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2月27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輔導員海外實踐團12名師生首次走進德國和波蘭,開展為期11天的社會實踐活動。本次實踐以「探尋馬克思主義發展歷史」、「中德製造業對比」和「西方藝術發展」為主題,途徑德國、波蘭,赴柏林、斯圖加特、慕尼黑、克拉科夫等地,探訪馬克思的成長足跡、感受德國工業4.0現狀、領略西方藝術之美。
在本次實踐中,師生們參訪了洪堡大學、特裡爾大學、馬克思故居、寶馬工廠、奧斯維辛集中營等地點,並結合各自的專業背景和調研成果,每天進行交流和研討。本次海外實踐由學生部思教辦江宇輝老師帶隊,實踐團成員由來自全校化工系、材料學院、美術學院等11個院系的「雙肩挑」學生輔導員組成。
實踐團成員在洪堡大學座談研討
實踐實踐團首先來到了德國首都柏林,馬克思在這裡度過了他的青年時期,並取得了博士學位。實踐團成員與洪堡大學的博士生就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當代德國政黨制度和政治環境進行了交流和討論,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發展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認識到西方馬克思主義在現代西方社會思潮中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實踐團成員與當地學生和居民訪談交流
在馬克思的出生地特裡爾,實踐團成員參訪了馬克思故居,仔細了解馬克思的經歷和波瀾壯闊的世界共產主義運動歷史。馬克思在這裡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青年選擇職業時的考慮》。實踐團成員還前往郊外的特裡爾大學發放問卷並與德國當地大學生訪談,了解其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認識。材料學院的博士生方凱旋提到,「在特裡爾的交流參訪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馬克思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也正因如此,他的成就和貢獻才顯得彌足珍貴。」
實踐團成員調研寶馬工廠
德國不僅是馬克思的故鄉和馬克思主義的發源地,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製造業強國。師生接下來參訪了位於斯圖加特的奔馳博物館和位於慕尼黑的寶馬丁格芬工廠,深入了解了德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歷史和現狀。奔馳博物館由奔馳集團建立,介紹了汽車發展歷史和奔馳集團如何置身於德國的發展進程中,逐漸改進汽車設計和生產,一步一步由弱到強。寶馬丁格芬工廠是德國最大的寶馬集團生產工廠,其生產規模、效率均位於世界前列。實踐團成員參觀了車輛衝壓、焊接和總裝車間,並與廠內工作人員訪談交流,對工業4.0環境下的現代製造業有了全新認識,了解了當代德國工人的生存現狀和工作環境。機械系的博士生李鉦皓在參訪結束後感嘆道,「德國汽車製造的自動化程度和生產效率已經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同時適應高度定製化的流水線也為工業4.0做好了準備。這是我國汽車製造業可供借鑑的。」
實踐團成員在馬克思故居探訪學習並留影
為深入了解德國對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及視覺化藝術化的宣傳,實踐團成員還參觀了德國歷史博物館、東邊畫廊、博物館島(老博物館、新博物館、老國家畫廊)、萊茵河州立博物館等,博物館從多個角度展現了德國的歷史、文化、科技和藝術,通過參觀這些以視覺呈現為主的畫廊、博物館和藝術館,實踐團成員更加全面、深刻的體會到德國的文化和藝術,對馬克思思想的視覺化宣傳也產生了自己的想法和表現形式,實踐團成員將在實踐後以一系列藝術創作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實踐體會與成果。
德國行程結束後,實踐團成員特地前往波蘭克拉科夫參訪奧斯維辛集中營。在二戰期間,德國侵略波蘭,並在奧斯維辛建立了集中營,實施了針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實踐團成員被集中營內的暴行所震撼,深切體會到了德國法西斯帶來的罪惡和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也更加體會到當前和平的不易和可貴。
本次海外實踐將調研和讀書充分結合,實踐團成員在行前各選擇一本與調研主題相關的書籍閱讀。所讀書目既有《馬克思主義哲學要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研究》《單向度的人》等理論書籍,也有《工業大數據:工業4.0時代的工業轉型和價值創造》《論德國宗教和哲學的歷史》等專業書籍和德國歷史文化相關書籍,還有《奧斯維辛:一部歷史》《這就是奧斯維辛》等書籍。在每天行程結束後,由一名同學結合當天的實踐成果為大家分享讀書感受,並進行交流研討。
實踐團成員用11天時間,途徑6個城市,學習了馬克思主義從誕生到發展的過程,感受了德國工業製造和德國工人的生存現狀,了解了德國青年的思想狀態,深切感受到二戰中法西斯的殘暴行徑。立足中國,面向未來,如何進一步維護我國的和平和穩定,繼續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值得我們思考。新聞學院碩士生王一波說「本次實踐讓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我們的理論從哪裡來,也有助於我們繼續探索未來的方向。」化工系博士生蔡達理在實踐結束後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不能離開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的意義最根本正是在於植根於廣大土地和人民的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清華大學輔導員海外社會實踐是清華大學黨委學生部在唐立新先生、呂大龍輔導員發展支持基金支持下於2015年設立的社會實踐項目。項目旨在加深輔導員對於國際社會以及中國社會的認識和了解,培養輔導員的全球勝任力,並不斷加強輔導員的團隊領導力及社會責任感。項目成立以來,利用寒暑假時間,已組織輔導員前往美國、新加坡、日本、印度、以色列等地開展社會實踐。
供稿:學生部 編輯:趙姝婧 審核:周襄楠