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瑪麗亞教堂 紀念館的第一層有4個展室:第一室,裡面為接待室、問訊處;第二、三室,專門舉辦各種專題展覽;第四室,為電視錄像放映室。在第二展室中展出有馬克思的出生證書、馬克思與燕妮的結婚盟約和結婚證書,還有馬克思家庭成員的照片、馬克思的英文死亡證書等。 第二層上的第一展室是馬克思父母的臥室,馬克思就是在臥室後的小套間裡出生的。牆上掛著許多照片、文件、手稿,玻璃展臺裡陳列著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許多著作和有關的歷史資料,其中包括馬克思的畢業論文、博士證書等。第二展室介紹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從建立友誼到逝世為止的這段時期的情況。
第四、五、六室介紹了馬、恩與同時代革命家們的交往、建立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國際、各國工人政黨和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歷史。在第五展室裡陳列著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身銅像。他們肩並肩地站在一起,深邃的眼神凝視著前方。 故居第三層上第一展室介紹了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論,玻璃櫥裡陳列著《共產黨宣言》的 特裡爾馬克思故居 各種版本。其中德文版《共產黨宣言》在世界上只有3本,還有陳望道根據日文版翻譯的最早的中文版《共產黨宣言》。
第二展室的展櫥裡陳列著馬克思的《資本論》。《資本論》第一卷於1867年在漢堡出版,總共印刷了1000本。第三展室收集了馬克思許多著作的第一版,馬、恩贈給友人的書籍,馬、恩照片原版,手稿,書信,馬克思贈給父親的詩集的手抄本和馬克思為燕妮收集的民歌等珍貴文物。
馬克思故居的展覽,系統地展示了馬克思一生的主要活動和業績。1981年,在離故居不遠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現代化的大樓,成立了馬克思故居研究中心。1983年3月14日,馬克思逝世100周年之際,馬克思故居研究中心還舉辦了關於馬克思故居的特別展覽。 開放時間: 11月-3月:周一 14:00 - 17:00,周二至周日 11:00 - 17:00 4月-10月:每天 11:00 - 18:00,每月第一個周五:10:00 - 20:00[5] 黑門 作為特裡爾這座城市的象徵,原是是羅馬時代修建的城牆的北大門,幾 特裡爾黑門 個世紀的風化、菸灰和塵埃使大門變得漆黑,「黑門」的名稱即由此而來。
現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宏偉、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時代城門。[6] 羅馬橋 「羅馬橋」總共經歷了3個建造階段。它與特裡爾城同期始建於公元前16年,當時用生長了16年的橡膠樹作為橋柱橫亙在摩澤爾河(法國東北部和德國西部河流)上;現在是阿爾卑斯山北部古老橋建築的代表之作。即使是在今天,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在其上面依舊川流不息。
馬克思銅像 《偉大的行者-馬克思》 青銅 23cm×23cm ×63cm 2016年創作。[7] 2016年1月,吳為山受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派,應德國方面之邀,為馬克思塑像並於2018年5月5日,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立於其故鄉——特裡爾市。 但一些當地人認為雕像過於龐大。
圍繞雕像的爭議點主要是大小和放置位置。是否接受中國的馬克思雕像以及放在什麼位置?特裡爾市議會將於3月13日做出決定。2017年3月13日晚,特裡爾市議會以42票贊成、7票反對的表決結果,決定接受中國贈送一座馬克思雕像。不過,最終豎像地點、確切尺寸以及費用將在後續程序中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