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李冰開鑿都江堰後,成都平原成為了美麗富饒的天府之國。在成都的北面,有一座小城享有"天府明珠"的美譽,這就是有著近3000年歷史的古城新都。這裡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明朝時候,新都楊家總共出了七位進士、還有若干舉人。其中楊廷和任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其子楊升庵正德六年狀元、號稱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於是,新都民間都稱楊家為「一門七進士,宰相狀元家」。
新都楊家眾多進士中,最傑出的代表就是寫了「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明朝狀元、號稱三大才子之首的楊升庵。從楊升庵的爺爺開始,他們家不僅才華出眾,而且樂善好施。據說楊家有家訓,要求出外做官的都不能忘記新都父老鄉親,要為故鄉做一件益民的善事,以報答家鄉的養育之恩。所以在新都,很多地方都與楊家有關,寶光寺、學士堰、清源橋……都是楊家捐款修建或維護。
新都城裡有一條河,叫南門河。明朝時期的南門河是一條充滿活力的河,這裡的河水清澈見底、蜿蜒流淌。河裡有成群的小魚遊來遊去,時而躍出水面,時而潛入水裡。夏日裡,幾乎天天都有頑皮的孩子,光著屁股在河中暢遊和戲耍……
修橋鋪路,是古人行善事的主要方式。為了方便南門河兩岸人們的出行,楊升庵的祖父楊春為造福桑梓,在南門河上捐款修建一座橋——取名「清源橋」。不過,老百姓一般把它稱為「南門橋」。最早建的清源橋是一座木橋,後來又改成石橋,當年的清源橋上還雕塑有栩栩如生的蟠龍。後來,這座古橋直到現代才因為市政建設的需要而拆除,重新建了一座新的清源橋。
現在的清源橋是最近新建的公路橋,全長11米,由六根石柱支撐橋體。新橋東面順河的石柱上也雕刻了三條栩栩如生、張牙舞爪、瞪著大眼睛的大青龍,凝視著南門河水滾滾東流去,又仿佛在期盼東方太陽的升起。
在橋的西側,則雕了三條動感十足的龍尾,仿佛在告訴人們新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看起來,整個清源橋就像是由三條龍託在河面上一樣。
不過,新橋與老橋不同的是,在橋的欄杆內側,增加了一些浮雕石板,上面記載了一些楊家的一些小故事。一邊的欄杆浮雕上刻有:漁舟唱晚、行人失足、立志建橋、進京赴考、高中進士、赴任途中、籌資建橋、了卻溯源。
另外一排欄杆上的浮雕是:景觀宜人、狀元才女、不誤春光、回鄉觀景、十載寒窗、離京別父、欽點狀元、黃氏盼夫、楊慎受陷、發配滇雲、楊門忠烈。
南門橋雖然不是一座有名的古橋,但這座橋從最初的木製行人橋,到後來的石橋,再到現在的公路橋,也是見證的新都的發展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