之,深淺交織,粗細相間,黑白分明,高下不一,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各得其所,各擅其長,才能形成五彩繽紛、風光無限的美麗世界。
【來源:青海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