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北面南門河上的清源橋,橋上記載了新都楊家的小故事

2021-01-18 蓬萊珂雪

自從李冰開鑿都江堰後,成都平原成為了美麗富饒的天府之國。在成都的北面,有一座小城享有"天府明珠"的美譽,這就是有著近3000年歷史的古城新都。這裡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明朝時候,新都楊家總共出了七位進士、還有若干舉人。其中楊廷和任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其子楊升庵正德六年狀元、號稱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於是,新都民間都稱楊家為「一門七進士,宰相狀元家」。

新都楊家眾多進士中,最傑出的代表就是寫了「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明朝狀元、號稱三大才子之首的楊升庵。從楊升庵的爺爺開始,他們家不僅才華出眾,而且樂善好施。據說楊家有家訓,要求出外做官的都不能忘記新都父老鄉親,要為故鄉做一件益民的善事,以報答家鄉的養育之恩。所以在新都,很多地方都與楊家有關,寶光寺、學士堰、清源橋……都是楊家捐款修建或維護。

新都城裡有一條河,叫南門河。明朝時期的南門河是一條充滿活力的河,這裡的河水清澈見底、蜿蜒流淌。河裡有成群的小魚遊來遊去,時而躍出水面,時而潛入水裡。夏日裡,幾乎天天都有頑皮的孩子,光著屁股在河中暢遊和戲耍……

修橋鋪路,是古人行善事的主要方式。為了方便南門河兩岸人們的出行,楊升庵的祖父楊春為造福桑梓,在南門河上捐款修建一座橋——取名「清源橋」。不過,老百姓一般把它稱為「南門橋」。最早建的清源橋是一座木橋,後來又改成石橋,當年的清源橋上還雕塑有栩栩如生的蟠龍。後來,這座古橋直到現代才因為市政建設的需要而拆除,重新建了一座新的清源橋。

現在的清源橋是最近新建的公路橋,全長11米,由六根石柱支撐橋體。新橋東面順河的石柱上也雕刻了三條栩栩如生、張牙舞爪、瞪著大眼睛的大青龍,凝視著南門河水滾滾東流去,又仿佛在期盼東方太陽的升起。

在橋的西側,則雕了三條動感十足的龍尾,仿佛在告訴人們新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看起來,整個清源橋就像是由三條龍託在河面上一樣。

不過,新橋與老橋不同的是,在橋的欄杆內側,增加了一些浮雕石板,上面記載了一些楊家的一些小故事。一邊的欄杆浮雕上刻有:漁舟唱晚、行人失足、立志建橋、進京赴考、高中進士、赴任途中、籌資建橋、了卻溯源。

