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特裡爾,聖瑪麗紀念館,馬克思銅像都應該去看看!

2020-12-20 聽露小清新碎花

聖瑪麗亞教堂 紀念館的第一層有4個展室:第一室,裡面為接待室、問訊處;第二、三室,專門舉辦各種專題展覽;第四室,為電視錄像放映室。在第二展室中展出有馬克思的出生證書、馬克思與燕妮的結婚盟約和結婚證書,還有馬克思家庭成員的照片、馬克思的英文死亡證書等。 第二層上的第一展室是馬克思父母的臥室,馬克思就是在臥室後的小套間裡出生的。牆上掛著許多照片、文件、手稿,玻璃展臺裡陳列著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許多著作和有關的歷史資料,其中包括馬克思的畢業論文、博士證書等。第二展室介紹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從建立友誼到逝世為止的這段時期的情況。

第四、五、六室介紹了馬、恩與同時代革命家們的交往、建立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國際、各國工人政黨和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歷史。在第五展室裡陳列著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身銅像。他們肩並肩地站在一起,深邃的眼神凝視著前方。 故居第三層上第一展室介紹了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論,玻璃櫥裡陳列著《共產黨宣言》的 特裡爾馬克思故居 各種版本。其中德文版《共產黨宣言》在世界上只有3本,還有陳望道根據日文版翻譯的最早的中文版《共產黨宣言》。

第二展室的展櫥裡陳列著馬克思的《資本論》。《資本論》第一卷於1867年在漢堡出版,總共印刷了1000本。第三展室收集了馬克思許多著作的第一版,馬、恩贈給友人的書籍,馬、恩照片原版,手稿,書信,馬克思贈給父親的詩集的手抄本和馬克思為燕妮收集的民歌等珍貴文物。

馬克思故居的展覽,系統地展示了馬克思一生的主要活動和業績。1981年,在離故居不遠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現代化的大樓,成立了馬克思故居研究中心。1983年3月14日,馬克思逝世100周年之際,馬克思故居研究中心還舉辦了關於馬克思故居的特別展覽。 開放時間: 11月-3月:周一 14:00 - 17:00,周二至周日 11:00 - 17:00 4月-10月:每天 11:00 - 18:00,每月第一個周五:10:00 - 20:00[5] 黑門 作為特裡爾這座城市的象徵,原是是羅馬時代修建的城牆的北大門,幾 特裡爾黑門 個世紀的風化、菸灰和塵埃使大門變得漆黑,「黑門」的名稱即由此而來。

現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宏偉、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時代城門。[6] 羅馬橋 「羅馬橋」總共經歷了3個建造階段。它與特裡爾城同期始建於公元前16年,當時用生長了16年的橡膠樹作為橋柱橫亙在摩澤爾河(法國東北部和德國西部河流)上;現在是阿爾卑斯山北部古老橋建築的代表之作。即使是在今天,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在其上面依舊川流不息。

馬克思銅像 《偉大的行者-馬克思》 青銅 23cm×23cm ×63cm 2016年創作。[7] 2016年1月,吳為山受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派,應德國方面之邀,為馬克思塑像並於2018年5月5日,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立於其故鄉——特裡爾市。 但一些當地人認為雕像過於龐大。

圍繞雕像的爭議點主要是大小和放置位置。是否接受中國的馬克思雕像以及放在什麼位置?特裡爾市議會將於3月13日做出決定。2017年3月13日晚,特裡爾市議會以42票贊成、7票反對的表決結果,決定接受中國贈送一座馬克思雕像。不過,最終豎像地點、確切尺寸以及費用將在後續程序中確定。

相關焦點

  • 懷念特裡爾:馬克思誕生地 德國最古老的城市
    這一切,再次勾起了我對特裡爾這座德國最古老的城市、馬克思誕生之地的思念。上世紀80年代,我在特裡爾馬克思故居紀念館做訪問學者,後在特裡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就住在與這座城門只隔一條馬路的馬爾大街上。那時我經常去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特裡爾大學,另一個就是馬克思故居紀念館。大學在東南郊,坐公交車到車站要經過黑門,而步行至馬克思故居紀念館也要經過這裡。
  • 訪談︱聶錦芳:「特裡爾傳統」對馬克思的影響
    在此之前的青少年時代,他在家鄉特裡爾受到了源遠流長的古希臘-羅馬人文經典的薰陶,還有宗教對他心靈的滋潤以及啟蒙思想和理性主義的影響。特裡爾的地理位置很有多元文化的「意味」,它處在德國、法國、比利時、盧森堡的交界處;歷史上,它的歸屬時常發生轉換,有時歸法國,有時歸德國,時常發生動蕩,更是一種交融。
  • 「馬克思是這座城市的榮耀」——訪德國特裡爾市市長萊布
    新華社德國特裡爾4月30日電 「馬克思是這座城市的榮耀,我為自己是馬克思故鄉的市長而自豪。」沃爾弗拉姆·萊布,德國西南部城市特裡爾的市長對新華社記者說。1818年5月5日,卡爾·馬克思出生於這座摩澤爾河畔古城,並在這裡生活到17歲。今年5月5日,特裡爾市將隆重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 「馬克思的思想至今都有意義」
    5月5日,德國特裡爾,人們與中國贈送的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創作的馬克思雕像合影。記者 馮雪珺攝 當地時間5月5日中午,德國小城特裡爾的西蒙教堂廣場,一座由中國贈送的馬克思雕像,在中德兩國代表以及現場觀眾的注視下揭幕。同日,馬克思故居經過近8個月的重新裝修,也正式開門迎客。 1818年的這一天,馬克思出生在這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
  • 馬克思形象在德國仍然鮮活 或佐證真理經得起時間考驗
    《參考消息》4月30日報導 隨著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日的臨近,德國幾家電視臺開始集中播放有關馬克思的紀錄片和電影。德國發行量最大的地方性日報柏林《每日鏡報》也從4月15日起每天刊登一段馬克思著作節選,向讀者介紹馬克思的經歷與思想。
  • 德國留學第二站:德國特裡爾應用技術大學預科
    據統計,全德工商界2/3的工程師、1/2的工業經濟師(其中大眾汽車集團公司2/3的工程師,西門子公司的3/4的工程師),都是畢業於應用技術大學。三、學校簡介特裡爾應用技術大學坐落於德國萊法州特利爾市—馬克思的故鄉,是一所擁有8000多名學生和160位教授的國立大學。其前身可追溯至1830年的建築學校和工業藝術學校。
  • 德國特裡爾應用科學大學招收高考學生
    二、特裡爾應用科學大學HOCHSCHULE TRIER特裡爾應用科學大學坐落於德國萊法州特裡爾市—馬克思的故鄉,是一所擁有8000多名學生和160位教授的國立大學。目前,該校與世界上140多個大學和機構保持著合作關係,學生的質量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每年都有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學生到這裡學習,畢業生無論在萊法州和全德範圍內都擁有著前程似錦的工作機會。
  • 《安妮日記》作者紀念館遭納粹分子破壞,銅像被貼上「萬字貼」
    【南方+12月11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名著《安妮日記》作者的紀念館美國當地時間12月8日遭到納粹分子破壞,紀念館中的許多銅像上都被貼上了納粹標誌和「我們無處不在」的紙條。《安妮日記》是由安妮·弗蘭克幼年時與家人一起躲避德國納粹時所寫,記錄了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
  • 臺灣民主紀念館保留蔣介石銅像
    臺海網12月24日訊今年五月起關閉到現在的「臺灣民主紀念館」(原中正紀念堂)二樓蔣中正銅像區,臺灣「教育部」敲定明年元旦重新開放。臺灣「教育部主任秘書」莊國榮表示,「教育部」決定保留蔣中正銅像,不會拆除。據臺灣中廣新聞報導,莊國榮說,要呈現蔣介石的功過,不一定要透過拆銅像,保留蔣中正銅像,更可以突顯專制時代,獨裁者胡作非為的程度。
  • 我的大學之國際科考Ⅳ | 沿著馬克思的足跡
    本次科考團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吳翠麗老師帶隊,李乾坤、孔智鍵兩名指導老師,22名本科生及4名研究生助教一同赴德國、英國展開科考。行行且行行。第一場是由德國著名馬克思研究專家米夏埃爾·海因裡希為大家講授《馬克思與青年黑格爾派》,主要圍繞著馬克思早期思想展開,特別是在柏林期間馬克思和青年黑格爾派之間的理論爭鋒,為同學們補充了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第二場講座則是由柏林布蘭登堡科學院研究員于爾根·赫雷斯博士帶來的《MEGA2的歷史與現狀》。