另外一排欄杆上的浮雕是:景觀宜人、狀元才女、不誤春光、回鄉觀景、十載寒窗、離京別父、欽點狀元、黃氏盼夫、楊慎受陷、發配滇雲、楊門忠烈。

南門橋雖然不是一座有名的古橋,但這座橋從最初的木製行人橋,到後來的石橋,再到現在的公路橋,也是見證的新都的發展歷史。

相關焦點

  • 瞧一「橋」——孝感老澴河上的南門橋
    圖源網絡(示意圖)往日的南門橋沿著老澴河一帶都有不少老手藝好貨城北的張阿姨會來南門橋買煙花城西的王叔叔也會找南門橋鐵匠給他打一副上好的鐵鍬昔日南門橋圖源網絡老南門橋建於上世紀60年代因老南門橋橋身不堪重負屬於危橋
  • 聽說嘉定人都不一定知道哪座橋才是「州橋」
    跨練祁河,站在橋上,近可仰看嘉定地標法華塔的雄姿,遠可眺望孔廟大成殿的金頂。    它建於南宋淳祐五年(1245),知縣王選主持建造,以前,從北邊的縣衙門到南門街上的孔廟,未建造登龍橋,老大不便,要繞道西面的孩兒橋才能趟過練祁河。況且,南門此時早已成市,城南一大片地區到縣署辦事也深感不便。
  • 萍鄉南門橋正式通車
    (記者陳淼)5月11日,萍鄉城市防洪工程南門橋擴孔改造建設竣工,歷經9個月全封閉施工的南門橋正式通車。  2019年8月10日,南門橋進行了規模最大的一次升級改造。這次改造工程共投資1700多萬元,在改變南門橋外觀的同時,增加了橋拱,加寬了河道,極大地提升了大橋在汛期時的洩洪能力。
  • 施玉龍丨說一說崇明張網港上的橋
    清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 由貢生施振麟在長泯豎河上建造了通濟橋,街道由此向河西延伸,成為西街。至光緒三十一年(即1906年)侯家鎮東西橫向合觀街道跨越長泯豎河東西兩側,長達1公裡。1958年,長民豎河拓寬為張網港河,侯家鎮東街消失。原長泯豎河上通濟橋被拆除,在老南橫運河北側建陳海公路,跨張網港建承重木橋,以古鎮名字命名為侯家鎮橋。
  • 龍山縣重視委員提案辦理南門橋升級改造列入日程
    本報訊(魏宏齊)12月11日上午,龍山縣政府負責人帶領縣政府辦、政協辦、住建、交運、公路、城管、環衛等單位負責同志,現場辦理政協委員《關於加快縣城「南門橋」升級改造、確保安全暢行的提案》,聽取政協委員「南門橋」歷史沿革、改造必要性以及升級改造方案等情況匯報
  • 滏陽河上古(閘)橋之弘濟橋
    光緒《重修廣平府志》記載,道光十年廣府屬縣同時地震,對弘濟橋造成了很大的破壞,1833年對整個橋梁進行了修繕。弘濟橋於1982年7月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10月,河北省文物局撥款15萬元對該橋進行了修復。2006年5月,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永通橋有「小石橋看花草」之說,橋欄板上人物都有哪些故事
    石家莊趙縣的永通橋又稱小石橋,其結構形式與藝術風格與趙州橋非常相似,但在建築大小上比趙州橋要小。永通橋最富有盛名的一是其輕巧絕倫的建築形式與構造,不僅具有藝術價值而且具有防洪功能,這一點與四川的都江堰相似;二是橋上雕刻的石板圖案,這是與趙州橋區別最大地方。
  • 最顛覆想像的橋:人在河中走,船在橋上行,最後一個膽子大才敢上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三座橋,看上去似乎顛覆常理:人走水裡,船走橋上,蹦跳著過橋的方式,你見過嗎?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些奇葩功能卻足夠讓人拍案叫絕。 你得走在水裡我們常見的橋,都是為了隔開人與水面接觸而架於在水面之上的,這裡卻有一座橋,低於水面,卻又不會進水,這又是怎麼回事?
  • 18:00-22:00前往南門橋夜市的車輛請止步
    澴河南路限時交通管制繞行示意圖近日孝感出現一條火爆抖音的網紅夜市——南門橋夜市,這個夜市位於孝感澴河南路,約600餘米長。每天下午6點到10點,夜市裡叫賣聲此起彼伏,一派熱鬧景象。熱鬧之下暗藏安全隱患,有網友在槐蔭論壇上指出:「遲早出交通事故,那麼寬的一條街成了單行道,車子過都過不去。一些攤主把車停在馬路上,小孩到處亂衝,網紅街本來是好事,促進消費,但沒有任何管理,遲早出事!」這個問題引起了市交管局的重視,昨日,他們出手了!
  • 考考老溫州:第一橋因何而得名?第二橋又在哪裡?
    原創 溫州三十六坊 上期,三十六坊君介紹了溫州最有名的「大街」——解放街的前世今生,就有小夥伴們在後臺留言:說說第一橋唄! 說起來,小編經常路過這一帶,可第一橋為啥叫「第一橋」,也只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
  • 寧國南門橋農貿市場煥然一新
    1月3日,南門橋中心農貿市場改造已經結束,正試開業,大家終於不用擔心過年的菜沒地兒買了。經過3個月的改造後的寧國中心農貿市場,原有面積從3000多平方米擴建到7000平方米,共有固定攤位350個、自產自銷攤位150個、店鋪60間。
  • 城池中橋的發展,宋代的橋非常多
    其中特別是湖州城,河街與水巷成網,每條住宅大街之旁,建有合院大宅,每個大宅面向——大街與河街,因此,當進入大宅之時,必得過河,那麼河 上即建設出入的進門橋。這個進門橋,一宅至少一個橋,橋的 式樣有不同,那麼在這樣的大街上觀之,猶如進門橋的展覽, 小巧玲現,矯美萬端,這真不是尋常的河街。蘇州城、紹興城也 都與湖州城基本上相仿。
  • 夜讀湖州|一條古巷:小西街
    北邊有永安橋,全部是花崗巖所築,老人說為梁式三孔橋。橋北端有花崗巖築碑,上署「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橋下是小河,古稱苕溪,又為漕瀆。站在橋上,可以清晰看見有鰷魚在河裡遊動。橋北面是勤勞街,對面不遠是勤勞街狀元樓。橋南面是財神閣茶樓,橋下即是木橋南路。路盡頭是小西街。
  • 事發黃岡南門橋,現場……一具屍體浮在水面上!
    饒友路過饒平縣城黃岡南門橋,發信息過來爆料,說剛剛南門橋有人跳水,隨後發來一個視頻。 .................................................................
  • 「記憶」今朝來聊聊蘇州河上的3座閘橋,你都熟悉嗎?
    歷史上的蘇州河(上海境域河段的吳淞江)有很多座橫跨兩岸的橋梁,其中有三座閘橋,對於彼時的防汛抗洪和南北交通功不可沒,也見證了一座城市的光榮和變遷。早年蘇州河上的船隻「老閘橋」的「資歷」最老蘇州河上的這三座閘橋,由東及西,依次為吳淞路閘橋、老閘橋和新閘橋。我先說說「老閘橋」,因為它的「資歷」最老。
  • 探訪上橋中學優秀教師團隊成長故事(三)改革與傳承 尋找上橋中學...
    (原標題:探訪上橋中學優秀教師團隊成長故事(三)改革與傳承 尋找上橋中學英語教研組的「成功密碼」)
  • 嘉定路名、地界碑、橋、井蓋的故事 你了解多少?
    時至今日,漫步嘉定老城街頭,依然可以根據窨井蓋上的年份、字體、顏色辨認出不同年代的排水、排汙窨井蓋。根據《嘉定建設志》記載,截至1996年,嘉定老城共有雨水窨井1354隻、汙水窨井1033隻。  植物  河道兩旁的植物不僅見證著河道周圍環境的變遷,植物本身也在更新。
  • 逆流而上,我們拍攝了蘇州河上30座橋,每天你從哪座過?
    上海蘇州河沿岸42公裡岸線即將貫通,2020年12月15日,上觀新聞記者從黃浦江沿蘇州河逆流而上,從蘇州河水閘一直到上海中環線的真北路橋,挨個兒為蘇州河上的30座橋梁留下「標準照
  • 市橋河道上首座跨河大橋將拆除重建!動工時間,建設標準……最新...
    11月26日,小禺兒從廣州市番禺區交通運輸局地方公路管理總站獲悉,近日,經請示番禺區委、區政府研究決定,即將對運行了40多年的市橋大橋進行拆除原有舊橋,按雙向兩道車標準重建市橋大橋。市橋河道上首座跨河大橋目前,番禺區市橋水道上已經有8座橋梁,其中連接市橋城區的市橋水道上有市橋大橋、市橋二橋、市橋三橋、德興大橋、西麗大橋五座橋梁。
  • 探尋「將軍橋」故事 增強創文明城信心
    小記者採訪活動現場。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姚越 攝廣西新聞網桂林6月18日訊(通訊員 姚越)6月17日下午,南溪山公園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是來自桂林市將軍橋小學的8名桂林的小記者,他們今天的採訪實踐活動是探尋將軍橋的來歷,為桂林創建全國文明城提供「金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