  • 德國大學介紹| 特裡爾應用技術大學能源環保學院
    德國特裡爾應用技術大學能源環保學院,坐落在萊法州貝肯菲爾德的新橋鎮,在校學生2400人。我們事先已了解到這所學校的能源環保專業在德國是首屈一指,排名第一!非常有幸地,我們在參觀的時候偶遇了Dr. Achim Bosslet教授,他熱情的給我們介紹了整個能源環保系統以及一些簡單有效的環保措施。
  • 紀錄片:不朽的馬克思(上下集)
    在籌備過程中,本片主創團隊在國內外大量考察馬克思恩格斯的手稿檔案、文獻資料,並赴德國、法國、比利時、荷蘭、英國、俄羅斯等地實地拍攝,力求真實地反映馬克思成長、生活、研究理論和開展革命活動的人生歷程和思想軌跡。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德國西南部的千年古城特裡爾。沒有上過小學的馬克思在深受法國資產階級思想影響的父親的指導下接受了啟蒙教育。
  • 馬克思,「靠譜」!
    「從大歷史觀的角度去看待馬克思主義為什麼是『活』的這一問題,其實答案是非常清晰的。中國共產黨實踐的過程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是一步一步踐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每到一個地方,他都進村入戶,訪貧問苦,看看群眾鍋裡煮的,摸摸床上蓋的,噓寒問暖,體貼入微。面對基層群眾,他總是謙遜地說:「我是人民的勤務員。」「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參天大樹之根本,就是我們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裡長河之泉源。」2017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如此強調。
  • 德國特裡爾大學孔子學院舉辦2014年開放日活動
    德國特裡爾大學孔子學院舉辦2014年開放日活動
  • 德國特裡爾汽車撞人事件已致5死 包括一名9個月大的嬰兒
    德國特裡爾汽車撞人事件已致5死 包括一名9個月大的嬰兒 【德國特裡爾汽車撞人事件已致5死】綜合報導,當地時間12月1日,德國西部城市特裡爾發生一起汽車衝撞路人事件,已經導致5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9個月大的嬰兒。
  • 長沙理工大學學子赴德國研學
    日前,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青年海外研學團」赴德國開展研學交流活動。圖為研學團參觀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實驗室。紅網時刻6月15日訊(通訊員 馬玉文 記者 吳公然)日前,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青年海外研學團」赴德國開展研學交流活動,以推動湖南高校同歐洲高水平大學的深入交流,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一流交通人才。
  • 德國特裡爾汽車撞人事件已致5死 ,包括9個月大的嬰兒
    綜合報導,當地時間12月1日,德國西部城市特裡爾發生一起汽車衝撞路人事件,已經導致5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9個月大的嬰兒。目前,汽車駕駛員已經被捕,警方稱其動機尚不明確,但表示他曾飲酒,且可能有精神問題。特裡爾是德國西南部歷史名城,毗鄰盧森堡和法國。
  • 【馬克思的故事】思考讓叛逆閃閃發光(《卡爾馬克思》漫畫連載 第...
    此外,馬克思和燕妮的結合,還遇到了年齡的阻礙。燕妮比馬克思大四歲,那會可不像現在流行姐弟戀。那時候社會風俗是,男女結合,都得是男的比女的大。像馬克思和燕妮的父母,都是男方比女方大十歲。最後,馬克思和燕妮不顧家庭的反對,執著地追求自己的幸福,1836年秘密訂婚,那年馬克思18歲,燕妮22歲。
  • 清華大學輔導員海外實踐走進德國波蘭
    本次實踐以「探尋馬克思主義發展歷史」、「中德製造業對比」和「西方藝術發展」為主題,途徑德國、波蘭,赴柏林、斯圖加特、慕尼黑、克拉科夫等地,探訪馬克思的成長足跡、感受德國工業4.0現狀、領略西方藝術之美。在本次實踐中,師生們參訪了洪堡大學、特裡爾大學、馬克思故居、寶馬工廠、奧斯維辛集中營等地點,並結合各自的專業背景和調研成果,每天進行交流和研討。
  • 廈門與德國淵源深 還與德國特裡爾市結為友城
    (廈門二中供圖)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何無痕)事實上,廈門與德國之間的淵源深厚,不僅有著密切的經貿交流,廈門與德國特裡爾市作為友城,在文化教育等領域也開展了多方面的合作。  廈門與德國進出口總值  達149.11億元人民幣  記者從市商務局了解到,2016年廈門與德國進出口總值為149.11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